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村:大學颳起產學風,往好處想

 

文/黃榮村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
近年大學再度吹起產學風,應是許多因素造成的。過去大學參與產學合作,早有小產學(國科會)與大產學(經濟部技術處),國立成功大學更首創研究總中心之運作方式。大學與產學研究群雖然熱衷爭取計畫,但是總體而言,大學並沒有將這些事情列為優先,在升等時亦未流行將專利、技轉金與計畫總金額,當為優予考量的項目。至於產學合作的教育效果與對人才培育的貢獻,也未有系統性的評估。可以這樣說,大學很願意爭取產學計畫,但一直沒將它視為大學的重要發展方向。
產學合作當領頭羊?  大學掀論戰

最近大學的產學合作蔚為風潮,教育部在政策上積極推動,科技部也主張應多做一些與臺灣社會及產業相關的應用研究,其理由大約是:

(1)大學生源即將受到少子女化的嚴重撞擊,不只中後段班有生存問題,前段班也有發展資源不足的問題,五年五百億與教學卓越計畫不知還能再撐多久,政府部門想節流而且法律義務性支出占比太大,大學再不開拓財源,可能不知何時會被塞死活眼。(2)大學畢業生人數因淨在學率高而大幅增加,但臺灣許多中小企業外移,本地就業市場其實已有很大限縮,在臺企業不願再像以前一樣多提供職前訓練,還喊出學用有落差,把大學打得頭昏眼花。(3)技職體系開始恢復活力,逐漸獲得學生、家長與企業的喜愛,暴露出一般大學玩論文遊戲玩過頭,有些人甚至將科技大學荒廢技術與應用研究本務、也玩起論文遊戲這件事,怪罪到教育部的評鑑政策與一般大學的這股風氣上,以致逼使教育部最近全力推動典範科技大學與技職教育再造方案,一方面想真正找出彌補學用落差的作法,另一方面也有自清之意。

但是大學對這件事也不是全無反對的聲音。有些講究大學理念與主張大學應發揮傳統角色的理想主義者,非常不能適應這股產學風,因為它已經不只是「計畫」與「錢」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明確擺出來的「價值觀」問題。對他們而言,以前大學也做產學,但是屬於比較輔助性的角色,現在則有一股喧賓奪主要當領頭羊的態勢。

跟進國際趨勢  國內大學從傳統型走向企業型

這樣一段發展讓我想起2004年4月前往美國華府時,因為駐美代表程建人大使的安排,得以認識當時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校長Stephen Joel Trachtenberg,之後他送我一本在2002年出版的演講文集《高等教育的反思》(Reflections on Higher Education),裡面有些觀點頗適合用來看待臺灣的大學與產學合作。他對美國當代高等教育提出四點看法:

(1)教育市場(以市場與供需為分析基礎)的概念,在最近30年才開始慢慢被接受,因而出現競爭與效能之說。社會責任(social accountability)則是更晚近的主張。(2)企業概念下的大學(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重視經費之取得,並將學生當為「客戶」,教員與行政人員愈來愈相像,大學所教的愈來愈與外面社會接軌。(3)美國高教的卓越國際表現,是美國歷史演進(及其政經發展)的一個結果,尤其是在20世紀時。(4)回歸大學傳統(如研讀經典與傳統價值)或符應社會變遷(如知識經濟與社會正義)之不同主張,皆不能不考量到以下事實:美國的高等教育在因應現代工業國家與現代自由民主體制之需求下進行轉變,並已成為國際典範。

援用該一主張,我們也許可以說,臺灣的大學其實與國際的走向日趨一致,大學功能已從傳統型逐漸轉向企業型大學,並重視績效與功績;但臺灣的高教其實是美國頭、歐洲身,有很長久的公平正義淵源,雖然日趨講究多元卓越,卻仍不忘傳統角色的制衡,所以又開始強調以學生為基(student-based)與社會責任。臺灣的公私立大學在此因而出現許多不同的組合類型。

企業進入校園為少子化解套  但不能喧賓奪主

我對產業與大學之間應該存有的關係,則是比較寬鬆的。我一直認為臺灣的產業總體規模遠遠超過大學,而且大學培育的人才許多是為產業所用,假若產業能進來幫助大學,可能在相當的程度上有助於替大學目前的困境解套,以下是其中三項:

1.在少子女化嚴重影響大學生源之下,教育部正在研擬有關的暫行條例,希望能替校地與校舍處理解套,假若能讓產業界進入,轉手經營其企業之人才培育與員工訓練,則以本國產業規模之大及其需求,應有很多空間可以折衝。

2.產學合作方式甚為多元,包括在校園合設實驗室、辦理產學研究計畫、到產業界動手做等,大學與產業宜評估各種方式之教育效果,並研議縮短學用落差之最佳方式。

3.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應有產業界的聲音,產業界應有發言權並積極介入,一齊與教育部及大學共同研議,才不會學用失焦;但要小心不能喧賓奪主,以免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受到戕害,這一點應不難做到。

也許,我們真的應該正面來看待目前大學所颳起的產學風。

專欄作者 黃榮村,曾任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處處長等職,現為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中國醫藥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著有《大學的教養與反叛》等書。

 

 

圖片來源:flickr@lab604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評鑑雙月刊》第55,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黃榮村:大學颳起產學風,往好處想〉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