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技能選手後續發展議題受關注,27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簡稱:勞發署)邀請工業職類為主的廠商進行座談會,共同討論建立企業聘雇技優人才的模式。勞發署長黃秋桂:企業與學術界應共同來培育技術人才!
黃秋桂說,培訓技能競賽選手過程中投入很多資源,除了有形資源外,無形資源包含歷屆選手經驗分享、裁判長與教練的指導,而台灣在國際技能競賽上表現屢屢獲獎,代表技藝得到世界肯定。黃秋桂繼續說,目前勞發署關心發光發熱後,選手如何有更好的職涯發展,他們可以被企業所用,或成為技術教師傳承技術。
勞發署技能檢定中心科長魏世鑫表示,在選手出路方面,已經開始建置技優人才資料庫,提供企業查詢,並研議企業預聘技優選手制度,讓企業先提供在學期間學生獎學金、實習機會甚至海外訓練等方式培訓在學技優選手,技優生畢業後到該企業服務,最後,更獎勵贊助競賽的企業,贊助證明有租稅優惠,根據統計104年企業贊助技能競賽與達人盃近460萬。

曾擔任機電整合職類裁判長的Festo Taiwan教設部經理江友良說,Festo工程技術部門人員100%為技職教育體系畢業人才,主管會先評估他們的技優人才,然後導入適當的執行專案。江友良認為,技優人才有扎實的技術,且對工作環境的適應力很高,在選手磨練期間培育出來的專注心志更是企業想要的員工。
黃秋桂坦言,政府資源有限,必須靠學術界與企業界支持,共同培育技術人才,而總統蔡英文政見之一便是支持青年就業,上週政務委員林萬億找了教育部與勞動部為主的相關部會,討論讓高中職學生先工作後就學,先在職場上學技能,同時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只依循考試或父母期望而繼續讀書,會浪費很多時間。

在〈勞發署推企業聘技優人才 黃秋桂:重視選手後續職涯發展〉中有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