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達賢:擴大技職教育未必能解決問題

大學生所學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於是許多人就歸咎於當年「大量增加大學而減少技職學校」的政策,並認為反其道而行的「減少大學、擴大技職體系」就是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我認為學校的屬性歸類不是重點,學校裡教師的研究方向與專業取向才是關鍵。這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討論。 

第一,「實際動手做」當然重要,但在當前產業與技術環境下,產業除了需要操作機器的人員之外,可能需要更多有能力運用學理設計產品、機器、流程與制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換言之,未來產業職場上所需要的中基層人員,和幾十年前技職體系所培養的,可能已大不相同了。 

第二,普通大學甚至「頂尖大學」的畢業生,難道都要終身研究高深學術,永遠與實際問題保持距離嗎?事實上,我們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憑著他們的學理基礎進入產業來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並在若干年中基層歷練後,再擔任高階的職位。

第三,學生所學必然與教師的專業能力取向密切相關。教師如果有能力解決實務上的問題,或其研究成果能應用在產業上,則其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肯定比較高;如果教師專心於高深的學術研究,則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的興趣及專長也多半在類似主題的學術研究方面。

第四,目前普通大學裡的教師,有不少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並接受企業界委託,從事實際課題的研究;然而也有一些技職院校教師的研究方向十分「理論」,其專長未必在產業界可以真正發揮。可見得學校的名稱屬性並不重要,教師的專長、研究興趣、專業能力才是畢業生能否在產業中發揮的影響因素。

有人認為大陸許多大學教師,在解決產業實際技術問題方面很有經驗,原因之一是其所任教的學校自行開設公司,從事產銷或對外提供顧問服務。為了創收,教師不得不在這些方面長期投入,因而累積了經驗以及憑學理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為了鼓勵大學教師了解業界需求、提升他們對實務問題的興趣與能力,或許不必做到這種地步,但在高教政策上,至少應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接觸產業界,以了解後者的經營現狀及技術瓶頸,並努力憑藉其學術素養為業界提供服務。(延伸閱讀:【衍生企業專題2】台灣大學面臨倒閉潮?中國大陸大學憑著校辦企業營收而自給自足)

在此一過程中,教師的知能肯定會朝這些方面進步,將來企業界遇到技術問題也可以從大學獲得大量支援;學生所學及心態也會更符合業界的需要,「學用脫節」的問題才會漸漸解決。

反過來說,如果大學教師的研究方向、專長以及心力完全配合國際尖端的學術發展,對本國產業的現狀與問題沒有機會也沒興趣去了解或解決,則其教導的學生進入職場後,當然要自行摸索很久才能發揮作用。

在工學院、商管學院,以及許多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要目的的專業學院,此一道理應該都相當接近。

華醫科大調理保健科校園義診 技法到位師生稱「讚」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唉唷喂呀,我腰痠背痛…」、「咦?感覺好像舒服多了耶」,為增加學生的實務經驗並展現學習成果,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調理保健科師生3月17日在系館舉辦義診服務,吸引眾多師生到場做按摩、推拿、整脊等緩解腰痠背痛的不適,主任秘書林士民、教務長楊堉麟、學務長丁若愚等搶先體驗,檢驗成果。大家對去年才招生的調保科,一年不到,實務技巧就有具體成績,紛紛給予肯定與讚許。

華醫科大調理保健科校園義診 技法到位師生稱「讚」。技職博覽會/攝影
華醫科大調理保健科校園義診 技法到位師生稱「讚」。技職博覽會/攝影

去年九月才有第一屆新生的華醫二專部調理保健科,雖然是新設的科系,但首屆招收一班,就吸引眾多對傳統民俗療法有興趣的考生報名,有近40位學生完成報到入學,接受為期2年4學期的中西醫合併教學,除了奠定西醫的解剖、生理、骨科、外科學概論等基礎認知,也學習中醫的五行、經絡、中醫及中藥學概論,並排有經絡按摩、推拿等民俗療法實務技能學習。

華醫科大調理保健科校園義診 技法到位師生稱「讚」。技職博覽會/攝影
華醫科大調理保健科校園義診 技法到位師生稱「讚」。技職博覽會/攝影

 

調保科主任黃瓊瑤表示,華醫科大是中部以南唯一設有傳統民俗療法類科學制的大學院校,去年首次辦理招生,即吸引許多有心想學習傳統民俗療法技能和理論,以取得正規學位的民眾報考,錄取的新生來自全省各地,其中不乏已在民俗療法職場領域擁有多年實務經驗者。像林正雄和林正益兄弟檔,祖傳四代都是從事傷科推拿民俗療法,兄弟倆跟在祖父和父親身旁學習多年,實務經驗超過20年;另一位來自台中的學生林士紘,則是當地知名的氣功及民俗刀療師;鄭光興同學為高雄市國武術會副理事長,曾榮獲第四屆海峽兩岸武林大賽南拳金牌;原從事美容產品業務專員的呂宗霖則有意往SPA經營發展,特地來報考希望增加服務專長。最特別的是,今年68歲,已經擁有碩士學位,曾任高雄市視光學會四屆理事長的楊詠晴,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重返校園進修,希望將傳統民俗療法運用到對眼睛按摩及視力的改善上。

