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大教授國際料理大賽滿分獲「超金獎」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弘光科大餐旅管理系教授廖慶星、助理教授鄭錦慶參加「2015日本國際料理人大賽」奪得2座超金、2座金獎佳績,廖慶星拿下滿分的西餐主菜「梅牛交響曲佐梅乾沙司」,賽前苦尋遍試各種梅乾菜,才找出最搭牛排風味的作法,以梅乾菜佐醬汁,鋪在肉片下去除油膩,中西合璧的巧搭令評審驚艷,他說「這是把客家菜國際化的最好方法」。

餐旅系系主任俞克元表示,9月初舉辦的「2015日本國際料理人大賽」,由橫濱華僑總會、神奈川縣中日調理師會、韓國中餐同心聯合協會、香港亞洲國際美食廚皇聯合會及中華國際美食藝術協會共同舉辦,今年首度擴大辦理,有來自日本、南韓、香港、台灣、新加坡、美國、義大利…等11國150餘位名廚參賽,能夠拿到2超金2金獎佳績,非常不容易。

教授廖慶星(左一)、助理教授鄭錦慶(右一)在「2015日本國際料理人大賽」奪得2座超金、2座金獎,上台領獎

教授廖慶星(左一)、助理教授鄭錦慶(右一)在「2015日本國際料理人大賽」奪得2座超金、2座金獎,上台領獎。(圖/弘光科大提供)

 

廖慶星參加個人賽西餐前菜、主菜兩項目皆奪得超金(100滿分),鄭錦慶參加個人賽中餐麵點、烘焙麵包兩項目也均獲得金牌(90~99分)。

本身為客家人的廖慶星指出,「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梅乾菜配牛排都覺得不可思議」,而他擅長做西餐,行政院客委會一直嘗試要將客家菜國際化,所以他思考之後,決定利用這次比賽練兵嘗試看看。

由於考量牛雞魚鴨等肉類中西方皆有,唯有醬汁及調味方法,才能呈現出不同國家風味,而梅乾扣肉這道傳統客家菜,精華在於梅乾菜的酸香風味,可以解除扣肉油膩感,與紅酒燉牛肉中用紅酒酸香解膩有異曲同功之妙,「給了我創作靈感」。

因此,廖慶星利用暑假期間嘗試不同年份、不同醃製手法客家梅乾菜,試了6種以上,發現台中市東勢區農家手作貯藏2年梅乾菜風味最適合搭牛排,將清洗過梅乾菜用大蒜爆香、加入糖及醬油微炒出香氣,放入電鍋煮1.5小時,一半墊在煎烤好的菲力牛排下方,另一半加入高湯打成醬汁沾牛排食用,巧妙搭配征服評審味蕾。

鄭錦慶的「春回大地」作品拿到中餐麵點金獎,用酥皮捏出精緻小巧菊花酥、梅花酥,及綠色抹茶、紅色紅麴及原色麵皮捏出三色花餃,搭配用西谷米塑形作出的唯妙唯肖草莓、以糯米粉做出的企鵝造型麻糬、拉糖製作的黃玫瑰花,擺盤作出花團錦簇的春暖花開景象,每個點心大小僅3公分左右,所展現出的精巧手工獲得評審肯定。

烘焙麵包項目鄭錦慶選擇製作歐式麵包參賽,鄭錦慶說,「酒的酒精濃度愈高愈能鎖住桂圓香氣」,因此,把用高粱酒浸泡過淬出香氣的桂圓,加上紫米、枸杞揉入麵團中,製作出的造型麵包,烘烤後剛出爐的麵包散發的淡淡酒香及濃郁桂圓香,在比賽場中脫穎而出。

 

全國技能競賽決賽登場

 

(記者黃偉翔/台中報導)

第45屆全國技能競賽決賽昨(14)日登場,在四個場地分頭進行,19日將舉行競賽結果頒獎典禮。

全國技能競賽決賽名單,由北區、中區、南區分區賽前五名選手同場競爭。由於國際技能競賽國手每兩年選拔一次,今年各職類前三名選手將可參加明年的國手選拔,屆時各職類「總分」前三名將可參加國手選拔決賽。

今年依照職類屬性與競賽條件,在四個競賽場舉行,分別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第一競賽場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勞動學苑(第二競賽場)、中華科技大學新竹分部(第三競賽場地),及僑光科技大學(第四競賽場地)。

根據勞動部勞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公告,19日將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敬業館大禮堂舉行頒獎暨閉幕典禮。

第45界全國技能競賽

 

對於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待遇爭議,林三貴: 競賽只是一個過程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因教育部通過新版國光體育獎助學金頒發辦法,未來奧運奪金最高可獲3千萬,但國際技能競賽奪金選手僅獲1百萬,待遇差別過大引發爭議,國際技能競賽組織副會長林三貴對此回應,技能競賽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目的。

國際技能競賽組織副會長林三貴,同時也是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中華隊代表團長。他說,獎勵選手是一件好事, 但是從國際技能組織的角度來看, 技能競賽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目的。

