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丙成:好老師的生命,該用於把孩子教好,不應虛擲在表格上!

 

台灣有許多好老師,為著把孩子們教好的初衷,投入了這份志業。當老師後,才發現生命常虛擲於永無止境的填表格上。對於無法將生命全然投注把孩子們教好,基層的好老師都感到非常的無奈和痛心。

台灣社會,常為了防弊而流於形式主義。特別是各級政府,為了擔心資源被濫用,總有多如牛毛的考核規定。結果往往是擺爛的人依然擺爛,卻累死了真正想做事的人。整個組織的生命力,常因過度的考核而窒息。

以教育為例,楊校長是位小學校長,她跟我說:

「五年前,我曾經把教育部統合視導的表格下載下來,光空白表格就有168頁,今年超過200頁。每個計畫從教育局處長開會的會議記錄到計畫執行、成果、派人員到各校訪視評鑑的記錄一項不可少…

預測明年統合視導空白表格一樣會超過200頁,因為今年教育部又增加好幾個計畫要學校推動,而且明說了會列入統合視導項目。教育部統合視導簡直可以列入『廿一世紀目睹之怪現象』」

一年有超過兩百頁的考核表格要填,是多麼的可怕?老師還能有多少時間可以投入自己的教學創新?有太多的基層老師告訴我,這些考核剝奪了他們能真正投入教學創新的時間。許許多多認真的好老師,都為了無法在最愛的教學上花更多的時間而痛心。

另一位林老師說:

「若是各個指標明確定義我還能接受,重點是有些指標看來就像是超級申論題,部分指標內容疊床架屋,一樣的活動成果要列印出四五份放入不同的指標項目下。

這些資料都是聽話的下屬在執行,擺爛的人校長不可能信任,永遠涼涼地擺爛。認真教學或負責業務較多的人要做出相對多數的評鑑資料。

總是最認真的老師被叫去填這種表格,然後擺爛的人永遠在那邊涼。受害的是誰?是蠟燭兩頭燒的老師跟他班上的那群孩子!

過度的考核跟填表,吃掉老師的時間。結果真正受害的,是班上的孩子們!這並不是考核的初衷啊!

另外台中郭至和老師說的,直搗核心:

「『評鑑』其中一項功能就是發現問題進而解決,但國內的『評鑑』變成盡量『隱藏』自己的問題,『創造』出平常看不出『優質』、『特色』、『亮點』等書面資料,真的榮獲『特優』的學校,果然是別的學校『取經』的對象,但取的『經』確是如何獲得『評鑑特優』的方式,所以大家要學的反而是『如何在校務評鑑中榮獲特優』。

再舉一個例子,學校為了『方便』評鑑委員們審視資料,學校就要教師按一定的格式繳交資料,還有按照評鑑的幾個規準上傳『專屬』的評鑑網站,這樣評鑑委員想看什麼資料就很『方便』、『快速』,但就為了讓評鑑委員『方便』、『快速』看資料,就必須讓教師花更多的實踐去重新建檔資料,老師不是就有自己的班級網頁或部落格嗎?為什麼舊有的教學資料就不能用,原本的班級網頁的資料不能用,還要重新上傳一次,這就是浪費時間。

或許有人覺得我反對『評鑑』,我只是反對一般學校為『評鑑』而走火入魔去準備反而喪失原有『評鑑』應有的功能,或許評鑑委員也會覺得很無辜,他們也不想看到假象的資料,但竟然身為評鑑委員就有這樣的聲音和份量去引導『評鑑』走向正向的功能,告訴教育行政機關哪些方法是對的,真正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有助益的!」

老師們不反對評鑑,但老師們不願意把時間花在揣摩大家「如何在校務評鑑中榮獲特優」,這已經完全失去評鑑的精神

在地的一位洪老師提到地方的狀況:

「教育部補救教學方案就是一個最失敗的例子,為了『研究』這個方案的成效,每個行政作為都要統計,前中後電腦測驗耗時又耗人力,各期宣導督導說明會花錢一直開,卻也無法改善計畫母法以天龍國情思維,在地方滯礙難行的的種種規範。年報各地統計結果不佳,只恐嚇校長要把五個評鑑率衝上來,可開課時段少,師資限制,核銷規定複雜,這些不友善不改善,承辦人看得到經費,要想很久才能合法地把經費申請下來還有執行完畢。其實如果不拿你教育部的錢,志工老師還更好找,開班補救時段更自由,參與學生才會多,才會有進步率和回班率給你拿去做政績。

之二是教專社群,友校秘密組織被迫浮上抬面申請公費,原本運作良好的教師社群,變成要為核銷傷腦筋,想退出又被縣府否絕。在時間成本考量下,拿越多政府的錢,能做的教育事務越少,政府的錢不只不是花在刀口,而是花錢砍了教育人員的熱情,如果你是旁觀的納稅家長,也應抗議。這種為花錢而花錢的行政作為比比皆是,用預算數和預算執行來展示政府的效能,教育成果能量化?量化是用$來表示?

順道一提假日課輔自習和社團的執行也都要鬥法鑽法才能執行。縣府草擬的辦法的出發點來自防弊,而非促進動機。法律不清的地方,交由人事單位及會計單位解釋,通常也只能得到最嚴格,最難執行的版本。

真正想做事的人,如果不在乎政府的錢,自己成立基金會吧。如果學校的活動不需要政府的經費,那就不要用學校名義辦理,然後被政府一堆規定綁死。成立基金會,同一群人做事,卻更自由,基金會借學校辦教育活動,更多元更有彈性。(如果我是校長,且不在乎人在縣府的名聲,就會往這民間的教育活動方向發展,畢竟上級單位是越來越機車,學校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很窄,換一條可行的路)」

看了上面這些第一線的校長、老師的發言,能不感嘆?能不痛心?整天忙著應付這些訪視評鑑填表,老師都累翻了,如何能生出時間花在改進教學上?真正會好好教的人,不用要求他填表也會好好教。混吃等死的人,要他填表他會填的非常到位,但繼續擺爛。

難怪碰到很多老師,寧願自費做事情,也不想拿公家資源做事。一旦用了政府的錢,總會有一堆規定綁手綁腳讓人做不了事。人在其中,每每氣急!

我認為台灣許多考核評鑑的兩個最大問題,就是「一次決定」和「要比高下」。因為只來一次看過就要評定,所以才要搞一堆表格數據才覺得有看到所有面向。因為要比高下,所以必須用統一制式的表格,才能夠「公平」的比較。要改變考核評鑑流於形式,就必須從這兩點下手。

請專家到校做一次性的考察,能看到的東西很有限。即使看到的,也都是「準備好給人看」的東西。真正有用的是長期的陪伴、輔導、跟觀察。專家應該要先訓練出能真正瞭解理念的種子老師,讓種子老師們各自去帶一個教師社群。透過種子老師平時對社群老師的輔導與訪察,哪個老師做的好不好,自然會知道。種子老師們若覺得某位老師做的好,那就是好。不再需要為了一次性的視察而準備一大堆表格。看再多的表格也看不到老師在教學現場的生命力!

另外考核評鑑只要能分出合格跟不合格就好,何必一定要比高下?合格的學校,都開放給其他老師去觀課。做的好的學校,大家自然會嘆服他們的好、自然會有口碑出來,大家也會覺得有為者亦若是。每次就是為了要「公平地」評高下,才必須生出這些統一制式的表格。以制式表格評比出來的高下,其實意義有限。

用長期的現場觀察代替一次性的表格考核,用彼此觀摩取代評比高下的思維。我認為這樣的考核評鑑,才能有建設性的意義!

這兩年我跟許多熱血的教師夥伴,在台灣一同推動翻轉教學。我們看到了許多基層老師,為了想把學生教好而用心投入教學改良。老師們對教學所燃起的熱情,讓我們看到了台灣教育難得的希望與生機。

在老師們因為感動而紛紛自主投入翻轉教學之際,請各級主管不要再以過去由上而下的舊思維,用考核來強迫老師們進行翻轉教學。「強推+考核」,只會捏熄台灣教育好不容易出現的生機,這是主事者所不可承受之重啊! 

