從垃圾中看見浪費問題 陳錦雄的生活學

實習記者吳桂芳/臺北報導

「從生活細節找課題,讓課題與生活作結合。」任教於鶯歌工商廣告設計科 23 年的陳錦雄,以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物品為課程主題,藉由生活細節帶出如今社會的重大議題,期望能警醒更多人。他引導學生融合廣設科的專業,改造不需要的物品,陳錦雄所設計的教案,連續兩年獲獎。

閱讀全文 從垃圾中看見浪費問題 陳錦雄的生活學

實作課不打烊!技高教師的線上疫情戰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COVID-19 疫情延燒,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至 6/14,截至 6/4 晚上,暫未指出是否延長。針對重視實務課程的技術型高中,各群科教師激發靈感,絞盡腦汁思考替代方案,讓學生無法到校操作設備的影響降至最低。

閱讀全文 實作課不打烊!技高教師的線上疫情戰

課程碰撞真實生活! 讓教學主體歸還技高生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你能想像嗎?一群高職學生,主動和店家談承租,並自行構思招牌、裝潢、服務及餐點等呈現方式,這樣一個又一個專案式學習,是賴亭靜在開平餐飲的教學風景。

四年多前,以餐飲科教師身分進到開平餐飲學校的賴亭靜,投入主題式課程開發,透過專案串聯各領域課程,引導學生跳脫教科書,將技能發揮在日常生活中;時間飛逝,今年 3 月賴加入 Skills for U 擔任課程企劃,盼活用過往經驗,協助技高現場教師推動課程創新、工作坊等方式,為新世代學生找出屬於自己的舞台。(高職教師課程發展困境調查

跨領域課程,和真實生活碰撞

新課綱以素養為主軸,重視跨領域教學,回到教學現場的想像,其實可以很「實際」。

憶述當年,賴亭靜和其他教師在推動實驗教育的開平,規劃「一日餐廳」專案,讓餐飲科學生分組開店。例如,趁著滷味攤公休,各組主動和店家談承租,並自行構思招牌、裝潢、服務及餐點等呈現方式,為確認專案順利執行,教師需審查企劃書,持續追蹤進度。

賴亭靜指出多項專案背後,都在培育學生的跨領域能力,包括企劃撰寫、財務規劃和計算等,回應國語文及數學等能力;餐廳叫貨、烹飪、服儀、菜單設計,回應本科專業能力;當和同學報告自家特色,或詢問店家承租事宜時,則連結到簡報力及溝通能力。有組別思考縝密,甚至會考慮剩食或廢油廢煙的處理排放,融入永續議題,體現公民力。

「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和真實社會碰撞的課題。」賴提到,有許多學生家裡開餐廳,或從國中就在打工,培養跨域如果不貼近生活化,當學生欠缺學習意義,動力就會下降。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初次踏進校園,賴亭靜在全校教師面前自我介紹:「我想當一名溫柔且堅定的老師。」

不料,面對調皮的學生,溫柔第二週就破功。即使如此,賴仍保持熱情,在打破傳統分科教育、沒有固定教材的學校,和各科專業教師開發及共備課程,陪伴學生執行多項專案。

讓賴亭靜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師生爭執的經驗。某次執行專案時,在案中擔任執行長角色,具備領導及號召力、極有想法的學生,曾在推動過程中不滿教師「架空」其工作範圍,在全班面前烙下不帶髒字有邏輯的批評,讓當時還是菜鳥教師的賴不知所措,所幸後來經溝通化解癥結,甚至成為朋友,至今仍保持良好聯繫。

「這件事教我一點──教學主體要還給孩子。」賴亭靜感慨身為教師,總是習慣不敢放手,擔心學生無法達到期待的模樣,反而自己控制主導權;當願意放手時,反而發現學生更能自在發揮,探索出學習樂趣。

在技高教學現場,總聽到教師付出許多努力,卻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賴亭靜認為,「建立關係」在多元課程中更顯重要,能讓教師理解學生對課程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後,回頭調整課程,在漸進式調整下,逐步達到教師當初設想的課程樣貌。賴坦言,磨合的過程漫長,可能無法立刻見效,不能忽略的是,教學最終都會回歸到學生的學習狀態。

談到創新課程,賴亭靜指出,無論評量方式或課程進行模式,都強調讓學生「表達自我」,教師比起權威式掌握全局,或許試著轉換身分,站在同理的位置理解學生的想法,更能讓學生願意參與課程討論。

