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輝:成績不是人才的唯一指標

 

人才有很多種,不管你的成績好不好,都有可能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某種人才──前提是,你必須不斷地開發自己的潛力,絕不輕易放棄自己!

最新的科學研究已經發現:傳統的智力測驗和筆試成績都只能檢測出一部分的語言、空間和邏輯推理能力,但是卻無法有效地檢測出其他同等重要的能力:詩與散文的創作能力、用語言感動人的演講能力、空間造型的創造力、在都市叢林和荒野中辨識方向的空間感、突破傳統的創新性思考或者與打破傳統邏輯的發明能力。此外,傳統的智力測驗和筆試成績更無法檢測職場裡非常重要的領導能力、對市場的遠見、在各種談判場合洞察人心的能力等。

因此,人的天份有些會反映在學校成績,有些不會反映在成績上面。

郭台銘是中國海專畢業的,卻打造了鴻海帝國,成為全國首富;李嗣涔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的史丹福大學博士,一直都唸頂尖名校,但知名度卻遠遠不如郭台銘。人才有很多種,創業與經營的能力無法用筆試測驗考出來,因此你沒辦法從郭台銘和李嗣涔的學歷去推斷他們在企業界的成就與潛力,也無法從一個人的在校成績去預測他未來的成就。

人的稟賦有很多種,社會上各行各業所需要的人才也都不一樣,其中很多種能力都跟成績無關,如果硬要用「成績」這樣的單一指標去把人分等級,或者預測人的未來發展,那是非常荒謬的事。這就像體育人才有很多種,有人擅長高欄、低欄或短跑、長跑,乃至於撐竿跳或擲鐵餅,如果規定大家都只能跑百米來分高低,那是既不公平又荒謬的事。

此外,人生值得追求的目標有很多種,有人為了求得人生終極的智慧而出家,有人志在靈性的發展而遠離名利與權力、地位,有人渴望用音樂、美術、舞蹈或戲劇、電影表達人性最深處的喜悅與痛苦,只有狹隘、無知的人才會想要用學校排名、財富多寡和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把人分等級。

如果你在Google的圖片搜尋裡鍵入「郭台銘 李嗣涔」,將會找到一大堆他們兩個人的合照,那是因為郭台銘的基金會要捐鉅款給台大,所以兩人一起簽約、剪綵。看著這一堆照片,有人說:「念台大電機,當台大校長有什麼了不起?為了募款,還不是得要跟郭董陪笑臉!」這樣說又太偏激了,用財富恆量人跟用學歷衡量人一樣地是以偏概全,人生值得追求的目標有那麼多種,憑什麼硬要用特定的指標或有限的指標去衡量所有的人?

這些道理,每一個父母、師長都懂。但是,為什麼很多師長和父母都把成績看得那麼重?為什麼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偏愛成績好的小孩,而漠視、看扁成績不好的小孩?因為,在你畢業之前,只有成績是所有的人都看得到的,因此緊張的家長就會硬把孩子的成績當作他未來成就的指標,一旦有任何一次重要考試失利,就恐慌到有如天要蹋下來一樣。

作家小野高中聯考失利,他父親竟然失望地跪了下來,老淚縱橫地跟小野說:「你這一輩子完了!不會有出息!」結果,小野成為著名的暢銷書作家,著作等身,得過許多文學獎項,跟導演吳念真一起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還擔任過台視總經理。小野的父親錯了,因為他沒想到一件很簡單的事實:人的才華絕大部分是聯考成績顯示不出來的!

「素質太差」的廣告教父

我們常以為「聰明」的人只有一種,就是那種書隨便念一念就可以考上頂尖名校的人;我們也常不自覺地以為這種人做什麼事都左右逢源,一定會順利、成功。其實,「聰明」有很多種。擅長讀書與考試的人中有些很「聰明」,富有創意,有些卻只不過是書呆子,除了課本之外對真實的世界一無所知。還有一種人,滿腦子毫無根據的創意跟胡思亂想,在理工學界毫無用處,也定不下心來面對正經八百的功課,但是在廣告界卻被稱為創意天王。

被稱為「台灣廣告教父」的孫大偉,就是一個超出老師理解範圍的「創意達人」。

孫大偉得過三百多座廣告大獎,創意源源不絕,是台灣最有名的廣告創意總監。馬英九兩次競選台北市長和第一次選總統時,孫大偉替他製作一系列讓人驚艷的競選廣告,徹底有別於國民黨一向刻板、陳腐的競選廣告,使得選民相信馬英九身邊有能人,足以革除國民黨百年老店的腐敗與習染,而把票投給他。這樣充滿創意的人,在羅東高中時導師給他的評語卻是「該生素質太差!」