衷心期盼各級的教育主管,都能夠真正從老師的角度出發,好好思考怎樣做才能幫助老師在教學工作上發光發熱?怎樣做才能讓老師從教學的工作上得到更多的樂趣跟成就感?這才是能讓組織能發揮最大效力的思維。

若主事者不是以讓成員發揮更大戰力的思維出發,而是以防弊的思維,用永無止境、令人窒息的考核、表格來壓迫成員,恕我直言,這樣的形式主義是無法真正讓組織往前進的,只會把大家的生命力都扼殺了!

台灣的社會,何時才能學會「過度防弊思維,會扼殺組織生命力」的道理?真正好老師的生命,該用於把孩子教好,不應虛擲在表格上!

 

photo credit:wiki (CC BY-ND 2.0)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經原作者授權刊登,並【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高苑科技大學於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榮獲8面獎牌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高苑科技大學師生發明實力再獲國際肯定,4月初參加在俄羅斯舉辦的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榮獲1面大會特別獎、2面金牌與4面銀牌與1面銅牌,證明學校近年來推動創意創新教育,成果非凡。

高苑科大展覽攤位。技職博覽會/攝影
高苑科大展覽攤位。技職博覽會/攝影

本次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高苑科大共有七件作品參展。獲得大會特別獎與金牌兩個獎項的為化生系吳進三老師指導許榜祐、林耕弘與蘇煒珽等三位同學共同提出之「組合式綠化材料裝置之設計與應用」,本作品可以使用於建築屋頂或室內綠化,利用小型植栽容器可彈性串接組成大區域之綠化環境,能達到環保潔淨環境合理化、實質營運經濟性及使用者人體舒適性等三者平衡性,此作品在現場獲得參觀民眾的高度關注。參展的化生所研究生許榜祐同學表示,感謝學校補助經費讓他可以到俄羅斯參展,也可觀摩來至世界各國的創意作品,讓自己收獲良多,也知道自己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研究生許榜祐同學在高苑科大展覽攤位與獎牌合影。技職博覽會/攝影
研究生許榜祐同學在高苑科大展覽攤位與獎牌合影。技職博覽會/攝影

另外,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潘建亮主任之「模組化快速分離萃取物之方法及裝置」也榮獲金牌獎。獲得銀牌獎有四件作品,分別為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徐嘉澤老師之「電磁效應移動裝置」、電子工程系楊耀昇主任之「智慧型會議室非按鍵無線控制系統」、化生系王清輝老師之「可調節式天然肥料之製作與設計」與化生系王盛世老師之「一種二氧化氯凝膠製備方法與產品應用」。獲得銅牌獎為資訊科技系王春清老師之「具環境保護及穩固功能之磁性杯組」。

許榜祐同學向參觀貴賓講解作品。技職博覽會/攝影
許榜祐同學向參觀貴賓講解作品。技職博覽會/攝影

高苑科大近年來推動創意創新教育有成,尤其在去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大筆經費的補助,讓師生的創意作品可以在國際發光發熱,短短幾年內已經快速累計獲得5件大會特別獎、56面金牌、82面銀牌、37面銅牌與3件佳作,共計183面獎牌。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吳國俊理事長(左)與許榜祐同學(右)合影。技職博覽會/攝影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吳國俊理事長(左)與許榜祐同學(右)合影。技職博覽會/攝影

謝宇程:在台灣,我們不太思考「什麼是該學的」,只在乎「什麼是會考的」 (一)

(說明:本文是謝宇程在 TEDxNTNU 演講的重點記錄,影片聯結)

過去二十多年來,教育界有許多改變,但少有改變的一件事是,我們一直在教改。

教改了這麼多年,我們對教育有比較放心、滿意、樂觀嗎? 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呢? 有人說問題出在教育部長,有些人要總統負責,有人責怪老師和學校。但是,有沒有一些因素,是我們都忽略的呢? 我高中到大學的經歷,也許可以作為一個案例,和大家分享。

