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舖師幕後推手阿發師 蒞臨華醫科大演講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總舖師來作客!曾經受邀擔任國際大導演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以及去年賣座國片《總舖師》的餐飲顧問「阿發師」施建發,5月21日下午1:30應邀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演講,阿發師在二小時的演講裡,與師生暢談從事餐飲數十年的心路歷程,他說,從不後悔走這條路,也勉勵學生行行出狀元,但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自己夠不夠堅持與用心投入。

總舖師蒞校來作客,華醫餐旅管理系師生大陣仗相迎,不僅有西式禮服親善大使,更有人穿戴廚師衣帽或打扮成各種蔬果模樣,來突顯華醫學子活潑的朝氣的同時,也契合主題讓阿發師備感親切。

本名施建發的阿發師,有「台灣廚神」之美譽,擁有近40年台菜經驗,囊括國內外近30個廚藝競賽大獎,例如,新加坡御廚FHA國際中餐筵席爭霸賽決賽總冠軍、擔任國內「乙、丙級中餐烹調技術士技能檢定」監評人員、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特邀專家顧問及國際中餐大師,並曾獲選扶輪百周年傑出餐飲人士,特別的是,他的廚藝深受國際大導演李安的賞識,多年前李安拍攝電影《飲食男女》時,裡面的料理就是找來阿發師做顧問,由此可見他的廚藝功夫了得。
此次應華醫餐旅系邀請蒞校演講,阿發師「總舖師來作客」和師生分師從事近40年的餐廚心路歷程,阿發師表示,餐廚工作雖然辛苦,但看到大家享受食物美味的滿足感,就感到很有成就,可以透過料理溫暖每個人的胃和心。

阿發師勉勵學生,行行出狀元,選擇了餐旅這條路就堅持與用心的走下去,有一天終有出頭天的機會。此外,餐廚工作也是個重視人際互動的工作,他也期勉學生要學會親切的人際互動,注重團隊合作的和諧,待人處事更應厚道,必能受到大家的歡迎。

此次到華醫演講,阿發師也拜會校長林金鵬、餐旅系系主任陳南吟等,並參觀校園及餐旅系設備,也在校方安排下到餐旅系實習餐廳「樂活餐廳」用餐,品嘗學生們發揮所學展現的廚飲實務,對學生們的手藝給予肯定與讚許。

技職博覽會/攝影
技職博覽會/攝影

【公器公用】工匠 v.s. 文憑

 

文/謝一平

拿掉文憑,你還剩下什麼?

請即將今年畢業投入職場的學生們思考一下這問題。若你的回答是:剛畢業,幾乎難有能加分的工作經驗,在不靠文憑的狀況下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那我會再問:你真的知道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是什麼嗎?這問題需要花時間思考。

在你回答之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近期讀到和瑞士相關文章的心得。

先來看看一些數據。在台灣,現在幾乎人人進入大學就讀,而瑞士,只有不到1/3的人進入台灣所謂的高等教育,超過2/3的學生選擇技職體系。台灣青年的失業率現在大約是12.7%,而瑞士只有6.1%。

造成現在台灣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就我的觀察,奉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萬惡觀念的家長,就是罪魁禍首。若是您在路上看到為了交通便捷在修馬路的工人,在維護大眾生活環境的環保人員,或是為了讓你住的舒適而施工的裝潢師傅時,對你身邊的孩子小聲的說: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是這樣。那很抱歉,你就是我所說的罪魁禍首。

大家一定都很清楚,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做研究。每個人都有著上天賜與並與眾不同的天賦,也就是每個人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成為的人。但是台灣大部分的家長,只懂得把小孩向高等教育體系硬塞,只希望自己的小孩不要輸別人,完全不懂自己的小孩的天賦在哪。

這到底是家長口口聲聲說的為了小孩好小孩未來的幸福,還是實際上是為了家長自己好家長自己的面子呢?不適合走向高等教育的學生,被迫湧向台灣多如過江之鯽,但水準卻又參差不齊的大學院校,最後也難逃成為貢獻失業率數字的人。

