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教育3.0專欄】技職火車頭張天津:還沒有給技職教育一片天

 

整理 / 黃偉翔

攝影 / 黃正光

本文紀錄並整理了張天津博士在102年6月14日「技職教育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的演講內容,此研討會由中華工業教育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許智偉博士主辦,許智偉曾任台灣省教育廳廳長。雖然舉辦此研討會的時間點在前年,但演講內容仍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與啟發性。

張天津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拿到工業教育博士學位,曾擔任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大華工專校長、雲林工專校長、台北工專(台北科大)校長,目前是台北科大、嶺東科技大學榮譽教授。就如張天津博士出版的一書「技職火車頭」,這也是他在教育界的另一個稱號。

張天津投身技職教育已五十餘年,是一位技職體系出身的高工生。畢業於嘉義高工機工科的他,是一位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學者;他對技職教育的發展始終秉持著向前衝的火車頭精神,並扮演著國內技職教育最重要的推手角色,為國內技職教育發展貢獻良多。

建國科技大學校長陳繁興是此研討會的主持人,他在張天津演講前的致詞說道,「技職教育的主導者應是了解,並且出身技職教育的人士!」可見張天津多受技職教育界人士的景仰。

 

張天津
演講人:張天津博士。

 

 

演講人:張天津博士

題目:台灣技職教育發展過程中幾個重要關鍵時期及其影響

一、前言

幾個禮拜前接到陳院長電話,他說我們敬佩的老廳長要辦研討會,邀我做一報告,我對老廳長非常敬佩,也非常推崇,就一口答應。在座都是學者專家及企業界好朋友,所以我們更深入探討面對職業教育轉型,教育部正在研究解決困難時,我們提供實際經驗協助幫他們思考、瞭解作為參考。因為講真話會得罪不少人、不愉快,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請教育部在座長官及工業局長官包容。

今天聯合報報導:教育部蔣部長說,「教育部過去常期虧欠高職」,這是對的,良心話出來。我們要肯定蔣部長。我選這題目是因許董事長他對職業教育的貢獻,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這些晚一點的把棒子接下去。但是看到現在,方向有點走偏了。現在領導評鑑的專家沒有基礎技職訓練,都是一些大學校長或是學工程的就來評鑑技職教育。舉例:彰師大對技職貢獻大,除老校長、康校長及陳院長跟我們一樣,都是從高工技職教育可以動手實作的,但現在康校長拒絕參與教育部評鑑,因為未受到尊重。好可惜。教部在聘請專家學者時,應考慮其是否具有技職教育背景。否則易走偏方向。今天我把當前檢討技職教育的問題提出下列看法:

 

1. 國內外對技職教育認知之差異性:

這牽涉到價值觀念、牽涉到文化、牽涉到一般人認知,比如說美國是高科技國家,但美國人會說美國非常重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使美國動起來,經濟成長起來。德國人以學徒制為榮、以德國職業教育為榮。我們有以職業教育為榮嗎?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說:要還給技職教育一片天。就是沒有給它應有之空間嘛!部長才喊出來。

我個人是職業教育成長的,我放棄高中,讀職業教育的一個學生。光復後第一屆念國小的學生,我是職業教育的老兵,一生是技職教育的活字典。當年放棄新營中學而就讀嘉義高工機工科,進去後陳校長說要升學的,就不要讀職業教育,導師鼓勵說念職業教育一樣有前途。民國50年台北工專及師大工教系開放高職生報考。我選擇師大工教系,畢業後無法深造。因為我們讀的是工學院,不能報考教育研究所,而工學院研究所說我們拿的是教育學士不能考。怎麼辦?只能報考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幸而胡宗南將軍夫人葉霞翟女士從美國回來,她很開明,從她那邊學了很多研究方法,然後去美國讀博士,重新再念工業教育,讀完博士後,放棄兩個很好的機會,毅然回台。這裡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地方。這裡需要幫忙,所以我們回來。我們也做了一些事情,有一段時間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彰師大工教系和高師大工教系他們所長都是我的學生,所以感到很安慰。