在高一升高二的分類組,可能是人生第一個重要的選擇。當時,我心裡希望選一類,因為我對語言有些擅長,也對社會和人群好奇。我去書店或圖書館,一向直直走向人文社會書區。但我爸媽希望我讀三類,日後當醫生。我們吵了一架,之後,三加一除以二,我讀了二類。我認為少讀一科生物,也是我的協商成果,還有些高興,並不知道這個決定,對我自己有什麼樣長遠的影響。

高中在用功讀書當中過去了,直到聯考完,得到不錯的成績,才認真開始想大學和未來的事情。我突然發現,我看到工程類的科系,看到它們的課程,我都不好奇,也不想當工程師,這一下才發現誤會大了。

在所有二類組可以選的科系之中,我發現工商管理系的課程,我相對不排斥。並且,如果日後成為成功企業家,例如林百里、張忠謀,似乎也將會社會很有貢獻。進了這個科系之後,才再次發現,其實課程也無法讓我感興趣,林百里、張忠謀等企業家,也沒有讀過管理科系。我誤會了。

張忠謀,國內極受尊敬的企業家,曾經是我的標竿。但,張忠謀如何成為成功企業家,他的路我如何學,能不能學,這些問題,我卻沒有好好想。
張忠謀,國內極受尊敬的企業家,曾經是我的標竿。但,張忠謀如何成為成功企業家,他的路我如何學,能不能學,這些問題,我卻沒有好好想。

因為對工商管理系的課程、商管財金類書籍、報紙雜誌都打不起興致,我不希望自己日後的工作,又沒興趣又不擅長,於是我開始找第二把刷子。當時政府在提倡生物科技,看來日後有前景,加上我小時候在祖母家院子裡種花拔草頗有美好回憶,於是我選擇申請雙修植物系。

申請上植物系之後,讀了兩年,再次意識到,植物系所學的,並不是種花栽樹。那時,所有研究的重點都是細胞中的 DNA,所以最重要的科目是生物化學,其中有許多要背誦記憶的專有名詞,還有無盡的實驗。這樣的學習內容或方式,若反映了日後的職涯,那也不是我想要的,我發現自己再次誤會了。

我要在一個不喜歡,也不擅長的領域待下去嗎? 日後要其他喜歡又擅長這個領域的人競爭,我可不可能卓越出色? 最後我仍然選擇,要回到自己比較關切的領域,也就是社會和人的課題,於是我在大學畢業後,再學習政策領域,成為政策分析人員。在高中和大學所學的數學、自然、商管,對我後來的幫助頗為有限,而我後來需要用的知識和能力,在我24歲之後從頭學起。從後見之明來看,這樣使用時間的方式不太明智,我也浪費了頗多學習資源,我在植物系、工管系的學習機會,也許給另一個人會更適合。

這該怪誰呢? 該怪教育部長嗎? 我選志願,是他建議,或他規定的嗎? 我發現,應該檢討的,至少有一個人是,我自己。我用輕忽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對我生涯影響重大的選擇。

而我,也許不是少見的個案。在台灣,有不少家庭和學生,在選擇生涯目標時抱持輕忽的態度,認為少數的職業,例如醫生或律師,是最好的適合每個人,而且要優先爭取。有不少家庭和學生,在選擇學校科系時抱持輕忽的態度,認為讀某些學校科系就代表必然的成功,某些學校科系畢業的人日後會比較失敗。有不少家庭和學生,在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時抱持輕忽的態度,我們比較少思考「什麼是該學的?」,比較常思考「什麼是會考的?」「學什麼有助於我的名次和升學競爭?」。

這樣的學習模式,所培養的孩子,長大之後,造成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又得到了什麼樣的生活呢? 和我同輩,上下五年的朋友,許多人過去和我一樣努力拼升學和成績,現在的工作環境是長時間加班,薪水不成長,甚至倒退。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要繼續維持下去嗎?