學生時代他卻一直搞不定功課:他留級過,大學聯考落榜兩次,退伍後才憑加分考上輔大;他曾經對自己和人生都感到茫然,也曾經想過要自殺。在體制內看不到自己任何價值的孫大偉,當憲兵時卻表現得很出色,因而重拾起一點點的自信心。為了證明導師看走眼,他退伍後拼盡全力考上輔大大眾傳播系,卻沒有因而知道自己這被子到底能做什麼。

畢業後他當過助理導演、攝影記者,開過花店,幫哥哥做原木貿易,一再換工作,直到他太太忍不住問他:「你是不是不願意正正經經地做一份工作?」三十二歲那一年,太太偷偷幫他投履歷給一個廣告公司,被破格高齡任用,他才開始認認真真地對待這一份工作──他根本沒想到這工作會讓他展現出耀人的才華,而任用他的廣告公司更沒想到會招攬到「廣告教父」。

三十二歲之前那個落魄的孫大偉,其實就是三十二歲之後那個創意無限的孫大偉,從裡到外沒一絲一毫的改變。唯一改變的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在面對功課時一點用處都沒有,但是在廣告界卻是求之不得的創意。有人這樣形容學生時代的孫大偉:「他聽到的鼓聲和別人不同,所以走起來步調就不一樣,自然就脫隊了。」孫大偉天生就是個講故事的能手,上課老愛做白日夢,同學不認為有問題的地方他老是忍不住地會質疑。這些特質讓他沒辦法安心地讀書、背誦,但同樣的特質卻讓他在廣告界如魚得水。

夜光珠在日光下跟普通的石頭沒什麼差別,它要在黑暗的地方才會綻放光芒。三十二歲以前的孫大偉就像是被放錯地方的寶珠,在流浪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場合,等待著令人驚艷的未來。

學校的環境很單純,只看得到學生讀書考試的能力,其他的各種稟賦通通都不會被看見。但是,不管你的成績好不好,每一個人都可能有很多值得被開發的潛在稟賦,等待著歲月的淬練與成長,直到被發現的那一天。

因此,我常提醒年輕人:要給自己充份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發展自己內在的各種可能性,絕對不可以在三十五歲以前給自己下斷言,更不可以輕易地放棄自己。

什麼都輸人,卻有創業的天份

社會上所需要的人才非常地多元,遠遠超過許多老師和家長的認知與想像。因此,只要你的天份跟成績無關,幾乎就注定會像孫大偉這樣被漠視到超過三十歲,直到在職場闖蕩多年後才有機會發現自己的稟賦。這樣的案例,在台灣社會裡俯拾可得,與其說是例外,不如說幾乎是常態。

創辦章魚小丸子和赤鬼牛排店的張世仁就是另一個典型:他在校時功課不如人,入社會後業績不如人,以致於認定「自己什麼都不如人,只能從事沒人要做的行業」。結果,他創業的天份卻讓所有人驚嘆!

張世仁退伍前只有高中學歷,因為學歷不如人,退伍後只能從事不需要任何專長的業務員。他賣過汽車、保險,也賣過水龍頭零件,但是業績就是比別人差。他曾說:自己唸書不如人,當業務也不如人,只要有競爭就一定會輸人;因此只能做別人不想做的獨門生意,避免跟人競爭。

有一次到日本旅遊,他看見章魚小丸子在日本熱賣的情況,便決定將這生意引進台灣。他連續投資三家店都倒閉,好友都說他不適合做餐飲業,勸他改行。但是他實在不願意再回去當業務員,就埋頭研究,想要把日本較清淡的口味改良成適合台灣人的重口味。他不懂調味原理,自己到超市買各種調味料回家胡亂調配,花了整整一年都沒結果,還反而食物中毒。後來,他到圖書館找書研究,才慢慢找到訣竅,調配出適合台灣人口味的製作方法和醬料,業績漸入佳境。但是他不以此自滿,為了避免同業的競爭,他繼續研究新口味,以及讓品質可以穩定的各種方法。這些持續的改良使得他的業績蒸蒸日上,全球分店擴張到三百五十家,讓當年勸他退出餐飲業的朋友刮目相看。

