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乙證甄審資格反對聲浪大 招策會承諾暫不調整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技職3.0》報導技專乙級甄審資格恐被刪除,基層反對聲浪大,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簡稱招策會)執行長張仁家受訪表示,暫不調整。

根據行政院公報,本月教育部提修法《中等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第3條、第12條,乙級技術士證將不能作為技優甄審的報名資格,根據草案第12條,適用於105學年度以後入學學生。記者進一步了解,本次草案只修改四技二專,但對二技技優沒影響。

面對抗議聲浪,張仁家站上火線承諾暫不調整,強調招策會會持續搜集基層學校意見再決議,未來若有任何改革,都適用106學年度以後入學的學生,不會損及現有學生升學權益。

張仁家解釋,修法草案本意,是希望改善長期技能檢定綁架專業科目學習、職校教學不正常化等現象,才能讓未來新課綱真正落實。(延伸閱讀:技專乙證甄審資格爭議 各方意見整理

張仁家坦承,沒必要刪除全部乙證的技優甄審資格,應該取消那些沒有對應系科專業的乙證,例如用電腦硬體裝修乙證進入農業群科大就讀,這很明顯跟農業群無關。

張仁家強調,若有相關制度變革,招策會一定會舉行北中南東分區公聽會,廣泛聆聽民眾建議。

 

延伸閱讀:黃偉翔/教育部長,請還給技職生學習自主權

 

技專乙證甄審資格爭議 各方意見整理

 

採訪/黃偉翔

日前《技職3.0》報導技專乙級甄審資格恐被刪除,根據行政院公報,本月教育部提修法草案,準備將乙級以上技術士證從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資格中刪除,各方意見分歧,以下整理各方說法。(延伸閱讀:技專乙級甄審資格被刪除 教育部:淪為升學工具

根據《技職3.0》報導,技優甄審中,用乙級報名人數遠多於技藝競賽、技能競賽、全國中小學科展等等。去年中旬《技職3.0》記者獨家取得關鍵數據(如下兩圖表),102至104學年度以乙級報名人數都超過1萬4千人,單看104學年度,技優甄審總報名人數為18533人,其中用乙級報名者就佔了9成1(16935人)。

102至104學年度,以乙級報名技優甄審與錄取情形,可觀察圖表中,不論總報名人數或總錄取人數,大部分比例都是乙級。(圖/黃偉翔製)

102至104學年度,以乙級報名技優甄審中,技術士證種類分佈情形,其中電腦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印前製程乙級技術士證數量為前三多,遠多於其它職種的乙級數量。(圖/黃偉翔製)

根據《技職3.0》記者獨家取得資料顯示,以電腦軟體應用乙級為例子,錄取的有外語系日文組、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觀光與休閒系、企業管理學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視覺傳達系…等,科系總類繁多,但這些科系專業知識鮮少是電腦軟體應用乙級內涵有所對應的。

 

支持方:

教育部技職司科長張惠雯強調,過去檢討發現,技優甄審中,乙級被大量操作成升學工具,這不是當初開辦此招生管道的原意,「乙級應該綁就業能力,而非升學加分,」所以這次修法是為了杜絕職校為升學、學生盲目考乙級拼升學的現象。張惠雯還說,過去以乙級報名技優甄審的學生,並不一定對應到升學後的群類科系,例如用電腦軟體乙級錄取科大運動休閒系。

張惠雯解釋,目前正在思考在原有甄選入學第一階段的統測外,額外增加乙級的資格認定,代表甄選入學第一屆段不只有統測,也能用乙級技術士證報名;目前雖然是修法草案,但仍得經過相關程序才會決定,下半年一定會針對相關變革進行北、中、南、東各區公聽會,廣納基層意見,到時候都還有調整的空間。