而台灣高等教育資源稀少,濫設大學後又不敢把錢全部放在真正有潛力值得培養的學校上,只會搞既不是齊頭式平等也不是立足點平等的四不像平等;讓有能力再向上衝的學校被拖累,而根本不該設立和升等的學校卻尾大不掉。

如此一來,真正有潛力的學生得不到該有的養份,難以成長為擎天巨樹。而天賦不在此的學生更是犧牲了他們人生中最為珍稀的資源:時間。

讓我們把焦點移動一萬公里到瑞士。瑞士全國只有十二所大學,其中僅有兩所由聯邦政府成立,技職體系的發達可想而知。瑞士學生在七年級時就會接受職業指導課程,思考自己的未來;而在八年即時就要跨出校園,親自去參訪有興趣或是未來想工作的企業。

這大約就是台灣學生國中的年齡時,瑞士的學生就已開始思考和規劃自己的未來;思考不僅只空想,更是用實際的行動去體驗。在此同時,台灣的國中生此時大概都在補習,被迫要參加競爭激烈的升學制度。兩者相較,高下立判。

義務教育結束後,瑞士學生只有在確認自己想要走學術路線才時才會選則升學。而擁有其他目標的學生,就選擇了感興趣的領域成為學徒。透過政府和企業的充分合作,瑞士的學徒制非常成熟。

進入企業當學徒,要經過嚴格的篩選。除了基本的成績單,還要繳交申請動機,並在經過面試和筆試。嚴謹程度不下於企業招聘正職新人;而在受訓期間,每週有三天是在企業內接受訓練,僅有兩天在學校上課。要從各領域的學徒實習制度畢業需要花的時間有所不同,例如烘培業需要兩年,讓瑞士揚威國際的製錶業就需要花上兩倍的時間。

但這些學徒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訓練和考試,最後才能拿到國家核發的技職訓練證書,這是真正落實教育和就業的接軌,讓學生畢業後都擁有能獨當一面的能力,失業率自然低。

另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是瑞士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在瑞士,有51.6%的年輕人正在做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無疑的會想要把工作做好,除了責任以外,更是對自己本身興趣和熱情的回應。

此外,對於自己有興趣和熱情的工作,總是會在執行時多想一步,也就是精益求精。Steve Job在設計Apple II時就是一個精益求精的好例子,為了消除惱人的噪音而重新設計電源供應器,讓Apple II的電源供應器不需要風扇也不會產生過熱的問題;加上因為不需要風扇而體積得以縮小,使得Apple II成為當時最安靜最小的個人電腦。集合這種發自內心的精益求精,就會對企業產生質變。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總是能夠更貼近人性和人心。這也是近幾年apple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瑞士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其實就是將精益求精的精神延伸到極限。養成把事事作到最好最出色最極致,就是工匠精神的本質;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都相當重視瑞士製造,不論鐘錶和瑞士刀等產品都是如此。原因無他,因為瑞士製造的形象,就是最極限的追求完美,而這種追求極限的精神,早在瑞士人結束義務教育成為學徒時,就開始播種耕耘了。

當然,除了家長的觀念外,教育制度也產生很大的影響。早已有非常多的文章在談論我們教育制度造成學生不思考,不問問題,重視分數勝於一切和害怕面對挑戰及失敗。即使大家都很清楚這些問題,但現在的家長還是無法把焦點從明星學校和考試分數移開,仍然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五育並重的口號老早就名存實亡。

觀念和制度會相輔相成,也會互相影響。家長必須拋棄分數至上的陋習才能推動制度的改革。洪蘭也說,既然我們一直高呼學歷不等於能力,為什麼我們還一直迷信文憑?而文憑除了是一張紙以外,它還是什麼?

