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優保送爭議 技職司:曾承諾固定名額、樂意持續討論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四技二專入學管道多元,全教總今(12 日)針對技優保送管道,指出近年招生名額發生遞減,甚至發生有部分職種申請名額掛零現象,呼籲教育部確保各職種技優保送名額,並保障學生在高二投入技能訓練時,即能確認高三申請的保送名額;教育部技職司回應,去(2020)年底已承諾會以固定名額處理,不讓原有保送名額掛零,同時盡量鎖住國立科大名額,讓學生清楚未來願景,針對新訴求,都歡迎進行討論。

技優保送適用於取得國際級相關競賽獎項、全國相關競賽前三名、入選國手資格的學生,只要繳交證明文件並填寫志願,不採計統測、在校成績,就有保送至科技大學的機會。

全教總:保障技優保送名額,並提早公布

全教總檢視近技優保送管道,發現招生名額逐年銳減,且每年不穩定,由 101 年 633 人,減至 110 年 204 人;此外原設有名額的職種,今年差點掛零,例如商業類名額從 108 年 14 名,變成 110 年 0 人,後續經溝通後補回 8 人。

101 年至 110 年技優保送名額逐年遞減。(圖/全教總)

全教總擔心,此舉恐打擊技職教育發展,影響技高師生未來投注技能競賽的意願,加上技藝需要長期訓練,學生投入後,難同時兼顧學業成績,即使選手有技優甄審管道可申請,但門檻較保送高,還需參看學生在校學業成績,不利於在技能訓練花費大把時間的選手。

全教總提出兩大訴求,呼籲教育部應盤點各技職競賽職種與其對應招生科系間的關係,保障全國各職種科系現有基礎的技優保送名額,並最遲在學生高二投入訓練時,確認其高三申請時的保送名額,讓學生在資訊透明的情況下,做出最有利的生涯發展選擇。

立委林奕華、林宜瑾、張廖萬堅也到場支持。張廖萬堅表示,當技高逐漸高中化,升學壓力和高中生不相上下,回頭看年年設有技能、技藝競賽的技高,當保送名額逐漸減少,其實對技職教育是很大諷刺。

技職司:曾承諾固定名額,持續聆聽技高意見

關於保送名額減少原因,教育部技職司科長陳秋慧說明,技優保送自 99 年起開始辦理,技專校院起初放出 800 多個名額,後來發現技優保送報名人數每年僅 200 多人,報到人數又低於報名人數,才逐年調降成合適數字。現行技優保送名額,皆以「招生總量 10%」的條件下,由各技專校院進行調配,依去年技優入學情形,技優招生總名額(保送、甄審)應足夠學生入學需求,且包含所有職種。

去年 12 月,發生技優保送名額爭議,陳秋慧表示,當時經討論後形成共識,其實技專校院已承諾會固定維持 110 學年度的名額,即不讓原有保送名額的職種掛零,「一下子讓變動過大」,同時盡量鎖住國立科大名額,讓學生清楚三年後的願景在哪。

陳秋慧強調,共識當中若有新訴求,都歡迎提會討論。不過針對教團的質疑,陳坦言不解:「是希望讓全部(符合保送資格者)都能進科大嗎?」

問到調整招生名額,是否能提前在新一屆入學前公告?陳秋慧說,少子女化浪潮下,如名額固定 3 年,期間可能造成多校難以退場,或許過去學生多的時候做得到,如今學生數遠低於技專校院招生量,在此狀況下,卡退場的科大難保持教學品質,教學品質是保障學生學習權益的重點, 同時要考慮技專校院系科也要因應科技發展轉型,名額固定 3 年不見得對學生及學校有利,因此名額要固定不變較難。

陳秋慧說,技高學生升學議題是公眾事務,面對技優名額確切需求、各競賽職種及對應招生科系等議題,技職司都願意敞開大門,聆聽技高各群科意見,持續搭建技高和技專校院的對話橋梁,共同為技職學生努力。

不過,由去年底的技優保送名額爭議能看出,政府端和技高端的認知仍有差距,教學現場師生和最新資訊距離太遠,讓許多教練和選手摸不著原因,只覺得努力半天,卻無法順利保送到理想學校,感到權益受損,對此,《技職 3.0》將持續追蹤後續報導。