不願具名的教育部人士指出,乙級長年綁架專業科目教學,將不利新課綱技能領域的落實,未來才有機會透過在校實習成績當作升學評量。

不願具名的職校教師認為,高職教育內涵已被技能檢定綁架,窄化教學內涵,校方為了技能檢定通過率、升學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等,做了許多無謂虛功,學生成為滿足大人期待的工具,被引導盲目考證後,卻喪失職場競爭力。

該名教師還說,專業教師須不斷精進所學,但常年用技能檢定替代正規上課內容後果,就是沒能力教授正規專業科目內容。

另名不願具名教師建議,應廢除在校生技能檢定,因為指導老師、監試委員協助學生造假、放水現象不少,目前被業界肯定的乙證不多,用乙證求職也無實質加薪。

反對方:

勞動部勞勞動力發展署組長游明鑫表示,以國家產業人才角度出發,製造業相關技術士證技術不易養成,如電焊、鑄造、機電整合等相關職種,有透過加分引導技術學習的意義,但游明鑫也坦承,像是一些電腦相關技術士證就不一定適合用作加分,因為乙級有門檻高的,卻也有容易考取的。

游明鑫認為,教育部應從技術學習本質出發,技專校院各系所對應產業人力需求失準經常被檢討,但又不強化技術學習。

不願具名的教授分析,只要把較浮濫的乙證移去甄選入學處理就好,沒必要把全部乙證的技優甄審資格整個打掉,況且,技優甄審簡章本來就有各群類對應的乙證,應該取消那些離譜的跨群類乙證,例如農業群也有電腦軟體應用、硬體裝修乙證,這很明顯跟農業群無關。

大安高工校長陳貴生認為,乙證加分只有15%,遠少於其他資格加分者,通常會透過乙證走技優甄審管道大多是學科能力較落,但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學生,不該斷掉這條路。

大湖農工機械科教師吳世興受訪提到,砍甄審乙級對偏鄉職校打擊很大,很多學生入學PR值只有30,怎麼跟明星高職拼?憑學科永遠上不了國立科大,擋掉了只會更慘。

吳世興還說,有些孩子早已放棄學習,要落實正常教學也有難度,不管新課綱有沒有實施,不學的還是不學,所以乙級是一種手段與目標,應該要鼓勵支持,「難道砍甄審乙級教學就會正常化?」

南港高工冷凍空調科主任林謙育質疑,透過學校課程讓學生具備考技術士證能力,難道有錯?用心的老師還花額外時間加強學生技術,而非把整個課程用來教檢定內容,從教學策略觀點,學生需要引導,考證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技術。

瑞芳高工資訊科主任陳思亮以台科大為例子,除了乙級技術士證,還包含歷年成績單、實務專題、在校表現等資料,若想錄取,除了技能檢定,還需要在校其間的努力,比起統測,技優甄審更能讓學生學習正常化,若取消,職校學習將更往紙筆考試靠攏。

 

技專乙證甄審資格被刪除 教育部:淪為升學工具

 

採訪/黃偉翔

根據行政院公報,本月教育部提修法草案,準備將乙級以上技術士證從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資格中刪除,教育部技職司科長張惠雯指出,主因是過去乙級被操作成升學工具,而非累積就業職能。

因考量學生參加國際性技藝技能競賽過程難以兼顧校內學業,教育部於民國64年發布《中等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讓技優人才升學不必參加升學考試(現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民國83年修改辦法後才納入勞動部所核發的「乙級以上技術士證」與「同等乙級的單一級技術士證」。

這次教育部修改《中等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第3條、第12條,乙級將不能作為技優甄審的報名資格,根據草案第12條,適用於105學年度以後入學學生。

砍乙級甄審,各方表態不支持

高雄高工電腦機械製圖科教師魏義峰得知後大怒,現在八大省工(過去推行單位行業時代的8間示範工職,如高雄高工、大安高工、新竹高工等等)學生都在補習拼升學,或許這些職校學生程度好可以這樣玩,但偏鄉的職校學生怎辦?拼筆試贏不了,也無法透過練技術、考乙級升學。