我相信在台灣僅有少數學校和少數科系的文憑能有所影響力。但是,學歷是有保鮮期的。畢業投入職場三年後若是要換工作,請問是文憑重要還是這三年的工作經歷和帶給求職者的成長重要?如果是五年後十年後呢?我相信沒有人工作十年後會在升遷或是換工作時主打自己的文憑有多出色,尤其是變動很快的產業。像是網路這樣變化劇烈的產業就有一句話:兩年前的經歷就不要再拿出來說了,更何況是多年前的文憑。

在電影復仇者聯盟裡有段對話,美國隊長問東尼說:拿掉盔甲,你是什麼人?東尼的回答是科學家,富翁,花花公子和其他有的沒的,但沒有鋼鐵人這個答案。但在鋼鐵人三中他在沒有穿盔甲時仍然堅信自己就是鋼鐵人,因為他明白了他本身擁有的精神就是鋼鐵人的本質,和有沒有穿上盔甲是無關的。那拿掉文憑,你還剩下什麼?是失業率數字上的分子,還是擁有專長,理想,熱情並勇於挑戰的年輕人?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牠整輩子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歡迎繼續閱讀:

【公器公用】再論工匠 v.s. 文憑

 

張忘形:爸媽們請「蹲下來」跟孩子同高,他們的成就也許會比你想得更高

 

放暑假了,學校變得冷清,但來辦理離校的畢業生絡繹不絕。看到比較熟的同學總是會閒聊兩句,問問他們未來想往哪去。大多數的同學都已經有些想法,但令我訝異的是,未來方向和他們大學所就讀的科系倒是沒什麼關係,深聊之後,我感覺到教育其實是大人的理想遊戲。

父母鋪的路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女同學,她和我聊到她父母都在金融行業工作,所以希望她可以傳承父母的衣缽,未來也進入金融產業工作。

她就讀財金系,在學期間有去金融機構實習。他發現喜歡跟人互動的感覺,但不想在金融機構工作。後來接觸保險業後,她覺得工作的氣氛很棒,因此她和父母說她想去保險業。

結果大家都猜得到,她的父母堅決反對,並且跟她說既然她就讀財金系,而且爸爸媽媽在金融界有很多關係網都打點好了,她走金融業可以一帆風順。但她認為這不是她要的工作,和爸媽吵了架,關係也不太愉快。

我和她聊了一個多小時,她覺得從小到大父母都掌握著她的生活,而她也都儘量配合,但她認為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希望能讓她自己決定。而她父母覺得可以先去試試看,說不定會有所改變。她覺得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嘗試著去理解她,好不容易她找到了她想要去的道路,卻被潑了桶冷水,覺得非常難過,更對自己的未來失望。

不接受正規教育,就是魯蛇?

對比這位同學,我有一位好朋友,她從小二開始就沒有接受所謂正規的教育,而是在家中自學。如果你不認識她,你也許會覺得這個人沒有去學校,也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連我當初邀請她來演講,學校也覺得怎麼會找一個沒有去學校的16歲女生來演講。

也許你有聽過她,一個為了志願服務不遺餘力的女孩,也到全台各地分享她的人生,她叫陳慧潔。如果你看過她的事蹟,就知道她十幾年來比大多數人一輩子做的志願服務還要多,在各地聽他演講的人也都比他年紀還大。你認為她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或是我們口中的魯蛇嗎?

她家也不是躺在家裡就有花不完的錢,要說為什麼她的人生如此不同,我覺得就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勵。而慧潔也跟我分享她爸媽沒有給她什麼太多幫助,一切的活動都還是要靠自己,我自己覺得這養成了她給人一種獨立又自信的感覺。

爭一個面子

比較這兩個例子,雖然有點極端。但我想表達的是父母對孩子想法支持和鼓勵的重要性。

以我本身看到很多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或是倚仗著念書翻身,更慘的是覺得孩子考上好學校才有面子。這些都是教育的一環,但我覺得不是教育的本質。

我認為教育應該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路,再藉由適合的機構培養。但很多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夠遵循父母想要的路,再藉由好學校來讓孩子鍍金,學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績亮眼。

這些觀念都是父母灌輸給孩子的,所以每個孩子拼了命的爭取那些成績、學校,但我想很多人只知道這是為了未來,卻不知道原因。缺乏原因,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是痛苦,他們沒有學到知識的喜悅,只想快點考完大考,獲得解脫。而許多大學生們在自己沒有興趣的熱門科系讀到畢業,也不知道為什麼而讀,只覺得達成了父母的期望,終於可以追求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教育,我倒覺得是一種悲哀,因為我們只是讓孩子投射出我們自身的理想,而孩子也對他的孩子如法炮製,變成無限的惡性循環。而相信在家族聚餐或朋友聚會,孩子的出路一定也是桌上的話題之一。這時候我都會感到厭惡,好像孩子是一個比較的工具,誰比誰考的高,上了什麼好學校,都讓在場的孩子尷尬不已。而就算孩子不在場,回家之後總會聽到誰家孩子考到了哪裡,你應該要更努力一點…

