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堯:台灣的技職教育變化這麼大?

 

最近看到教育部長蔣偉寧公開說:「台灣人力培養確實出了狀況,好像在吃老本。技職教育的訓練與企業需求的落差,『超過我的想像』。」(中央社陳靜萍,2012/8/21)在同一個場合上,嘉義的穎杰公司董事長說:「南部有技職學校還在用三十年前的舊教材」;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也說:「國內的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的教材與設備趕不上其他先進國家的情況非常嚴重,還有很多高職的科,設備費甚至是零。」(ibid)

這一則報導令亞洲許多國家非常吃驚,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教育專家,因為他們對於台灣的技職教育一向是讚不絕口,兩年以前時任教育部長吳清基公開說:「我國技職教育和德、日、澳洲並列全球四強,中國大陸只有專科,一大堆學生想到台灣讀往上銜接的二技、二專或四技等,福建省就說有八萬學生想到台灣讀技職校院。」(林志成,中國時報2010/7/27,A7版)當時教育部長自信台灣的技職教育並列「全球四強」,如今蔣部長今年初才接任,怎麼就「豬羊變色」?

到底台灣的技職院校好還是不好?恐怕就連台灣自己的學者都不敢妄下斷語。但是監察院在今年七月十二日提出「技職教育學術化」糾正案,案由是「89年教改之後,我國技職教育日趨學術化,對技職校院教學與特色發展,及技術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又未能積極落實證照法制化,以促進證照制度及技職教育之健全發展,行政院經建會、經濟部、行政院勞委會及教育部等權責機關均核有怠失,爰依法提案糾正。(101教正12)」

不論是現任教育部長「誠實驚訝的告白」,還是監察院的糾正案多達四十一頁的調查報告,都很具體的舉出實例,告訴全世界:「台灣的技職教育真的很不好。」,並列「全球四強」之說,缺乏證據,沒有說服力。2011起開放招收大陸學生前兩年已經辦理完畢,不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都是採聯招方式,並沒有把普通大學與技職院校分開,招生結果是一面倒。陸生聯招會的新聞稿指出:「陸生家長普遍還是把科技校院的學校比照為大陸的職業院校,因此在選填志願時還是跟去年一樣,集中在部分學校或某些領域學系,比如高達90%的志願是集中在占57.4%招生名額的15校(普通大學),…」可見陸生聯招會的分析,顯然還是不肯面對技職教育有很大問題的現實。

總之,台灣的高等技職教育曾經被自誇稱是並列「全球四強」,不過短短兩年之間,各種針對台灣技職教育的評論都是負面的居多,包括「技職教育學術化」、教材與設備落伍、與產業需求落差超乎想像等等;如果這些調查與評論屬實,當初又如何可以「步步高升」從專科學校升格成為到處都是科技大學的局面?誰應該要負責?是現任教育部長卸責推拖之詞,還是上一任教育部長不實誇大之詞?馬總統一再宣示「家醜不怕外揚」,唯有如此台灣才會進步。問題是:「教育部做得到嗎?」

 

photo credit:wiki (CC BY-ND 2.0)

 

薛中鼎:對台技職教育的幾點看法

 

我在企業界工作了20多年,後來因為個人的原因,我離開了企業界,到臺灣技術學院教書。臺灣所謂的技術學院,包含了商業技術學院以及工業技術學院。基本上是給高工、高商、以及商專與工專的畢業生,提供進修機會,完成大學學位。

技術學院是屬於技職教育的體系。技職教育,與一般研究型大學的差異,是在於技職教育所強調的是技術與職業教育。因此,技職教育的特色,應該是在於偏向於技術與職業的養成教育。技職教育與職場的需求,應該有緊密的關聯。

成功的技職教育,應該是加強學生們「賺錢謀生」的能力。如何才能賺錢?簡單來說,人生有以下的幾個「賺錢謀生」的方向:

  • 做一個稱職的公司員工,成為職場的專職人員(professional);
  • 做一個單幹戶 self-employed,譬如個人工作室、代書、會計師、仲介等;
  • 做一個好的投資人,包含投資在資本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等。如果能夠成為巴菲特第二,也不需要上班做打工仔了;
  • 自行創業, 做一個成功的創業人(Entrepreneur)。

