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失業問題的一帖良方─再造技職教育

 

林德福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實務研究班結業 台北縣永和市第3、4屆市民代表 台北縣永和市第5、6屆市長 第5、6、7屆立法委員 現任第8屆立法委員暨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


創新問政 讓老百姓富起來

台灣正值轉型的關鍵時刻,而國會在經濟發展新架構建立的過程中,更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為此,《理財周刊》特開闢本專欄,將邀請立法院內具清新、專業問政形象的立委,針對其關注領域,發表精闢觀點,藉此匯聚創新問政的積極力量,成為推升國家進步的動能。(林德福.口述 金麗萍.執筆)

今天,我們看到許多社會問題,往往根植於新制推出前,未作全面性的評估;草率上路的情況下,現在,只能自食惡果。

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正是顯例;它的根源,正是來自於當初似乎立意良善的九年國教制度。那時,催逼著許多志不在念書的孩子,走上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

長久以來,我們的社會被一種偏頗的價值觀極度驅動下,人人都是大學生,家家不乏有碩博士的子弟。只是,我們的青年學子從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碩士至少兩年,再到博士至少四年,十多年與課本為伍,恐怕早已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溫室花朵;這些孩子,企業往往避之唯恐不及。

 

重建年輕人動手做的能力

近來,社會上開始意識問題的嚴重性,苦思解決之道。在此,我認為,再造技職教育,將是一帖良方,從基礎著手,重建年輕人「動手做」的能力。

事實上,不少技職學校已做出成績。我親訪一些技職學校,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中學習端盤子、服務客人,上課就像在工作;過往,由台灣製造業打造的經濟奇蹟,今天,我在這群孩子們身上看到台灣服務業的希望。

技職教育縮短就業距離

在我服務的雙和地區,包括復興商工、智光商工,以及楊梅的永平工商等技職學校,都辦得不錯。它們建立扎實的實作課程,積極與業界建立建教合作;甚至,學生還未畢業,就被企業預定了;這使得學生在校學習的目標明確,企業也可隨時注入新血,彼此間順利建立了良性循環。

以復興商工為例,這所以設計美工見長的技職學校,已與業界知名的動畫公司樂陞科技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在即將畢業的年級中,已確定有兩班被樂陞預定,學生一畢業,就直接到樂陞上班。

培育企業搶著要的人才

對於這一批復興商工的同學而言,如同坐上了就業直達車,何需在家中枯等半年,甚至更久的待業期。另外,永平工商餐飲科的畢業生也不落人後,常常是大飯店搶著要的人才。

技職生成了職場常勝軍,並非偶然;學校在課程設計規劃時,早已與企業密切連結。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更期盼政府主動正視技職教育,並提出具體可行的作法,積極導入相關資源,讓我們的青年人,都能成為企業的搶手貨。

此篇授權轉錄自《理財周刊686期》,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莊漢松專欄】技職教育最需技術加值

 

根據商周與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受技職教育的大學生就業率,明顯超越大家心目中的名校。整個教育趨勢、就業環境,已經大翻盤!筆者國中畢業後就進入技職體系,一路從工專、科大到研究所,尤其是職場生涯,歷經產官學等歷練,更是感慨良多,以下是我衷心的建言,並可供即將面對12年國教的家長與學生參考。

因為就業困難,所以技職教育又重新獲得重視與青睞。但在台灣,一窩蜂投入的結果,最後總是以悲劇收場。以現在的教育體制,唸高職可再進綜大,讀高中也可入科大,所以不必搶唸職業學校。何況以國中畢業才16歲,便要決定一生職業,未免操之過急(筆者工專入學時前十名的同學,最後有五名因興趣不合而未能順利畢業)。尤其配合12年國教的實施,家長與學生更應詳加探討興趣與潛能所在,才是當務之急。

