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守門員】翻譯文學第一線:譚光磊打開故事的大門

 

CfC計劃在一年內,收集到100個國內外各行各業,正在從事意義活的樂業人物真實故事,帶你看到職志合一以及未來工作樣貌的多元可能。

 

光磊常常在中午吃飯時間,一面吃著便當一面揮舞筷子,興奮地和我們談論最近看了哪本華文創作,或者簽下哪個作者的過程如何曲折離奇,他的臉總是在發光。我們都知道,愛看書的小孩不會變壞,但是,愛看書的小孩,最後發生了什麼事呢?書可以如何引導一個人的生命?

文/傅宗玉

一個六年級後段班的奇幻文學迷,就讀台大外文系時就開始接翻譯、當過書店採購、特約編輯、選書顧問等,甚至和朋友一起做過電腦遊戲,最後一頭栽進版權代理的世界,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

他站在翻譯文學最前線,他熟知國內外書市動態,他不但引進好書,更堅持走一條困難的逆風之路,創業成立國際版權代理公司,把台灣好故事帶出海島之外。他是譚光磊,正在顛覆你我對版權代理這一行的想像。

發亮的雙眼

譚光磊─我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時,他被跟作家「吳明益」連在一塊兒。朋友熱情地和我訴說版權代理人譚光磊是如何把吳明益的長篇小說《複眼人》推向國際,如何第一次以版權交易的商業管道,將華語文學送上國際出版市場。朋友的眼中散發著光亮,我一下子就掉進了那樣的熱情中。

於是,數個月後,我顫巍巍地踏進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的大門,開始了我第一個職業生涯。

出版業的世界並不絢麗,雞毛蒜皮的瑣事仍是一堆,我們也總是得與銷售數字為伍,但光是踏進一間充滿書的辦公室,就令我興奮不已。從實習生一路做到正職,我看著光磊接受各種媒體訪談,大大小小的實體雜誌、線上媒體、廣播等,他總是帶著熱情,用發亮的雙眼訴說自己對這一行的熱愛,談論如何走出一條不一樣的版權代理之路。他也不吝與我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心得、各種版權故事,每每講得口沫橫飛,欲罷不能。

然後,我現在坐在這裡,試圖寫下我眼中的譚光磊。這不是一篇訪談,只是一個菜鳥員工、出版業新人入行後的一點紀錄。

賣故事的說書人

自從我進入版權代理公司後,總是收到各式問題:「那你們也做翻譯嗎?」、「所以你是在哪間出版社?」

出版業的產業價值鏈層層疊疊,版權代理站在上游處,代表國外的客戶(作者或作者的經紀公司),對接的國內窗口是出版社版權或編輯,鮮少與最下游的讀者接觸,因此並非一般讀者所熟知的行業。我常常向朋友們簡單地解釋:知道房仲吧!其實我們就房仲,只是他們的標的是房屋,我們的則是書。

作為一個「故事守門員」,版權代理站在翻譯文學的第一線,引介國外的翻譯作品給出版社,由編輯選書,確定簽下版權後發給譯者翻譯,再經過一連串的審校、排版、美編、送廠印刷,由經銷商送到各通路販售,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本又一本精美的紙本書。

整個過程一般耗時一年到兩年不等,常常我讀到一本國外發來的書稿,拍案叫絕之餘卻無人可以分享,因為自己可能是全台灣前幾個讀過這個故事的人。但就是因為如此,版權代理才是一個如此有趣的行業,一本好書經過代理推介給出版社,才有被讀者看到的一天。

譚光磊在2004年進入版權代理這一行,2008年自立門戶,主要的業務為引進翻譯版權,更反常的是,有別於台灣各大版權代理,光磊版權主力放在小說上。2010年根據美國出版網站 Publishers Marketplace 統計,光磊版權的交易量為美國和非英語系國際小說成交量冠軍。而其中的訣竅,就在於他寫書訊方法、切入角度,和其他版權代理有很大的不同。

書訊是編輯最初接觸到關於一本書的資訊,一個編輯每天要處理的信件可能多達上百封,如何在各式各樣的資訊洪流中脫穎而出,抓住編輯的眼睛,除了書本身內容夠吸引人,還得靠書訊撰寫人「說故事的功力」。

有別於一般直接貼上英文資訊或簡短中文介紹的書訊,光磊會用心消化一個好的故事,把十萬字的劇情濃縮成一千字的精華,佐以國際銷售成績、個人點評等「周邊花絮」,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撰寫人的熱情。

(想知道光磊怎麼寫書訊的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到這裡看看。)

就是這樣的熱情,讓光磊的書訊讀起來有種不一樣的溫度,彷彿是一個人活生生地坐在對面比手畫腳地說著故事。光磊時常笑著跟我說,沒有人這樣做的,因為寫一篇書訊得花好大的精神力氣。但每次寫完一篇精彩的書訊,連他自己也忍不住大呼暢快。

他不是 Party Animal

2014年平安夜當晚十一點,我步出「窩著咖啡」的大門。這是光磊第二次舉辦耶誕酒會,小小的「窩著」一下子湧入近百人,各種驚嘆聲此起彼落:平素透過網路聯繫的編輯和譯者在合作了 N 本書後第一次相認、許久不見的前公司同事又再度聚首、久仰大名的童書出版社副總編輯火力全開……光磊穿梭在擁擠的咖啡廳中為不認識的人們互相引介、和熟識的朋友哈拉兩句,不時端出一盤盤食物殷勤勸食。