成功的定義人人不同

如果孩子跟你說他要和郭台銘看齊,也許你會覺得欣慰,但他說他想跟五月天阿信看齊,也許你會叫他不要做白日夢。但對我而言,他們都是成功的,只是在不同的領域。假設今天你把阿信丟去弄科技業,也許他只是個爆肝工程師。如果郭台銘去玩樂團,也許一輩子只是名不見的小團。

當然這些事情沒有真的發生,我只是想表達每個人都有他的位置,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我想這些龍鳳都是父母眼中的世界,這樣的位子並不一定適合孩子。

只希望大家成為父母後,可以蹲下來,和孩子同高,聽聽孩子們的想法,並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成就,也許會比你們想像的更高。

 

【技職懶人包】103/12/18(四)教育重點新聞一覽

 

《技職教育3.0》華醫身障生獎助學金 115位身心障礙生樂觀進取獲表揚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5月21日頒發教育部獎勵身心障礙學生奮發向學特殊教育獎助學金,共有115位學生受獎,總共頒發獎助學金175萬2千元。其中,餐旅管理系曾香勳為學習障礙學生,雖學習上有困難,仍努力向學,獲頒1萬元獎學金;車禍腦部和四肢受創的醫務管理系姐弟謝安琪、謝宏昌,媽媽遠從中部南下租屋陪讀,親情感人,獲頒2萬元及4萬元獎學金。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四技二專統測報名 明年英文加考非選題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今天(18號)開始報名,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表示,四技二專統測將在明(104)年5月2號、3號舉行,明年統測英文科首度加考非選擇題,報名時間到12月29號為止。

 

《中央廣播電台》大學生洗腳報親恩 體悟生命教育

大學生的生命教育課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邱靜娥就以身教的方式,拍下自己和家人為高齡94歲外婆洗腳的畫面,感動課堂上的學生,讓許多學生也嘗試為自己的父母親「洗腳報親恩」。

 

《自由時報》大學學費漲定?教長︰漲才有辦法活

一一○年大學要倒閉六十間?立委蔣乃辛昨為小校請命拚生存,教育部長吳思華受訪表示,小校有特色,但學生只有數百人,恐怕「要漲高學費才有辦法活。」教育部正研議高教創新轉型方案,從「合作合併」等四管齊下助大學找生路,小校規模一事也納入考慮。

 

《中央社》台灣丹麥跨領域設計論壇 20日登場

環保署今天表示,「臺灣丹麥跨領域設計論壇」將於20日登場,丹麥非營利組織「INDEX:Design to Improve Life」創辦人將到場分享丹麥環境教育成果。

 

《中央社》亞洲機器人賽 金門3校合奪3金

國立金門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率領金門國高中、小學參加參加2014年亞洲機器人運動競技大賽自走車撞球,勇奪3金1銀。

 

《中央廣播電台》教育創新 吳思華提出「三新」觀念

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18日)在教育部部務會報中表示,明年將把「教育創新」作為工作重點,但不是推翻現有規劃,而是要具備新思維、新媒體及新成員的觀念。

 

《中廣新聞網》104會考英聽 成績只分「基礎」、「待加強」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聽正式列入計分,心測中心規劃,英聽成績,只分「基礎」、「待加強」兩等級,考試時間25分鐘 ,題數20到30題。考生拿到成績時,英語科會列出整體成績及閱讀、聽力的等級。

 

《中央社》培育冰花 澎湖科大推魚菜共生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今天舉辦「魚菜共生」冰花培育及產品成果發表會,未來將與地方產業合作技轉推廣,期盼開發成澎湖的特色產業。

 