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直言,這會影響校園高三生參與乙級訓練的意願,衝擊不小,許多指標性高職會更乾脆不推動考證,正大光明拼考試,這並非職業教育該走的方向。

顏龍源還說,目前對教育部國教署的經費爭取上,優質計畫、旗艦計畫,一直到校務、科務評鑑指標,都相當程度看重技能檢定,尤其是乙級,所以站在學校立場,並不支持這次調整,盼能繼續透過技優甄審優勢,帶動職校生學習技術風氣,並增加中後段職校學生進入國立科大機會。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游明鑫表示,以國家產業人才角度出發,製造業相關技術士證技術不易養成,如電焊、鑄造、機電整合等相關職種,有透過加分引導技術學習的意義,但游明鑫也坦承,像是一些電腦相關技術士證就不一定適合用作加分,因為乙級有門檻高的,卻也有容易考取的。

游明鑫認為,教育部應從技術學習本質出發,技專校院各系所對應產業人力需求失準經常被檢討,但又不強化技術學習。

記者追問,目前中國大陸取消一半以上的法規效用證書(執照),因為發現過度管控反而成為勞動力流動與人民求職的障礙,是否能當作借鏡呢?游明鑫則說,確實降低勞動力流動門檻,但從這裡也看到缺點,原本門檻可以引導大家學習,這引導效果經取消後就不見了。

數據分析,乙級淪為升學工具

《技職3.0》1月獨家報導兩則消息,一是教育部主掌的106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名額被大砍18%,二是勞動部主辦的第47屆技能競賽提名上限從6個減少至4個,雙雙打擊技職校院投入在技術教學的教師,這次修法恐又是一大打擊。

技優甄審中,用乙級報名人數遠多於技藝競賽、技能競賽、全國中小學科展等等。去年中旬《技職3.0》記者獨家取得關鍵數據(如下兩圖表),102至104學年度以乙級報名人數都超過1萬4千人,單看104學年度,技優甄審總報名人數為18533人,其中用乙級報名者就佔了9成1(16935人)。

102至104學年度,以乙級報名技優甄審與錄取情形,可觀察圖表中,不論總報名人數或總錄取人數,大部分比例都是乙級。(圖/黃偉翔製)

 

102至104學年度,以乙級報名技優甄審中,技術士證種類分佈情形,其中電腦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印前製程乙級技術士證數量為前三多,遠多於其它職種的乙級數量。(圖/黃偉翔製)

 

張惠雯受訪坦承,過去檢討發現,技優甄審中,乙級被大量操作成升學工具,這不是當初開辦此招生管道的原意,「乙級應該綁就業能力,而非升學加分,」所以這次修法是為了杜絕職校為升學、學生盲目考乙級拼升學的現象。張惠雯還說,過去以乙級報名技優甄審的學生,並不一定對應到升學後的群類科系,例如用電腦軟體乙級錄取科大運動休閒系。

張惠雯舉例,這就跟技優保送問題一樣,台科大會收美容美髮選手,但該校有相關科系嗎?台科大也曾向教育部反應並不想收,要求招生管道規則要調整,但這樣一來反而會堵住一些孩子的升學機會,所以過去這條路仍保持暢通。

顏龍源則認為,技優甄審是以考證與競賽職種分類,而非統測群類分類,對學生多元選擇很有貢獻。顏龍源舉例,資訊科學生想念資管系、電機科同學想念材料科學、國貿科同學想念工管系等等,這些學生在技優甄審中都不用跨考。

根據《技職3.0》記者獨家取得資料顯示,以電腦軟體應用乙級為例子,錄取的有外語系日文組、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觀光與休閒系、企業管理學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視覺傳達系…等,科系總類繁多,但這些科系專業知識鮮少是電腦軟體應用乙級內涵有所對應的。

砍掉的乙級甄審,將透過甄選第二階段處理

對於職校教師抗議,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認為,這次修法預告只呈現部分資訊,其他調整與配套尚未揭露,在全盤理解前不宜過度反應。但林金財強調,證照推廣在過去一直是重要技職政策,教育部應謹慎思考。