課程碰撞真實生活! 讓教學主體歸還技高生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你能想像嗎?一群高職學生,主動和店家談承租,並自行構思招牌、裝潢、服務及餐點等呈現方式,這樣一個又一個專案式學習,是賴亭靜在開平餐飲的教學風景。

四年多前,以餐飲科教師身分進到開平餐飲學校的賴亭靜,投入主題式課程開發,透過專案串聯各領域課程,引導學生跳脫教科書,將技能發揮在日常生活中;時間飛逝,今年 3 月賴加入 Skills for U 擔任課程企劃,盼活用過往經驗,協助技高現場教師推動課程創新、工作坊等方式,為新世代學生找出屬於自己的舞台。(高職教師課程發展困境調查

跨領域課程,和真實生活碰撞

新課綱以素養為主軸,重視跨領域教學,回到教學現場的想像,其實可以很「實際」。

憶述當年,賴亭靜和其他教師在推動實驗教育的開平,規劃「一日餐廳」專案,讓餐飲科學生分組開店。例如,趁著滷味攤公休,各組主動和店家談承租,並自行構思招牌、裝潢、服務及餐點等呈現方式,為確認專案順利執行,教師需審查企劃書,持續追蹤進度。

賴亭靜指出多項專案背後,都在培育學生的跨領域能力,包括企劃撰寫、財務規劃和計算等,回應國語文及數學等能力;餐廳叫貨、烹飪、服儀、菜單設計,回應本科專業能力;當和同學報告自家特色,或詢問店家承租事宜時,則連結到簡報力及溝通能力。有組別思考縝密,甚至會考慮剩食或廢油廢煙的處理排放,融入永續議題,體現公民力。

「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和真實社會碰撞的課題。」賴提到,有許多學生家裡開餐廳,或從國中就在打工,培養跨域如果不貼近生活化,當學生欠缺學習意義,動力就會下降。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初次踏進校園,賴亭靜在全校教師面前自我介紹:「我想當一名溫柔且堅定的老師。」

不料,面對調皮的學生,溫柔第二週就破功。即使如此,賴仍保持熱情,在打破傳統分科教育、沒有固定教材的學校,和各科專業教師開發及共備課程,陪伴學生執行多項專案。

讓賴亭靜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師生爭執的經驗。某次執行專案時,在案中擔任執行長角色,具備領導及號召力、極有想法的學生,曾在推動過程中不滿教師「架空」其工作範圍,在全班面前烙下不帶髒字有邏輯的批評,讓當時還是菜鳥教師的賴不知所措,所幸後來經溝通化解癥結,甚至成為朋友,至今仍保持良好聯繫。

「這件事教我一點──教學主體要還給孩子。」賴亭靜感慨身為教師,總是習慣不敢放手,擔心學生無法達到期待的模樣,反而自己控制主導權;當願意放手時,反而發現學生更能自在發揮,探索出學習樂趣。

在技高教學現場,總聽到教師付出許多努力,卻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賴亭靜認為,「建立關係」在多元課程中更顯重要,能讓教師理解學生對課程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後,回頭調整課程,在漸進式調整下,逐步達到教師當初設想的課程樣貌。賴坦言,磨合的過程漫長,可能無法立刻見效,不能忽略的是,教學最終都會回歸到學生的學習狀態。

談到創新課程,賴亭靜指出,無論評量方式或課程進行模式,都強調讓學生「表達自我」,教師比起權威式掌握全局,或許試著轉換身分,站在同理的位置理解學生的想法,更能讓學生願意參與課程討論。

競賽之外,從課程為技高灌注能量

回想每天 9 點搭車返家,仍需挑夜燈趕工,每天平均睡不滿 5 小時的忙碌生活,想將課程規劃到盡善盡美的賴亭靜坦言,當時內心有許多拉扯,後來逐漸掌握工作節奏,倒也收穫累累。經過 3 年磨練,賴亭靜後來往餐飲業界現場進修,同時在碩班修習觀光科教師課程,一年後進到 Skills for U,投入技高課程設計、工作坊開發、技能行動等服務方案。