林三貴表示, 我們希望透過競賽來激發輕人對學習技能的興趣,進而展開探索及學習,藉由競賽來肯定自我。

林三貴強調,希望選手能夠持續精進技能,開創職涯發展,從此一立場來看,獎勵並不需要互相比較,倒是應該發更多的資源來鼓勵青年學習技能,並協助青年應用技能上有更好的職涯發展。

相關報導:頂級賽事待遇差很大!奧運奪金最高3千萬,國際技能競賽奪金卻僅1百萬

 

頂級賽事待遇差很大!奧運奪金最高3千萬,國際技能競賽奪金卻僅1百萬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教育部通過新版「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未來奧運奪金最高可獲3千萬,但國際技能競賽奪金選手僅獲1百萬,待遇差別很大。

國內頂級賽事獎金差很大

根據此辦法,未來奧運奪金選手獎助學金將從現行的1200萬提高至2000萬元,選擇終身月領的額度也從原本的每月7萬5000元提高為12萬5000元,且在奧運、世大運、亞運的田徑、體操及游泳奪金選手,獎金將再額外增加1/2,至高可拿3000萬。

但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待遇就不同,以今年為例,金牌、銀牌、銅牌獎金分別為100、50、30萬,且是上一屆才「調升」過,在此前分別為50、40、30萬元。

本屆汽車技術銅牌選手曾品浩日前受訪表示,韓國選手奪牌除了獎金,更能免兵役、獲一棟房子!更不用說韓國企業的大力支持。

對此,國際技能競賽國際裁判楊瑾瑜說,如果只比獎金部分,新加坡金牌獎金是2萬星幣(約45萬台幣),中國金牌則是20萬人民幣(約100萬台幣),但他們另有省政府、市政府,甚至學校再發額外獎金,以廣州市的選手而言,至多拿50至60萬人民幣。

台灣以新北市政府為例,若選手在國際技能競賽奪金牌,可獲10萬元獎勵金,但要在職期間參賽,有勞保記錄且申請時仍在職,所以以學生身份參賽並無資格領取。

楊瑾瑜補充,也有部份國家是完全沒有獎金。

楊瑾瑜還說,根據俄國國際裁判表示,他們國家的選手經常因為奪牌獎金太少,並不願意參加此賽事,「若自己工作賺的錢比國家能給的獎金還多,誰想參加?」

國際間培訓期的補助懸殊

對於國手出征前的培訓期補助與企業補助也不多。上屆平面設計技術銅牌選手蕭巧茹指出,培訓期間1個月約有1萬1千的生活補助費,另有30萬材料費可以核銷,但因為平面設計技術花費不大還算夠。

對此,曾品浩則說,汽車技術競賽中有五關,分別是兩顆引擎與三台車子的故障排除,但培訓期間為了進口比賽當地用車的引擎就花了近30萬,若非另找贊助,根本無法訓練其他部分。

曾品浩強調,中國光為了汽車技術就砸了1000萬人民幣,打造同等國際比賽環境訓練選手。

教練與裁判長的待遇應增加

前國際技能競賽中華民國技術代表譚仰光認為,選手獎金應略微提高,但不求比照奧運。譚仰光還說,除了選手待遇,建議應增加教練的獎金及獎勵,也應給予考績核准予請公假方面的權益。

對此,楊瑾瑜表示,裁判長(即國際裁判)跟教練團的獎勵金數量是選手獎金的20%。另外,教練部分若不只一位,比例則由裁判長依訓練比重分配。楊瑾瑜舉例,若以金牌選手獎金100萬為例,裁判長5萬、主要教練(又稱啟蒙教練,指選手選上國手前的教練)5萬,加強培訓教練團分剩下的10萬。

另外,根據勞動部補助規定,除了選手以外,一位裁判長只能帶一位同行享有全額補助,部分教練或翻譯為了選手都是自費前往。

本屆機器人職種教練吳世興正是自費前往,他表示,自己在本屆的機票加上吃住約17多萬,還好透過募款才有經費陪選手出國,不須自行負擔費用。他強調,本屆數名教練正因為花費遠超過經濟負擔能力,就沒有陪同選手去比賽會場,選手便失去比賽期間與教練進一步討論的機會。

相關報導:對於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待遇爭議,林三貴: 競賽只是一個過程

 

台灣四大國際發明獎共獲108金牌,教育部:致力輔導商品化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教育部為鼓勵師生創新創意的發展,特於昨(9)日由部長吳思華接見4大國際發明展金牌得獎師生代表,希望能鼓勵更多師生重視實作能力。

4大國際明獎分別為,去(2014)年德國紐倫堡、今(2015)年瑞士日內瓦、美國匹茲堡及馬來西亞ITEX等,今天接見得獎者的所有作品皆已取得專利。

在成果上,2014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計有30國家參展,參展發明作品700多件,臺灣代表團共計100件優秀作品參加競賽,榮獲金牌19面、銀牌26面、銅牌31面。今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計有45國家參展,千餘件作品,我國共55件作品參展,獲得26面金牌、16面銀牌、11面銅牌及7面特別獎。「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共18國家參展,近800件作品參加,我國展出85件作品,共獲得33面金牌、32面銀牌、以及7面特別獎;「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共21個國家參展,1,008件作品,臺灣本次參賽作品共163件,獲得30面金牌、47面銀牌、63面銅牌及3面特別獎。