章魚小丸子的業績穩定了,張世仁又想要開創新的行業。他發現很多人想吃牛排,但夜市的廉價牛排很難吃,吃起來「像一塊大片的甜不辣」。他問西餐業的老闆:「有沒有可能用讓一百元的牛排吃起來像八百元的頂級牛排那樣地鮮嫩多汁?」所有人都笑他妄想。這種沒人想做的生意看起來特別適合張世仁──他一旦做成功,絕對不會有人來競爭。於是,他又起勁地開始研究好吃牛排的料理竅門和配料,終於成功地創立了百元的頂級牛排館「赤鬼」。

牛排要好吃,食材不能省,所以赤鬼把六成的成本用在食材,利潤被壓低到一成,剩下的成本一成用在店租,兩成用在人事。人事成本低,不能聘大廚,只能聘低薪的工讀生或新手,因此他花很多時間研究煎牛排的標準化流程以及烤爐,一再改良,直到讓新手也能煎出有專業水準的牛排。店租高而成本要低,就要每天賣出八百客以上,用大量的客戶來攤分店租。為了在小小店面裡每天招待八百個以上的客人,他必須設法讓客人等待餐點的時間盡量短,而且吃完就起身離開。所以他改善點餐到上菜的流程,把這時間縮短到十分鐘,幾乎是客人排隊時點餐,一到座位就上菜;同時他的座位設計簡單,除了牛排外沒有其他餐後點心,也不是談心聊天的理想場所,因此客人吃完牛排後就毫不留戀地離開。在百元牛排的吸引力和這些細心的設計下,赤鬼的翻桌率竟然高達每天十五次至十八次,是同業的三、四倍!而且,假日期間赤鬼每天可以賣出一千四百客到一千八百客,遠超出收支平衡所需要的人數!

為了吸引好的員工,赤鬼在2012年初發出九十個月的年終獎金,讓赤鬼牛排董事長張世仁的名號響遍全台餐飲業。

像張世仁這樣的人,我們通常形容他們「精明」,而非我們習稱的「聰明」。他們在校期間鬼頭鬼腦,歪點子一堆,就是沒辦法定下心來讀書。但是一到職場,卻表現出色,充滿別人想像不到的創意──這些創意都不難懂,但是他們沒有做出來之前大家卻都認為不可能。這樣的人,在校成績往往不出色,但是他們確實是職場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職場遠比學校更多元、更寬闊

孫大偉和張世仁的故事並非特例。這個社會上所需要的人才太多種,每一種人都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場域。譬如領導與管理、廣告創意、國際行銷、服裝設計、公關、建築與空間設計等工作,他們需要的能力是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遠見、讓利益衝突的人都同時心服的領袖特質、逸出邏輯思考之外的想像力、宏觀的國際視野和對國外市場的敏銳直覺與觀察力、對客戶心理敏銳的判斷力與靈活的遊說技巧、對空間造型的想像與創意等等,這些特質都跟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目標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很難在學生階段被看出來。

此外,我們形容一個社會人士的優點也有很多種,反映著不同工作需要不同特質的人:很多老闆最喜歡的是「忠誠、可靠」的人,開拓海外新市場最需要的是「機伶、幹練」的人搭配上「吃苦耐勞、堅決果敢」的人,而國際級餐飲休旅產業需要的是「熱情、體貼、好客、開朗」的人。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多元的時代裡,人的每一種優點都可以在社會上找到發揮的機會,而且職場以會以高薪和權責來肯定每一種人的能力。

因此許多國內的知名人士都沒有顯赫的學歷:郭台銘是中國海專畢業,國內頂尖旅館業的名人嚴長壽是基隆高中畢業,著名導演吳念真高中和大學都是念夜間部,創造年營業額兩億元的麵包師傅吳寶春只有國中畢業,著名的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是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創辦誠品書店的吳清友是台北工專機械科畢業的。在這些行業裡,名校的學歷不但不保證會成功,甚至不保證能稱職。

此外,產業的變遷也讓愈來愈多種人才有表現的機會與空間。光復初期台灣以農業和製造業為主,而製造業的新技術主要是靠國外引進,因此外文能力與較高的學歷有助於取得經濟上的優勢,而其他能力比較難在市場上找到發揮的機會。但是,隨著產業往服務業傾斜,愈來愈多工作需要的是跟製造業不一樣的特質:洞察客戶的心理,率先在市場上推出能引起搶購潮的商品,這往往比製造技術還更重要;而熱情、貼心、爽朗的特質在冰冷的製造業裡鮮少附加價值,在服務業裡卻是重要的資產。因此,空間設計與個性化商品、商店發展得遠比以前蓬勃,連人文氣質都變成餐飲業勝出的關鍵要素。