因此,理論上來說,技職院校,不論是商業技術學院還是工業技術學院,都應該教授以上四個方向的「賺錢謀生」的技能。技職院校的課程內容,應該教導學生如何提高專業技能、如何學會投資賺錢、如何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人。個人的賺錢能力提高了,社會的總體財富也會因而增加,國家才會更為富裕。

但是以我20多年的企業經驗,來看技職院校的教育內涵,實在是覺得牛頭不對馬嘴。技職院校所教的,與職場的需求,有明顯的落差。落差的原因,有很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教育的體制。

我想針對教育體制的問題,做出一些探討。

第一:方向的混亂

目前的技職院校,基於招生的考量,都希望能夠升等,成為所謂的正規大學。因此在辦校的基本方向,到底是技職教育、還是研究型教育,就抓不到定位。學校為了要升等,就要強調研究。其實所謂的研究,與企業的經營,基本上是互不相關。企業家與學者的根本差別,可以參考下列的表:

企業家特質

學者特質

領導團隊

單打為主

利益導向/損益表

名聲導向/履歷表

樂於執行

樂於論事

行動派

觀察家

關心:有沒有賺錢?

關心:有沒有著作

企業家的特質,與學者的特質,基本上是不同的。技職院校到底是要培育企業人,還是要培育研究學者,方向必須要清楚。方向的混亂,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也會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

第二:教師的資格與資歷

目前技職院校的教師的聘用資格,與正規大學沒有差別。基本上是看重是否具備博士學位。教育部對於技職院校的評鑑,也很在意教師是否具備博士學位。在技職院校任教的講師,也必須取得博士學位,才可以升等為助理教授或是副教授。因此,技職院校的講師們,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也都在進修博士學位。因此,整體而言,技職院校的教師們,都是「研究」導向、學位至上。精力與重點,都不會放在企業經營的實務上。

我在企業界20多年,很清楚的知道,企業界在意的是,商機的掌握與確實有效的執行。對於學術界的引經據典、某某某在某篇論文寫了某某話,或是做統計問卷的迴歸分析、卡式檢驗等等的「研究」,企業經營者,是沒有任何的興趣的。

簡單來說,真正經營企業的企業家,與浸潤於學術研究的學者(尤其是管理學界),一個好像是在打籃球、一個是在踢足球。其實是在兩個不同的場地,各玩各的遊戲。兩者之間,沒有什麼交集。

所以,在技職院校,我們會發現我們正面對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

學生們如何能夠期望,毫無職場經驗的教師們,指導學生在職場出人頭地?
學生們如何能夠期望,毫無親身投資經驗的教師們(不論是資本市場還是不動產市場),指導學生們在風雲詭譎的投資市場避險獲利?
學生們如何能夠期望,毫無創業經驗的教師們,指導學生如何走出創業的第一步?

第三:窮爸爸與富爸爸

羅伯特﹒清崎先生寫了一系列《富爸爸窮爸爸》的暢銷書,主要的論點就是他有兩個爸爸。一個是有錢的企業家,是他的《富爸爸》;另一個是他的親父親,著名的大學教授,是他的《窮爸爸》。富爸爸與窮爸爸的根本的差異,是在於對事情的看法是南轅北轍。換句話說,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注定了你會成為窮人;而完全不同的觀念,會幫你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清崎先生自己說,他最終能成為一個有錢人,非常歸功於他的《富爸爸》賜給了他很多「讓他成為有錢人的觀念」。

所以我們說,成功的企業家,必然有他的成功的人格特質與思考模式。一事無成的傢伙,也必然有讓他的失敗的人格特質與思考模式。

那麼我們也會問兩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技職院校的教師,都是不會賺錢的《窮爸爸》,他們又如何能教學生賺錢致富之道呢?
學生們到技職院校求學,希望能提升「在職場出人頭地」的能力,或是「發財致富」,是否是在緣木而求魚呢?

