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優保送結果公告 2/6下午五點前未報到視同放棄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技優保送結果公告!若2月6日下午五點前尚未報到者,視同放棄,若已報到者,不得再參加其他聯合招生管道。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表示,目前107學年度技優保送分發結果已開放考生上網查詢,須於107年2月6日17:00前,依錄取學校規定時間及方式辦理報到,若未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報到手續者,視同放棄錄取資格。

聯合會還說,已辦理完成報到手續之錄取生,除非以書面申請向錄取學校聲明放棄錄取資格,否則一律不得再參加本學年度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入學、四技申請入學、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甄選入學、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及各大學校院入學招生,違者本委員會將取消考生之錄取及入學資格。

聯合會指出,本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共有19所科技校院參加招生,提供99個系科(組)、學程,招生名額共計260名(含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3校之不分系菁英班共47名)。符合保送資格報名考生計241人,上網完成登記志願者(參加分發人數)計235人,經分發錄取204人,分發錄取率為84.7%。本學年度報名人數較106學年度減少46人、錄取人數則較106學年度減少19人,未獲錄取者主要原因為選填志願太少所致。

相關招生訊息請至107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網站查詢

若對本項入學招生有任何疑問,可逕洽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電話:(02)2772-5333。

專訪/招策會執行長張仁家:技專考招107至111學年度規劃出爐

採訪、攝影/黃偉翔

「技職教育棄實作拼升學考試」,一直是為人所詬病的現象,教育部改革技職重點之一,放在技專校院的入學考試與招生制度的調整,並配合108新課綱的推動,端出107至111學年度技專考招調整規劃。

最大變革除了調整各招生管道名額比例外,「統測加權後700分」將成為歷史,107學年度起,國英數專業科目可以依照各校招生需求自由調整加權;這次考招變革也專為實驗教育、自學、職場體驗等特殊技能與經歷學生設計專屬招生管道。

為回應新課綱技能領域 甄選入學名額上調7成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執行長張仁家接受《技職3.0》專訪時強調:「這一次大改革,不只是為了回應技術型高中(即高職)在108新課綱新增的技能領域內容,更要凸顯高職生的多元學習,像是證照和技術類競賽、在校實習課程等,並適度表現在新的考招規劃中。」

108新課綱中新增15學分技能領域課程,讓原本高職15至30學分的實習課程,提高到30至45學分。

那麼,這些包含實習學習成果等多元表現,在升學將如何被使用?「將會採計到學習歷程檔案中。」張仁家繼續說:「甄選入學第一階段以統一入學測驗成績作為篩選標準,第二階則採用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是指因應108新課綱上路,將越來越多的高中職選修課程與多元表現,以固定格式且對應到新課綱內涵的備審資料;未來技職生多元實作表現、成品、競賽與證照都將記錄在學習歷程檔案中,並提供技專校院端當作選學生的主要依據之一。

在新的技專考招規劃中,將目前約占總量名額55%的甄選入學及40%的聯合登記分發,逐年調整成111學年度的目標70%及25%,剩下5%維持原來的繁星計畫及特殊選才管道、甄選入學中的就業體驗組。

技優甄審與保送為外加10%,另外還有高中生申請入管道保持不變。

聯合登記分發大突破 各校可自訂考科權重

聯合登記分發完全看統測成績,國文、英文、數學、專業科目一、專業科目二皆為100分,權重統一為國英數*1、專一及專二*2,總分700;107學年度起,將主導權還給技專校院,校方可以彈性選擇自己科系的各考科權重,以0.25作為單位,國英數權重設定範圍為1至2,專業科目為2至3。張仁家舉例:「某科大科系若強調語文能力與專業能力,可以將數學權重設定為1,國文及英文權重設定為1.75,專業科目權重都設定為3,變成總分1050分(100+200*1.75+200*3)。」

統測考科加權對照表。(圖/黃偉翔製作)

但這樣會造成各校加權後總分皆不同,將如何統一分發作業?張仁家解釋:「例如現在要分發台科大機械工程系,所有有填該志願的考生,會依據該校系權重加權後決定錄取對象,若接著是北科大機械工程系,則剩下考生再改用該校系權重加權。」