目前就業率熱門的前段班科系諸如:餐飲、設計及護理等,其實是職場需求的真實反映。隨著外食、精緻和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牽動產業及職業的興衰與變動,造就了另一批新的就業新貴。就以高居房屋買賣糾紛第一名的漏水為例,防水技術人力供不應求,其收入保守估計每月以10萬元起跳,但匪夷所思的是,居然沒有一所職校、大學有開班講授防水專業的課程。職業教育的目的本來就是要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所以除了不要深陷高科技的迷思外,更應調整學術研究的方向,加強實務操練的比重,並切合時代的潮流與社會的需求。

實務上,目前台灣最迫切需要各行各業的「阿基師」和「吳寶春」,挺身而出投入校園,結合術有專攻的業界達人與學有專精的學校教師,共同傳授學就能用的一步到位技術(像目前最夯的觸控面板技術,幾乎所有的學校都無人可以開班授課)。唯有如此,所學才不會與社會脫節,技術才不會出現斷層,更能培訓出業界亟需的生力軍,期為悶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

總之,技職畢業生在職場上再度被重用,乃是所學能貼近時代趨勢脈動。而技術的價值在於被需要性,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汰舊換新,才能技術加值並歷久彌堅。切記不要「拿昨日的技術,教今日的學生,解明日的問題」!!

 

圖片來源:WIKI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如果您錯過了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實衣著形」作品動態走秀展演,也不必失望與懊惱,所有模特兒從頭到腳的行頭作品,將一一陳列在靜態成品展覽區,雖少了真人的實體演出,但您卻可以「請再靠近一點」欣賞每件作品的細膩巧工、各種素材的紋理設計、或細細品味每一篇論述的文章,每項作品都有著設計團隊4年來的學習體驗與生活歷練。「實衣著形」靜態展自即日起至26日每日10時至17時在該校設計大樓一樓大理石廣場展出,請把握機會。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創世紀裡亞當與夏娃遮裹著身體部位的第一片葉子,再融入以20紀藝術大師喬治亞.歐姬芙的「極簡風」、「花朵微觀」的生命力,擅長服飾的郭文庭與整體造型姜婷齡2位同學組成的團隊,創造出「迴生」帽飾,驚艷四座。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如果您認識喬治亞.歐姬芙,當你近距離觀賞「迴生」時,歐姬芙栩栩如生的油彩花卉作品,似乎就在眼前,作品不僅是高藝術性的帽飾,穿戴在模特兒身上更是一幅走動的藝術品;而陳列在展覽櫃上時,作品呈現的律動感,觀賞者的情緒悠然迴生。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設計者郭文庭特別強調,「迴生」作品以手工縫製,完全找不到車縫線,這是他個人大學四年再次給自己的挑戰,動態展演的當天,仙風仙骨的郭文庭也客串模特兒,為自己的作品詮釋,吸睛度百分之百。

 

在派屈克史威茲與黛咪摩爾主演的《第六感生死戀》,觀眾可能只被劇情感動到涕流,被琥碧戈珀的靈媒角色逗到哭笑不得,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穿著工作褲在拉坯的黛咪摩爾是如此的楚楚動人,簡單的工作服,把她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的氣質迷倒許多粉絲。以藍領階級勞動者,作為設計對象的「黑手」作品,是李亞璇、林雅婷、林芳伊、李建廷等團隊獻給勞動朋友的禮物,作品以拚接營造出個性化設計,無論是拉鍊、口袋、釦子、或QR碼的入題,都具有巧思及新意,又具時尚感,如果老闆們願意以這樣的意象設計制服,作為公司或工廠重要場合或會議的識別意象,相信業績必定一路長紅。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實衣著行」靜態展 時尚作品秀生活。技職博覽會/攝影

「非製之裁Unbespoke」是歷屆畢業生中,少數以男裝為主的作品,又能把皮革及金屬媒材融合的完美無暇,剪裁及版型的專業能力可圈可點,邱芃為、洪欣榆、涂馨云、林宸如、謝文得等工作團隊合作的天衣無縫。

 

蔡思怡、謝佩蓁、吳婉綺、楊惠琪、陳玟諭等人的「漫生」,講求的是環保材質,以紙漿後製成的防風防水耐折的泰維克(TYVEK)材質結合藍晒技法,營造滄桑斑駁的面貌。

 

