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忠:規劃20座基地優化技職、考招制度待討論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針對國內技職教育發展現況,教育部長潘文忠向教文會進行專題報告,並答覆立委強化產學鏈結、減少學用落差、調整考招制度等提問。

對此《技職 3.0》盤點會議重點,供讀者參考教育部對技職教育未來的具體措施與展望,以及前幾年推動的整體成效與檢討。

一、前瞻編列技職 4 年 80 億後,下一步?

自 106 年至 110 年,教育部投入 4 年 80 億優化技職實作環境,協助技職校院改善教學設備及環境,縮短學用落差,立委吳思瑤肯定正向成果,詢問前瞻結束後如何安排?

潘文忠表示,未來規劃在 111 年至 114 年,預計 4 年投入 24 億經費,協助技專校院建置 20 座「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透過部會合作,強化與企業產學鏈結,並協助在地產業升級,充裕優質人才。

潘在專題報告提及,該基地不侷限學校培育人才,強調會和地方的區域產業鏈結,進而協助在地產業技術的升級。立委陳秀寳質詢,基地的運作模式為何?會提供給校外的公司或團體進行職業訓練?規劃在哪些縣市?

潘文忠答覆,詳細方案目前尚在研議,不過前瞻經 4 年執行,截至 110 年,已補助科技大學設置 136 案教學實作場域,包含類生產線及新興產業人才培育基地,並更新科技教學設備達 9 成,獲許多科大和學生支持,認為較能跟上產業,而受惠技職學生總計近達 126 萬人。

針對基地規劃,潘文忠指出,將跨出原先學校建立的基礎,走向地區產業,尤其產業聚落連結度要高,盼藉由跨部會合作,打造能跟上產業發展的培育基地。

二、統測考科、配分需調整?考招制度待討論

在技職升學中,甄選入學為規模最大的入學管道。立委林宜瑾、高虹安、賴品妤等人均點出其篩選標準設計,第一階段需經統測篩選,國英數三科占總級分五分之三、專業科目占五分之二,若學校以總級分作為篩選門檻,則一般科目強的學生,更容易通過篩選,促成學生偏重一般考科、忽視專業科目的問題,加上專業科目包含 2 到 4 門學科,配分機制是否不平衡?

此外,林宜瑾接獲許多技高學生及家長反映,教學現場仍有統測沒考、科目少教的狀況。例如某高工室內設計科,即減少室內設計課堂的授課時數,改上設計群的考科,突顯統測考試科目設計有待商榷。

潘文忠認為,技高和普高在學科方面差異甚大,當初在考試設計上,原規劃走漸進式發展。未來在招生對策方面,教育部將和招策會深入對應,針對各界關注的強化學習成果,請招策會收集各方意見進行討論,盼在政府投入新課綱教學、實習設備的更新後,能讓技高生達成務實致用。

三、技高學生年年減,技職人才怎培育?

立委萬美玲、鄭正鈐、張廖萬堅等人,紛紛提到技高學生數逐年遞減,高中職人數出現交叉,在少子女化衝擊下,如何培育技職教育及產業人才?

潘文忠指出,政府近年投入預算發展技職,優化教學環境,並鼓勵技職校院教師赴公民營機構及產業研習或研究,提升教師實務經驗,促進教學與產業接軌,另也規劃各客製化型態的產學合作計畫,包括產攜專班、產業學院計畫、產碩及產博等。以產攜為例,109 學年度計劃核定 26 所技專校院,共 73 案,核定技高端約 4,585 名學生,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產學合作方案,打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的技職教育系統。

不過,立委林奕華、黃國書則分別質疑,檢視產攜計劃及青年就業領航計畫歷年成果,發現報名學生人數不見明顯起色;潘則答覆,在產攜計劃方面,現已請同仁整理能突破現況的計畫,盼在檢視後提供學生更多支持,進而提升報名意願。

立委質疑技職奧斯卡非獎助技藝人士 而是科大教授

採訪、攝影/黃偉翔

今(4)日立法院教文會審教育部預算,立委蘇巧慧提案,雖肯定表揚技專人才於產業的貢獻,但質疑教育部新推出的「國家金實獎」評選機制、標準、報名資格不夠具體,要求凍結1000萬經費,並提出具體報告說明。