「在少子化浪潮下,這樣分發方式不只可以凸顯各校辦學特色,更能找尋合適的學生,例如某考生外語能力好,在這樣加權規則下,就會傾向去填英文加權高的學校科系,而不是大家都從台科大填志願填下來;所以這樣改革的背後目的,是讓技職校院與學生更重視專業科目,因為權重可以拉更大,在新考招規則引導下,會讓高職教學會更重視專業科目與實作。」

取消乙證技優甄審資格 改在甄選入學第二階段採用

今年初《技職3.0》曾獨家報導,教育部欲刪除乙級技術士證在技優甄審的資格,但因基層職校反彈,因而止步。但111學年度起,確定刪除乙證技優甄審資格,改在甄選入學第二階段加分,但加分比例目前還未定。張仁家解釋:「開會有委員覺得不設定加分比重下限,任由各校自行設定甄選入學第二階段參採標準,對持有乙證學生並不公平,可能會在學習歷程檔案指定項目中占15%分,代表一定程度重視,但目前對於加分比例還沒有共識。」

104-105學年度,報名與錄取乙證技優甄審人數。(圖/黃偉翔製;資料來源/教育部)

據悉,教育部在先前規劃,預計將技優甄審與技優保送合併成技優入學管道,但在這次改革中並未合併,僅志願序號統一分發。「目前只會將技優甄審提前到3月與技優保送同期間辦理,因為都不採計統測成績。」統測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週末舉行。

甄選入學增收就業體驗組 特殊選才含實驗教育、自學與具職場經驗學生

甄選入學分為一般組與就業體驗組,前者占98%、後者2%。

一般組部分同過去甄選入學分成兩階段選才,第一階段以統測成績篩選,第二階段則以學習歷程檔案與各校自訂為主;就業體驗組是專為青年就業儲蓄帳戶的職場體驗方案生開闢管道。

張仁家特別提到,就業體驗組因18歲先就業政策,至少參與兩年職場體驗計畫,所以回流升學時,不看後來的統測成績,只看畢業當年的國英數成績與工作期間的表現,可以不限類別選志願,但選擇基準看職場經驗的領域而定。「即使一位學生是機械科畢業,但職場體驗是做餐飲業,就可以選擇就讀餐飲類群志願就讀。」張仁家繼續說:「還有第二種保障,就是可以將過去考過的統測,或新一年度統測的國英數成績與同樣職場體驗的考生做比較,但這尊重各技專校院自主權。」

這樣公平嗎?「這些特殊選才,技專校院會事前公告招生簡章,以示公平。」張仁家強調:「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將擔任統一窗口,處理後再彙整給各校,並盡量在2月先行辦理這些特殊選才,若名額有空缺,將回流到甄選入學一般組,若再有空缺則回流到登記分發,甚至後續的單獨招生。」

這些非學術傾向的學生,是否會有不適應科大課程狀況?張仁家直言:「很有可能在現有學校制度面臨生存上的困擾,這跟技優保送生狀況類似,但將會搭配開放式大學的彈性學分承認政策,這樣的學生不一定須花4年修滿128學分,可以隨時回到職場,而是先前職場經驗或特定技能可抵免科大學分。

107學年度實施的特殊選才以聯合招生辦理,又能細分為實驗教育組、青年儲蓄帳戶組(108學年度實施)及技職特殊才能組。實驗教育組收實驗教育生、自學生等曾接受非學校型態學生為主;青年儲蓄帳戶組是專為青年就業儲蓄帳戶的職場體驗方案生開闢管道。;技職特殊才能組則像台大火星人、清大拾穗計畫,專收特殊技能專長學生,例如某學生剪紙藝術很強,這樣的技能非一般考試或檢定能篩選出來,但設計群學校又可能想培養這種才能學生,所以開闢此管道。

技專繁星報到率低 繁星上榜生不能續報甄選入學

《技職3.0》曾報導指出,過去技專繁星缺額高,主因是學生騎驢找馬心態。根據張仁家指出,報到率約4成3,主因是過去很多繁星生上榜後,又因其在校成績好,會續報甄選入學,以求上榜更好的志願。

107學年度起,繁星招生有兩個變革,首先是改採四輪分發,這是技術面調整,難度不大,第二是只要報名繁星並錄取,不管有沒有放棄,都不能參加後面的甄選入學,但仍可參加聯合登記分發,或技優甄審。