 

為呈現學習成果,調保科從校園服務出發,17日在科館為師生舉辦義診服務,從上午9時起至下午4時,吸引不少師生前往體驗,調保科全體師生總動員,依師生不同的需求提供按摩、推拿、指壓、整脊等民俗療法服務。主任秘書林士民、教務長楊堉麟、學務長丁若愚等學校主管以行動表示支持,親自體驗,雖然調理過程不免哀嘆呼叫,但結束後大家都相當滿意,對師生展現的實務技巧到位,給予肯定與讚許。有了大家的好評,調保科計劃今年母親節走出校門擴大到社區辦理義診服務。

 

黃瓊瑤主任說,調保科的課程規劃以學生畢業後能直攻職場與業界接軌為主軸,就業管道有傷科推拿、民俗調理推拿等相關工作。為了讓學生所學有表現的空間,調保科已徵得校方同意,未來將在校園籌設養生館,提供傳統民俗療法服務,由師生負責管理營運,而推動政府相關單位建立完善的推拿技師及按摩技師國家考試證照制度,則是積極努力的目標。

【劉孟奇】技職體系的定位

 

      時代顛覆大眾偏好的速度,往往令人大吃一驚;昨日還是大熱門的選擇,可能轉眼之間,就失去在排序上的優勢地位。舉例而言,就在二十幾年前,如果一個年輕人捨明星高中不入,而就讀一流工專的話,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時至今日,如果一個年輕人這麼做,不要說他人覺得詫異,甚至還可能成為媒體獵奇報導的對象。

        為什麼技職體系會失去往日耀眼的光芒?外在環境變遷當然是一個主要因素。過去技職體系的優勢在於重視專業技術訓練,強調畢業後能夠馬上與職場接軌。這種「畢業即就業,飯碗有保障」的形象,顯然獲得當時許多家長與學生的認同。

        但是,到了今日,技術更迭與產業變遷迅速。如果一個年輕人還希望「靠著在學校學到的一技之長,就能吃一輩子」,這種想法恐怕已經不太實際。取而代之,甚至更重要的,是必須養成「自我學習,不斷提升」的能力與習慣。

        另外,過去要做好工作,可能只需要「埋頭打拼,苦幹實幹」;但是現在許多「好工作」都需要跨領域與整合的能力,才能勝任愉快。如果在學校時,過於強調單一專業技術的訓練,卻忽略了在跨領域與整合能力上面的培養,那麼即使學生畢業後立即就業不成問題,在往後的職涯發展中,恐怕也會容易遇到「隱形天花板」的障礙,而難以更上一層樓。

        面對這種環境的變化與衝擊,技職體系當然必須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更重視如跨領域、整合、表達溝通、終身學習等「核心就業能力」的養成。對不少技職學校與科系而言,這可能都會涉及課程結構與教學方法的重大調整。

        無論如何,如果技職體系要浴火重生,回復往日榮光,僅僅只是改善以前的弱項恐怕還不夠,而是需要更進一步強化既有的強項。換句話說,技職體系固然要調整,但是如果只是模仿一般大學,反而會失去自己的利基,甚至更加深社會可能認為技職體系是「一般大學次級替代品」的成見。

        技職體系的利基,其實就在於其「從做中學」的優良傳統。歸根結底,不同的年輕人本來就有不同的人格特質與學習特色。有人擅長探究思辨,慣常從抽象原則連結到現實世界;有人則是喜歡親身接觸,親手完成,從具體經驗中逐漸心領神會,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處事之「道」。技職教育的本質,應該就在於提供後一類年輕人一種更能適才適性的學習管道,而不是在於職業身份上的僵化自限。

        要發揚「從做中學」的利基,技職體系就必須站穩並強化自己的四大支柱。這四大支柱分別是:實習、競賽、畢業專題、與證照取得。所以要重視實習,不只是為了協助學生取得工作經驗,打開職場視野,更是因為對於習於「從做中學」的年輕人而言,「實務刺激」是最能激勵其積極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要強調「競賽」與「畢業專題」,不只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技術與經驗,更是為了從中培養其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重要核心能力。

證照的重要性,不只在於它可以讓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認證,以及提供技職學生一個明確的能力訊號,以有利其畢業後的求職與發展;更在於一個具高度公信力與社會聲望的專業證照體制,可以有效建立技職學生的成就管道、身份自信、及專業尊嚴。從這一點上面來看,如果政府要重振技職教育,那麼如何針對技職學生在量與質上面的需要,並配合技術變遷及產業需求,建立一個豐富多元、與時俱進的嚴謹證照體制,應該就是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