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第二任上路 潘文忠技職政策的掌聲與挑戰

記者何宇軒/專題報導

隨著總統蔡英文在520展開了她的第二任任期,教育部長潘文忠也獲得留任,預計將繼續職掌教育部直到下一次內閣改組。潘文忠從蔡英文第一次上任總統時,即擔任教育部長,中間經歷辭職、回鍋,到如今留任,是蔡英文政府中,目前任期最長的教育部長。在這段時間裡,潘文忠在技職教育方面,獲得怎樣的評價?《技職3.0》分別訪問了立法委員、學者、地方政府及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從不同的面相,一起來看看他們對政府的技職教育政策有哪些肯定,以及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投入技職經費 「歷屆部長最高」

在眾多政策中,多位受訪者不約而同提到技職教育經費的提升,可見資源與經費的挹注,讓人相當「有感」,而位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是有切身感觸。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表示,像是「技職教育再造計畫」,讓高職的設備有機會做更新與提升;而前瞻計畫專款,在國教署帶領下,採購了很多設備,讓實習設備獲得充實的機會。

在商科學校方面,台中家商校長林怡慧也說,透過技職教育再造計畫,能夠充實特色課程的教學設備。例如該校利用經費搭建攝影棚,讓學生透過錄影,做學習檔案整合,提升表達力;還有透過前瞻「優化實作環境計畫」,建置即時證券交易教室的虛擬貨幣系統,讓商科學生可以進行模擬股市操作教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教授鄭慶民說,透過優化實作環境、補助學校設備,對學校的幫助很大。不過鄭慶民也提醒,因為一部分經費來自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當這筆錢花完之後,有的學校恐怕會無法進行下去,所以後續的經費來源也是必須考慮的。

經費的挹注不只是硬體設備,也體現在技能競賽的訓練上。本身也是技能競賽國手出身的鄭慶民認為,潘文忠對技能教學相當重視,除了提升實作能力計畫、也讓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得到照顧。選手的指導老師,以往都是義務性質,從去年開始,若有進入決賽,就有經費可以提供給老師,對長期付出的指導老師很有幫助。

擔任過雙北教育局長、現國民黨立法委員林奕華也表示,潘文忠有幫技職教育找預算、也找產業資源來推動技職教育,「在歷屆教育部長,以經費來說,他算是最高的一個」。

林奕華說,以推動技職教育方面,在歷屆教育部長,以經費來說,潘文忠算是積極的一位。(記者何宇軒/攝影)

108課綱重實作 執行面仍須加強

除了硬體建設,無形的政策方針也不能忽視,這就一定要談到108課綱以及相關升學體制,對於技職教育的影響。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何孟軒對108課綱表示肯定,他說,新課綱對於技術高中課程重整與核心價值緊扣跨領域學習、加強專業技術實作,升學方式也朝向多元發展,其中科技繁星及技優保送與甄審,都較適合實作能力技能領域突出的學生;至於統測之後的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對於專題或實習作品,也給予更多的空間表現。

但林奕華提醒,教育部需要改進的是,在談到108課綱的場合,教育部大部分是談普通高中,對技職通常就談得很少。她認為,普通高中學生的家長,對升學制度比較注意、家長聲量也比較大,造成教育部花比較多時間在談這方面。但是,教育部不能因為大家關心普通高中比較多、就做得多;關心技職的人少,就覺得「反正這樣就好」。108課綱雖然在精神面有比較多調整,但是執行面、或是持續滾動檢討的部分,她很少聽到教育部對技職做相關的檢討。

在學用落差方面,林奕華也認為,像工業領域技職教育,經營得很辛苦,這部分也看不到政府給地方或學校的支持。如果希望學生有實作能力、減少學用落差,那產學合作就更重要。

曾在教育部與潘文忠共事、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也認為,高職生實作能力不會輸大學生,但上了技專院校反而沒有銜接,學的甚至還是高職做過的,這現象讓人擔憂。在未來銜接實作上,高職與科大必須要對話。

