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亞太創意技術學院108學年度起停辦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教育部今(20)日對外宣布,亞太創意技術學院108學年度起停辦,該校107學年度停招後,目前已無在校學生,更無經費支應學校日常所需及教師薪資、相關保險及退撫儲金等。

依《專科以上學校及其分校分部專科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第34條規定,私立學校停辦後3年內若未完成復辦或改辦等,教育部應命學校法人解散。因亞太學校財團法人遲未函報停辦計畫,致使無法起算3年之期程,為確保校產公益性,教育部因此依《私立學校法》命該校停辦。

目前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尚有22名教師,教育部將督促學校依法協助教師辦理退休或資遣事宜,以保障教師法定權益。教育部並建議董事會應基於公益,儘速提出法人解散清算,使積欠教職員之薪資、優離優退費用及退撫儲金等得以清償,以保障教職員權益;賸餘校產並得依捐助章程規定歸屬地方政府,確保校產公共性。

教育部長拍影片 為備戰統測的高職生加油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本週末為一年一度統一入學測驗,是技術型高中(下稱高職)的升學考試,共有十一萬名考生參加,教育部長潘文忠潘拍影片為全國高職生打氣,並承諾5月初將出席專題競賽活動。

「握到這些金手獎同學的手,感動到回家三天不洗手!」潘文忠向全國父母喊話,如果看到高職同學的展現,多鼓勵、多理解孩子的想法,「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

潘文忠還說,最喜歡參加高職的成果展現活動,尤其五月初的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非常讓人期待,今年也會去看。另外,也特別感謝八千多位統測試務準備與監考人員,還有最辛苦的考生家長們,不管是準備大考、競賽、證照或者專題製作,一起陪伴孩子度過這麼重要的挑戰,高職生是我們的驕傲!

朱立倫:教改摧毀了技職教育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今(30)日晚間正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前新北市長朱立倫開直播說,「台灣技職教育與證照教育完全被教改摧毀掉!」應多學德國與日本,他們工業強國的主因,來自於把技職教育當作工業發展的基礎。

同場對談的前台北及新北市教育局長、現任立委林奕華談到,每個人都有適合的工作與專長,與朱立倫市長在新北市設立許多職業試探中心,讓小孩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做性向探索、認識社會職業,這在台灣非常缺乏,「很多人到了升大學、選科系,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甚至往往出去工作才發現走多年冤枉路。」

林奕華提到,新北市培養許多金手獎選手,都是各領域技能頂尖的技職生,透過市府資源送去德國、澳洲開眼界,「這才是真正台灣技職之光!」朱立倫說。林奕華還說,這些年輕金手獎選手才發現,自己在台灣雖然很行,但比起國外技職人才卻還有好大一段差距。

朱立倫說,真正的技能讓自己大開眼界,例如曾看過油漆國手,把漆作漆成海浪波浪,連園藝也能做成世界冠軍,很多汽修還在外國知名車廠工作。但對此,林奕華擔憂,國手到了大學端又回到學術領域環境,面臨可能被退學,「因為大學沒有為好技能的技職生量身打造適合的學習環境」,高職到大學的學習沒有連接。

朱立倫更直指教育部過度菁英主義,應該多花精神在技職教育上。

朱立倫與林奕華。

勞動部推產學訓專班:兼顧技能訓練、大學學歷、證照與工作經驗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兼顧技能訓練、大學學歷、證照考取與工作經驗!勞動部推動「產學訓合作訓練」,平均就業率達9成以上,108學年度將再招訓832人,歡迎15至29歲國、高中(職)畢業生報名參加!專班將提供最長一年的免費職業訓練,畢業後還可取得1個學位、1~2張證照及2~3年的工作經驗。

畢業於大安高工的佳玲,目前是北科大機械工程系產學訓專班生,接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1年技能培訓後,考取機械加工乙級技術士證照及CNC銑床乙級技術士證照,目前雖然才大四卻已任職於臺灣三大機車產業龍頭之一的三陽工業公司,薪資超越大學新鮮人。

佳玲進入三陽工業,從現場生產部門開始學習,了解基礎現場作業,後期與工程師學習零件開發、生產排程、零件成本評估等工業管理知識。三陽工業公司主管說,佳玲表現良好,比一般人提早1年半即擔任管理職務。佳玲回想,剛開始參訓,學習車床、銑床、鑽床等加工機操作時,因第一次接觸傳統車床,害怕到不敢操作,在訓練師細心教導及同學們的鼓勵下,漸漸地可以獨立作業,也因此更喜歡機械加工。