華醫身障生獎助學金 115位身心障礙生樂觀進取獲表揚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5月21日頒發教育部獎勵身心障礙學生奮發向學特殊教育獎助學金,共有115位學生受獎,總共頒發獎助學金175萬2千元。其中,餐旅管理系曾香勳為學習障礙學生,雖學習上有困難,仍努力向學,獲頒1萬元獎學金;車禍腦部和四肢受創的醫務管理系姐弟謝安琪、謝宏昌,媽媽遠從中部南下租屋陪讀,親情感人,獲頒2萬元及4萬元獎學金。

華醫身心障礙學生獎助學金頒發典禮,上午11時在圖書館旁開放式空間舉行,由校長林金鵬、學務長丁若愚、學輔中心主任鄭博真等人共同主持,此次獎學金頒發以獎勵101學年度學業成績優良的115名身心障礙學生為主,由教育部獎勵身心障礙學生奮發向學特殊教育獎及助學金項下核發,依學業成績及障礙等級,獎助金額從1萬元至4萬元不等,華醫符合獎助標準的身心障礙學生計有115人,總計頒發獎助學金175萬2千元。

受獎的學生中,獲得1萬元的餐旅管理系二年級曾香勳,若非親口說出自己是學習障礙學生,與一般人外表無異的她,實在很難相信曾在學習上有相當程度的困難,雖常遇到挫折,但香勳不因自己的障礙而放棄學習,反而真正的接納自己,更懂得主動尋求協助,努力向學,除了學業成績優異外,亦能發揮潛在的優勢能力,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102年大專校院國術錦標賽榮獲大專女子組北拳競賽全國第三名及槍術競賽全國第三名,103年又獲得第十屆港都盃國武術錦標賽長兵競賽項目全國第一名,表現相當出色。

餐旅管理系曾香勳同學外型可愛,但曾經在學習上遇到相當程度的困難,她仍努力向學,除了學業成績優異,還能發揮潛在的優勢能力,在102年大專校院國術錦標賽榮獲大專女子組北拳競賽全國第三名及槍術競賽全國第三名,103年又獲得第十屆港都盃國武術錦標賽長兵競賽項目全國第一名,表現相當出色。技職博覽會/攝影
餐旅管理系曾香勳同學外型可愛,但曾經在學習上遇到相當程度的困難,她仍努力向學,除了學業成績優異,還能發揮潛在的優勢能力,在102年大專校院國術錦標賽榮獲大專女子組北拳競賽全國第三名及槍術競賽全國第三名,103年又獲得第十屆港都盃國武術錦標賽長兵競賽項目全國第一名,表現相當出色。技職博覽會/攝影

此外,獲得4萬元的醫務管理系二年級謝宏昌,因車禍動過腦部手術,左腦前額受損,智能亦有受損,開刀時留下癲癇後遺症,仍需定期回診與服藥,右側肢體較無力,細微動作較無法做到,需持續定期運動復健,但宏昌開朗面對,學習態度積極,勤勉上進,學業表現優秀,並在班上擔任班長,主動協助他人,認真負責的態度深受師長倚重,並與同儕相處和諧,人際關係良好。

華醫身障生獎助學金 115位身心障礙生樂觀進取獲表揚
醫務管理系二年級謝宏昌,因車禍動過腦部手術,需持續定期運動復健,他開朗面對,學習態度積極,勤勉上進,學業表現優秀,還在班上擔任班長,認真負責的態度深受師長倚重。技職博覽會/攝影

華醫校長林金鵬指出,目前全校總計有身心障礙學生220人,在全國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居第五多。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歷程備極艱辛,但學業成績表現令人讚賞,尤其身心障礙學生勤奮好學、努力向上及熱愛生命的精神,更是全校同學要學習效法的榜樣。林金鵬勉勵老師要愛心與耐心,盡心盡力協助這些弱勢的孩子,陪伴他們走出陰霾,迎向陽光。

學務長丁若愚也勉勵受獎的學生,稱讚他們是生命的勇者,擁有樂觀進取及奮發向上的精神,才有今天傑出的表現,令人敬佩,未來在學習的路上要不斷的超越障礙,勇於挑戰生命,相信有朝一日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攀上人生顛峰。