競賽之外,從課程為技高灌注能量

回想每天 9 點搭車返家,仍需挑夜燈趕工,每天平均睡不滿 5 小時的忙碌生活,想將課程規劃到盡善盡美的賴亭靜坦言,當時內心有許多拉扯,後來逐漸掌握工作節奏,倒也收穫累累。經過 3 年磨練,賴亭靜後來往餐飲業界現場進修,同時在碩班修習觀光科教師課程,一年後進到 Skills for U,投入技高課程設計、工作坊開發、技能行動等服務方案。

幾次和技高教師陪伴觀課及對談後,賴亭靜得知體制內教師在推動課程時,包括薪資、課程結構、教師外務、行政端支持在內,都是課程改革會遇到的難題。

此外在技高現場,經常聽到教師被要求帶比賽或培訓,賴亭靜肯定競賽是技職力重要的一環,同時卻可能間接壓縮課程創新的時間。賴發現,學生的狀態和變數多,並非如過往外界所想,進入技高後就一路直通職場,面對學習動力較低、對職涯方向迷惘的學生,是不是能從課程給予刺激,創造學習的可能性?

培養技高生自信,走出適性揚才

「當我們說學生是學習主體時,希望能在課堂上真實發生。」賴亭靜笑說。

從現場教師轉到課程企劃的角色,賴亭靜表示會繼續投入努力,不只期許社會改變對技職的刻板印象,更期待學生在課堂裡找到自信;面對技高學生未來的學習想像,逐漸賴的腦海勾勒成形,盼所有技職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並對身為技職人感到驕傲。

「我不知道我做了會怎麼樣,可是我已經很清楚知道,如果我不做的話會怎麼樣。」賴亭靜引述國片《聽見歌再唱》台詞,感慨推動課程需要抱持決心,教師身上雖有眾多業務及緊急工作,不過課程的改革同樣重大,只是因為不那麼緊急,經常被排在優先次序後方,「期待技高教師一同努力,攜手完成同等重要的事情。」(高職教師課程發展困境調查

北科大領19所技專校院 攜手FB、貿協培育數位人才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為推動數位經濟產業發展,北科大帶領 19 所技專校院,攜手 FB、貿協、無店面公會合辦數位人才培育計畫,今(24 日)進行啟動儀式,提供線上及實體的數位行銷課程,並為學生媒合數位行銷相關企業的實習機會。

北科大本學期開設「電商人才培育證照講座」課程,共計 202 名學生修課,由北科大教授和 FB 講師合作授課,並開放各校參與計畫的教師旁聽觀摩,而老師將鼓勵學生取得電子商務分析師,及在國際數位行銷產業廣受認可的 Facebook Blueprint 認證,為前進全球企業培養關鍵能力,成為數位行銷人才;另一方面,在課程表現優異的學生,有機會獲 FB 全額補助取得證照,至無店面公會會員廠商實習。

產官學共推數位經濟人才培育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說明,教育部技職司為促進技專校院和產業界的交流,於 107 年成立促進產學連結的合作育才平臺,讓更多學校了解產業界的發展動向和人才需求,而北科大作為執行辦公室,負責數位經濟產業的人才培育,經交流後促成該項計畫。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左1)、技職司副司長謝淑貞(左2)、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左3),及參與的各技專校院代表出席儀式。(攝影/曾玉婷)

王錫福引述資策會統計,臺灣電子商務的產值規模已達兆元,電子商務已成為企業經營競爭下的重要策略,另據校內相關統計,未來 5 年內臺灣在電子商務的人才缺口約有 15 至 20 萬人左右,顯示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在本次計畫中,主要以人才培育為主軸,並以產業實務為導向,盼透過產官學合作,培養為臺灣數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數位經濟將帶動產業朝跨世代、跨境、跨領域、跨虛實等趨勢發展,這是臺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數位經濟時代來臨,各界都在加快腳步推動數位轉型、數位行銷,可以看到許多國家都將此列入重點施政項目,特別從 Covid-19 疫情後,人在移動等方面受到限制,需透過數位工具等來維持日常的運作,很高興看到 FB 聯合經濟部指導的外貿協會、教育部與各學校,及無店面公會的資源,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縮短產學落差,為臺灣中小企業培育具備即戰力的數位人才。