根據先前報導,「國家金實獎」草案已規劃完成,並送至行政院,未來對於投入技職研究、產學研發與帶領學生上成就的學者們,目前規劃10個名額、每個90萬獎金。

蘇巧慧說,本案是立委許智傑所提出的「技職奧斯卡」構想,最後落實成「國家金實獎」,但質疑為何不是鼓勵技藝人士,與當初該獎構想初衷有些不同?立委蔡培慧也說,應該要多跟地方產業與技術結合,包括地方特色、產學合作、在地經濟連結等。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解釋,重點還是人才培育,現行鼓勵機制在技藝達人方面有表揚但沒獎金,教育部還是希望科大老師,理解對於產業界的貢獻很重要,往這方向努力才能與科大教學相輔相成,所以才以老師為主。

立委許智傑曾問過科技部相關計畫,認為教育部跟經濟部、科技部等結合還不夠,要挑出具有代表性案例,而且如果該名教師有能力獲得這個獎,彈性薪資也可以在裡面多做思考才會會得實質效應。

青年就業儲蓄方案成效不佳 立委刪2億經費

採訪、攝影/黃偉翔

立法院審教育部「青年就業儲蓄方案」經費,雖教育部於107年度編列4.25億預算,但立委蔣乃辛堅持,「首年僅744人進職場,這樣編列方式超過額度應刪減」,雖教育部長潘文忠與相關人士一再嘗試溝通,甚至一度僵持不下而中斷會議,最終召委張廖萬堅裁決,刪除2億經費。

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補助高中職畢業生先就業,每月薪資外補助一萬元,當作未來升學、就業與創業基金。首年上路,共核定5千名額,辦理期間有7653人表示有意願參與,其中2383人正式申請,最終僅744人進入職場,被立委們認為成效不彰。

潘文忠解釋,有27%高中職畢業生不清楚自己為何讀大學,此方案推行前,「已排除就業導向專班、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等已定向的學生參加」,是個艱難任務。在最初詢問時,有7653人表示意願,這意願是須家長與學生共同簽名,代表台灣還是有家庭曾考慮給青年一個選擇機會,但因為首年推動時間倉促,說明會與填職缺志願期間與大考時間重疊,107年度會提前兩月辦理。

蔣乃辛拋出質疑,教育部於107年度編列的4.25億預算,其中3億是原先106年度方案5千名參與者於107年度的延續性經費,加上107年度新的5千名額預算1.25億,若106年度僅744人,為何還要編列5千名額的3億額度預算?

青年就業儲蓄專案辦公室執秘王俊權認為,這是整個行政院核定的計畫,按照計畫預算與計畫內容,107年度若有超過5千人報名,就讓經費挪用去鼓勵更多青年參與計畫。蔣乃辛聽見臉色大變,便對其他立委喊話「立法院不是行政院的立法局」。

立委們紛紛拿出手機,確認青年就業儲蓄方案經費編列細節。(圖/黃偉翔攝影)

立委柯志恩強調,教育部為了兌現總統蔡英文政見,但成效不佳,可見升大學仍是高中職首選,要推動有一定困難。但她強調,教育部已很努力、積極地實施計畫,成效不彰是非戰之罪,但目前有相關職業探索計劃也不少,應去整合現有的,實際用不上那麼多經費,要求合理刪減。

蔣乃辛也認為,教育部是非戰之罪,這是產業結構問題,我們必須承認這事實,雖然堅持刪除多編列經費,但107年度5千名額經費不去動它以示鼓勵技職教育。

立委李麗芬指出,這方案不只是教育部在做,還要跟其他單位合作,所以勞動部職缺提供很關鍵,接下來新年度,要跟勞動部提早溝通,職缺跟媒合產生很大狀況。

立委蘇巧慧則喊話,應打破這種觀念,讓社會看到成功案例,我們當初有七千多人表示意願,供不應求,即使正式上路人數少,但不是沒有成功案例,第二年應該繼續支持。

張廖萬堅最終裁決,刪除教育部107年度4.25億經費中的2億預算。(下圖的「就學、就業與創業基金」部分為教育部經費,另兩者為勞動部經費)

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總預算規劃表,含教育部27億,勞動部45億。

立委許智傑推技職奧斯卡獎 教育部砸900萬推產學研究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為鼓勵更多大學教師投入產學研發,立法委員許智傑要求教育部應舉辦「奧斯卡技職大師獎」,鼓勵產學研究傑出的教授,成為社會鎂光燈焦點。部長潘文忠今日回應,規劃90萬獎金10個名額,並用國家大師級規模來頒獎。

許智傑直言,學術性研究,或頂尖領域研究絕對贊成,但很多程度中段教授寫的論文不一定有用,但又為了升等與補助持續投入,這有意義嗎?希望推動技職奧斯卡獎項,讓教授做更多產學研發,提升台灣經濟能量,教授也有責任。