對此,張惠雯解釋,取消技優甄審乙級資格的配套,將透過技專甄選入學管道第二階段處理。甄選入學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做篩選門檻,第二階段再以相關資料做評分。

過去技優甄審與甄選入學差異。(圖/黃偉翔製)

 

記者便追問,這樣是否會造成職校過度傾向升學考試?張惠雯回應,目前正在思考在原有甄選入學第一階段的統測外,額外增加乙級的資格認定,代表甄選入學第一屆段不只有統測,也能用乙級技術士證報名。

張惠雯還說,還有一個思考面向,是過去一張乙證能同時在技優甄審資格加分與甄選入學第二階段使用,會有不公平性。

張惠雯強調,目前雖然是修法草案,但仍得經過相關程序才會決定,下半年一定會針對相關變革進行北、中、南、東各區公聽會,廣納基層意見,到時候都還有調整的空間。

 

延伸閱讀:技專乙級甄審資格爭議 各方意見整理

 

教育部公告證照列表引發爭議 因不含常見技術士證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教育部擔憂學生為升學而盲目考證或照,上月底盤點並公告「106 年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委託、認證或認可證照一覽表」,更推薦給技職校院參考,但由於列表只含法規效用證書,引起爭議,如未列入技職生常考的機械製圖、CNC技術士證等。

法規效用是指「證」透過各目的事業主管的法規,成為具有法規效用「照」的功能。在台灣,跟公共安全、衛生、生命財產相關職業都須具備執照才能執業,但憲法保障工作自由,法規效用執照另一面就是限制人民工作權。

「初衷是別讓學生為了升學盲目考證,而是為了就業。」教育部技職司科長張惠雯坦承,請各部會採認民間證照時,無法有統一的標準,若是採認工會認可的證,又擔心品質不一,教育部又不可能理解各部會及民間單位辦理的每張證或照情況,所以盤點法規效用證為主。

根據第二期技職再造計畫策略九證能合一中,計畫列出高職及技專校院系科與產業需求相對應證或照,並配合《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15條,透過子法規範每年年底前,教育部都須盤點各部會法規效用證並公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指出,若教育部推薦有效用的證或照給技專端是他的職權,只能尊重,但希望把全部的技術士證都放進列表中。技檢中心舉例,以門市服務技術士證,每年都上萬人考取,便利商店也都採用,對行業影響很大;美容美髮相關技術士證也早就深植在民間,市場效用很高,應該都要列進去。

技檢中心還提到,目前教育部希望加強職校在工業類科學習,卻不採用傳統技術的技術士證,做法很矛盾。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對此表示,目前只有66個法規效用技術士證上架,其餘如機械製圖、焊接、鑄造、模具等技術士證都不在列表中,這些技術士證都是引導學生進入技術學習的第一步,但教育部對於這些技術士證未上架沒有說法,另外,經濟部有些工程認證都在列表上,但技術士證卻不行。

張惠雯受訪時進一步解釋,這次盤點中包含三大類,第一是法規規定的從業資格執照;第二是雖然法規未規定從業資格,員工須具備一定比例持有相關能力證書,例如殯葬業;最後,即使非法規效用,但產業願意承諾優先聘用持有能力證明者,例如經濟部與若干企業簽意願書,企業須優先雇用持有經濟部發的證的求職者。

勞發署舉例,執照是最低能力要求,例如駕照,只需要能安全上路即可考取,不必很會飆車,而證書卻是持續精進能力的技術訓練,越厲害越好,但教育部居然推薦給技職校院法規效用證(執照),而非更需大量練習的證書。

當《技職3.0》記者追問此列表是否會影響學校經費獎補助、評鑑與升學加分等,張惠雯回應,目前只有透過頒發獎牌給考照表現優異的師生,其餘目前沒實質影響。

萬能科技大學工程與電資學院教師楊瑾瑜表示,除非此列表跟獎補助與升學加分有關連,否則不一定有影響,楊瑾瑜還說,公告列表裡的證或照,很多並非四技或高職生的課程能達成的,不是很了解教育部公告列表的意義。