教部成立技優生專班 強化技術教學與就業銜接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簡稱技優生)升上科大後,經常發生課業跟不上,且技術磨練停擺狀況,因此教育部祭出「技優領航計畫」,針對技優生的學習輔導、技術精進以及就業銜接的照顧,最高補助每校每學年度一百萬。教育部技職司長馬湘萍坦言,過去部分技專學校並未特別照顧技優生,此計畫正是為了改變目前的困境。

本計劃針對各校技優保送及甄審入學學生,目前已提計畫申請的學校都已進入審查階段,若通過,教育部補助每校每學年度最多一百萬元,另外,106學年度欲在技優保送管道成立專班者,將視計畫增加額外補助經費。

教育部技職司科長張惠雯解釋,當初是希望學校成立「技優領航專班」照顧技優學生,但後來發展成一個「計畫」,因為有些學校技優生並不多,很難都成立出一個專班。此計畫主要目的,是針對技優孩子目前的困境,協助他們進入大學以後受到更完善的照顧。

民國96年起辦理高職菁英班,台科大、北科大、雲科大、高應大4校招收技藝優異的高職生,之後併入技優甄審與保送管道。張惠雯坦承,過去菁英班的盲點,是許多學生進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所以此專班必須專注在某個領域。張惠雯強調,專班跟高職菁英班性質不同,也不會取代菁英班,專班是招收性質或領域一致的技優學生,而高職菁英班則不限制,前者招收學生性質是專精,後者以廣度為主。

強化就學輔導 減少技優生被二一狀況

張惠雯指出,過去學校課程並不一定符合技優生的需要,發現不少技優生面臨二一退學狀況,所以專班將開設基礎學科補救教學、專業學科精進課程等,協助技優生在課業上的銜接,而這些課程不只針對專班學生,更要照顧先前透過技優管道入學的孩子,另外,因為是在同一間學校開課,其他非技優學生也能來上。

技術精進 引入技術業師

張惠雯表示,技術精進不一定是針對國際技能競賽內容,因為進來的技優生都是優秀選手,很少有人能再針對比賽內容去教他們,所以專班是針對投入未來就業所需技術,做進一步深化教學,例如導入技術業師、跨領域學習或參加企業競賽等。

協助技優生就業銜接 

張惠雯說,跟教育部申請成立專班的學校,勢必設法找到專班的對接廠商,應包含完整實習機制、合理生活津貼與待遇規劃、畢業後就業媒合等,協助技優生的就業銜接,這部分教育部期待其他部門可以加入協助。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科長魏世鑫表示,在選手出路方面,勞動部已經開始建置技優人才資料庫,提供企業查詢,並研議企業預聘技優選手制度,讓企業先提供在學期間學生獎學金、實習機會甚至海外訓練等方式培訓在學技優選手,技優生畢業後到該企業服務。(延伸閱讀:勞發署推企業聘技優人才 黃秋桂:重視選手後續職涯發展

曾在國內外技藝、技能競賽得獎,或擁有乙級技術士證的技術優良學生,可以透過技優甄審與保送管道管道直升科大,不必參加四技二專的升學考試。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甄審與保送管道的核定招生名額分別為9959與418、錄取人數為8104與257。

 

黃偉翔/被放生的萬名技優生何處去?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被放生的萬名技優生何處去?

 

文/黃偉翔

日前立法委員吳志揚引用了我上一篇專文〈6成學生選技職代表「技職出頭天」?只是另類的升學捷徑罷了〉質詢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認為學術傾向的家庭,為了明星科大光環而選擇念高職,並用考試心態念技職教育,排擠了原有實作傾向的孩子。林騰蛟除了解釋是近年教育部加強職業試探的功效發揮外,更強調有「技優甄審與保送管道」,保障技術優良學生的權益,但技優生卻是過去培養技術人才議題中,鮮少被真正關注的。

技優甄審與保送管道,通常是讓曾在國內外技藝、技能競賽得獎,或擁有乙級技術士證的技術優良學生,可以透過此管道直升科大,不必參加四技二專的升學考試。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甄審與保送管道的核定招生名額分別為9959與418、錄取人數為8104與257,人數不多,卻也不少。

但,把技優生丟到科大就代表沒事了嗎?