張明文認為,高職生實作能力不會輸大學生,但上了技專院校反而沒有銜接,學的甚至還是高職做過的,這現象讓人擔憂。(記者何宇軒/攝影)

推動業界實習 傳統觀念是阻力

提到實習、實作以及到業界的學習,這正是技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表示,「青年教育就業儲蓄帳戶專案」(青儲政策),是滿創新的作法;這專案是學生畢業之後可以先就業,到業界實習之後再升學,學生可以拿到經費補助;這對想先到業界看看、或弱勢家庭的同學很適合。

瑞芳高工位在台灣東北角,有不少弱勢家庭,這對學生就很受用。另外像建教合作專班、鑄造專業計畫等,對於弱勢家庭需要收入的同學也很有幫助。或是像產學攜手合作,讓學生在高三下進到工廠實習就業,往後也有學校可以念。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也肯定青儲政策的出發點,讓學生可以先工作再探索未來方向,不過他也觀察到實際執行遇到的問題。例如在職業選擇上,有很多是低階的製造業、服務業,工作環境、職場企業文化不是那麼理想。有家長會質疑,「去餐廳洗盤子,洗個一兩年,真的可以探索到職業興趣嗎?」

教育部撥款速度慢也是問題,張廖萬堅就曾接獲陳情,有經濟弱勢學生去年9月即已通報方案結束,等到12月,教育部才通知他填「撥款申請書」,最後要等到今年4月才拿到24萬元補助款項。

此外,張廖萬堅發現,台灣學生相較國外青年,獨立性還是不夠,因此在選擇上往往仰賴家長做決定;而家長的傳統觀念認為,還是要有學歷,能力才會獲得肯定、未來才有就業機會。另外就是學校的阻力,因為有的學校要拚升學率,怕招生有問題,所以學校也不太鼓勵參加,「如果這些傳統觀念沒有改,這政策成功的機會就很小」。張廖萬堅提供數據表示,這個政策一年有5千個名額,結果到108年了,才有1千5百多人參加。實際上會參加的,也大多是弱勢學生,因為有經濟誘因。

全教總副秘書長何孟軒也提到,台灣社會價值仍重視學歷、輕忽技術能力;從歷年高職學生降幅遠高於高中學生,便可看出,教育部應努力喚起社會對技職教育的重視、翻轉社會價值。

張廖萬堅肯定青儲政策的出發點,讓學生可以先工作再探索未來方向,不過他也觀察到實際執行遇到的問題。(記者何宇軒/攝影)

疫情影響業績 建教合作業者喊退

關於業界實習,另一個近在眼前的問題是,由於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雖然在台灣已經連續多日無確診病例,疫情看似趨緩,但由於廠商國外訂單銳減,使營收降低,連帶影響辦理意願。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指出,有廠商原本已承諾要收建教生,卻緊急縮手,使校方必須另外向其他業者洽談能否增加名額,他認為,教育部是不是可以透過專案補助,協調的方式,增強建教合作廠商接受建教合作生的意願。

人才培育要成功 部會整合是關鍵

除了傳統觀念,像是跨部會的聯繫,也是技職教育長年面臨的挑戰。立委林奕華說,有些國家勞動部與教育部是不切割的,因為國家的人才培育,要對接到政府各種產業需要的人才,要不然人才培育可能會失衡。她認為,勞動部、教育部、經濟部,這三個部會平台的合作,是技職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但目前中央給她的感覺卻是各行其是。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則認為,技職學生需要加強英語能力。因為英文是實用的工具,如果要讓技職生更有自信,必須把專業能力加上英文能力,就能變成重要的國際人才。

從《技職3.0》上述採訪中,可以發現在不同工作崗位關心技職教育的人士,對於技職政策的觀察面向也大不相同。這些問題有的是老生常談、有的是近年發生;有的問題牽涉層面廣、有的問題具體而細微。而對於攸關國家發展與人才培育,相當重要的技職教育,究竟「蔡政府至今任期最長的教育部長」,要如何在接下來的任期克服這些挑戰,《技職3.0》將與各位讀者一起持續關注。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蔡政府第二任上路 潘文忠技職政策的掌聲與挑戰〉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