雷茜、陳佳鈺、李弘玉、方意絲等人的「Genesis/創始、發生」以男女生殖器官做為提包設計的構想,話題性高但作品的精緻程度,完全把時尚融入生活中。雷茜表示,男女器官不是禁忌,彼此的結合發生,孕育生命。這是身體羸弱的雷茜,在大二時紅斑性狼瘡發病後,對健康身體的嚮往與期許。

 

您是否在顯微鏡下看見過細菌的分裂呢?胡家嘉、郭娌吟、戴映庭、蔡依霖的「Bacteria/細菌」,把微小細菌分裂後的不對稱美感,利用皮革染色技巧,變化出不同的紋理,有種浪漫的趣味感,且具實用性。

 

吃菓子,要拜樹頭,關心農民生計、臺灣農產品未來的吳育琦、李翔翔、王乙晴、陳宥孜、蔡宜芳、張家嘉等人,「吃裹子」作品融入高雄的農特產品,如香蕉、芭樂、西瓜、鳳梨等設計成手提包,當下立刻有人詢問不知是否要量產,想要買給青春年少旳妹妹做為生日禮物。

 

三葉蟲、鱟魚等古老化石演繹成的「化題」手提包,是賴芳儀、黃景琳、楊婷惠、施怡雯等團隊,把化石的結構、型態及層次感,運用色澤及質感呈現不同的樣貌,加上配飾,視覺衝擊感十足,別具一格。

 

其也作品有「打鬼」、「Gossip me」、「CURLING SMOKE吞花吐霧」、「Re Bloom」、「印將深刻」、「寰星」、「暮府塵都」、「轉山」、「感染」、「迎光」、「沫世」、「紊感」、「WRAP糖弌」、「幻境」、「Pioneer拓荒者」、「IM」、「LEGENDARY」、「FTB」、「獸癒」、「妄序」等及論文組。

 

系主任邱鳳梓表示,有些團隊作品雖是手提包、或佩飾,但也一定要融入整體造型與服飾的搭配,不再只有服裝的動態走秀,這是創系以來的重大變格,目的就在驗收112同學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

 

「實衣著形」堅強的師資陣容有邱鳳梓、郭哲賓、吳婉渟、邱魏津、張瑛玲、陳佳杏、王鎮秋、蕭儀、陳鴻仁、朱維政、王安黎等指導老師,以及幕後的游佳娸、系學會等師生。靜態展開幕當天,副校長謝文雄、教務長蔡武德、設計學院院長翁英惠、公共事務室主任陳慶樑等人也前往會場觀賞作品。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樹德科技大學最大的年度盛事,當屬流行設計系畢業成果展,每年都吸引許多企業廠商、校內外人士、學生家長等爭相索票,21日也提前為千餘位高中職師生展示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第十三屆畢業展演「實衣著形」動靜態展將在22日正式登場,本次展演並與創世基金會合作推出28款限量酷卡,只要一張3、4月發票,即可兌換一張酷卡,創作也能做公益,學生充滿法喜。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實衣著形」依個人主修與專長,將創作內容分成整體造型、流行服飾與論文三種表現方式,並融入宗教、環保、仿生、科技、內化直覺與在地文化等元素,素材及創作手法,既多元又創新,流行服飾創作並包括帽子、包包、配飾等,主軸意象以人類第一個傳說「伊甸園中亞當與夏娃的無花果葉」為發想,參與同學達112人。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本次的作品風格著實讓系主任邱鳳梓、副主任兼藝術總監郭哲賓、行政總監王鎮秋,以及指導老師們讚不絕口,同儕間也創造不少話題。作品有「非製之裁Unbespoke」、「黑手」、「打鬼」、「Gossip me」、「CURLING SMOKE吞花吐霧」、「漫生」、「Re Bloom」、「印將深刻」、「寰星」、「暮府塵都」、「轉山」、「感染」、「迎光」、「沫世」、「迴生」、「紊感」、「化題」、「Bacteria」、「Genesis」、「WRAP糖弌」、「幻境」、「Pioneer拓荒者」、「吃菓子」、「IM」、「LEGENDARY」、「FTB」、「獸癒」、「妄序」等28組作品,以及6組論文。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實衣著行」時尚秀驚艷登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黑手」設計對象為藍領階級勞動者,作品經過拚接而成,無論是拉鍊、口袋、釦子等,都非常具有巧思及新意,又具時尚感;「非製之裁Unbespoke」是歷屆畢業生中,少數以男裝為主的作品,又能把皮革及金屬媒材融合的完美無暇,剪裁及版型的專業能力可圈可點;「漫生」使用防風防水耐折的泰維克(TYVEK)材質結合藍晒技法,營造滄桑斑駁的面貌;「打鬼」以台灣傳統廟會文化圖騰,利用電腦輸出套印在布料中,獨具風格;「Genesis」話題性十足,身體羸弱的雷茜在大二時紅斑性狼瘡發病,讓她對身體健康有更深刻的體認,因此,她以孕育生命的男女生殖器官意象設計成包款,呈現對身體健康的嚮往;「迴生」以喬治亞.歐姬芙畫風,創作出高藝術性的帽飾,作品完全手工縫製,強調找不到車縫線;「化題」則是古老化石演繹成手提包,加上配飾,視覺衝擊感十足,別具一格;「Bacteria」將微小細菌散佈在皮包面,皮革染色技巧相當成熟,豐富的花紋變化,趣味感十足,具實用性。