幾次和技高教師陪伴觀課及對談後,賴亭靜得知體制內教師在推動課程時,包括薪資、課程結構、教師外務、行政端支持在內,都是課程改革會遇到的難題。

此外在技高現場,經常聽到教師被要求帶比賽或培訓,賴亭靜肯定競賽是技職力重要的一環,同時卻可能間接壓縮課程創新的時間。賴發現,學生的狀態和變數多,並非如過往外界所想,進入技高後就一路直通職場,面對學習動力較低、對職涯方向迷惘的學生,是不是能從課程給予刺激,創造學習的可能性?

培養技高生自信,走出適性揚才

「當我們說學生是學習主體時,希望能在課堂上真實發生。」賴亭靜笑說。

從現場教師轉到課程企劃的角色,賴亭靜表示會繼續投入努力,不只期許社會改變對技職的刻板印象,更期待學生在課堂裡找到自信;面對技高學生未來的學習想像,逐漸賴的腦海勾勒成形,盼所有技職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並對身為技職人感到驕傲。

「我不知道我做了會怎麼樣,可是我已經很清楚知道,如果我不做的話會怎麼樣。」賴亭靜引述國片《聽見歌再唱》台詞,感慨推動課程需要抱持決心,教師身上雖有眾多業務及緊急工作,不過課程的改革同樣重大,只是因為不那麼緊急,經常被排在優先次序後方,「期待技高教師一同努力,攜手完成同等重要的事情。」(高職教師課程發展困境調查

因應疫情 五專優免、聯免採認會考補考成績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本週末(5/15、5/16)登場,為保障受疫情影響需要補考的學生,招策會制定應變措施,針對五專優先免試入學及五專聯合免試入學招生管道,採納會考補考成績,提供外加錄取機會,保障考生權益。

技專招策會公告,需補考的考生仍需依五專優免及聯免規定日程,完成報名。五專優免是五專最大的招生管道,今年報名日期為 17 日至 21 日,近 200 個科組參與,學生可在 6/3 至 6/8 上網選填 30 個志願,錄取名單將在 6/10 宣布。

五專聯免方面,分為北中南三區,報名日期為 6/17 至 6/28。報名時,一區僅可選擇一所招生學校,學生收到招生校通知後,需在 7/7 到招生校進行現場登記分發報到,學生及陪同人員應遵守體溫量測、配戴口罩及填寫健康聲明書等防疫規定;若當天因為特殊原因或受疫情影響,本人無法親自到場,需依照招生簡章的委託制度,填妥委託書請他人攜帶指定文件到現場。

技專招策會提醒,因個人因素出國者,不適用應變方案,如有相關問題,請洽各招生委員會。

技專招策會主委王錫福表示,五專是提供國中畢業生進入技職專業的重要學制,擁有大專等級師資及教學設備,重視適性且多元學習內容、鼓勵考取職場必備的專業證照,以及校外實習提早體驗工作職場,修業 5 年可取得副學士學位,畢業後 3 年直接報考研究所深造,是升學的好選擇,請考生不要錯過。

潘文忠:規劃20座基地優化技職、考招制度待討論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針對國內技職教育發展現況,教育部長潘文忠向教文會進行專題報告,並答覆立委強化產學鏈結、減少學用落差、調整考招制度等提問。

對此《技職 3.0》盤點會議重點,供讀者參考教育部對技職教育未來的具體措施與展望,以及前幾年推動的整體成效與檢討。

一、前瞻編列技職 4 年 80 億後,下一步?

自 106 年至 110 年,教育部投入 4 年 80 億優化技職實作環境,協助技職校院改善教學設備及環境,縮短學用落差,立委吳思瑤肯定正向成果,詢問前瞻結束後如何安排?

潘文忠表示,未來規劃在 111 年至 114 年,預計 4 年投入 24 億經費,協助技專校院建置 20 座「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透過部會合作,強化與企業產學鏈結,並協助在地產業升級,充裕優質人才。

潘在專題報告提及,該基地不侷限學校培育人才,強調會和地方的區域產業鏈結,進而協助在地產業技術的升級。立委陳秀寳質詢,基地的運作模式為何?會提供給校外的公司或團體進行職業訓練?規劃在哪些縣市?