在台灣,我們不太思考「什麼是該學的」,只在乎「什麼是會考的」 (一)

有人(包括我自己)問過我,會不會這樣的情況已經改善很多了? 從很多的資料和訪談中,我發現中學以上的學習模式,整體而言改善有限。就在2013年十一月底,有一位台大的學弟,進入一個不合適他的科系,他成績很差,想要休學重考,在和媽媽激烈爭吵後,跑到高樓上跳下來,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我認識另一個學弟,他是一個非常聰明、有創造力的年輕人。他純粹「誤打誤撞」,進入了會計系,在會計系的重要科目中,他的創造天分沒有辦法運用,反而對他的學習有礙。他的成績非常不理想,差到無法申請轉系,他對自己非常沮喪,甚至最後要吃藥物來維持生活。他幾個月前,休學當兵了。

這幾年,比較常見的,並不是家長和學生拿回他們自主規劃的權力,反而是更高程度的放棄。舉一個統計數字來說,在過去十年之間,台灣補習班的數量,成長了兩倍以上。我們不能說補習都是壞的、百害無一利,但是不能否認,更多學生,花更多時間在補習班,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下課之後,更多的時間用在重複白天學過的東西,而且他們更少為自己安排和選擇,更少參加社團練習溝通與合作,更少時間運動,也更少時間讀課外書。

教改,該由誰改? 我們希望教育現況有所改善,要從誰開始? 也許是父母和學生。若父母和學生,繼續輕忽他們選擇的權力和責任,他們跟隨社會上來路不明的說法、盲從二三十年來「大家都這樣」的風氣,許多學生就可能在大學讀完時後悔,在研究所讀完時才發現人生走錯了路。

第二屆全國校際侍酒師大賽 台北海院餐管系邱子瑄勇奪冠軍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第二屆全國校際盃年輕侍酒師全國總決賽,4月19日在開平餐飲學校舉行,60位高中、大學的餐旅科系菁英及來自日本、泰國、印度和馬來西亞等6位外籍學生無不卯足全力角逐台灣最佳年輕侍酒師寶座。比賽結果由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系邱子瑄、宋艾雲勇奪第一、二名,其餘參賽學生獲得優勝及佳作,表現成績亮眼。

本項競賽由AWI亞洲葡萄酒學會主辦,去年舉辦首屆全國校際盃年輕侍酒師比賽,今年邁入第二屆。第二屆全國校際盃年輕侍酒師全國總決賽的60名參賽選手,除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以外,有來自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弘光科技大學等共17所高中、大學的餐旅觀光相關科系,其中還有6名外籍學生,競爭非常激烈。比賽選出前三名外,還頒發12名優勝與25名佳作。

冠軍-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邱子瑄。技職博覽會/攝影
冠軍-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邱子瑄。技職博覽會/攝影

決賽過程比的是實際的侍酒演練及服勤,洪昌維理事長表示,選手必須在15分鐘內完成紅葡萄酒與氣泡酒的侍酒服務,包括開瓶、選酒杯、醒酒、侍酒禮儀和服務等。其中氣泡酒的開瓶和倒酒有相當難度,要熟練的技巧,才能獲得高分。

據報載,獲得第一名的邱子瑄受訪時說,為了準備比賽,大概練習了一個月,除了假日外,每天放學就練四、五個小時,對她來說動作不是問題,而是要一直保持笑容為客人服務比較難。比賽時一度以為自己會來不及,沒想到還是順利完成了。裁判曾世豪盛讚邱子瑄動作流暢,態度大方,更重視客人的反應,可以充分展現侍酒師貼心服務而勝出。

亞軍-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宋艾雲。技職博覽會/報導
亞軍-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宋艾雲。技職博覽會/報導

育達家商多媒體設計科「媒良心」設計展 呈現豐碩心靈饗宴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以良心的設計善待彼此,在這個「感謝」歉收、虛偽當道的年代,我們更要善待彼此。「媒良心─第三屆多媒體設計科設計成果暨畢業展」,沒有盛大的排場,更沒有無謂的人工添加物,有的是用「良心」為你的獨特性喝采,以「忠誠」的態度萌發無限的創意!