 

系主任邱鳳梓表示,今年展演不同於以往,靜態作品的包包、配件等皆須搭配整體造型參與展演,希望同學以時尚就是生活為理念融入設計,也呼應大學四年流設系整體造型的教育核心訓練。

 

來自三民家商、中壢家商、家齊女中、嘉義家職、員林家商、北斗家商、旗美高中、中山工商、內埔農工、樹德家商等10所高中職校相關科系師生,個個看的目瞪口呆,頻頻拿起手機拍照。

 

「實衣著形」靜態展自3月22日至26日每日10時至17時在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大樓一樓大理石廣場展出;動態展演校內演出在3月22日14時50分,假該校行政大樓多功能大禮堂演出,當日並提供150個號碼牌供校外人士索票入場;校外演出時間為5月4日15:00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青春設計節購票入場,同日晚間19時場次則限VIP觀眾入場,歡迎民眾把握機會。

龍華科技大學實習旅行社開張!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龍華實習旅行社開張啦!

 

龍華實習旅行社開張,提供校內師生旅遊諮詢等多項服務。技職博覽會/攝影
龍華實習旅行社開張,提供校內師生旅遊諮詢等多項服務。技職博覽會/攝影

龍華實習旅行社是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與中國時報旅行社合作,由時報旅遊派駐專業服務人員與觀光系同學一起為龍華科大全體師生服務。中國時報旅行社除提供管理諮詢與顧問服務外,另協助實習旅行社建構完整營運體制與成效,支援旅運相關課程的業界師資與課程,深化課程實務內涵,培育旅遊業服務管理專才。實習旅行社之業務範圍除了國民旅遊規劃,也提供玩家帶路、名人講座服務等,讓學生有更多實際操作之機會。

 

龍華實習旅行社現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龍華實習旅行社現場。技職博覽會/攝影

龍華科大觀光休閒系胡光復主任表示,有別於校外實習機構大多分派學生至單一部門實習,龍華旅行社是從顧客諮詢服務、遊程設計與行銷策略都由學生策畫與執行,透過多元職能歷練,培養旅遊業核心專業技能與知識。

在龍華實習旅行社服務的學生,將接受時報旅遊專業客服、票務與行銷等訓練。時報旅遊也透過管理諮詢與顧問服務,協助實習旅行社建構完整營運體制與成效,開發服務管理人才。

 

龍華實習旅行社開張。技職博覽會/攝影
龍華實習旅行社開張。技職博覽會/攝影

龍華科技大學葛自祥校長表示,成立實習旅行社,目的是讓學生在校園內即能有機會接觸旅行社之經營業務,實際操作旅遊相關之各項專業技能,以便有志從事旅遊業之學生全面提升就業競爭力,畢業後即可直接投入就業市場。