潘文忠答覆,詳細方案目前尚在研議,不過前瞻經 4 年執行,截至 110 年,已補助科技大學設置 136 案教學實作場域,包含類生產線及新興產業人才培育基地,並更新科技教學設備達 9 成,獲許多科大和學生支持,認為較能跟上產業,而受惠技職學生總計近達 126 萬人。

針對基地規劃,潘文忠指出,將跨出原先學校建立的基礎,走向地區產業,尤其產業聚落連結度要高,盼藉由跨部會合作,打造能跟上產業發展的培育基地。

二、統測考科、配分需調整?考招制度待討論

在技職升學中,甄選入學為規模最大的入學管道。立委林宜瑾、高虹安、賴品妤等人均點出其篩選標準設計,第一階段需經統測篩選,國英數三科占總級分五分之三、專業科目占五分之二,若學校以總級分作為篩選門檻,則一般科目強的學生,更容易通過篩選,促成學生偏重一般考科、忽視專業科目的問題,加上專業科目包含 2 到 4 門學科,配分機制是否不平衡?

此外,林宜瑾接獲許多技高學生及家長反映,教學現場仍有統測沒考、科目少教的狀況。例如某高工室內設計科,即減少室內設計課堂的授課時數,改上設計群的考科,突顯統測考試科目設計有待商榷。

潘文忠認為,技高和普高在學科方面差異甚大,當初在考試設計上,原規劃走漸進式發展。未來在招生對策方面,教育部將和招策會深入對應,針對各界關注的強化學習成果,請招策會收集各方意見進行討論,盼在政府投入新課綱教學、實習設備的更新後,能讓技高生達成務實致用。

三、技高學生年年減,技職人才怎培育?

立委萬美玲、鄭正鈐、張廖萬堅等人,紛紛提到技高學生數逐年遞減,高中職人數出現交叉,在少子女化衝擊下,如何培育技職教育及產業人才?

潘文忠指出,政府近年投入預算發展技職,優化教學環境,並鼓勵技職校院教師赴公民營機構及產業研習或研究,提升教師實務經驗,促進教學與產業接軌,另也規劃各客製化型態的產學合作計畫,包括產攜專班、產業學院計畫、產碩及產博等。以產攜為例,109 學年度計劃核定 26 所技專校院,共 73 案,核定技高端約 4,585 名學生,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產學合作方案,打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的技職教育系統。

不過,立委林奕華、黃國書則分別質疑,檢視產攜計劃及青年就業領航計畫歷年成果,發現報名學生人數不見明顯起色;潘則答覆,在產攜計劃方面,現已請同仁整理能突破現況的計畫,盼在檢視後提供學生更多支持,進而提升報名意願。

科技校院繁星放榜 錄取率57.9%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110 學年度科技校院繁星計畫今(11日)放榜,共計 52 所科技校院,提供招生名額 2,721 名,報名人數 3,614 名,錄取人數 2,094 名,錄取率為 57.9%,較去年少 0.5%。

據技專聯合會統計,有 97% 的技高推薦考生,錄取國立科技校院至少達 1 名以上;錄取生以前 5 志願錄取理想學校的比例達 74.6% 以上,相較 109 學年度增加 3.6%;此外,偏鄉地區技高推薦考生的錄取率提升至 80%,相較去年增加 15%。

考生於今天上午 10 時起,可至招生網站查詢相關放榜資訊,不另寄分發結果的書面通知,考生需自行上網查詢、下載或列印分發結果通知單。若對分發結果有疑義,需於明天(12 日)中午 12 時前,向「110 學年度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委員會」以傳真方式提出複查申請。

技專聯合會主任王錫福提醒,經科技繁星分發錄取的考生,無論放棄與否,均不得參加 110 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如欲參加技優甄審、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需於 17 日中午 12 時前傳真「放棄錄取資格聲明書」至錄取學校,以電話確定錄取學校收到傳真,完成放棄程序,如未依規定期限及方式聲明放棄,則不受理。