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照顧和求學權益的爭取不餘遺力的華醫科大,已連續8年辦理身心障礙學生單獨招生,讓有心向學的身心障礙學生,可以圓夢,而為了讓身心障礙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校園內設立資源教室,依個別需求提供各類障礙生完善的學習輔具及教材,聘請四位具愛心與服務熱忱的專任輔導老師,協助課業學習及生活照顧,讓他們感受友善校園的溫暖與愛。頒獎表揚會後,校方特別準備自助餐,讓參與的家長和師生聯誼餐敘、交流。

 

美國聖湯瑪士大學訪問團 今年第二度蒞臨嘉藥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美國聖湯瑪士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 Houston)友好訪問團,由該校王敦正董事率領校長Dr. Ivany,以及國際研究中心主任Dr. Stockton等一行四人,在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陳怡旬助理陪同下,於5月21日下午三時蒞臨嘉南藥理大學參觀訪問。王敦正除了擔任聖湯瑪士大學董事外,同時身兼外交部僑務委員會休士頓地區榮譽委員,多年來對於僑教事務的推動,熱心奉獻,不餘遺力。

美國聖湯瑪士大學訪問團 今年第二度蒞臨嘉藥
技職博覽會/攝影

早在民國100年,聖湯瑪士大學訪問團即首次參訪嘉南藥理大學,開啟兩校雙方互動與交流。今年1月份,Dr. Stockton主任曾帶領聖湯瑪士大學14位學生,第二度參訪嘉南藥理大學,這一群從未來過台灣的美國大學生於參觀該校文化藝術館時,看到具有國家推廣工藝機構認證為「臺灣工藝之家」榮譽的工藝師作品,包含陶瓷、竹藝、金工及纖維織染等,紛紛表現出高度的興趣;尤其現場還教導泡茶的技巧及飲茶的美學,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此外,當天也參訪台灣發源地的台南古都,嘉藥特別派出應用外語系學生擔任親善小天使,負責導覽解說,在整天的參訪行程中,安排了台灣文學館、安平古堡、赤崁樓、安平劍獅埕、大東夜市等有關台灣歷史發源地府城的古蹟並品嚐蝦捲、豆花等臺南美食。透過這次的參訪活動,讓這群美國大學生親身體驗到台灣美食與歷史文化,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是聖湯瑪士大學訪問團第三度造訪,代表團層級更提高至董事與校長,可見該校非常重視與嘉南藥理大學之間的合作交流。雙方在輕鬆愉快氣氛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正式成為姊妹校。預計雙方將針對未來可能交流合作之項目與執行方案進行具體討論,例如學生暑期夏令營或研習營、教師互訪、演講或共同執行計畫案、交換學生至對方學校修讀課程等事宜。

 

謝宇程:從賣油翁到鋼鐵人,高等科技教育以誰為典範?

 

有一位在台灣就讀排名第一科大的學生,他和我說,自己快要被茫然的學習滅頂了。對他而言,他覺得「更精熟的技術」是他所想抓的浮木。

什麼是更精熟的技術?他想了想,竟然說:像賣油翁那樣吧?

賣油翁是啥?那是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文章中記載的人物:一個賣油的老人,用杓子倒油進壺,壺口放個銅錢,油從錢幣中間小孔筆直穿過,壺倒滿了,錢孔邊一點也沒沾到油。

二十一世紀受技職教育栽培的年輕人,竟然以八百年前年老攤販為精神導師。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現在機器設備注油,精準快速勝於賣酒翁已勝萬倍,「更精熟的倒油技術」,價值何在?

過去幾年之間,許多關心技職體系的人都發現科技大學教育走偏了方向。但是,什麼是正途?這個問題,很少人能正面回答。

批判很多,都有道理:科技大學不應該大量招聘普通大學博士班畢業生當作師資主力;科技大學的課程不該和一般大學看齊;科技大學教師不應該用論文積點制來作為績效指標。沒錯,這些科技大學常犯的錯,造成了科大學生失去長才與特色。但是,科大教師該教什麼?學生該學什麼?

