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碰撞真實生活! 讓教學主體歸還技高生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你能想像嗎?一群高職學生,主動和店家談承租,並自行構思招牌、裝潢、服務及餐點等呈現方式,這樣一個又一個專案式學習,是賴亭靜在開平餐飲的教學風景。

四年多前,以餐飲科教師身分進到開平餐飲學校的賴亭靜,投入主題式課程開發,透過專案串聯各領域課程,引導學生跳脫教科書,將技能發揮在日常生活中;時間飛逝,今年 3 月賴加入 Skills for U 擔任課程企劃,盼活用過往經驗,協助技高現場教師推動課程創新、工作坊等方式,為新世代學生找出屬於自己的舞台。(高職教師課程發展困境調查

跨領域課程,和真實生活碰撞

新課綱以素養為主軸,重視跨領域教學,回到教學現場的想像,其實可以很「實際」。

憶述當年,賴亭靜和其他教師在推動實驗教育的開平,規劃「一日餐廳」專案,讓餐飲科學生分組開店。例如,趁著滷味攤公休,各組主動和店家談承租,並自行構思招牌、裝潢、服務及餐點等呈現方式,為確認專案順利執行,教師需審查企劃書,持續追蹤進度。

賴亭靜指出多項專案背後,都在培育學生的跨領域能力,包括企劃撰寫、財務規劃和計算等,回應國語文及數學等能力;餐廳叫貨、烹飪、服儀、菜單設計,回應本科專業能力;當和同學報告自家特色,或詢問店家承租事宜時,則連結到簡報力及溝通能力。有組別思考縝密,甚至會考慮剩食或廢油廢煙的處理排放,融入永續議題,體現公民力。

「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和真實社會碰撞的課題。」賴提到,有許多學生家裡開餐廳,或從國中就在打工,培養跨域如果不貼近生活化,當學生欠缺學習意義,動力就會下降。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初次踏進校園,賴亭靜在全校教師面前自我介紹:「我想當一名溫柔且堅定的老師。」

不料,面對調皮的學生,溫柔第二週就破功。即使如此,賴仍保持熱情,在打破傳統分科教育、沒有固定教材的學校,和各科專業教師開發及共備課程,陪伴學生執行多項專案。

讓賴亭靜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師生爭執的經驗。某次執行專案時,在案中擔任執行長角色,具備領導及號召力、極有想法的學生,曾在推動過程中不滿教師「架空」其工作範圍,在全班面前烙下不帶髒字有邏輯的批評,讓當時還是菜鳥教師的賴不知所措,所幸後來經溝通化解癥結,甚至成為朋友,至今仍保持良好聯繫。

「這件事教我一點──教學主體要還給孩子。」賴亭靜感慨身為教師,總是習慣不敢放手,擔心學生無法達到期待的模樣,反而自己控制主導權;當願意放手時,反而發現學生更能自在發揮,探索出學習樂趣。

在技高教學現場,總聽到教師付出許多努力,卻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賴亭靜認為,「建立關係」在多元課程中更顯重要,能讓教師理解學生對課程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後,回頭調整課程,在漸進式調整下,逐步達到教師當初設想的課程樣貌。賴坦言,磨合的過程漫長,可能無法立刻見效,不能忽略的是,教學最終都會回歸到學生的學習狀態。

談到創新課程,賴亭靜指出,無論評量方式或課程進行模式,都強調讓學生「表達自我」,教師比起權威式掌握全局,或許試著轉換身分,站在同理的位置理解學生的想法,更能讓學生願意參與課程討論。

競賽之外,從課程為技高灌注能量

回想每天 9 點搭車返家,仍需挑夜燈趕工,每天平均睡不滿 5 小時的忙碌生活,想將課程規劃到盡善盡美的賴亭靜坦言,當時內心有許多拉扯,後來逐漸掌握工作節奏,倒也收穫累累。經過 3 年磨練,賴亭靜後來往餐飲業界現場進修,同時在碩班修習觀光科教師課程,一年後進到 Skills for U,投入技高課程設計、工作坊開發、技能行動等服務方案。

幾次和技高教師陪伴觀課及對談後,賴亭靜得知體制內教師在推動課程時,包括薪資、課程結構、教師外務、行政端支持在內,都是課程改革會遇到的難題。

此外在技高現場,經常聽到教師被要求帶比賽或培訓,賴亭靜肯定競賽是技職力重要的一環,同時卻可能間接壓縮課程創新的時間。賴發現,學生的狀態和變數多,並非如過往外界所想,進入技高後就一路直通職場,面對學習動力較低、對職涯方向迷惘的學生,是不是能從課程給予刺激,創造學習的可能性?