雖然一邊工作、一邊唸書真的有些累,但看到同年齡的朋友大學畢業後才步入職場尋找目標,而自己在畢業前就有實際工作的歷練及職涯的規劃,並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可以有更多的工作選擇權,佳玲心中感到非常的喜悅。

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產學訓合作訓練透過學科、術科及工作實務訓練的完整歷練,學員在大一時接受分署最長一年的專業技術養成訓練,並輔導考取技術士證照,大二由企業正式僱用並進行工作實務訓練,企業依勞基法給付薪資,訓練期間利用晚上或假日返校接受學校教育,學員畢業後即取得學位、技能及證照,兼顧學習成長與職涯發展,協助學員培養一技之長,更有自信地邁向職場。

108學年度產學訓專班已陸續開放報名,預計結合臺北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臺中高工等10所學校,並與台船、崴立機電、台中精機等各產業領域的企業合作,開辦冷凍空調、精密機械、車輛工程等專班,歡迎有興趣的青年朋友,可至青年職訓資源網(https://ttms.etraining.gov.tw/eYVTR)或撥打24小時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洽詢相關資訊。

108學年度「產學訓合作訓練」

為落實108課綱 全教產、多位立委要求提高教師員額

首屆108課綱即將在今(108)年8月上路,但為落實多元選修,現行教師員額還有待提升,為此,全教產與多位立委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提高高中職員額至每班3人。

全教產理事長黃耀南說,108課綱的改變在於強調多元選修,國英數可以分組教學,教師員額絕對非目前學校可以負擔,目前編制普通型高中每班2.25人、技術型高中(即高職)商業、家事類科2.5人、工業、農業、海事類科3人,加上目前各高中職因為受主管機關控管教師員額,實際教師員額遠比編制少,要因應新課綱的實施,絕對無法開課達到多元選修的精髓,教學現場平均每位老師每週都要超時授課3-4節課。

曾擔任雙北教育局長的立委林奕華說,新課綱改變最大在於高中職,「教育難道要打假球?」多元選修是108課綱的精華,希望做到老師共同備課、課程由多位老師協同教學、選修課沒有教科書須準備教材…等,這些都需要老師花許多時間投入。

林奕華質疑,108課綱希望達到的境界有辦法做到嗎?教育部把課綱講得這麼美好,要玩真的還假的?林奕華建議,教育部員額不必一步到位,至少可以分三年將高中職員額提升到3。

教育部國教署科長表示,107年11月就已經跟相關團體與地方政府討論過,但地方政府反應增加員額就要增加人事費,這對財政很困難。該科長強調,國教署會持續找各單位來研商,往提高員額方向邁進。

林奕華認為,教育部不該把財政壓力給地方政府,如果中央政府想全面推動一件事,就應該有相關配套、提高員額,地方政府教育局處才能跟人事單位去要求相關經費,否則這件事會原地打轉。

立委蔣乃辛說,教學品質的重點在於老師,但目前許多縣市對於員額控管到10%,以違背品質的提升,再加上108課綱要增加1.5倍選修,彈性學習、探究與實作…等,老師員額一定得增加才能負荷。立法院在預算有主決議,高中老師員額每班要增加到2.8-3.5人,以負荷108課綱的教師能量需求。

評論/被升學主義綑綁的高職——從「終結放榜新聞」談起

原文2019/3/26 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評論/被升學主義綑綁的高職——從「終結放榜新聞」談起

文/黃偉翔

近日雄中雄女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連署,希望各校與媒體不要再製造「成績至上」的單一成功框架。此次連署活動,不只建中、北一女跟進,意見領袖如台大教授葉丙成、教師團體、教育部一直到總統,都發文力挺,引發社會關注。

對高職來說,這是多麽諷刺的連署活動。在高職現場,只能繼續較勁統測升學紅榜,期望社會大眾投注哪怕只有少少的目光,「招生」更是主要考量。至於要討論統測試題的品質好壞,已經是後話了。

技職應有其主體性

對於學生,專業科目考試是否能回應專業實作學習?還是只等同於背誦不同內容的選擇題?教育部多年來喊著提升統測品質,委託全教總協助評測,品質確實逐漸提升,但仍被迫追趕著高中大學的「素養考題」。

