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吳桂芳/臺北報導
「從生活細節找課題,讓課題與生活作結合。」任教於鶯歌工商廣告設計科 23 年的陳錦雄,以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物品為課程主題,藉由生活細節帶出如今社會的重大議題,期望能警醒更多人。他引導學生融合廣設科的專業,改造不需要的物品,陳錦雄所設計的教案,連續兩年獲獎。
陳錦雄所設計的「瓶蓋回收再生設計」課程規劃,奪下 2020 年課程實驗與創新行動研究獲創新類的特優。今年陳錦雄參與競賽的課程設計主題是「垃圾袋大改進」,希望學生從準備丟棄的垃圾中尋找浪費的問題。陳錦雄提到,學生們透過此主題,開始整理自己用不到的東西,比如因為快時尚被淘汰的衣服或是隨處可見的垃圾袋。其中最具創意的一組學生,以走秀的方式呈現巧思,模特兒頭戴上包裹水果的塑膠套,手上提著放水果的塑膠透明盒,提醒民眾購買時要多加注意包裝浪費的問題。
.jpg)
分組糾紛摩擦 引導學生反思「為什麼」?
108 課綱起初實施時,學生多不擅長上台發表意見,陳錦雄則透過分組限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習慣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他規定小組以三個人為限,每次分組都必須更換組員。然而每個人喜歡的主題不同,討論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小摩擦,因此陳錦雄會額外耗時與學生們溝通,內容不僅限於課堂上的問題,他會藉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陳錦雄試著讓學生認知到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並學習尊重他人和培養同理心,以及了解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處。
陳錦雄:有興趣比較重要
「新課綱就是讓學生喜歡學習,學習變成一種習慣並體會其中的樂趣。」陳錦雄認為108課綱的宗旨是終身學習,要讓學生喜歡學習。不然教學生再好的知識都沒有用,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需要,只會為了上課而上課。陳錦雄將知識比喻為食物,如果學生認為肚子不餓,給他再好吃的食物,他也覺得不需要。陳錦雄認為老師的工作是把看起來不好吃的食物煮的營養並讓學生喜歡。
學生如果在作品製作有獲得想法,陳錦雄會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雙方在經過討論後,老師提供學生所需的資源、設備和經驗並帶領學生上山下海,而學生負責大膽的嘗試自己構思的創意達到完成度更高的作品。學生不單單獲得成就感,也會對於學習激發更多興趣。
人生是不斷開岔的分歧路
跨科學習是高職推動 108 課綱中的一大重點,學生才有機會能接觸到其他科目的專業和資源。陳錦雄表示,跨科多元彈性課程需要考量到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由於選修課程並非本科的學生,太艱難的課題並不適用,因此陳錦雄希望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從實際動手操作中學習。
然而,跨科學習總是容易被詬病只學會皮毛、無法學的專精。陳錦雄認為「人生的方向,一輩子都要尋找。我不希望學生一輩子都走同一條路,我希望他們有別的可能。」現在社會資訊流動的速度很快,知識很容易取得,然而太多資訊也會讓學生感到混亂,老師可以教學生如何選擇和取得合適的資訊。即使面對沒有興趣學習的學生,陳錦雄覺得「學會思考的本質比技術更重要」學生只要能明白自己能做什麼、該怎麼做就可以了。
學會自我要求 無論面臨何種環境都能做得很好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全台實行三級警戒,職校學生無法到校使用專業器材或是到工廠實習,陳錦雄的課程教學中多利用日常容易拾獲的材料,即便學生居家上課也能就近取得上課材料。線上授課時,要求學生不定時開視訊大合照,營造師生仍處一室的氣氛。
.jpg)
陳錦雄貫徹終生學習,參與第一屆由非營利組織 Skills for U 攜手新北市政府舉辦的「第一屆新北市技術型高中跨域課程種子教師培訓計畫」。培訓課程中的核心包含團體動力、教師使命、課程設計、產業與在地創新與在地關懷五大面向,不同領域的老師在培訓課程激盪想法、設計課程。陳錦雄認為,與其他老師合作相當有趣,也可以互相討論學生的學習差異、校園的困境差別,該如何教學才可以有效幫助學生。
無論是因為疫情影響,亦或是課綱變更,陳錦雄依然認為學生有興趣學習比較重要。每個人學會自我要求,無論到哪個環境都會想要盡力將自己分內的事情完美達成。陳錦雄有別於往常的詼諧口吻,緩緩道出他的心聲:「少子化的社會一個都不能錯過,每個人都很重要」。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該如何去發掘、精進,只能靠自己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老師、學校和家長僅能給予資源和學習的方法以及引領學生挖掘自己的興趣。108 課綱提出跨科、跨校選課即是希望學生能透過多元接觸找到自己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