在這麼多元的社會裡,成績好值得慶幸,但成績不好也不需要氣餒;成績好的人或許較容易看見自己未來可以走的出路,而成績不好的人也許需要歷經較曲折的歷練與琢磨才會出人頭地,但是他們仍有夠多成功的機會。

因此,絕對不要在三十五歲以前輕易地放棄自己。

延伸閱讀

傳統心理學測驗所發展出來的智力測驗太偏重理解而忽略創新的能力,太偏重數理的解析而忽略對情感與心理的感受和理解。在傳統製造業與精打細算的商業模式裡,職場的成敗確實跟傳統智力測驗與筆試成績所檢測出來的能力密切相關;但是在強調創新、顧客需求導向的新商業模式裡,更需要的是其他型態的理解與創新能力。因此,心理學界有很多人在研究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實務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和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

關於「多元智能」的入門介紹,可以從網路下載王為國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與實務〉這篇文章來看。關於「實務智能」的入門介紹可以到「科景」這個網站去看〈實務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為創業成功之要項〉這篇文章。

關於傳統智商、多元智能、實務智能等各種能力與測驗的有效性,以及它們和個人能力與職場表現的關係,美國心理學會有過一份較嚴謹的報告,有興趣的人可以從網路上下載 “Intelligence: Knowns and Unknowns” 這一篇文章。

 

[1] 王為國,〈多元智能理論與實務

[2] Sciscape新聞報導,〈實務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為創業成功之要項

[3] Ulric Neisser 等人,“Intelligence: Knowns and Unknowns

 

歡沁凱若:我家德國人 曲折的求學與工作過程,談德國的技職教育系統

常有台灣的朋友問:「你家德國人是什麼職業?」,我說:「他是學生。」
朋友:「幾年級啦?」,我:「他現在一年級。」
朋友通常接著的結論就會是:「喔!研究所吧!他主修什麼?」

如果我這時澄清,不是不是~他是「大學一年級」,很多人就會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我,一副我怎麼可以吃嫩草到19歲的年輕人身上去…
我承認我家德國人的確比我小很多,但是也沒到這麼幼齒啦…

他會現在才開始唸大一,是有其「歷史淵源」的!這與德國的教育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德國的教育系統和台灣有著很大的不同,特別在於「職業訓練」這塊(詳細德國教育系統請見此),各邦也會有各自不同的規定。

大約在四年級的時候(10歲左右),就會依照學生的個性與表現,依照父母親的想法與老師的建議,讓學生至三種不同的學校就讀。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種學校可供選擇,依次為職業預校(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以及文理中學(Gymnasium)。

「文理中學」多半是學業成績較好或者想要繼續往「學術」方面邁進的學生,若要進入大學(Universität)則一定要於文理中學畢業。
「實科中學」則是「技職」與「學術」並進。結束後可以選擇實科的實習工作,或者進入高級職業學校,或者兩者並進(白天工作,晚上進修)。
「職業預校」則強調職業訓練,主要目的在於培養一技之長。

在台灣人的眼光來看,就馬上會覺得一個是「好學生」的學校,一個是「中等生」,再來可能就是「放牛班」這樣的區分。然而在一般德國人的眼光裡,卻不是這樣的。

他們不一定完全根據學業的表現來決定,而是考量包括學生的興趣與個性。例如我家德國人,其實在小學的學業表現很好,但他喜歡實務的操作,不喜歡總是在教室裡面讀書,所以當時他就進入了「實科中學」。而實科中學也可以在未來轉入以各行專業為主的大學(Fachhochschule)就讀,或者繼續職業的訓練,所以算是比較彈性的一種選擇。

談德國的技職教育

在實科中學裡面,與我們一般的中學一樣,都要學習語言、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體育…等等,接著大概在16歲的時候,他們可以選擇進入職場做「實科訓練」。那時,就真正在「工作中學習」了。
這個階段大約需時三年半,然而既然工作了~就有收入。