如果你觀察世界頂尖科技學院經營的重點,你會發現當然不是論文數量,上課也不會是死板的聽課。但是,你也看不到他們的學生在做「精準的倒油」,也不會是更精細的剪紙、蘿蔔刻花。世界最好的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重點,其實有跡可循。大家都看過的電影「鋼鐵人」,雖然是想像產物,但是卻可以頗為便利地引為例證,說明科技教育應該培育的人才應該是什麼樣貌。以下,我們請東尼.史塔克出場,說明科技教育的三大重點:

1.懂得市場及需求:在電影之中,東尼史塔克預見戰爭形態的變化,推算到新形態戰爭中需要的裝備與功能,他也依據實戰的需求,規劃了動力、操控、防護、攻擊,各應該達成什麼樣的效果。而這些構想是否成功,會在戰場上得到驗證 — 而戰場,就是軍火界的真正市場。世界頂尖科技學院了解,最有價值的科技,不是最難的,不是最辛苦精細的,而是最有需求的科技。而一切的科技,最後要運用在人類社會之中,也必然要經過商品 化的過程。因此,好的科技大學,都教學生如何思考判斷市場的需求,例如人口變動、社會變遷。科技學院除了有強的技術師資,往往有很強的產業與商業師資。就 算不是直接教學生創業,也會培養學生敏銳的商業思考判斷力,讓他們善於選擇工作的企業,投入的領域。

2.嫻熟工程及設計:依據使用和市場的實需,訂出各種目標後,下一步的能力就是依各種事實與限制做規劃設計與研究開發。例如,動力與火炮發射會造成高熱,該如何隔熱和散熱?人在機器服中會流汗,如何通風和控溫?設計出一件「理論上可行」的鋼鐵衣之前,東尼史塔克要克服一連串艱難的挑戰。世界頂尖科技學院了解,任何技術,任何部件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在環境和系統之中。而技術和部件,在空間、電力、材質、重量限制之下,如何達到它的各種效果與目標,這就是工程和設計思維。科技人才不可以只擅長做自己的技術,但無視其他的部分,不懂整體系統的宏觀考量。系統觀,以及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是工程和設計思維的核心,而這也是世界頂尖科技學院教育的重點。

鋼鐵人電影中的史塔克,能思考需求,擅工程規劃,能實作製造雖然是幻想人物,但可謂科技教育的典範
鋼鐵人電影中的史塔克,能思考需求,擅工程規劃,能實作製造雖然是幻想人物,但可謂科技教育的典範

3.能夠實作及製造:當你掌握了需求的趨勢,你就能開規格;面對規格,做出工程和設計規劃之後,下一步,需要的就是實作。這件事不是三者之中最重要的,但是也是無法迴避的。鋼鐵人東尼史塔克不只能畫出工程設計圖,他還能拿著焊槍把面具打造出來。當然,在沙漠中的山洞,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將鋼鐵人的粗糙架構打造出來,這確實太誇張了,但其中演出的,卻是科技人才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將工程圖製作成實體,以機械來說,就包話了:量測、切割、焊接…。在量產的時候,機器能製造機器,但是要造出最一開始的那台機器,或是那個原型,東尼史塔克可能從一根釘子,到一個引擎,都要自己製造。

也許你看到這邊發現了:怎麼那麼難呀。

對的,科技學院,或是我們所說的技職體系,本來就不是一條「比較容易」的路,不是一個可以隨隨便便的教育選項。接受真正的高等科技教育的學生,和學術路線的學生,優秀和努力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他同樣需要優秀而且努力。台灣把技職體系當成次要的教學路徑,用隨便和輕忽的態度看待,就註定了台灣科技走入瓶頸 — 許多畢業生只會聽話照作,不會發現需求,不會設計規劃,不會製作實物。

加州理工、喬治亞理工、麻省理工、巴黎礦業大學,德式體系和以色列體系,都保有著堅強的科技教育傳統,甚至還不斷向前進展。這些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不但具備,而且終身重視、精進對世界大局的了解,工程宏觀規劃的思維,以及實際製作的能力。

台灣過去數十年之間,還弱小的科技教育體系幾乎被學術思維一手捏死了。現在需要急救的狀態,卻還沒有很多人將科技教育的本質目標討論清楚,這就令人更憂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