至於學生們是否有求知慾、企圖心,是問題的另外一個面向,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結論:

我是從企業人的角度,來看臺灣當前技職院校的教育體制問題。體制有了偏差,技職教育,就很難與職場的需求相輔相成;也很難具體提升學生們「賺錢謀生」的能力。我認為,要想真正辦好技職教育,必須要發揮企業家的精神、把技職教育的觀念整理清楚,再建立起良好的體制。然後要堅持方向,從務實的觀點,把事情執行到底。

薛中鼎 2008/01/08

分流與整合,兩種教育理念之爭

 

文:林凱衡

 

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擔憂高職弱化的聲音再起,要理解這些論辯聲音,就要理解過去台灣高中職雙軌系統之間的競爭與消長。

這些政策過程背後分別有不同的理念(idea)作為正當性的論述基礎,本文試圖簡單地勾勒出強調分流與專業的技職教育理念,以及以整合共同科目為主的人本教育理念,上述不同的教育理念內涵構成了至今台灣教育政策基本論辯圖像。

台灣的技職教育,從日治到戰後,一直都具有高度的國家性格,透過教育系統培養工人,提供外來資本低廉的勞動力,國家有計劃地將學生引導至技職教育,培養工人提供外來資本低廉的勞動力,而發展出的教育理念。

在此理念下,國家並不鼓勵大部分學生投入升學,將升學現象視為一種教育問題,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升學主義。此理念認為升學主義是源自於傳統儒家士大夫觀念,對國家發展經濟有所阻礙而應被掃除。

分流與整合,兩種教育理念之爭-compressor

 

該理念同時也受到社會科學理論影響,尤其是人力資本論與社會功能論。

人力被視為是一種資本,可由教育進行投資,透過經濟模型指導教育計劃,教育政策服膺於經濟政策下,快速擴充技職教育。

社會功能論則合理化勞心/勞動之分工安排,限制學生之升學傾向。因此在90年代以前,技職教育理念將個體配置在國家經濟發展體制下,反對盲目地升學,主張應該「分流」讓多數學生就讀技職教育才是「適性」發展。

這反映在擴張高職五專限制高中的分流政策上,高中職人數比例曾經達到3:7的狀況。此時的技職教育被認為是適性發展,從三專、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十二年國教、高中跨科職業選修等制度與課程,都可以看到當時技職教育理念的強勢,直到民間教改運動後,這種觀念才發生逆轉。

民間教改運動於1980年代中開始,成為一支新興的社會運動,帶有與國家高度對抗的性格,其中以黃武雄等人所提倡的人本教育理念最為完整。

該理念具有濃厚的自由主義色彩,認為「人即目的」,個體的行動應完全基於其自由意志所決定,注重人天生下來所具有的創造能力。因為「人即目的」,所以人本教育理念反對教育服務於經濟,也反對國家集體主義對個體自由的侵害,批判性地質疑集體規範價值。

然而人本主義並非是完全放任自由的觀點,其仍然重視秩序的存在,只是這必須透過個體的自主性發展來建立秩序。

也因此,民間教改人士認為升學問題源自於國家的強制分流,以及對教育機會的限制,使得人人都必須競爭求取教育文憑,形成考試引導教學等各種扭曲的教育亂象。

順著這個邏輯,要求國家放寬文憑限制的廣設高中大學訴求也跟著誕生,基礎統整科目相較專業科目更重要。而和國家發展關係密切的技職教育,則被認為是過早分流,不合時宜的教育制度。

於是在90年代中期,臺灣的教育制度開始轉向,為了回應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開始增設高中,由於專科學校轉型成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高職朝升學導向或綜合高中轉型。最高峰時期高中職人數一度到1:1,到今天,高中與高職人數比例大約呈現4.5:5.5的情況。

分流與整合,兩種教育理念之爭

 

對持人本教育論者而言,教育應當盡可能地保持開放性,應該朝向自然分化的方向發展,讓學生自行發現興趣與學習,由國家強制分流的技職教育,限制了個體發展的可能性。

對技職教育論者而言,不可能完全放任個體自發學習,過多的基礎與統整科目,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專業不足,影響日後進入就業市場。