獲獎作品中,許多發明作品應商品化以改善生活,例如:在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得主,是公東高工學生吳忠逹與其團隊研發的「具有剎車整合裝置之二輪載具」,讓騎乘機車時不論單獨用左手、右手或兩手同時操作剎車桿,都可使前後輪一同剎車以增加安全性。

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公東高工 吳忠逹 具有剎車整合裝置之二輪載具

公東高工學生吳忠逹,展示他與其團隊研發的「具有剎車整合裝置之二輪載具」。(圖/教育部提供)

 

而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得主,是開南商工學生寇家翰與其團隊研發的「植物偵測人體系統」,利用人體接近植物時所引導的電荷量,研發成保全及互動系統。

另外,在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牌得主,是僑光科大學生鄒依儒與其團隊研發的「永生樹」,透過分流結構建構出蜂巢形狀,可自動循環給水,除具植物淨化水質外,還可以養魚提供植物養份,形成魚菜共生的綠化系統。

此外,在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金牌得主,是崑山科大學生林訓丞與其團隊研發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之無耗電清潔裝置」,利用自然風力驅動扇葉,自動清潔太陽能板之玻璃表面,不需額外耗電,不但可以保持太陽能板高發電效率,並降低人力清潔帶來的風險。

教育部表示,對於發明、創新的付出與努力,未來將致力於輔導國際技藝能競賽等獲獎作品的深化培育,以及推動作品商品化、取得相關專利保障,研發技術移轉或創業育成,透過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機制,結合地方人文、產業資源,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

 

大湖農工子弟獲國際賽桂冠,遊街歡慶!

 

(記者黃偉翔/苗栗報導)

有職業訓驗界「奧林匹亞」稱呼的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日前結束,大湖農工學生吳培志與劉育運獲機器人職類優勝,所以老師舉辦遊街慶祝活動,讓選手們的好表現遠播。

大湖農工機械科專任教師吳世興,同時也是兩位選手在國際賽的指導教練。他說,因為看到嘉義高工以遊街的方式為他們的獲獎選手慶祝,便主動在科務會議建議校長與實習主任比照辦理。

吳世興表示,這次出動十台車遊行,從大湖農工出發,行經苗栗市區,最終在苗栗縣政府前解散,整個過程花了一整個下午。

國際技能競賽 吳培志 劉育運 機器人 優勝 大湖農工 遊行慶祝

吳培志(左1)與劉育運(右1)在遊行車隊最前方。(圖/沈辰融攝影)

 

吳世興指出,這樣的活動有助宣傳大湖農工的好成績,除了有利招生,更對於在校生有激勵作用,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壯志。

大湖農工機械科老師沈辰融欣慰地說,吳培志在高二時感到徬徨,訓練過程中曾想放棄選手轉而準備升學考試,經過他當時不斷的開導,最後才堅持到底。

沈辰融還說,這次回國並非句點,應該把這次未得金牌的遺憾轉為動力,並傳承給下一屆學弟妹。

吳培志表示,這是第一次如此光榮,會感覺到國高中生看待自己的眼光不同了。

國際技能競賽 吳培志 劉育運 機器人 優勝 大湖農工 遊行慶祝

大湖衛生所人員在遊行旁給予鼓勵與肯定。(圖/沈辰融攝影)

 

國際技能競賽 吳培志 劉育運 機器人 優勝 大湖農工 遊行慶祝

遊行中放鞭炮歡迎吳培志(右1)與劉育運(左1)。(圖/沈辰融攝影)

 

總統接見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讚我國技職教育

 

文/黃偉翔

圖/總統府提供

昨(4)日,總統馬英九接見「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我國代表團,除祝賀所有獲獎選手,並說明未來政府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以培養更多技術人才。

馬英九表示,為迎接每兩年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政府投入資源選拔、培訓我國選手,2010年到2011年的第41屆競賽,投入經費已突破新臺幣1億元,本屆經費更高達1億2千萬元;而勞動力發展署也在雲嘉南分署籌設全臺唯一的「國際技能競賽國手培訓中心」。我國選手這次在巴西聖保羅與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好手激烈競爭,獲得5金7銀5銅19優勝獎的優秀成績,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韓國與巴西,可見賽前培訓已發揮成效。

馬英九認為,技職教育非常重要,雖然教改過程中,有人主張「廢除高職」,但他始終持反對觀點。他舉德國為例,該國工業技術領先全球,技職教育實功不可沒。此外,他認為應加強技職教育中的英文訓練,「希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以英文介紹自己的技術」。

馬英九也提到,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技職教育更是臺灣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庫,可以說是臺灣產業發展的生命力。

馬英九期盼相關部會協力合作,讓產學合作變得更加完善,培育更多臺灣技術人才,也讓「生產力4.0」(或稱為工業4.0)計畫得以落實。他也希望所有獲獎選手能夠繼續在各領域精進技術,不僅讓自己,也讓國家的競爭力成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