許智傑強調,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宣示,技職奧斯卡辦得好、辦得大,可以請總統親自頒獎,要辦得跟金馬獎、金像獎、金曲獎、金鐘獎一樣,把他辦大。

潘文忠說,教育部檢討過去高教發展後,未來大學任務在研究與教學都要並重,高教深耕第一部分在預算配置上強調教學,第二部分則強化研究,也兼顧產學研發,尤其技職校院可以來做,更希望加強多元升等。

潘文忠指出,目前技職大師獎(技職奧斯卡)草案已規劃完成,並送至行政院,未來對於投入技職研究、產學研發與帶領學生上成就的學者們,目前規劃10個名額、每個90萬獎金。

許智傑感慨,以前台北工專跟高雄工專在技職界是多麽出色,人人聽到都會舉出大拇指!現在雖然也不錯,但就沒有以前那種實作精神的感覺。

技職學用落差大 立委蘇巧慧:經費慘輸一般大學!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技職3.0》報導,立委張廖萬堅表示,科技部補助技職遠不如大學。今(29)日立委蘇巧慧則拿出數據直言,教育部補助技職經費慘輸一般大學。

今日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專題報告「國內技職教育學用落差、產學攜手、技職校院整併及退場機制等問題」。

蘇巧慧斷言,技職當前困境就3個,「資源與設備不足」、「學非所用課程」、「發展受限的出路」。

姚立德坦承,確實有這三個現象,而且教育部對技職學生經費確實較少,但教育部有注意到並逐年改善,例如技職再造第二期就提出八十億建置設備,第三期即將在107年上路,也同樣規劃八十億在設備投資上。

蘇巧慧感慨,一般大學與技專校院競爭型補助預算天差地遠!大學是技職大學的3倍多。根據數據指出,100年是大學是技職的5.86倍,雖然近年經費拉近,但106年大學仍是技職的2.43倍多;平均一般體系與技職體系補助,每校3倍、每學生2.2倍。

教育部大專校院競爭型補助預算,記者再次確認後,圖中資料為技專校院,非技職校院。(圖/蘇巧慧辦公室提供)

平均每校每學生補助,記者再次確認後,圖中資料為技專校院,非技職校院。(圖/蘇巧慧辦公室提供)

 

根據中研院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統計學用落差上,技專校院有14.94%認為所學毫無幫助,反而一般大學僅7.15%。對此,蘇巧慧直言,「那為何要花時間唸技職呢?」

大學與技職大學的學用落差,記者再次確認後,圖中資料為技專校院,非技職校院。(圖/蘇巧慧辦公室提供)

 

蘇巧慧還說,在轉換跑道上技職也極度弱勢,以四技二專甄選入學與學測申請入學名額比較,一般大學開給技職生的名額遠少於科大開給高中生的名額。

各大專院校甄選與申請入學名額比較,明顯大學提供。(圖/蘇巧慧辦公室提供)

教部實習評鑑由校方自行填表 立委蔣萬安批:球員兼裁判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永采烘焙坊剝削實習生議題延燒,今日立院多名立委針建教生、實習生權益質詢教育部、勞動部,認為兩部會沒落實各自責任,讓學生處在容易被剝削的職場環境。

今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勞動部、教育部,針對「技術生、實習生勞動權益及『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落實」列席報告。

教育部政次姚立德解釋,這次事件重點在廠商在與校方簽約外,私自與學生簽勞動條件更低的私約,姚立德強調,教師有到現場訪視4次,但學生都未跟老師反映問題。

立委蔣萬安批判,不能把責任推給學生,他們的實習分數都掌握在校方與廠商,另外,實習課程評鑑是校方自評,這不是球員兼裁判?更質疑教育部角色在哪?

立委吳思瑤質分析,最重要的是法治要健全、勞動教育要落實,目前勞動部跟教育部事權不一,且相關法令過時。

吳思瑤還說,從99課綱開始,國中小就該教導勞動教育,雖然目前已納入公民社會課綱,或用融入式議題搭配老師帶討論,「可是這些課程都淪為花瓶」!

