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it et Fecit

 

山寨抄正版,經常是很多人嘲弄取笑的對象。但我們經常忽略了,正版與正版之間,經常也相互抄襲模仿。像是Lexus總有抹不去的BMW與賓士印記,其他品 牌的平板電腦,和iPad只有五分、七分和九分像的差別。這些都是大公司,它們會採取這樣的策略並不難理解──因為這樣最安全。

真正的原創與差異,經常是來自那些小公司,特別是沒打算要變大的小公司,因為它們不需要屈從已被給了框架的消費者品味,它們只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與自己氣味相投的知音即可。

法國製錶師François-Paul Journe在瑞士創立的同名品牌F. P. Journe,我總是能在每個都號稱自己與眾不同的品牌當中,輕易地認出它的身影。F. P. Journe自從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維持在數十人的「工作室」規模,年產量也只從創立之初的200多支,增加到現在的1000多支手錶,但是每支手錶的售價都在百萬台幣以上。

F. P. Journe製作的錶除了精美絕倫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每一支錶都刻有拉丁文「Invenit et Fecit」(發明並製作)。F. P. Journe 這個看來平凡的不平凡宣示,彰顯的正是瑞士高級鐘錶的核心精神:創新與工藝的完美融合。有創新而無工藝,瑞士人將只能賣Swatch;有工藝而無創新,彌勒佛只能永遠被困在夜市一座3000元的檜木雕塑裡面。在我看來,將「發明與製作」有效地結合,並且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正是台灣產業發展最為欠缺, 也最為關鍵的一項質素。

台灣的電子產業在過去二、三十間取得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因台灣人有能力用更低的成本,製造出良率高、品質能接受的產品。而這樣的能力,和台灣的教育體系曾培養出一批能吃苦耐勞、「能夠動手做」的技職體系人才有很密切的關係。

進入21世紀,面對中國的崛起,台灣的產業要創新、要轉型,甚至已成為某種老生常談。而我們也看到,各種創意商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貨架上,各級學校也開始把「創意」視為學習的最高指導原則。

但 在這當中,我卻也看到了瓶頸。我們的創意商品,經常是讓我們驚喜有餘,看了標價以後,卻不認為其價值值得我們把它帶回家。「創意」十足,「工藝」卻不到 位,經常是台灣的創意商品給我的主要印象。而我們的技職體系,在技術學院爭相轉型為科技大學以後,訓練學生的重點,也逐漸從培養工藝達人,轉變為產出「創意新貴」,則更是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有創意沒工藝」的趨勢。

創新如果想成為台灣產業升級的基石,而不光是年輕世代的浪漫綺想,我們就得學習這種「Invenit et Fecit」的精神,讓發明與製作成為同一件事。

 

photo credit: flickr(CC BY-ND 2.0)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