Facebook 臺灣香港總經理余怡慧強調,將在臺灣投入更多資源,聚焦三大主軸,新經濟、新科技、新人才,盼透過合作計畫提升學生數位技能與實戰經驗,培育更多人才,帶動臺灣數位經濟發展。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揭曉 北科、高科、虎尾科大教授獲獎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第 3 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第 64 屆學術獎及第 24 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今(22日)揭曉,其中,國家產學大師獎得獎者共計 3 名,包括北科大教授芮祥鵬、虎尾科大校長兼教授覺文郁,於工程領域獲獎;高科大教授張簡嘉壬在電資領域獲獎。

總統蔡英文今到場頒獎,指出國家產學大師獎自 2018 年舉辦,鼓勵更多技職院校教師一起投入實務研發,如今展現產學合作的豐碩成果;另一方面教育部針對產學合作,已將《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送入立院,盼透過適度修法,讓產學之間建立長期合作,由學術研究帶動產業蓬勃發展,穩定培育國家重點所需人才,「政府將持續致力為每位研究者提供更多支持。」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人才是國家的根本」,人才養成不易,過去威權時代,沒有尊重學術自由的環境,臺灣經過一代又一代,培育出在各領域長期耕耘研究的人才,帶領學生,讓國家人才輩出,非常感謝;國家用一切力量支持教育,同時鬆綁相關法令,讓研究能結合產業,盼人才能代代引領。

總統蔡英文到場頒獎。(攝影/曾玉婷)

許智傑:產學是臺灣產業升級的重要能量

立委許智傑作為背後推動國家產學大師獎的關鍵人物,指出過去對大學教授來說,只有學術獎及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對產學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如今設置此獎項,顯示政府愈來愈重視,盼更多教授未來願意持續投入,「假設全臺有一半以上教授投入產學合作,對臺灣的產業升級必是非常大的能量。」

許智傑點出,國家產學大師獎是一個開頭,背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教授多元升等制度,都能鼓勵教授投入產業界,讓國家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產學機制仍在發展階段

在國家產學大師獎方面,覺文郁深耕國內工具機與精密機械產業,由下而上協助國內工具機與精密機械產業,朝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轉型,為國家產業產值與競爭力奉獻。覺文郁表示,產學合作在國家政策中,近年來不斷更新,相關政策面面俱到,逐步修正,讓技職院校的教授慢慢調整方向,進而讓技職教育更加完整,而業界投入產學意願也相對過去提升,呼籲老師們要在逐步更新的機制下繼續成長。

覺文郁認為,整個產學合作機制層面才在起點,還未開得非常到位,盼未來逐步敞開;另一方面,目前產學多侷限在技職端,未來或許不排除能開放給一般大學。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獲獎人虎尾科大校長兼教授覺文郁。(攝影/曾玉婷)

芮祥鵬長期投入熔融紡絲等高分子研發,讓臺灣成為第二個擁有國家特定產業技術的國度,增加國際能見度;芮祥鵬以美國波士頓 MIT 為例,由於當地附近即有優秀的產學環境,所有新創公司及技術含量高,而臺灣類似環境較稀少,因此也遇到幾項困難,包括就算有好技術,但怎麼將其轉為商品,籌備足夠資金進行量產等,多虧科技部近年持續鼓勵,教育部也在高教深耕計畫中重視產學,認為政府的方向正確。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獲獎人北科大教授芮祥鵬。(攝影/曾玉婷)

張簡嘉壬則置身於臺灣本土軌道電子系統技術研發及應用,為國內軌道自主技術先河。張簡嘉壬表示,鐵道這塊在土木方面較成熟,但機電長年來都是國外系統,臺灣要走進去其實很辛苦,如今相關技術開始導入至臺鐵、高鐵、捷運等系統,未來盼持續以技術引導臺灣產業,達到國產化的里程碑。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獲獎人高科大教授張簡嘉壬。(攝影/曾玉婷)
第 3 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第 64 屆學術獎及第 24 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獲獎名單。(圖/教育部)

《Cheers》企業最愛大學調查 技職體系北科第一、龍華升第三

《Cheers》雜誌日前公布 2021 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結果,北科大在技職體系中名列第一,和臺科大占據十名內,綜合排序分別為第 6 及第 7 名,兩校長年勢均力敵、難分軒輊。

調查中的 9 項能力指標顯示,北科大畢業生表現最突出,在「專業知識與技術」、「創新能力」、「數位應用能力」、「抗壓性高」獲第 5 名,而在「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項目獲第 4 名,而臺科大畢業生為第 5 名,仍在技職端前列。

9 大能力指標看畢業生評價。(圖/《Cheers》雜誌)

從產業別觀察,北科大備受高科技製造業、高科技服務業及傳統製造業喜愛,占據第 4 及第 5 名;臺科大在高科技服務業名列第 5 名。

5 大產業最愛大學。(圖/《Cheers》雜誌)