我問了德國人當時他的收入,第一年(16歲)大約600歐元(24,000台幣,稅後現金),最後階段(約19~20歲)已經超過800歐元(32,000台幣,稅後現金)(這個薪資依照不同職業別會有所不同,看『工會』的能耐囉)。
接著如果你的表現優良,公司想要繼續聘用你,可以繼續在公司工作。那時候他才20歲,薪資就馬上跳到1700歐元(68,000台幣,稅後現金)!而之後如果繼續待在公司,薪資當然就隨年資成長。身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薪水可以到十萬台幣以上沒有什麼問題。這是沒有大學畢業,但完成技職訓練的待遇。

我跟他說,他「實習」的薪資就比我們的22K要好很多啊!而且所有工作相關的保險與福利,這邊是絕對不會缺的。一天不能連續工作超過七個小時!德國人有一次就因為已經在公司待超過七小時,被主管趕回家!

所以意思就是說,在德國人的眼中,如果你能有一技之長,不需要是「大學畢業」,一樣能過很好的生活的!一樣有房子可以居住,一樣有完整的社會福利(醫療基本上都不需要額外費用,子女也有免費的教育可享受,包括許多育兒的津貼等等),一樣受到社會尊重,甚至還能夠常常享受旅遊(因為假期多,收入足夠)。很多人說,但是德國的物價也是比較高啊,所以薪水當然也高。然而在這邊生活半年的感覺是,雖然許多德國人過得不能算「富裕」(特別是從亞洲人的『富有』觀點來看),但生活相當有「品質」。

在台灣,如果子女告訴你~「我不想上大學」,你可能馬上的反應就是質疑「那你能做什麼工作?」
在德國,同樣的狀況你會仍舊覺得安心,你會關心的是:「那你想做些什麼呢?」
而不管他選擇什麼,幾乎都有相對應的「職業訓練」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既能養活自己,也真正能學到實際工作上需要的技能。

我家德國人的哥哥和妹妹,都選擇「護士」的職業訓練。哥哥現在已經是多年的護士,也是地區的義務消防員,已經結婚,生活過得很舒適,在他們居住的鄉村,買車買房不是什麼大問題。
妹妹剛開始這樣的職業訓練,雖然她並不想一輩子當護士,但因為個性適合,她每天開開心心去工作,雖然薪水不多(已經比台灣好),但可以有自己的收入,存起來打算三年後讓自己放一整年假環遊世界…。
這些不是在德國的特例,而是每個家庭都可能出現的狀況。

而我家德國人,三年半的實習過後,他覺得每天重複的工作實在有點無趣,所以再在原公司工作半年(沒錯!領著每個月七萬元台幣的薪水)~接著回到學校,唸一年高中後申請實科大學。
沒想到就在升大學的暑假和朋友到紐約玩的時候,我們認識了…所以他念了一個學期之後決定休學一年到台灣,接著又在台灣與我一起四處趴趴走的過程裡~更清楚自己要什麼,所以決定回德國後轉換專業,現在在漢堡讀「國際貿易」。

很曲折的過程吧…這是不是也是特例?不是唷!他們同個班上有很多同學有與他相似的過程,甚至也有到南美洲「流浪」了一年,生了個孩子才回來唸大學的。

反倒是在他們班上從中學直接沒有間斷就上大學的,佔的是少數。這在德國的應用大學裡面,非常常見(當然學術性的大學就比較多直接升學的學生)。而在德國,社會和家庭中並不會對於這樣「曲折」的選擇覺得否定,反而他們多了很多故事可以說,多了很多不同階段的經歷,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反觀台灣,雖然我們也有所謂的「技職教育」,然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從國小一路不間斷地升上大學(中間可能有停頓的~但大多因為準備考試或重考),甚至研究所,是很正常的一條路。任何人想要走一點「岔路」,就會接受到很多身邊人的質疑與反對,似乎擔心這樣會不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為什麼台灣許多出國「壯遊」的朋友,都是已經出了社會獨立之後,才敢於做這樣休息一年或者打工度假的決定。而德國的青年們,尋找喜歡做什麼的過程開始得比較早,雖然這樣可能讓某些仍舊決定完成大學的人,畢業都已經快要三十了,然而這整個過程他們「意識清楚」,而不是被社會或家庭的壓力推著走,這是我很羨慕的地方。

當然,德國的教育並非完美,他們也有許多人質疑這麼早就分不同的中學,而且是老師和家長的建議與意願,會不會讓某些其實很有學術潛力的孩子沒有得到發揮?所以現在也有些邦,開始有「綜合中學」的設置,讓學生能夠接觸更多不同角度的教育,再來決定自己要什麼。而在某些家庭裡,還是有「唯有讀書高」這樣觀念的家長,也有壓力很大的學生。