因應技職繁星報到率逐年下降,教育部宣布自 108 學年度起,技高生一旦錄取技職繁星管道,一律不得參加甄選入學。根據統計數據,技職繁星報到率從 100 學年度 95.5%,一路下降至 107 學年度 56.2%,而到了 108、109 學年度,則回升到 80.5%及 82.4%。

技優甄審今起受理報名 12日下午5時截止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110 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今天起(6 日)至 12 日下午 5 時截止,開放報名費繳交及資格審查登錄申請,提醒考生先於網站系統取得繳款帳號,於 11 日晚上 12 時前完成繳費,並於 12 日下午 5 時前完成資格審查資料登錄。

今年計有 71 所科技校院及大學,提供 865 系科(組)、學程、5,694 招生名額;本招生不採計統測成績,只要是高級中學畢(結)業生,或具同等學力的學生,並符合簡章規定者均可報考。

審查結果 5/20 公告、通過者 5/27 前報名

資格審查結果將在 20 日上午 10 時公告,通過者需於 26 日下午 5 時前,至網站報名系統完成選擇報名甄審校系科(組)、學程,考生最多可報名 5 個校系科(組)、學程,但各招生學校也能限制考生僅能報名該校 1 個系科(組)、學程。在 27 日前,考生必須以限時掛號郵寄指定項目甄審費用的匯款證明影本及備審資料到所報名甄審學校。

技專聯合會表示,如考生已獲技優保送、科技繁星、特殊選才或其他招生管道錄取報到者,不得再報名技優甄審入學招生,違者取消報名資格。

技專聯合會提醒,考生如果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可到聯合會網站下載填寫「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專案申請生特殊需求申請表」,於第二階段須到校參加指定項目甄審前提出申請,經審查通過,才具備專案考生資格。

統測專業科目 教團:審題不嚴謹、章節及答案分配不均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110 四技二專統測日前落幕,今年考生僅計 88,310 名,報考人數持續下降。全教會今天(5 日)針對統測專業類科命題舉辦評論會,指出多數試題有 4 大爭議,包括科目難度偏易、審題不嚴謹、命題技巧差、組卷品質不佳,呼籲技測中心改善。

著重記憶性題目、出題超綱

今年評論會有 114 名技高教師,針對 20 群類總計 40 個考科進行試題檢視。全教會指出,雖有備受評論教師稱讚的試卷,如藝術群影視類專二,但多數試題皆有改善空間,衛生與健護類專二、農業類專一、餐旅類專二的飲料與調酒、海事類專一、海事類專二、藝術群影視類專一,均偏重記憶性題目,答題容易。技高著重專業科目,出題過於簡單,可能不利於技高教學現場。

此外,全教會指出,部分科目審題不嚴謹,超出範圍,包括海事類專二的國際公約規範、商管群專二會計學第 8、14 題超出範圍、工程管理群專一物理超出 4 學分課綱版本等;食品群專二第 45、46 題及農業群專一題幹,均有語意不清或陳述不明的狀況。

出題章節及答案分配不均

組卷品質方面,全教會認為多科題目章節分配不均,例如食品群專二,未出現定量分析或檢測結果等相關計算;土木建築類專二共 4 章節未出題等。而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商管群等共 10 群,選項答案分配不符合命題原則,土木群專二共 40 道選擇題,答案 A 僅 4 題、D 卻多達 16 題;海事群專一共 60 題,答案 A 有 6 題、C 有 17 題,呼籲技測中心重新檢討統測組卷 SOP 流程。

全教會指出,統測專業科目有選項答案分配不均問題。(表/全教會)

建議速公布完整素養、實作命題範本

全教會呼籲,技測中心針對命題教師辦理命題工作坊,改善今年多科反應章節分配不均、題義敘述不清、圖文無法相互搭配等問題,同時建議各科建立題庫,技測中心應多與技高教師交流,避免再發生題目超綱現象,影響學生權益。

全教會表示,明年新課綱學生將上考場,呼籲技測中心儘速公告 108 課綱完整的素養、實作命題範本,或比照大學端安排各類科試測,讓學生能盡早準備。(編按:目前現有統測素養導向試題公布於技測中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