其中,《Cheers》指出龍華科大值得關注,該校是唯一入榜的私立科大,從前年未入榜,去年擠入企業最愛技職大學第 4,今年進步來到第 3 名,認為原因出自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的大力改革,定位學校是「符合產業需求的大學」,推出「訂單式學程」,由企業下「訂單」,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設計課程內容,邀請業師授課、安排實習,畢業後優先錄用,從課程、師資、設施與制度 4 面向拉近與業界距離。

今年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前 30 名入榜的技專體系,除北科和臺科外,包括第 14 名龍華科大、第 19 名高科大、第 22 名雲科大、第 26 名虎尾科大、第 28 名屏科大、第 29 名勤益科大、第 30 名中科大。

弘光科大投資校友無人機公司 10%獲利回饋校務基金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無人機市場潛力無限,到 2025 年全球產值推估超過 1290 億美元,弘光科大校友蔡志聰與智科院合作,成立弘鷹無人機公司,提供無人機多元化商業服務,跨界跨領域合作,培養在學學生提早接觸就業領域,還沒畢業便能開始接案工作。

智慧科技學院院長黃文鑑表示,無人機相關行業發展迅速,資訊工程系、環安系與校友組成衍生新創事業團隊,成立弘鷹無人機公司,開發無人機運用新技術,營運項目包含建構環境地理資訊系統、太陽能智能巡檢任務、航空測量與圖像建模、空拍攝影與影片後製、無人機消防勘查災害搜尋、無人機程控群飛表演、無人機專案任務規劃執行。

例如,傳統橋樑檢測必須要搭鷹架,偵測人員攀爬鷹架拿偵測器進行測量,需要花很多時間,危險性也比較高,但是現在利用多旋翼無人機結合飛控系統,便能在一天內檢測出橋梁是否有腐蝕、產生裂縫,「改變傳統模式,便能在各領域發展出不同市場需求,快速又方便。」

業師、接案兩方針培育人才

黃文鑑表示,過去智科院每年至少會開 2 到 3 班無人機操作實務的課程,輔導學生考取無人機操作證照,並配合專業應用技術課程,包括無人機空拍、救援、測量技術等。當公司接受業者委託後,便會帶取得證照的學生到現場進行空拍和測量,目前參與接案以智科院研究生和高年級生為主,加上資工系和環安系學生,共計十幾人。

擔任公司負責人的蔡志聰也在學校兼任授課,因應市場無人機人力需求,規劃符合商業趨勢的課程,提早讓學生接觸。例如,綠色科技概論課其一章節,便特別提到航空測量,說明空間資訊,透過遙控測量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航空、農業等領域的相關應用。

弘光科大公關室組長謝鳳秋則指出,該公司屬校方投資成立的衍生企業,主要有 3 大股東,針對股權分配,校友蔡志聰為 10/15、智科院長黃文鑑 4/15、資工系副教授 1/15;此外,公司每年提列稅前淨利 10% 回饋弘光校務基金,同時校方提列一席董事。

把握無人機市場前景

黃文鑑指出,公司在去年9月底成立,已經執行不少案子,也積極拓展無人機專案任務,發展無人機物流業務。由於國外已經有很多公司發展無人機物流,在美國也開放飛控識別系統給民間單位使用,臺灣物流公司依舊使用傳統方式,因此,可以想像未來市場很大,所以也將開發物流相關系統。

弘鷹公司研發經理張成榮進一步說明,在土地測量上,現在用人力查估,需要花很長時間,萬一有土地賠償的問題,可能等報告出爐後,土地上的農作物、建物現狀改變了,便會造成民怨,複查又必須要花一段時間,但是若以無人機執行,能在一個禮拜內完成,縮小誤差。

張成榮說,無人機針對地理、環境資訊能及時監控,能廣泛運用在環工領域、土地開發跟環境監測。地理資訊系統(GIS)透過無人機從 2D 拍攝變成 3D 立體影像,把地形地物全部數位化,未來測量更快,完全不用透過人力慢慢測量,利用無人機攝影就可以轉化,因此市場潛力看好。

黃文鑑指出,無人機運用專業度很廣,不同項目需要不同的專業操作人員,目前營運團隊執行任務,與田屋科技公司以及已考取無人機證照的學生合作,人力上除了聘請的工程師、研究生,還有業界無人機公司操作人員,接案後統合各領域技術人員,並應用強大學術能量,完成商業上的各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