近日有位曾代表台灣出征英國倫敦國際技能競賽的國手找我討論人生,雖然他當年保送上台科大並順利畢業,卻對我說:「他對未來感到迷惘。」當下的我十分訝異;能代表台灣出賽,代表他是某領域一等一的好手,再加上台灣在國際賽上都是前幾名,上一屆總獲獎數排名世界第三,這樣專精技藝的國手居然迷惘未來,不免矛盾起來。

原來,問題出在技優生在科大端的學習狀況。

我曾訪問過不少技優生,發現事情比我想像中還嚴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避免被二一」一位保送上明星科大的李姓技優生這樣對我說,他高職三年都投入在技術訓練,基礎學科能力相對較弱,但在科大端,卻與其他透過筆試成績入學的一般生一起上課,微積分、機率與統計、線性代數等,非常吃力。

這是因為,部分科大招收技優生後,卻又沒針對他們的技術訓練與發展設計客製化課程,他們只是被丟到一般生班級上同樣的課,不同取向的學生卻受到同等的要求與對待。

不只課業追不上,這位李姓技優生還說,他為了求畢業,從原本的資訊工程主修轉到對他而言相對較好畢業的資訊管理,為的就是避免被二一、退學。「為了應付學業就絞盡腦汁,根本沒時間加強實務專業」李姓技優生在我面前深深感嘆。

原本的技優生都成了四不像,而且,還有更慘的。

立法委員黃國書曾引用我這篇〈技職異語/為國爭光 社會卻容不下他〉報導質詢教育部技職司長馬湘萍。專訪中的陳姓技優生是一名國手,經過多年栽培,終於站上世界舞台,回國保送上明星科大後,因學業成績不足而被退學,更因只有高職學歷,只能從日薪一千元的工地工作做起;不只如此,雖然他在某個技術領域專精,卻因沒有接受「將原本比賽技術轉化為台灣業界所需的職能」的教育課程,導致在工地上班水土不服,工作技能幾乎重頭學起。

上面的個案都顯示出大部分技術人才培育的困境:「政府投入許多經費培養的技術選手,保送上明星科大後卻沒有適當的教育環境,導致求學困難;投入職場後,又因技術沒有精進,也沒有將比賽技術轉化為業界所需職能的教育過程;最終練比賽、練技術成為了升學的入門磚罷了。」

最近教育部技職司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都開始關注此議題,雖然部分家長無藥可救的升學主義是一大施政阻礙,但政府單位有義務在現有的條件下設計出可執行的政策。而我認為,基於產業趨勢與升學主義的現實下,可以在科大設置「高階技術人才專班」,基於民國99年起併入技優保送、並在北科大、台科大、雲科大以及高應大開設的高職菁英班經驗,針對技優生學業與技術精進做客製化教學,將原本就具備務實致用底子的技優生,轉化為未來產業所需的人才規格;如同上篇專文結尾提到的,「技職教育人才在未來工業4.0絕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份量,那麼我們更需要具備知識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現在是時候,設立一套機制或專班,培養這些曾走過技術磨練與國際賽經驗的技優生,成為台灣未來所需的高階技術人才。

「技職教育的意義,是當孩子參與技術訓練與實作過程,建立他們的自信、找到人生志向,進而健全自身正向人格,培養負責、專注的態度,最終為社會所貢獻,提升全民福祉。」只要體系健全,技職教育必可隨著社會的變動,調整並培育出當下所需人才;只可惜台灣技職與職業訓練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如職能基準、科大數量與品質、師資、經費、證與照等,還有許多此處我未提及的問題,仍待我們一同找到真正的解方。此刻,就先從技優人才培養的問題開始著手吧。

 

【技藝專題】人才培養做半套,技優生反成四不像

 

文/黃偉翔

圖/黃偉翔

「技優生不受重視!」一位全國技能競賽金牌冠軍直言。

這位金牌冠軍名叫李仲澄,在就讀彰師附工三年期間獲獎無數,曾獲得全國技能競賽網頁設計第五名、金牌,以及預備國手的資格。李仲澄更透過四技二專技優(技藝技能優良)保送管道錄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現為應用科技學院大四學生,主修資訊管理。