榮獲空間設計類第一名作品。技職博覽會/攝影

為提供多媒體設計科學生將平日所學之設計專業知能融會貫通與實力展現之機會,臺北市育達家商日間部高二多媒體設計科升學班以及高三學生於3月24至27日在學校大禮堂舉行設計成果暨畢業展,邀請全校師長、家長及學弟妹們共襄盛舉,各界嘉賓特地前來分享學習的豐碩成果及成長的喜悅。劉育仨校長特別感謝各班導師暨任課教師辛勤指導,更感謝家長撥空前來給育達子弟兵加油打氣,相信在「無限潛能、創意無限」、「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的期許下,育達多媒科的孩子必能日漸嶄露頭角、在創意設計界掙得一席之地。

陳麗琴老師、翁心婕老師與得獎同學於現場留影。技職博覽會/攝影
陳麗琴老師、翁心婕老師與得獎同學於現場留影。技職博覽會/攝影

當天蒞臨貴賓均為從事或指導設計界的專家學者包括育達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主任江素貞、醒吾科技大學數位設計系主任吳尚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主任李明憲、崇右技術學院數位媒體設計系主任俞維昇、東南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助理教授吳湘苹、一三設計聯盟設計執行長劉崇智,一起前來觀賞育達多媒體設計科「3rd. Graduates Design Exhibition」藝術成果展現。

陳韋岐科主任、史薏平老師嘉勉學生優異表現。技職博覽會/攝影
陳韋岐科主任、史薏平老師嘉勉學生優異表現。技職博覽會/攝影

24日下午5時30分開幕茶會開始,由二年級孫晟原、羅浚銘等兩位同學共同主持揭開序幕,當天由三年級以及二年級等6個班通力合作,展場整體規劃分為識別設計、立體空間設計、平面設計、數位影音設計等4類別。突破班際界線,以媒體型態展示,讓學生的設計創作能與業界的規模接軌。在作品中分別透過動畫、聲光、海報、剪影、模型,再搭配T恤、潮帽、包裝盒、手提袋、搖扇、貼紙等實物,展現出多采多姿、絢爛無比的精湛作品,吸引全校師生、家長、校友前來觀賞。

劉校長、黃昱幃老師與展示聲光秀的同學。技職博覽會/攝影
劉校長、黃昱幃老師與展示聲光秀的同學。技職博覽會/攝影

育達科技大學江素貞系主任等嘉賓亦親臨讚許育達多媒科同學的作品具有絕佳的創意,琳琅滿目的設計產品展現出新穎感。尤其看到多媒科同學們的得獎作品排滿牆面,下筆色調細膩,內容包羅萬象,想像力、創造力無遠弗屆,未來在職場上的發展一定是無懈可擊。希望透過此次成果發表,將優秀作品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腦海裡,這一群想像無限、活潑主動、積極進取的孩子真是育達之光,希望大家能將內心深處發想之創意及能力繼續發光、發熱,主動行銷育達多媒科精湛的技藝,我們將拭目以待未來進入職場的你們都是最璀璨的一顆巨星,永遠能將精采的成果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劉校長觀賞學生精采作品。技職博覽會/攝影
劉校長觀賞學生精采作品。技職博覽會/攝影

多媒科陳韋岐科主任表示:愛好設計的孩子都有一顆創意無限的心,對生活周遭更充滿了好奇及敏銳的觸覺,每一個多媒科的學子心中更裝載著十足的創意與夢想。此次展覽將於4月1日起至6月30日在臺北市政府學生畫廊第八展區持續展出,期待更多人來一同享受這場創意盛宴。

家長、校友踴躍前來觀賞成果展。技職博覽會/攝影
家長、校友踴躍前來觀賞成果展。技職博覽會/攝影

華醫科大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 30家醫院搶招近600名護理師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護理工作超搶手!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3月26日舉辦校園徵才活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30家醫院到校搶人,開出近600個護理師職缺,高過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只要「我願意」,錄取率幾乎百分之百,甚至一人可以同時有好幾家醫院選擇。醫院為了搶人,不僅祭出高薪、福利好等來招攬護理新血,更有主管親自坐陣現場面試,在就業市場普遍低靡中,護理師照樣紅不讓。