認知的不同,台灣到目前為止都還未能給技職畢業生應有之社會地位,我們現在還有工友、黑手這個職稱,代表政府糊塗嘛。人家早已用作業員、操作員來取代工人這不好的名字,你限制用工這個名稱就是價值觀被萎縮,活動力就下降,心理就害怕了。不應用工這個字。從美國回來,我在大華工專擔任校長時,曾行文人事行政局建議取消工友職稱,不要用工這字。美國掃廁所的稱呼也不鄙視。社會沒這接受度嘛。其實現在社會工友也要有智慧、技術,要給他機會,不要壓抑他。現用外傭、外勞名稱,台灣人不願意做,因使人心裡沒尊嚴。政府要解決!企業界早已改用作業員、操作員等名稱來取代工人名字,政府要進步啊!須從價值觀調整。不僅如此,教育經費分配也不均。

普通中學平均經費比技職學校每人多出2.5倍左右,怎麼可以這樣分配呢。這些人對社會的貢獻不一定比普通中學還少。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將人類智慧分為8大類,我們現在考大學考2類多一點而已,考語言,國文英文而已。考邏輯數理,數學物理生物等等。還有5大類多都沒有考。每一個人都有很多未發展之空間,都可透過職業教育探索開發出來。

2. 台灣的升學主義與士大夫觀念只有減輕而沒有消失

舉例而言,博士賣雞排有何不對、不好!肯德基替美國賺多少錢,到全世界開連鎖店,量化質化做到非常好的地步、在油炸過程中,如何控制及溫度控制在幾度,使之不致產生不好的物質,有什麼不對呢。行業沒貴賤,他也賺了很多錢。麥當勞、可口可樂將產品量化質化做到非常精密地步,中國食品號稱世界上最好吃的食品,但是我們沒有量化質化,每家靠師父的手藝。如果能研究出如何量化、質化、控制溫度的話,你也是能夠成為業界翹楚,如同康師傅、統一就是很好例子。

3. 技職教育的設備、場地與材料之投資比普通教育要高出許多;而實際分配到的經費反而比普通教育短少

技職需更多的投資,但實際上分配到的卻少了很多。2004年我從北科大退休,感謝黃榮村部長頒發文化獎章給我,他非常慎重的在教育部一級主管會議上頒這個獎並要我報告,我不提學校,沒提到個人,只說台灣的技職教育要趕快投資,過去幾期(美援貸款、世銀貸款、德國合作、第一、二期汰舊換新計劃)的專款投入職業教育距今已經20幾年未再專款投資。所以我呼籲要投資。黃部長說我沒提到個人要大家重視我所提出之問題,2004至現在已經過了好幾年,很可惜。

4. 技職教育的「開放與管制」失去平衡

以前管太緊,一旦開放又開得太大,門檻太低。很多立委罵教育部官員,有一次到立院備詢關於公立學校保留太多員額問題,我解釋說:一個班四員一工,從大一進來,到大二大三四,大一時總不能先聘大二大三老師啊。要相信學校、校長、人事室聘用老師必定視課程實際需要聘用,師資聘用以實際課程需要,教育部與立委們溝通管道不足,產生誤解,須要更多溝通。目前生態對教育部不公平,為他們叫屈。
民國83年開始開放,沒管制,不合格學校也開放,因評鑑(審)委員多是工學院教授很少有實際技職教育動手經驗。應請懂得實務的人參加,但因這些人說的話是真話、不好聽的話,所以教育部不請他們評鑑,反而請會聽教育部的話但不懂技職教育的人來參與評審考核。很快的容易聽話的人就一直評鑑下去,這都是有資料可以查的。我說的都是客觀的真話。

5. 目前師資延聘、升等、評鑑與實際教學脫節

師資升等靠審論文,升等論文掛名多,有拼升等的怪現象,但技職院校要動手,要靠實際操作的作品來審查,例如設計一部機器等。

6. 學生實務、實作的學習時間減少和實作能力減低

去評鑑時看實習場所很傷心。以新營高工模具科為例,(它係68年政府規劃三所設有模具科之學校桃園高工、三重高工、新營高工之一),從當年設科買的機器設備到今30年仍在用,政府對不起職業教育啊!這不可以忽略。教育是國家的投資,願意投資教育文化者乃政治家。