李仲澄無奈地說,進入台科大就讀後,一切不如預期。

「技優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避免被二一。」李仲澄對此解釋,目前透過甄審或保送入學的技優生,是跟一般生併班修課,技優生在高職三年期間幾乎都投入在技能訓練,學科能力較弱,學科程度想跟上一般生,非常吃力,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被當,甚至二一、被迫退學。

目前技術型高中學生(以下簡稱高職生)升學,若不論繁星計畫,有兩大主要依據,一是以統一入學測驗(以下簡稱統測)成績為主要依據的一般生,二是以技術專業證照、大型比賽成績為主要依據的技優生。

民國96年起,教育部宣布技優管道免考統測,至此之後,實務能力強但學業表現欠佳的學生有了更多升學的機會。統測是台灣技專院校的入學測驗考試,考試內容多以300分的國英數加上400分專業科目組成,滿分700。

在台科大,技優生透過保送的管道入學,都會被編入應用科技學院下的不分系,所以來自四面八方,各領域的全國技藝競賽冠亞軍,甚至世界級比賽的得主都集結在同一班。這些不分系學生至少須修足任一科系的必修學分,並湊滿一定的學分數才得以畢業。

李仲澄是網頁設計專長,大一時便以資訊工程作為主修目標。但修課情況並不如他想像中順利。

對於李仲澄,如微積分、機率與統計、線性代數等,這些科目不只無法提升技優生專業技術上的表現,反而壓著他喘不過氣。李仲澄說,由於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目過不了,只好大三臨時將主修換成較易畢業資訊管理,以求順利畢業。

「大家都學會見風轉舵。」李仲澄苦笑著說,大家若發現讀不下去,接近被二一,為了避免因學科成績被退學,只得轉往另一個主修,跟自己技術專長完全無關的領域。

不僅如此,李仲澄在大學期間的專業能力只能靠自己訓練。李仲澄進一步指出,專業實作能力幾乎沒有從學校學到,除了沒有針對技優生的實務訓練課程外,平時為了應付學科就絞盡腦汁,根本沒有時間加強實務專業。

另一個例子是原就讀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大三的鄭啟得,目前已休學。

鄭啟得從小喜歡動手做,是全國賽工業控制銀牌得主。鄭啟得保送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就讀後,卻同樣因為學科成績跟不上其他同儕,大一上學期便被二一。鄭啟得表示,大一開始就有休學的念頭,因為學科能力顧不好,技術能力也沒獲得訓練,大家都是為了一紙學歷而死撐著。

鄭啟得說,技優生學業成績不好,技術能力沒成長反而退步,除了失去自己的定位外,更失去了自信,他坦言,對於休學的決定,自己掙扎過一段時間。鄭啟得認為,技術專長的他,與其為了畢業證書在校園消磨光陰,不如直接進入業界更能發揮所長。

中華技術人力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譚仰光,曾任國際技能競賽中華民國技術代表15年,他說,現在即使是國際競賽金牌,很多都變相成為升學的加分依據,技術人才後來都升學去了。

但仍有正面的例子。李仲澄提到,班上仍有少數技優生的學科成績表現良好,雖然技術訓練停擺,但卻在學術上面找到新的定位。鄭啟德也提到,技優生升學是自己的決定,既然決定升學就得努力「生存下去」,而非怨天尤人,他進一步強調,大學的環境,也讓他接觸到更多元的知識,或許技優生升學後不一定要繼續原本的專業,反而能朝向多元發展。

根據技專院校招生策進總會公布數據顯示,103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招生各管道錄取人數,一般生日間部甄選入學與聯合登記分發分別為44495及41067人,高中生申請入學17622人,技優生甄審與保送各佔8026及253人,技優生所佔總錄取四技二專人數比例並不低。(其餘仍有繁星計畫與各區夜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共佔18682人)

這些比賽成果意義已扭曲,變相成為升學的入門磚。進入大學以後,技優生的專業能力發展不受重視。諷刺的是,高職期間花費許多經費、時間所訓練出來的技術選手,到了大學,卻因基礎學科能力不足,跟不上同儕,擔心被退學,另一方面,技術專業也未受到完善的訓練。雖然仍有部分朝向多元發展的技優生,但很明顯的,這是政策與配套的問題,也是技職教育培養技術人才的困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