但至少,當他們想要做什麼,在國家的體制下都有一套培訓的系統來幫助他們。不像台灣,許多人只是拼命考證照。拿了一堆證照,卻還沒有真正到職場有系統地經過磨練,有的只是空殼的知識而已,這樣的「技職教育」能夠有多少成效?值得大家深思。

另一個附加的好處是~我家德國人因為從16歲到現在,擁有了很多不同的經歷(讀書、工作、壯遊、移居國外、結婚…到現在要生子啦),所以個性上比許多台灣同年齡的人要成熟許多。而因為追求的都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仍然保有對生命的熱情,我想~做為他身邊的另一半,也算是蒙受其利吧! 🙂

【技職懶人包】103/12/20(六)教育重點新聞一覽

 

《技職教育3.0》如何說分手 大學必修情感教育

教育部補助大專院校辦理「情感教育課程與教學相關活動」希望透過情感教育的推廣,引導學生碰到「戀愛學分」時,能夠具備情感關係的溝通協商與情緒管理能力。

 

《中國時報》教育利多15年免費 澳大搬新家

澳門回歸15周年,博彩業帶來的豐厚利潤讓澳門享有15年免費教育,可說是亞洲之冠;其中澳門大學搬新家,更讓澳門人豎起大拇指:「咱澳門終於有一所像樣大學!」

 

《自由時報》保留原鄉小校 擬轉型民族實驗學校

花蓮縣一○三學年上學期,五十人以下迷你小學多達三十七所,當中許多是原住民為主的偏鄉學校。上月「實驗教育三法」頒布後,花蓮縣原住民地區國小校長們正在串連,盼以「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轉型為公辦公營或公辦民營的「民族學校」。

 

《中廣新聞網》北商大校慶 總統勉學生培養國際視野和實務能力

馬總統今天(20號)應邀出席台北商業大學97周年校慶,總統首先恭賀北商大升格,鼓勵學生透過國際活動培養國際視野,透過產學合作了解實務;此外,總統也希望學生培養外語能力。總統離開會場時,有學生當面向總統陳情,一度造成維安人員緊張,狀況迅速被排除

 

《民視新聞》馬出席北商大校慶 學生抗議場面混亂

馬總統今天一早出席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慶,又碰上學生抗議,不過,學生說,他不是來嗆聲,而是要陳情,因為北商大雖然在今年八月從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但學校硬體設備卻沒跟著升格,腹地實在太小,連間宿舍都沒有。

 

《中央社》朝陽科大幼保系夯 星國跨海挖角

朝陽科大幼保系學生到新加坡就業受青睞,幼教業以高於行情的月薪新台幣6萬多元跨海挖角。校方說,3年來已20多名校友赴新加坡。

 

如何說分手 大學必修情感教育

 

公民記者/張雅喻

教育部補助大專院校辦理「情感教育課程與教學相關活動」希望透過情感教育的推廣,引導學生碰到「戀愛學分」時,能夠具備情感關係的溝通協商與情緒管理能力。

教育部三年來已持續補助全國各大學開設「情感教育」課,現今已有政大、交大和台師大等六十七所大學開設「情感教育」課程,其中台師大、致理技術學院、明道大學等校都將該課程分為四階段:暗戀與告白、交往互動、親密關係、分手,在四階段中又以分手課程廣受學生好評。不少選課的大學生表示擔心分手暴力,想先學習如何理性平和分手;也有學生想學習失戀時如何療傷止痛。

以台師大為例,透過「關係中的情感表達溝通體驗講座/工作坊」計畫,設計「我看我聽我話我說,情緒表達藝術工作坊」、「人際情感交流工作坊」、「情感教育四步曲,當愛來、當愛走團體體驗工作坊」等系列工作坊,討論情感關係的開始、建立、增進、維繫、分離等歷程,讓學生瞭解影響情感關係轉變的關鍵,也能認識情感關係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及解決方法。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柯今尉認為:「戀愛是一種過程,有數千種的情緒轉折,要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是一門學問。」