吳思瑤更踢爆,雖然教育部說有78件投訴案,但事實上是0件!78這數字是人民透過教育部申訴信箱而來,「代表建教生、實習生根本沒使用專門申訴管道。」姚立德當場也對此訝異,學生沒善用申訴管道。

立委蘇巧慧認為,問題出現在教育部公告的參考手冊,但手冊上的內容十分過時,內容也不恰當,例如當學生有適應不良狀況時,手冊卻建議學生要有職場觀念;而且每月請假不得超過1篇,病假還得補雙倍時數,實習加班更要全力配合、輪班還要欣然接受,實在太誇張!

立委黃國書則提出,德國1969年《職業訓練法》確立了雇主、工會、商會和政府之間的協議體制,工會會在不同的行政層次都能參與技職人才培育;工會在與資方的集體談判過程中,除了重視學徒工的收入待遇,避免被過度剝削外,也重視培訓內容與資格認證,確保勞工在勞動力市場中的薪資與地位。黃國書強調,德國學徒工是有受到團體協約覆蓋,可以加入工會的。

姚立德回應,實習生非勞工,所以無法加入工會。勞動部長林美珠說,各國環境不同,過去勞動部也有針對德國方向去研究,但台灣各方面條件還有好長一段路,並不是說學就可以學。

立委呂玉玲則質疑,目前投保實習生,是勞工保險,那為何還不是勞工?而且標準也比照《勞基法》,為何實習生不是勞工?

林美珠強調,只要有勞雇關係契約,就是勞工,但實習生即使投保,必非就是勞工。

另外,有多名立委質疑,為何教育部替學生找廠商時,還會找到這種惡質廠商?姚立德坦承,學校找廠商時,沒有事先從勞動部得知廠商過去評價。林美珠則說,會加強部會橫向連結。

 

立委批大專實習無專法保障 潘文忠:重點在防止簽私約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隨著永采烘焙業剝削實習生事件爆出,引起社會輿論,今(2)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也有數名立委對此質詢,要求教育部檢討相關法規,與監督機制。

立委張廖萬堅直言,為了維持實習合作,「學校與廠商關係其實大於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不只在實習過程被打分數,在受到權益侵害時難以表達,誰負責仲裁廠商與學生爭議?更何況這次案例的學校老師有訪視四次,都沒發現實習生被剝削與簽私約,還有多少學生跟企業簽私約沒被發現?

張廖萬堅還說,近年大專強調產學合作,教育部也祭出許多補助,許多大學也鼓勵實習,目前有約8萬名產學合作生。張廖萬堅指出,高中職有《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專法保障,但大專以上卻僅有《大學法》第38條、《專科學校法》第39條授權的「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及《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13條授權的「專科以上學校實習課程績效評量辦法」,沒有一條專法保障大專以上實習生。

立委林淑芬強調,目前沒有法規能成為學生後盾,雖然教育部說有三條相關法規,但都沒實質功用!學生表達權益受損後,馬上被結束實習還不算數,這樣勇於表達的代價,教育部如何當實習生後盾?林淑芬說,這次永采烘焙案例多如牛毛,高餐大過去也被抓包海外實習爭議,而如高餐大這樣辦理實習的學校也多如牛毛!

林淑芬痛批,海外實習是許多大專校院招生噱頭,但學校到底有沒有把關國外廠商能力?這沒人敢肯定。有案例是大專院校送到澳洲去一間澳洲麻辣火鍋店實習,但該廠商連澳洲政府都不認可,另外,澳洲打工度假簽最長打為半年,但我們實習都簽一年約,學生怕實習到一半被澳洲移民署抓到遣返台灣,更不用說工時過長、薪水有沒有給足的權益爭取。

立委何欣純說,目前學校雖然有組成實習委員會,但組成仍是學校成員,這單位有何種拘束力?沒有客觀第三方角度去仲裁,這機制設計十分不足。何欣純要求,教育部應該有專門網站公布不良廠商,並儘速盤點相關法規。

立委黃國書質疑,除了最底限的勞基法,沒有別的制度能幫他們,相關單位如何介入?根據《技職3.0》報導黃國書日前開記者會表示,有規定連續三天曠職者,實習成績零分計算,而且可以勒令退學,學生處在不對等的關係裡頭,所以到處有廠商把實習生當廉價生產工具。

教育部長潘文忠認為,法要放到哪個層次需再討論,但這次事件應該提醒與嚴防的是學生私下與廠商另簽私約,這是學校行政跟辦法要檢討的重點。

潘文忠回應,地方主管機關能達到仲裁維護角色,教育部也會把相關平台建立起;學校實習委員會部分,則會朝擴大校外成員參與方向討論。潘文忠允諾,教育部會盤點廠商,但公告實質方式需再討論,另外,會在一個月內檢討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