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二、科大教授期待的技高生?技職端審查成熟嗎?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108 課綱上路,接受新課綱洗禮的首批學生迎來高二下,明年將面臨技專考招變革,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專題實作與實習科目學習成果時,許多技高學生最在意的是:科技大學教授想看什麼?

對此,科大端被要求制定「評量尺規」,建立一套選才的審查標準作業流程,發掘更適合各校系科的學生,而科大端和技高端的對話是否已做足準備?

新課綱學生明年上戰場 科大端評量尺規未成熟?

制定評量尺規需要持續反覆討論及修正,普通大學方面,高教司於 106 年推動「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由高教司擔任統籌角色,統合科大和技高進行系統性運作。不過,全教總高中職主委張瓊方指出,類似優化招生選才和評量尺規的計畫,技職司 109 年才開始補助經費給各技專校院,成立「選才專案辦公室」,當普大跑 3、4 年終於培養出審查標準的最大共識,面對起跑不久的科大,擔憂明年首批新課綱考生即將上路,新制度會不會難以順利接軌?

張瓊方指出,技職司下放預算後,科大顯然關起門來各自為政,針對評量尺規如何做,禁不禁得起檢驗,技職司、科大端幾乎無相關訊息,認為背後應有統籌科大的主要推動角色,引導科大端和技高端做出更多「頻繁」的連結,為技高老師創造對學習歷程更具體的想像和認識,進而指引技高學生。計畫需創造屬於技職端的特色,而非跟在普大普高身後走。

有技高教師拜訪技專院校時發現,科大評量尺規差異大,研究型學校和實務型學校,列出的依據完全不同。當科大標準不一,是否能回歸群科中心,從群科進行指導,讓不同群科學生有更明確依據,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或其他參採項目?此外,受到少子化衝擊,部分私校忙招生,未必重視學習歷程檔案,背後的審查品質也值得討論。

該師還提到,現代社會強調未來要培育「跨領域」人才,機械科學生若只從事機械,可能十年後會被淘汰,如能配合新課綱修跨領域課程,完整呈現在學習歷程檔案,或許才符合科大教授的期待。

張瓊方對此表示,當評量尺規缺乏修正過程,不夠明確,技職端無統籌單位制定大方向,交給各校自行處理,背後浮出兩問題,一是導致科大列出「集點式」標準,例如要求英檢 900 分、取得某證照等,進而發生軍備競賽;二是各科大教授想要什麼人才?專精或跨領域?當缺少定見共識,技高將不知如何輔導學生修課,盼技職端盡快調整。

技職司:已有共識、將持續完善

「學習歷程檔案是按評量尺規審查,依照以往評審技高的做法,只是將其文字化。」教育部技職司科長陳秋慧說明,假設有 10 位教授在評技高學生,過去評審時已有一定的共識,只是沒寫出來,因此評量尺規不會完全跳脫技專校院過去的招生經驗,也謝謝大學端已先開發出來,讓技職端參考。

關於科大端如何制定審查標準,陳秋慧提到,會先透過一個科系進行實作,接著去年展開試評,從而進行調整和修正,「無論是從理論或實作,就按照他們的步驟,趕快把它(尺規)完善。」

針對技高端不清楚技專校院的選才期待,陳則認為,新課綱下,普高對接大學,新增探究與實作課程,即從無到有;但技高對接技專校院的專題實作課,以前都持續在做,代表技專校院在選才時,審查的技高生成品並不陌生,配分上不會只看學習歷程檔案,專題實作仍是科大端看的重點項目,加上招生簡章寫明的其他必採及選採項目,透過評量尺規,盼在審查階段了解學生的技術及對未來的發展與想法。

至於談到選才專案辦公室計畫的統籌角色,陳秋慧表示,今年是由指定 5 所科技大學,主要帶領所有科大各群科來跟技高各群面對面討論,並針對招策會已發展出的學生學習原則進行溝通,確認科大端對技高學生的期待,「目前我們還未做絕對具體文字化的說明,希望是留一些空間,提供彼此彈性討論的機會。」

陳秋慧指出,該計畫目的是盼技高和技專真正達到專業上的相互理解,透過彼此合作選才上獲得共識,並在課程方面讓 15 群科更對準 20 群類。另外,針對部分資源較缺乏的偏鄉學校,國立科大也組織每一地區的公私立科大,就不同的專長到偏鄉發展課程,都是技職司強化科大端和技高端連結的表現。

展現個人特色的「在學履歷」

臺科大副教務長施劭儒表示,臺科大和技高都有持續保持對話,以選才專案辦公室為例,臺科大有 6 院、20 個系所,每系先推派種子教師,針對選才規範進行討論,列出尺規後邀請 8 大省工校長、教務主任及各群科老師進行共計十幾場的座談會,釐清彼此的疑慮和建議。

對於技高教師大部分的擔憂,施劭儒指出,多是害怕學習歷程檔案和備審資料做不出差異,最終淪為軍備競賽,「我們有列的,不代表學生全都要符合,我們有和校內種子教師討論,其實學生只要把最好的表現提出來就好,不用拿出很多件。」

「學習歷程檔案和履歷非常像。」施劭儒憶述留美經驗,談到出國留學都採申請制,當年他只憑成績難申請到理想學校,是配合履歷,讓教授看到論文發表、專利等亮點,最後順利被錄取。因此施認為,學習歷程檔案也是進入職場前的磨練,讓學生學習呈現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施劭儒表示,學習歷程的另一層涵義,在於當未來的世界更多元、面對的問題更複雜時,下一代應要更具備多元的能力,而不只侷限在部定或校定課程內,因此針對檔案內容,科大端可思考未來學生要具有的能力,將其訂成尺規。

透過評量尺規影響升學導向

虎尾科大機械設計工程系主任黃自貴表示,現今臺灣的教育環境,升學考什麼、技高教什麼,長期下來學生可能學業表現很好,進到科大端學習卻已熱情不再,唯有透過各系科依照各自發展特色,擬定參採內容及評量尺規,促使技高端呈現一些資料,調整課程培養學生特質或多元表現,讓科大端從學習歷程中找到想要的學生,同時學生也能進入適合系科,認為這項改變正向且值得期待。

在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與改革要求下,黃自貴認為,此能重新審視技高階段在課堂上授予學生怎麼樣的知識與態度,「所以參採內容會分各種不同面向,不是單獨看學生成績或有幾張證照,而給他一個考試成績。」

黃自貴認為,若學生在技高階段想轉型,課程與表現也應該呈現在學習歷程檔案中,最重要的是,讓科大端能看到學生在某個領域的熱忱,盼引導學生不要受限於升學,而是擺在適合的系科,發揮熱情與成就,才是技職教育最重要的層次。

【108課綱】專題報導:
一、豐盈學習歷程 留給技高學生自由舞台
二、科大教授期待的技高生?技職端審查成熟嗎?
三、跨領域課程推動困境 需師生共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