教改帶來的高中擴張,雖然使得教育和升學機會增加,但是也造成另一批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相對地「去技術化」,這正是當前技職教育的重要危機。

台灣的教育制度自從民間教改運動開始發生巨大轉向,有了更多多元聲音,技職與人本兩種教育理念之間的競爭與辯論,正是形塑近二十年教育政策的重要動力。

 

嘉藥之星》樂當黃勝雄學弟 林益全進修拼學士

【記者李致嫻/台北報導】

 

義大犀牛新秀黃勝雄今年才入隊,就成為林益全的「學長」?原來林益全趁休息期間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進修部攻讀學士學位,體驗不同於球員的生活。

義大犀牛隊球星林益全利用打球之餘,重返校園念書,為未來生涯做好更完善的規畫。技職博覽會/攝影
義大犀牛隊球星林益全利用打球之餘,重返校園念書,為未來生涯做好更完善的規畫。技職博覽會/攝影

 

林益全自南英商工畢業後便投入球場,他與隊友沈鈺傑分別參加嘉南區四技進修部二專夜間部聯合登記分發以及嘉藥的四技進修部獨招,在99學年度入學了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運動管理系進修部,今年已經升上大四了。

 

林益全表示,高中畢業就開始打球生涯,有點可惜,選擇回到學校就是怕以後就業差人家一截,還是希望能跟大家平起平坐。

 

剛剛才加入義大犀牛隊的菜鳥投手黃勝雄也是嘉藥運動管理系畢業的校友,林益全說:「所以我還要叫他『學長』耶!」

 

大學學歷已成基本門檻及趨勢,林益全提前為未來計畫,還笑說:「有了大學學歷,未來要選立法委員或總統也有資格呀!」

 

平日專注於球場的林益全,只能趁休季或沒有球賽時回校上課補時數,但要交的作業及報告一樣都沒少。他表示,因為上課時間跟一般學生不同,除了隊友沈鈺傑外,至今1個同學都不認識,他笑說「其實我也不知道同學有誰,知道老師就好。」

 

先前球隊宿舍還在台中時,林益全常為了要補課,台中、台南兩頭跑,他認為這樣的行程有點硬,一心兩用也不容易,現在球隊宿舍在高雄,距離拉近不少,為了未來著想,還是要努力把大學文憑拿到手。

中州科大舉辦「愛上圖書館」集字換好禮 掀起借書熱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你上FB打卡留言「愛上圖書館」了嗎?中州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了推廣閱讀,特別舉辦打卡留言「愛上圖書館」借書集字換好禮活動,在校內掀起一股借書風潮。規劃此次活動的丘紀芸組長表示,藉由集字活動,預計可增加3500~5000冊的借書量。

中州科大舉辦「愛上圖書館」集字換好禮,掀起借書熱。技職博覽會/攝影
中州科大舉辦「愛上圖書館」集字換好禮,掀起借書熱。技職博覽會/攝影

 

中州科技大學圖書館採編組丘紀芸組長說,活動發想是擷取近年來便利超商為刺激商品銷售買氣,設計一連串購物集貼紙,換取可愛人氣商品的行銷手法,運用到圖書館推廣借書的活動上。校內教職員生,只要借5本書就可以參加一次摸彩,看抽出哪一個字,就可兌換那個字的貼紙,或者上臉書(Facebook)打卡中州圖書館,並留言「愛上圖書館」,即可增加一次抽取集字的機會。集滿「愛上圖書館」5個字一組,就可以兌換一個禮品。禮品種類繁多,有實用性的保溫杯、保養清潔用品、禮券、行動耳機、行動電源,還有目前最夯的黃色小鴨和Line可愛貼圖造型商品等。

 

中州科大舉辦「愛上圖書館」集字換好禮,掀起借書熱。技職博覽會/攝影

一位換得黃色小鴨背袋的幼保系林同學開心地說,透過借書閱讀,還可以得到自己喜歡的黃色小鴨,真是一舉兩得,下次還要揪團到圖書館借書,朝下一個目標物前進。另外就讀餐飲廚藝系一年級的劉宇芳同學則表示,雖然不常在圖書館借書,但是看到那些可愛的禮品,確實心動,於是當下先上FB打卡留言「愛上圖書館」,換得一次摸彩集字的機會。就讀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的陳昭欣同學,平常就有借書的習慣,當天借了20本書,當下即可摸彩4次,且幸運的是抽出「愛、上、書、館」四字,只要再集「圖」字,就可以兌換禮品。