這是我進公司短短兩年內參加的第五個 Party:兩個台北書展 after party、兩個耶誕酒會、一個公司喬遷趴。

光磊不是 Party Animal,下班後的他不是繼續工作回信、就是看小說追美劇,偶爾和朋友享受美食看看電影。有次他和好友一起到花蓮度假,居然也是窩在飯店嗑英文小說。他不是 Party Animal,他只是在經營一個包裝成酒會的出版圈交流網路,而其更深的意義,「在於打破幾乎凝滯不流動的業界生態。」

台灣出版人不若歐美編輯、代理們彼此熟悉,哪個編輯簽下哪一本書、締造了怎樣的銷售佳績,在歐美出版業界中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出版人若是跳槽,也有專門網站專門發布這類訊息。在國際書展上,白天歐美出版人排約不斷、開會滿檔,一到晚上就立刻端起酒杯,在各個酒會場合交際應酬、聊書聊故事。

光磊每每跟我談起這些國外的光景,總是帶著一絲惋惜,因為那樣活絡的業界生態,在台灣卻是另一番風景─不同出版社的編輯彼此互不熟識,各家編輯埋頭做書,也不習慣歐美那樣的社交方式,更別提台灣本來就缺乏這類場合。

2014年,光磊得知土耳其的一家版權代理公司,每周一都會號召一小群彼此互不認識的出版人聚餐,於是他也仿效辦理,開始定期舉辦Monday Dinner,每個月兩次,八位在出版業工作的愛書人齊聚一堂,輕鬆隨意地閒聊各種五四三,有時候興奮得討論書市上某本暢銷書,或者一起大肆吐苦水抱怨景氣多差,當然更不忘大啖美食佳餚。曲終人散之後,留下的是更多友誼開枝散葉的可能。

不論是 party 或是 Monday Dinner,我知道光磊想要做的,無非是提供一個機會,讓更多出版人彼此交流,或許交迸出一點火花。因為除了書,人更是讓出版業生生不息的活水源頭。

最終還是回到了「人」

人脈對光磊來說的確有著不同的意義,在國際版權交易市場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在中書外推業務上起了關鍵作用的一環。

成立自己的公司後,光磊一直沒有忘記當初的夢想─把台灣好書推上國際舞台。這是一條艱辛的路,華文文學一直是國際出版市場上的弱勢,音量不大也苦無有經驗的幕後推手。

一般來說,台灣作家若要出書,通常直接和出版社洽談,不若歐美作家都會先找一個作家經紀人負責打理海內外版權,但台灣出版社普遍沒有中書外推的經驗。其實,並不是沒有台灣華文文學的英譯作品站上歐美出版市場的先例,但都是仰賴政府或學術機構推動的成果。

2011年光磊開始代理台灣作家的作品,而吳明益就是他簽下的第一個台灣作家,《複眼人》則是第一本經由專業版權代理人,以版權交易的方式賣到海外主流出版社的台灣華文創作。到目前為止,《複眼人》已經賣出英國、美國、法國等翻譯版權。

光磊常常在中午吃飯時間,一面吃著便當一面揮舞筷子,興奮地和我們談論最近看了哪本華文創作,或者簽下哪個作者的過程如何曲折離奇,他的臉總是在發光。

要推介一本好的華文作品,除了要找譯者翻譯樣章、撰寫審書報告,還得要有完整的書訊介紹,以及經紀人的說書功力。有時候萬事齊備了,可能欠缺時機,只能坐等東風。

版權交易有時候靠的是運氣,但背後的努力卻是一點也不能少。

光磊陸續簽下一批華文作家,開始熟悉中書外推的模式,也漸漸累積起一點心得。2014 年,他在編輯好友的推薦下,讀了香港作家陳浩基的作品《13.67》,一讀之下愛不釋手,於是找了熟悉香港背景與粵語用字的譯者翻譯部分樣章,正好搭上香港佔中的歷史性大事件,他寫了一封英文長信,和各國的版權代理合作下,順利賣出多國翻譯版權,更賣出了影視改編權。

即使有了許多亮眼的成績,中書外推還是一條漫漫長路,光磊走得辛苦,但每次看到他因為哪國編輯有興趣報價時狂喜的眼神,我還是替他覺得值得。

華文作品海外版權交易背後的細節,寫三篇文章可能都交代不完,但是其中一直出現的關鍵字就是「人」。

因為某某朋友的介紹,光磊得知某本書,又因為某位之前在法蘭克福酒會認識的書探,在該書探的建議下,某國的出版社發行人出價搶下翻譯版權。這類的故事總是不勝枚舉,串聯起來發現每一個環節都是人、人、人。於是,這個故事又回到了「人」,而這也正是出版業的精髓。

從作家到版權代理、編輯、讀者,沒有一個風景不是因為人而美麗。曾在一位朋友的臉書上看到這一句話:

在出版界讀者還叫讀者,而不是消費者,是個很偉大的事情。

The best thing about publishing is that we still call them readers rather than consumers.

豈不是嗎?

譚光磊也就只是一個人而已,一個擁抱夢想、理想、熱情又愛書成癡的人。他只是一直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這麼簡單,卻又如此令人敬佩。

圖片來源:《Careerforchange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Careerforchange》,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