張惠雯強調,目前正在規劃的,是把學校課程跟職能基準對接,希望改變學校課程架構。職能基準是描述特定職業(職類)工作任務,所需具備的能力組合。

106年度證照列表共有324項,其中法規效用證照303項、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委託機關辦理之證照9項、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規認證或認可機關所發之證照12項。

106 年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委託、認證或認可證照一覽表(計 324 項)(點我

 

 

為杜絕盲目考證照 教育部公告106年度推薦列表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根據《技職3.0》報導,教育部擔憂學生為升學而盲目考證或照,盤點並於1月底公告106年度證照列表,給技職校院參考。(延伸閱讀:教育部公告證照列表引發爭議 因不含常見技術士證

教育部根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15條規定,辦理證照盤點,相對於105年度法規效用證照列表,這次增列證的考(換)照資格,包含學歷、科系與報考年齡,以及證照效用。

法規效用是指「證」透過各目的事業主管的法規,成為具有法規效用「照」的功能。在台灣,跟公共安全、衛生、生命財產相關職業都須具備執照才能執業,但憲法保障工作自由,法規效用執照另一面就是限制人民工作權。

目前證照效用分為三類,第一是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執照),第二是從業非須具備但該行業須雇用一定比例人員,第三則是完全無須具備;前兩者都與就業有直接相關,第三類雖沒法規效力,但仍有部分是企業願意優先聘用或加薪,也列入此次盤點目標。

106年度證照列表共有324項,其中法規效用證照303項、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委託機關辦理之證照9項、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規認證或認可機關所發之證照12項。

106 年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委託、認證或認可證照一覽表(計 324 項)(以下列表若看不見,點我

 

 

民眾鑽漏洞偽辦技術士證 中餐烹飪最多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技術士證可幫助企業識別求職者的專業程度,但近來政府發現不法民眾偽造技術士證作為求職工具,偽造案例中中餐烹飪占84%居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簡稱技檢中心)表示,民眾為謀職,偽造技術士證來換發職業證書。

技檢中心解釋,去(2015)年發現民眾取巧拿偽造的技術士證,透過補發程序換到真的技術士證,在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四萬多換發中,有89例偽造技術士證,偽造比例約0.2%。歷年偽造案例最多為中餐烹飪技術士證占84%,第二多是女子美髮技術士證占6.47%。

中餐烹飪雖為法規效用技術士證,但女子美髮技術士證不是。

技檢中心還說,會提供相關資料庫給業者查詢技術士證真偽,中心也會跟相關主管機關的換發證書或執照做交叉比對。

中華民國餐飲藝術推廣協會認為,要考取中餐烹飪技術士證難度不高,但仍必須經過教學才能考取,所以才有民眾做出取巧行為。技檢中心補充,因為一般大眾沒有前科,所以通常會被判緩起訴,只要一定期間內未再犯罪,即可免除刑責追訴。

台北市餐飲業職業工會指出,廚師證書非執照,是因法規規範所以求職者必須換發,期限過後再申請須上課,以保持求職者的專業知識。根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從事餐飲業員工一定比例須加入執業所在地的公會或工會,並換發廚師證書,有效期限為四年,每次申請延長須接受相關課程講習,每年至少8小時。

技檢中心解釋,民國95年前的技術士證沒有防偽功能,但仍能透過印刷紙質差別辨別,而之後的技術士證辨別有三個步驟,首先,第一步驟,使用影印機影印技術士證時,選擇將濃度調整成最深色,影本會出現「COPY」字樣,第二步驟,以放大鏡檢視技術士證正面文字下之線條,係由勞委會(Council of Labor Affairs)或勞動部(Ministry of Labor)英文組成的「微縮文字」所排列而成,最後,肉眼檢視技術士證,即可看見紅色螢光絲,以上三步驟完成後,即可確認技術士證真偽。