7. 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方向失準

教育目標最重要是教學。高職現在竟然在拼每年考上國立有幾個人,這是不對的啦。現在每校皆設證照考場,但證照考試應由國家來辦,怎麼可以自己兼裁判讓學生練習呢。如考駕照,在訓練場地學習方向盤打三圈,然後打半圈,就可以倒車入庫。考上卻不敢上路。重大設備無經費不買,弄一些好玩的科如美容、美髮、餐飲等科。有一個學校,設有化妝品科的科大,一科竟有2000多人,漠視社會需求,學校與社會脫節。看了很難過。

8. 學制、課程未能與社會需求脈動結合

彰化地區高精密機械工廠CNC有機器,找不到人會使用?心裡很難過,以海山高工、雲林工專為例,當初我們籌設時,即以機電科為主,訓練出來的學生都會使用CNC機器,是現在社會的中堅。但後來派去的校長不是由技職教育的背景,所以方向又偏了。

9. 還沒有「給技職教育一片天」

還有很多不正常現象,因時間關係不加敘述。吳清基部長在擔任技職司長時,即大聲疾呼:「還我技職教育一片天」,到他當上次長部長後,還是講這句話,仍努力的走這
條路。

 

許多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人士正在聆聽張天津的演講。
許多產官學界人士正在聆聽張天津的演講。

 

 

二、幾個重要關鍵時期及其影響

1.美援時期

技職和經濟、國防結合,不僅投資教育、投資國家未來。美國調查團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師資不足,賓州大學與台灣師大建立五年合作計畫訓練師資,訓練兩三百位高職老師奠定基礎,那時高職每週實習十五小時才足夠,經過行業訓練後可以獨當一面。實作時間足夠,才可培養出重要基礎人才。

2. 和德國CDG合作時期

德國人以職業教育為榮,德國鼓勵小孩從小動手,一板一眼,操作程序如何規定,即依規定操作。例如鋪路,磚頭放下去要35磅就是35磅!要順轉四圈、倒轉半圈,如此規定一定有它道理。假聰明的台灣操作員卻改成順轉三圈半即停止,這就錯了。在座熱處理專家韓顯壽先生即是當年派去德國學習之技職人員,他可以證明我說的話。

3. 世銀貸款時期

中美斷交,我國向世銀貸款。貸款買設備還派人去進修,康校長、北科大設計學院林院長即是那時候派出去學習的。

4.「工業教育改革小組」時期

民國66、67年間,由台大工學院虞兆中院長、工業局、經建會與本人(時任大華工專校長)定期開會討論中華民國工業教育何去何從,持續一年討論課程大綱。

5. 模具科課程及設備規劃時期

九年國教課程大綱內容在實施第一年就出來,但12年國教即將實施,課程大綱內容尚未出爐。如何改法:建議被委託主持人,宜召集各校模具科主任去參加先進模具廠,再問廠家工程師,具備何種技術、知識才是合格模具工、領班?根據這些條件開課程大綱,根據課程買設備,設備可分近期、中期長期來購買,這還不夠,教模具老師不夠,請政府編預算,出機票生活費,送老師出國進修。可惜教部未續辦。若從那時候起每年派2位高手出國進修,現在應是水準相當高。現在教模具科的竟然不會動手。前些時候與模具工會理事長談話,瞭解模具廠全跑大陸,大陸提供專區土地便宜,專業人員沒有發展空間,因此技職生無適合空間處所可以實習,因為產業空洞化,使台灣沒有發展空間 。

6.「高中職學生比」研究時期

從6:4到 7:3 計算各方因素算出比例,用回歸原理,有經濟因素、生產因素及國家人才需求因素都算進去導引出來的有根據數字,不是空口說白話。

7. 第一次汰舊換新計劃

世銀貸款時期70年代年完成後,必需汰舊換新。

8. 第二次汰舊換新計劃

最近二十年沒有經費。編200億元經費已經晚了,但還來得及。為何找不到水電工人?經建會、工業局、教育部、勞委會各自為政,使得人員不報到、不到位。訓練、行政單位各自為政。跨部會之合作必須強化訓練。
德國農民也需要訓練有農民證才能做農民。我國整個系統需要重新思考。農民沒人訓練,農藥使用也需專業知識。攤販也需訓練,補充衛生知識才能防止肝炎。訓練出來的人要有發展空間,要有強力後盾為他們爭取福利,工會應為會員爭取合理待遇。