明明高職教學現場早有發展數十年的能力本位教育,比如早年實習文化培養出具備知識、能力與態度的技職人,而至今厚實底蘊的實質內涵卻抵不過「素養」二字,可見技職教育在台灣毫無主體性可言。

技職人換個詞追逐我不介意,畢竟「素養」內涵是好的,也富有未來性,但知識與能力的實質內容才是技職人重點,或是至少,技職人應勇於為過去技職做過的努力辯護吧。

文憑幽靈如影隨形,擺脫不了的升學績效

多少高職喊著「同時兼顧升學與就業」的口號,但這只是為了維持現況、不揭疤的用詞,大話一戳就破。

看看坊間,技職升學補習班比拚著榜首數量;不論考證照、參加技藝競賽或技能競賽、18歲先就業政策「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等,太多太多事情一旦少了升學誘因,就垮了一大半。比起高舉「反成功模板」的高中,此時的高職還像是技職教育嗎?

回到這次連署,我不覺得高職一定要比照辦理,更不覺得高職生不該升學,但我們應重視的,是普遍的技職生究竟學了什麼專業?很明顯的,升學考試十足影響著高職教學現場,若退去「升學績效」光環,高職還剩下什麼?

看著教育部技藝競賽金手獎孩子,各個笑瞇著眼說要保送明星科大好開心,作為高職老師只能邊恭喜他,邊對升學主義無能為力——明知道這群擁有好技能的青年,「先就業」對長遠職涯發展、社會人才所需才是好選擇——但也只能笑一笑,好像頒獎完、升學去,技職教育仍如想像中美好,卻不曾想過社會付出多大成本,不論是科大辦學本身,抑或是高職盲目升學的一個個人生。

未來幾年明星科大或還能「躺著收」優秀學生,但中後段科大私下自嘲,連「只要會呼吸」的學生都快收不到。精心策劃的技職考招政策越來越起不了作用,逐漸敗給少子化海嘯來襲的現實。面臨倒閉危機而被教育部列入輔導觀察名單的科大一間又一間,技職教育如何實務選才?如何適性?

許多技能學習多半靠著升學誘因,而更嚴重的是在升學過後,技能未能延續。多年來教育部妥協下,太過度讓高職擁戴「升學績效」,以至於中毒成癮、擺脫不了。

建立國家資歷架構,讓學力真正被認同

未來要處理的不只是「高職被升學績效綁架」,而是高職各領域如何務實地扮演角色。該引導學生先就業的班級就好好教導職場內容;要培養升科大的班級就往目標邁進,並在往後政策規劃上,減少用「升學」作為單一誘因與政策工具,減少高職對升學績效的依賴性。

為何有升學主義?因為大眾相信好學歷等於好工作,一味追逐學歷讓學用落差現象加大,雖然近年這價值觀逐漸被挑戰,但去找工作,明星學校的學歷絕對還是佔優勢。

過去專欄我曾討論到,若想擺脫過度倚賴學歷的迷思,「學力」更應作為青年與勞動力市場對話的媒介。這些年來各部會推動職能基準的成果下,有不錯的基礎可以討論發展「台灣國家資歷架構」(qualifications framework),讓學歷與學力(如技術士證、能力證書等「資歷」)兩者,透過某種機制轉換成同等學歷/力。

如此,社會才能減少對學歷的依賴性,並真正同等地重視學力資歷,讓多元價值與面貌在社會上呈現。不只在升學上的同等學力認定,更在就業敘薪、國家考試等都具備效用。台灣若不處理結構問題,總隨社會聲浪在議題表面上磨耗,恐怕技職教育在未來幾十年,仍陷在升學主義漩渦之中,找不到定位。

強化實用技能學程職場力 國英數內容以實用性為主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今(24)日教育部召開課審會審議大會,完成實用技能學程課程的國英數討論,應以實用性、生活化為主,增強學生職場適應力。

會議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潘文忠主持主持,課審會108年度第16、17次會議,出席委員人數為35、34人(全體委員共48人),地點在國教院臺北院區。

接續前次會議,進行高級中等學校實用技能學程課程實施規範(含一般科目及專業群科) 草案進行審議,並完成實施規範「一般科目-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討論。下次會議(3/30)將從實施規範「專業群科」接續審議。

教育部表示,本討論重點為實用技能學程課程實施規範「一般科目-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課程規劃,以實用性及生活化為主,期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以增強其職場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