 

技術士證三招辨真偽(圖/技檢中心提供)

 

 

證書執照化/陳碧涵籲建立核心職能 證可抵免學分

 

作者/黃偉翔|攝影/黃偉翔

隨著高等教育的開放,學歷已不再是勞動力市場鑑定人才的唯一標準,而如證、照這種「學力」與其他非正式經驗,成了業界敘薪聘人的條件。但由於目前辦政單位居多,利益團體充斥,產生不少「芭樂證照」。一張沒有鑑別度的證或照,除了浪費技職生及校方投入的資源,業界還得再次訓練人才,也讓勞動力市場資訊更不透明。對於此,前立法委員陳碧涵說,為了從根解決問題,應積極推動證照法制化(證書執照化),並隨著產業變動所需職能,建立具分級性的職能基準。

一般民眾口語中的「證照」有兩種含義。第一為「證書(Certificate)」,證明一項身份、資格或能力,例如畢業證書、學生證、技術士證;第二為「執照(License)」,是從事某項特定工作、行為或職業時的許可,例如醫師執照、會計師執照等。所以「證照法制化」應稱為「證書執照化」。

證書執照化是指,將現有的「證書」以法的約束,成為從業時必須具備的條件,即成為「執照」,稱為執照化過程。 陳碧涵對證書執照化的更進一步具體訴求是,要將之延伸至高職以上的教育系統,建立具相對應能力的證照學分抵免原則,讓學歷與證照雙軌並行,學用相互流通,並成為企業敘薪、加薪或聘用人才的標準。

 

證書執照化非第一次提出

陳碧涵說,幾年前,前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曾推過「證書執照化」,但沒成功,原因之一是當時社會氛圍不接受,很多產業認為政府不應干涉用人,企業可以自行判斷,而且並非每個行業都需要證或照。(延伸閱讀:證書執照化/林聰明:證若不執照化,技職永遠抬不了頭)

2009年林聰明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曾指出,「證照只能當成升學加分依據,與企業界脫節,現行法令只限制衛生與安全方面的行業必須擁有技術證照才能執業(編按:透過法令效力,賦予證有照的功能),希望透過修法全面的職業類科都走向證書執照化,必須領有證照才能執業。例如有水電證照才能擔任水電工,有西服製作相關證照才能為人作西裝,如此才能讓從業勞工有榮譽感,得到社會地位的肯定。」

「十年後產業界嚐到學用落差的苦果。」陳碧涵說。

技職教育高教化,技術實質面被掏空,以人才金字塔來看,頂端培養了一堆人,但地基被掏空,導致目前基層技術人才極其短缺。陳碧涵認為,如果有一個完善的證或照制度,具體的職能基準內涵以及證照與學分抵免採認原則,可以幫助企業較易覓得所需人才,減少聘雇雙方媒合誤差的資源浪費;校園和職場曾能教育可具高度流通性,即時培育產業快速變化所需之專業知能,降低學用落差現況;學歷與證照雙軌並行,增加個人學涯和職涯規劃發展彈性,滿足個別化差異需求,學歷不是人才聘用、敘薪、加薪、升遷唯一的管道。

 

陳碧涵:證書執照化前應先建立核心職能

核心職能是指一定職位的人,完成其職務的能力。

2012年第八屆第二會期的施政總質詢時,陳碧涵提出建立鑑定核心職能標準與證書執照化要求。當時行政院長江宜樺很支持,馬上指定政委,率領教育部、勞動部發展核心職能,進一步邀請公私立產業協會加入研議核心職能,歷經了兩年左右的研發。

目前勞動力發展署已發展出多個「Model」,鼓勵產業提出各行業的職種分類、分級,並具體列出所需能力。要讓證照有公信力,勢必要推動「證書執照化」,但在此之前還要先建立「核心職能」,並建立附帶而來的各個鑑定標準。