教育部表示良好的「情感教育」,將有助於學生澄清對於情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學習在面對挫折與衝突時,如何判斷、如何處理、如何作決定以及如何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因應作法,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可以調適自己、紓解壓力與情緒。未來,教育部仍將持續協助大專校院推動情感教育,鼓勵學校積極透過課程教學、專題研究、輔導活動、宣導推廣等方式,讓學生真正體悟情感教育的教授內涵,也讓學生完整的修習「情感教育」這門大專院校階段的必修學分。

photo credit : Francisco Osorio (CC BY-ND 2.0)

王文華:正義師 家庭教育

 

前幾天,我們家要鋪10坪大的地板。正義師幫我們服務,施工那天,除了他來,還多個小跟班—他們家讀小學的老三。正義師的說法是:「帶出來看看爸爸在做什麼事,長大才不會憨慢。」
其實他兒子一點兒也不「憨慢」,大概常跟爸爸出門,幫忙遞工具,跑腿拿材料都很俐落,國外也很流行帶孩子去工作場所,一年排個1、2天,不是去當童工,重點在於讓孩子看看父母工作環境,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不像我們班,有的孩子讀到小五、小六了,問他們父母做什麼,有些人還答不出來呢。
正義師以前在北部幫豪宅鋪地板,豪宅的薪水高,但要求也高,10坪大的地板,可能要鋪好幾天,我家那一點點小工作,他也做了2、3天,來時先測量,仔細估算,抓水平測角度,每道工序要求都很嚴謹。
我想,這一切他的孩子們都看在眼裡,也跟著學了起來。

沒有手機管控電腦

爸爸工作時,孩子自己看書,爸爸叫他時,他馬上回答,不會拖拖拉拉。問他怎麼沒帶手機來玩,孩子說他沒有手機,爸爸還規定他們,上學期間不能碰電腦,想玩電腦怎麼辦?孩子笑著說:「我們家寒暑假可以玩,很好玩哦。」
也許父親手巧的功夫,傳給了孩子,他們家的網路線是大哥、二哥拉的,4個兄弟姊妹在家就能開戰,不必連上網;正義師的家庭教育也頗有參考的地方:4個孩子互相教導功課。老大教老二,老二教老三,老三教小弟,一個教一個,父母不必為孩子課業問題焦頭爛額。
更讓我佩服的是,正義師家沒有盜版的軟體,孩子要玩的遊戲,再貴的錢,他也不手軟,自豪的說,他的孩子長大後,說不定都是軟體設計師,如果現在就用盜版,長大了,別人也會來竊取他的心血,將心比心:「不當小偷,讓小朋友用正版的。」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能以身做則,孩子就能學習到父母嚴謹的工作態度,長大了,不管做什麼工作,在什麼場合,都是言行端正的人。我們常說父母需要當孩子榜樣,正義師就是最佳的寫照呢。

 

【技職懶人包】103/12/19(五)教育重點新聞一覽

 

《技職教育3.0》總舖師幕後推手阿發師 蒞臨華醫科大演講

總舖師來作客!曾經受邀擔任國際大導演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以及去年賣座國片《總舖師》的餐飲顧問「阿發師」施建發,5月21日下午1:30應邀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演講,阿發師在二小時的演講裡,與師生暢談從事餐飲數十年的心路歷程,他說,從不後悔走這條路,也勉勵學生行行出狀元,但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自己夠不夠堅持與用心投入。

 

《技職教育3.0》高雄第一科大南區徵才博覽會 鴻海、高鐵前進校園搶人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2日承辦教育部2014南區聯合徵才博覽會,當天包括國內製造業龍頭鴻海、台灣高鐵、日月光半導體、上銀科技等共有92家企業參展,釋出超過1萬名職缺,吸引南部大專校院許多應屆畢業生參加面談、投履歷。

 

《台灣新生報》104年關務等3考試 4/18起舉行

考試院院會昨(十八)日通過,將於一○四年度舉辦之公務人員特種考試關務人員考試、身心障礙人員考試、國軍上校以上軍官轉任公務人員考試等三項考試,定於一○四年四月十八日至十九日舉行。

 

《台灣新生報》路高、高苑科大、路科 創三贏

高雄市立路竹高中領導人才培育班簽約典禮昨(十八)日由教育局長鄭新輝、路竹高中校長王雪娥、高苑科技大學副校長曾燦燈,以及路竹科學園區產業川湖科技、川益科技副理洪如芳、岡山區劉嘉修醫院附屬養護中心執行長蘇鳳珠共同簽署,順利完成「路竹高中領導人才培育班試辦計畫」三年合約簽約儀式,予學生畢業即能在地就業、在地進修的契機。

 