 

中州科技大學圖書館余森年館長表示,現在網路資訊流通非常快,漸漸地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好好閱讀一本書,享受書中的樂趣。這次規劃「愛上圖書館」借書集字換好禮活動,希望能透過活動推廣閱讀、吸引同學借書,真正愛上圖書館。

比照業界規格 高雄第一科大打造國內首座實習金控中心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比照現今台灣財金界的標準及規格打造國內首座金控實習中心,今(21)日邀請校長陳振遠及財金業界代表進行揭幕。金控實習中心設有實習金控、實習券商及實習銀行3處實習教室,教室內外大型螢幕即時顯示外匯即時報價及股市、期貨、選擇權、權證即時資訊分析,讓學生遠端模擬與操作,宛如身歷其境。

大型螢幕即時顯示股市資訊。技職博覽會/攝影
大型螢幕即時顯示股市資訊。技職博覽會/攝影

第一科大財金學院院長林楚雄表示,該校以培育學生畢業技能、畢業即就業為前提,斥資近兩千萬元規劃實習金控中心內部軟硬體設備,未來將主動與商業領域之技職校院建立策略聯盟,並延伸至金控相關產業公會組織簽訂產學合作,導入業師教學及實作學習,學生可透過流程演練及金融人員角色扮演,了解產業需求。

實習金控中心揭幕儀式。技職博覽會/攝影
實習金控中心揭幕儀式。技職博覽會/攝影

 

曾於券商實習,協助客戶開戶業務,第一科大金融所楊于萱表示,實習券商教室內部與業界環境相似度高,期待未來能盡快於課堂上操作。財務管理系洪翊萱提到,過去模擬投資多利用入口網站試算軟體或是於證交所舉辦理財競賽累積經驗,現在上課時即可使用軟體進行虛擬交易,累積實作經驗。

實習券商教室設有獨立看盤空間。技職博覽會/攝影
實習券商教室設有獨立看盤空間。技職博覽會/攝影

 

林楚雄提到,該校另建置「股市虛擬教育」、「模擬銀行系統」等9套線上軟體,各大專院校與高中職師教師可透過種子教師研習或自行申請帳號,即可免費登入使用。而教師另可申請學生帳號,由任課老師設定額度及規則,供學生進行實務操作模擬與競賽,以促進南部各校師資、設備、產學資源跨校合作。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如果您錯過了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實衣著形」作品動態走秀展演,也不必失望與懊惱,所有模特兒從頭到腳的行頭作品,將一一陳列在靜態成品展覽區,雖少了真人的實體演出,但您卻可以「請再靠近一點」欣賞每件作品的細膩巧工、各種素材的紋理設計、或細細品味每一篇論述的文章,每項作品都有著設計團隊4年來的學習體驗與生活歷練。「實衣著形」靜態展自即日起至26日每日10時至17時在該校設計大樓一樓大理石廣場展出,請把握機會。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創世紀裡亞當與夏娃遮裹著身體部位的第一片葉子,再融入以20紀藝術大師喬治亞.歐姬芙的「極簡風」、「花朵微觀」的生命力,擅長服飾的郭文庭與整體造型姜婷齡2位同學組成的團隊,創造出「迴生」帽飾,驚艷四座。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如果您認識喬治亞.歐姬芙,當你近距離觀賞「迴生」時,歐姬芙栩栩如生的油彩花卉作品,似乎就在眼前,作品不僅是高藝術性的帽飾,穿戴在模特兒身上更是一幅走動的藝術品;而陳列在展覽櫃上時,作品呈現的律動感,觀賞者的情緒悠然迴生。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設計者郭文庭特別強調,「迴生」作品以手工縫製,完全找不到車縫線,這是他個人大學四年再次給自己的挑戰,動態展演的當天,仙風仙骨的郭文庭也客串模特兒,為自己的作品詮釋,吸睛度百分之百。