華醫科大護理2014年校園徵才活動,26日上午8時30分起至下午4時10分,在民生科技大樓一樓舉行。今年總計有來自全國各地30家醫院參與,開出近600個護理師職缺,最北到台大、馬偕、萬芳、耕莘、國泰、雙和等醫院,東部則有花蓮慈濟,其餘包括桃園、新竹、彰化、台中、雲林、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都有醫院到場徵才。

護理系系主任洪芸櫻表示,為減輕系上學生求職東奔西走的旅途辛苦,從2年前開始聯合各醫院進駐校園舉辦徵才活動,第1年約只有12家醫院參加,去年增加到20家,今年則有30家,提供的護理師職缺也由100多個增加到近600個。特別的是,參與的醫院大多為中大型醫院、醫學中心,各家醫院開出的缺額從15個到100多個不等,像位於台北的雙和醫院,因為擴大院區增加病床,就開出110個護理師缺額;位於新竹的東元醫院也是擴充病床,這次徵才開出近50個缺額。

薪資待遇方面,只要有護士或護理師證照,專科畢業起薪至少3萬5千元,如果加上夜班費、包班或專業津貼,月領超過4萬元;大學畢業的起薪多數從3萬8千元起跳,部分北部的醫院更是基本薪資就超過4萬元,如果加上夜班、包班、專業津貼、證照津貼等,月領破6萬元。洪芸櫻主任說,近幾年護理師的權益普遍受到重視,薪資待遇也比以前好,對護理人力的穩定應該有所幫助。

技職博覽會/攝影

今年參加華醫護理系校園徵才的30家醫院,有18家親自到場設攤徵才,部分醫院更派出主管到場面試,直接搶人才。另有12家醫院因位處北台灣,採取海報張貼、資料發送填寫方式,委由系辦公室代辦人才招募。洪芸櫻主任表示,參與校園徵才的以今年應屆畢業生為主,共有二技4班、四技2班、五專4班等共約500人,醫院釋出的缺額則有近600人,每位學生同時有好幾家醫院的選擇機會,平均每個人可以獲得1~2個工作機會。

洪芸櫻主任分析,參與校園徵才的醫院家數和開出的職缺倍數增加,除了華醫是南台灣設有護理科系的大專院校中,學生人數最多的,華醫護理系學子在職場的表現深受肯定也是主要原因。而為了擴及系友服務,就業博覽會也開放系友自由到場參與,預估媒合率應可達七成。

由於有部份醫院直接在現場面試,參與的學生們有人精心打扮希望贏得好感;也有人事先對嚮往的醫院做足功課,希望能在面試時給對方留下好印象。而搭上護理系校園徵才的熱潮,也有12家廠商透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和華醫就業輔導組的協助,一起參與設攤進行人才招募,這些廠商有飯店、餐飲業、養生美容、安養機構、醫檢、科技研發、人力顧問、積體電路等,共提供500多個徵才缺額,吸引學校其他科系應屆畢業生就業選擇。

 

嘉藥管樂社首次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表現亮眼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管樂社11日於台東參加102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南區決賽,以88.08分佳績獲得大專團體B組管樂合奏項目優等獎,首次參賽即獲優等,表現十分亮眼。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主辦的102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日前於台東縣藝文表演中心舉行舉辦南區決賽,大專團體B組管樂合奏項目共18支隊伍參賽。該校首次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即獲得優等,勝過許多參賽多年隊伍。肇因本屆社長的努力奔走、禮聘高烽泰老師擔任樂團指揮外,更在陳秀華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無不卯足全力積極準備比賽,除了固定平日每週晚間的加強練習以外,連寒假期間也緊鑼密鼓安排各項訓練。

指揮高烽泰老師於賽後表示,第一次上台比賽,同學們表現可圈可點,假以時日,一定有更好的表現。目前社團人數雖不多,但表現優異,誠如評審的評語:「人數雖少,但不減精緻度,團圓的個人技巧與合奏能力都不錯;樂團表現力強、音樂層次分明,技巧與音色均在水準之上。」

嘉藥管樂社源自於嘉南藥專時期的管樂隊,為任務型室外樂隊,多為學校慶典、活動、畢業典禮奏樂演出,近年逐漸轉型為室內樂團並社團化經營外,更多次與台南地區的科技大學組成聯合管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