《中國時報》高職生設計智慧市府大樓

「現在市府裡人太多,空調系統會自動啟動。」、「室內溫度已降至26度,系統會把窗簾拉起來讓溫度升高。」這是大安、南港高工學生花了3個月時間,設計的「智慧市府大樓」,相關系統運作,都能透過一支手機掌握。

 

《中國時報》高職生設計智慧市府大樓

私立君毅中學餐飲管理科王亦晶,月初參加全國中等學校商業類學生技藝競賽,榮獲烘焙職種金手獎,為苗栗縣歷來第一人。指導老師林明慧稱讚她學習態度積極認真,獲獎是肯定她的付出。

 

《自由時報》機器人大賽 金門生奪6獎

國立金門大學計網中心主任李金譚昨天表示,金門高中、國中、中正國小參加二○一四年亞洲機器人運動競技大賽,勇奪三金一銀等六個獎項。

 

《自由時報》烘焙金手獎 王奕晶笑傲苗栗

君毅中學餐飲科三年級女學生王奕晶,參加今年全國中等學校商業類學生技藝競賽,榮獲「烘焙」職種「金手獎」,是苗栗縣各職業學校中,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學子,校方昨天表揚。

 

《自由時報》船副月薪13萬元 找不到人

台灣每年培育一千多名海事人才,但實際就業率並不高,有航運業者祭出大學畢業船副十三萬元月薪待遇,仍乏人問津,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說,海洋產業每年為台灣GDP貢獻超過五%,隨著國際勞動市場的競爭,海洋人才也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中廣新聞網》永續發展 25所大學簽綠色大學聯盟

許多國家都在推動綠色大學運動,台灣也不落人後,今天有25所大學代表共同在台灣師範大學,聯合簽署「塔樂禮宣言」,宣示朝「綠色大學、永續校園」的方向發展。

 

《中廣新聞網》104年會考英聽 採用USB播放

明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英聽測驗將正式計分,教育部表示,明年的播放設備還是使用今年的USB播放器,考試時間25分鐘內會播放2次,題數20到30題。

 

《中廣新聞網》教部派令難平校長遴選爭議 成大學生會抗議

國立成功大學新校長遴選過程惹出爭議,校內釀醞重啟投票之際,教育部發出正式人事派令,由原副校長「蘇慧貞」教授出任下屆校長;成大學生會發表抗議聲明,批評遴選委員會「有權無責」毫無擔當,呼籲教育部與遴選委員會勇於任事,正視質疑聲浪,預告下週校務會議將有所動作。

 

高雄第一科大南區徵才博覽會 鴻海、高鐵前進校園搶人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2日承辦教育部2014南區聯合徵才博覽會,當天包括國內製造業龍頭鴻海、台灣高鐵、日月光半導體、上銀科技等共有92家企業參展,釋出超過1萬名職缺,吸引南部大專校院許多應屆畢業生參加面談、投履歷。

製造業龍頭鴻海集團年初宣布將擴大徵才,預計在2年內招募1萬5,000人,鴻海台北人力資源服務總處專員高子倫表示,主要招募對象為工程學類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大學畢業起薪為36K~47K,碩士和博士高於此級距,將再另行面議,且均有績效獎金與股市分紅,條件相當優渥。而高子倫也提到,鴻海另有經營管理師、PM專案管理等職缺,歡迎商管、外語科系學學生進行媒合。

百家企業招上萬職缺 南區徵才博覽會好「薪」情

如何讓履歷更突出,學生絞盡腦汁,第一科大環境安全衛生工程系應屆畢業生牟善群以論文研究方向、證照及志工服務經驗做為履歷重點,並提到,因各企業招募條件不同,他的作法是先列出各項優勢,視各企業人才需求做調整履歷內容。

第一科大學務長陳其芬提到,現場安排專人在旁輔導寫履歷、自傳,也有針對就業和進修課程所設計的諮詢專區;另外設有企業獨立面試區,讓業主當面與求職者面談。漢翔航空人力資源管理師侯淑慧提到,此次將招募機械材料、化學化工人才,履歷除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及證照考取,侯淑慧建議畢業新鮮人強化英文溝通及書寫能力,於履歷及面試中博得好印象。

南區徵才博覽會今登場,吸引南部大專校院應屆畢業生現場投履歷。技職博覽會/攝影
南區徵才博覽會今登場,吸引南部大專校院應屆畢業生現場投履歷。技職博覽會/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