 

在派屈克史威茲與黛咪摩爾主演的《第六感生死戀》,觀眾可能只被劇情感動到涕流,被琥碧戈珀的靈媒角色逗到哭笑不得,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穿著工作褲在拉坯的黛咪摩爾是如此的楚楚動人,簡單的工作服,把她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的氣質迷倒許多粉絲。以藍領階級勞動者,作為設計對象的「黑手」作品,是李亞璇、林雅婷、林芳伊、李建廷等團隊獻給勞動朋友的禮物,作品以拚接營造出個性化設計,無論是拉鍊、口袋、釦子、或QR碼的入題,都具有巧思及新意,又具時尚感,如果老闆們願意以這樣的意象設計制服,作為公司或工廠重要場合或會議的識別意象,相信業績必定一路長紅。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非製之裁Unbespoke」是歷屆畢業生中,少數以男裝為主的作品,又能把皮革及金屬媒材融合的完美無暇,剪裁及版型的專業能力可圈可點,邱芃為、洪欣榆、涂馨云、林宸如、謝文得等工作團隊合作的天衣無縫。

 

蔡思怡、謝佩蓁、吳婉綺、楊惠琪、陳玟諭等人的「漫生」,講求的是環保材質,以紙漿後製成的防風防水耐折的泰維克(TYVEK)材質結合藍晒技法,營造滄桑斑駁的面貌。

 

雷茜、陳佳鈺、李弘玉、方意絲等人的「Genesis/創始、發生」以男女生殖器官做為提包設計的構想,話題性高但作品的精緻程度,完全把時尚融入生活中。雷茜表示,男女器官不是禁忌,彼此的結合發生,孕育生命。這是身體羸弱的雷茜,在大二時紅斑性狼瘡發病後,對健康身體的嚮往與期許。

 

您是否在顯微鏡下看見過細菌的分裂呢?胡家嘉、郭娌吟、戴映庭、蔡依霖的「Bacteria/細菌」,把微小細菌分裂後的不對稱美感,利用皮革染色技巧,變化出不同的紋理,有種浪漫的趣味感,且具實用性。

 

吃菓子,要拜樹頭,關心農民生計、臺灣農產品未來的吳育琦、李翔翔、王乙晴、陳宥孜、蔡宜芳、張家嘉等人,「吃裹子」作品融入高雄的農特產品,如香蕉、芭樂、西瓜、鳳梨等設計成手提包,當下立刻有人詢問不知是否要量產,想要買給青春年少旳妹妹做為生日禮物。

 

三葉蟲、鱟魚等古老化石演繹成的「化題」手提包,是賴芳儀、黃景琳、楊婷惠、施怡雯等團隊,把化石的結構、型態及層次感,運用色澤及質感呈現不同的樣貌,加上配飾,視覺衝擊感十足,別具一格。

 

其也作品有「打鬼」、「Gossip me」、「CURLING SMOKE吞花吐霧」、「Re Bloom」、「印將深刻」、「寰星」、「暮府塵都」、「轉山」、「感染」、「迎光」、「沫世」、「紊感」、「WRAP糖弌」、「幻境」、「Pioneer拓荒者」、「IM」、「LEGENDARY」、「FTB」、「獸癒」、「妄序」等及論文組。

 

系主任邱鳳梓表示,有些團隊作品雖是手提包、或佩飾,但也一定要融入整體造型與服飾的搭配,不再只有服裝的動態走秀,這是創系以來的重大變格,目的就在驗收112同學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

 

「實衣著形」堅強的師資陣容有邱鳳梓、郭哲賓、吳婉渟、邱魏津、張瑛玲、陳佳杏、王鎮秋、蕭儀、陳鴻仁、朱維政、王安黎等指導老師,以及幕後的游佳娸、系學會等師生。靜態展開幕當天,副校長謝文雄、教務長蔡武德、設計學院院長翁英惠、公共事務室主任陳慶樑等人也前往會場觀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