9. 開放技職院校改制時期

評鑑內容包括教學研究、推廣服務、設備,但目前評鑑似著重設備,不對教學研究評鑑。教學成果及教學內容應列入考核。不可淪為演講比賽、作文比賽及參觀比賽。應對實際教學結果追蹤管制考核。

10.「淘汰高職」爭議時期

李遠哲說淘汰高職引起軒然大波,我表示看法:高職應轉型升級而非淘汰。因為淘汰反社會、反國際潮流。位高權重的人,對非專業領域之問題講話要特別小心。萬一不慎發言會影響視聽、影響整個政策。所以政府找人才要找真正懂的人才。

11.社會找不到合格技術人才時期

我們遇到問題要勇敢面對,不要遮掩事實。產學必須合作。台北科大從日據時代到目前都以實務人才培養為重心。核四問題不能因政治考量而不說真話。
有件事讓我又好笑又傷心,北科大要蓋大樓向教育部申請經費,教育部竟要求北科大以歸還萬里校區作為交換條件。怎可如此要求,一個學校校地與發展成正比。萬里地區可當電力研究所,當地地熱特質可深入研究、也可做風力發電研究。六、七年前我說將來台灣缺少中等技術人才,現在可以證實,我再說政府思維不要考慮平衡發展,要公平就等於不公平。好學校要重點發展。經費應依實際績效發給,不應齊頭分配。

 

三、勇於面向世界與未來,努力著手改進現在:「前面是學校,後面是工廠」的時代已來臨

1.策略面:

職業教育應配合國防及經濟需要、與產業相結合,這大方向一定要抓住。例如碳纖維、鈦合金之製造時,以脫蠟法方式製造,溫度應控制若干最適宜,還牽涉到電的問題。研究所應以此類對國家經濟發展產品有幫助之問題為研究中心。跨部會定向國家未來發展需要,引導大學、研究所高等教育之教學研究方向。我國以製造業為主要出口,人力大都來自手腦並用的技職院校、為何現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因為他不會動手、腦筋也不靈光嘛。所以學生品管方面,教育擔任重要角色。
跟國家發展,青年需求結合。我們怕買到毒澱粉有毒蔬菜,可以請化學相關系實驗室資源利用及請學生可以赴市場擔任檢驗員,檢驗不合格食品,也可製造就業機會。

2.制度面:

有計劃管制,從論文方向審查,目標導向。現在是亂槍打鳥。上中下游結合,4+3 教育帶動進步,不要保守。先見的人不見得錯誤,帶動經濟進步。

3.計劃面:

計劃要詳實、要有目的、內容,對象是誰要把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方法如何,經費多少。

4.執行面:

徹底落實,切實執行。

5.考核面:

經費分幾期,每期要考核。

 

四、結語

很多工作要一起努力,忽略了職業教育就是忽略了國家競爭力。職業教育很重要。職業教育是我們國家進步的原動力,我們要重新認知,職業教育重點是教學、實作、實習及實務。學校要與產業結合才不致落空,產業若不支持職業教育產業也發展不起來。

 

主持人陳繁興校長
主持人陳繁興校長。

 

主持人陳繁興致詞:

聽完張校長講話,各位可以了解我們做學生時上張校長課的幸福,他今天講到辛酸心聲,指出無技職教育背景者主導技職教育,方向容易走偏。舉例來說,技職教育課程規劃與實務需求上有落差以及課程宜重視實務訓練。目前技職太強調理論,自己做一研究,截至目前為止所有高職畢業生佔55%,其中1/4餐飲及美容科,社會缺乏中堅技術人員,不但無法擔負推動經濟發展,將來可能引進技術外勞。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技職教育3.0專欄】技職火車頭張天津:還沒有給技職教育一片天〉中有 1 則留言

  1. 淺見謅議
    1. 行行出狀元。不結好果子的枝葉要修剪掉。
    已經是21世紀不合時宜的科系就是要轉型。

    2. 力行證照制度。技術執照是升薪資的依據。
    在美國由修指甲的美甲設計師、教師、會計. 師、汽車技師、護理師/護士、醫師、機師… 皆需執照。而且執照還需要常常Update/復訓,而不是當完市長立委後回去還可以馬上重操舊業拿手術刀或當機師!

    3. 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營養不良奈若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