培養技高生自信,走出適性揚才

「當我們說學生是學習主體時,希望能在課堂上真實發生。」賴亭靜笑說。

從現場教師轉到課程企劃的角色,賴亭靜表示會繼續投入努力,不只期許社會改變對技職的刻板印象,更期待學生在課堂裡找到自信;面對技高學生未來的學習想像,逐漸賴的腦海勾勒成形,盼所有技職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並對身為技職人感到驕傲。

「我不知道我做了會怎麼樣,可是我已經很清楚知道,如果我不做的話會怎麼樣。」賴亭靜引述國片《聽見歌再唱》台詞,感慨推動課程需要抱持決心,教師身上雖有眾多業務及緊急工作,不過課程的改革同樣重大,只是因為不那麼緊急,經常被排在優先次序後方,「期待技高教師一同努力,攜手完成同等重要的事情。」(高職教師課程發展困境調查

【108課綱】三、跨領域課程推動困境 需師生共同實踐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108 課綱上路,接受新課綱洗禮的首批學生迎來高二下,明年將面臨技專考招變革,在技高課程方面,新增「技能領域」科目、多元選修等課程,與彈性學習時間。

新課綱課程目的,為的是響應素養導向學習,達到「自發、互動、共好」的願景,以多元選修為例,包括同科單班、同科跨班、同群跨校、同校跨群、跨校選修等模式,而課堂上的學習成果經任課認證後,可列入學習歷程檔案。

不過,當揚起「跨領域」教學的大旗時,現場端的執行困境也不容忽視。技高現場對新課綱的意義了解程度、實務上的挑戰,均應投入關注和支持。

跨領域素養課程的教學現場

高雄高工教務主任許靖卿提到,校內在高三規劃,各科以每週兩節課的時間,開設跨群跨科的跑班選修課,規劃專業門檻較低的課程,讓各領域的學生都能參與。除了專業科目,英文、數學在內的一般科目,以及校內在統測無對應的群類,如衛護類,也會為有意願跨考的學生開課。

規劃底下,許靖卿坦言遇到幾項難題,首先按照課程架構,只有高三較有空間規劃選修課,但時間接近大考,規劃課程的教師表示,迫於現實環境底下,大部分師生認為跑班課程對升學無迫切需求,學生修課意願低,實踐跨領域課程有難度;問到高一、高二開課呢?許表示,需要更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再來跨領域備課對教師負擔較大,許靖卿說明,教師從課程研發、教材編選到共同備課,都需另外花費額外時間,通常難以挪出空檔;另外在做多元選修時,有些科想開實習類型的課程,需要特定實習工廠,需要空間、設備、消耗品材料等,可能有衍生費用的考量。

最後,基於多元選修、彈性學習以跑班為主,許靖卿接收一線教師回饋,發現在跑班狀態下,師生彼此不熟悉,對教師而言,學生更不易管理,同樣成為執行困難之一。

針對如何因應,許靖卿表示校內持續進行滾動式修正,課程審查委員也會提供建議,例如選修若開在高三,更要對準學生的專業能力達到分流,因此未來會設計出不那麼偏向通識,而是回歸專業領域的課程,並以行政端的角色輔導教師、給各科修改方向的建議,若希望有增能、備課的空檔,會盡量安排彈性時間;至於設備等資源需求,也會透過計畫性經費或校內資源來提供,加強支持。

推動新課綱 教師從自身做起

花蓮高農教務主任黃俊霖,參加國教署今年辦理的「新課綱協作共作坊」,成為推動素養導向教學推動的 11 位校園種子教師之一。黃俊霖坦言,許多教師因對新課綱不熟悉,感到抗拒並排斥,以花農為例,「校內 9 科的科主任,沒有人看過群內的領綱,卻說不會寫,這就是教學現場。」

「那行政端能怎麼做,協助教師阻力縮到最小?」對此,黃俊霖認為首先要「排除教師最害怕的項目」,即帶領校內素養導向教學時,協助素養教案編寫,後由教師完成課堂活動的安排,進而引導教師從中摸索,思考學生進入畢業後,進入社會需要具備的能力,界定出來後,素養就有具體的目標,最後便能寫出教案,在教學現場落實。

黃俊霖指出,近年許多教務主任難以找到以前的步調而辭職,原因在於,過去多是形式性工作,如今卻有素養教案、雙語教育、國際教育等計畫需要處理,其實新課綱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找出關鍵角色,同時把握有熱忱的教師,共同帶領學校前進。

「如果我們培養出的下一代,只想平平庸庸過活,不願意進步,那培養過程就沒用了。」對於新課綱在技高實踐的理念,黃俊霖盼培養更多的專才,而不是培養過去的通才。

「108 課綱精神是什麼?自發互動共好,讓學生成為終生學習者;當我們要求學生自發,那老師是不是也要彼此合作、互動?」同樣參與種子教師培育,羅東高工汽車科教師洪進源也強調:「如果老師和學生能同步,不管推什麼都能成功。」

【108課綱】專題報導:
一、豐盈學習歷程 留給技高學生自由舞台
二、科大教授期待的技高生?技職端審查成熟嗎?
三、跨領域課程推動困境 需師生共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