陳碧涵指出,社會大眾對於各產業職務所需的核心職能沒有相關訊息,如果入職前都還不清楚,怎麼會知道該考哪些證照?「證照無用論」是發生在在沒考到未來就業所需的關鍵能力證照狀況下,以「亂槍打鳥」方式,隨性考證考照的現象。我們得先瞭解未來想投入的產業,否則拿到一百張無關證照也沒用。

她舉例,劇場技術從業人員的培育學校階段從高職到大學都有,一般老師會鼓勵學生在學期間就去考電工、電腦繪圖、服裝或彩妝等相關證或照,但這些都是零散的,是將就國家現有的證照去取得的,並非是以職業的職能基準系統化去建構的各種證照,雖然他們部分吻合專業知能的需求,但卻不全面和完整。但現在不同了,在陳碧涵的提案要求下,行政院責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邀請公私立產業協會、企業、學校一起研議建構各種職業之分級職能基準及其鑑定標準,甚至發展成模組,讓每個人可以隨自我職涯性向自行選取其所需要的職能。我們都知道劇場裡有電路系統、數位化設備、美術設計與製作、場景機構設計與製作、彩妝、服裝設計與製作等等,光是劇場技術就能訂出好幾種職業種類,而這些職業的職能也可能有高度相關。比如舞台設計要懂得繪圖、畫景,也要懂得如何換景技術和關鍵,所以也需要有機構概念等等。

 

新興檢定業:職訓中心加上鑑定中心

為什麼有的汽車駕訓班,除了汽車駕駛教學又能在該場地辦理汽車駕照考試呢?因為這個駕駛訓練中心,符合國家的測驗鑑定標準,所以取得評鑑證書,可以成為鑑定中心舉辦汽車考照業務。

目前民間有很多測驗及檢定中心,但品質良莠不齊,許多未必具有國家的評鑑證書。未來欲辦理職能基準測驗的單位,須符合國家設置的相關職能鑑定標準並取得證書。陳碧涵強調,這標準不是關起門來做,是跟國際接軌。比如做車床,機器的規格、工作檯配置、檢測時間長短、鑑定命題等都要參考國際標準。

她認為,這會產生新興行業,這種新興行業可以加惠於民間,既能創造新行業又能幫助經濟發展,因為可以增加一些就業機會。

建立公信力跟符合鑑定標準後,由它所頒授的證,政府會承認,公私立協會也會承認,產業有會承認。證代表某種能力的保證,當國人都掌握資訊,了解了他想從事的職業的職能基準內容,「證照無用論」現象就能逐漸解決,而且現在市面流通的良莠不齊、不具備公信力的證照現象也將縮小。

對於目前民間辦證單位,陳碧涵喊話,歡迎加入並成為正式授證行列。

 

證照可抵免學分 釋放學生更多學習機會

以澳洲為例,學生擁有證照代表他們具備該證照的特定能力,而這些能力如果也在課程學習內容裡,它是可以抵免學分的,學生可以省下時間,修習其他他所需要的課程。

陳碧涵說,這會促使學生更快修完應該修習的課程,進而可能縮短修業期限;而在台灣高中職以及大學都是採學位學分制,必修學分甚多,且分配在各學年,學生幾乎必須分別花三年、四至六年(不含休學年數)才能修完並取得學位,根本不可能縮短修業年限提早畢業投入職場、創業或繼續下一個生涯規劃。

假設行政院能責成勞動部、教育部及相關部會同步研議證照學分抵免制度或原則,像澳洲這樣施行已久的制度,取得與所學系科群相符能力的國家認定的證時,可以抵免該相關學分,那麼,既不會浪費教育資源,也不會空轉師生時間,讓教育及職場的學用合一及無礙流通,那將是國家最務實、最開明積極的突破。

 

延伸閱讀

證書執照化/李隆盛:適量是藥,過量是毒

證書執照化/林聰明:證若不執照化,技職永遠抬不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