彭明輝:人才問題面面觀

聯合報系在網路上設立了一個專屬網站「願景工程」,企圖去探討關於台灣願景的議題。今年發了宏願,想要花一年時間推出一系列「搶救人才」專題報導,探討台灣目前所遭遇到的人才問題,尤其是青年學用落差與失業的問題。

        整個專題雖有數十篇國內外的相關報導,很可惜大部分都把「人才問題」簡化成「技職教育」等教育問題,以及青年人可以如何強化個人競爭力的「自立救濟」問題,而沒有從較完整的視野下去探索問題。很可惜!

        台灣目前所遭遇到的青年失業問題是許多錯誤的政策一起造成的,如果沒有能力從完整的視野去看問題,而只是瞎子摸象,恐怕再十年也看不清楚問題,更別說是找出對策。

        譬如,在探討澳洲技職教育時,〈澳洲拚技職  藍領年薪尬贏白領〉這篇文章指出「技職畢業生平均年薪五萬三千五百元澳幣(約台幣一百六十萬),比大學畢業者還多三千五百元,而拿到diploma者,年薪高逾六萬澳幣(約台幣一百八十萬)」,其中「diploma」應該是指「專科畢業證書」。這個資料到底該如何解讀?這些數據證明了澳洲的技職教育非常成功,只要把他們的教育體系引進台灣,就可以達成類似的結果?    

       澳洲有很多事或許值得我們欣賞,譬如他們徵聘社會學系教師時很重視教師對政府政策的評估能力與經驗,這或許反映著他們的學術研究很能跟社會真實的需要對話。但是,澳洲職技畢業生的高所得恐怕有很多因素是無法在台灣複製的。如果我們在解讀這些資訊時不去理解其社會背景,很多解讀都可能是錯誤的。

        下圖是澳洲礦業、郊區與製造業在2010年時的出口總值,你可以看到礦業出口總值是製造業的四倍有餘,而郊區的農林漁牧等產業出口總值與製造業相近。也就是說,澳洲得天獨厚,光是挖礦與經營郊區的天然資源就產出總出口的80%以上。而台灣呢?每一分、每一釐的出口都要靠製造業,每一分、每一釐都要靠著跟新興國家的廉價工人競爭。

人才問題面面觀

        一個天然資源豐富且以礦業與農林漁牧等為出口主力的國家,她的國民不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能就可以有很高的產出,所以大學畢業生(不賺錢的文科與較賺錢的其他科系)的平均收入與專科生(幾乎都是較能賺錢的科系)的平均收入差距不大。

        但是,台灣人沒這麼好命!我們從出口所賺到的每一分錢,都要靠我們的才幹與勞力去跟新興國家的廉價勞力拼輸贏。偏偏,這些年來勞力與中低級技術供應過剩而不值錢,礦產與天然農林漁牧資源卻愈來愈值錢,因此台灣的技職體系畢業生與大學畢業生所面對的國際競爭,絕非澳洲技職體系畢業生所能比擬或想像的。假如我們因為澳洲技職畢業生的所得高,就拼命地亂生產「澳洲型」的技職學校,只怕這些學生畢業後根本找不到工作。

        每個國家的天然資源不一樣,可以發展的產業不一樣,因此必須根據自己國家的特性去擬定產業政策與教育政策。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跟其他國家的差異,隨便地人云亦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這全球舞台上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完全沒有針對自己的特性所規劃出來的經濟、產業與教育政策。整個內閣擬政策根本沒有札實的經濟基礎,談政策像在進行機智問題或才藝競賽,信口開河,隨便亂講。

        譬如蔣偉寧回應聯合報時的談話,充滿一相情願的念頭(勸企業界允許高職生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到學校進修、不能用 22K 聘人、希望企業界多聘博士等),根本沒有掌握到台灣產學失調的真正原因。要想期待這樣的教育部長解決問題,猶如緣木求魚。

        再譬如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批評台灣的人才外流管中閩就跟著亂發飆,根本沒去搞清楚尚達曼的談話被後到底是何用意。事實上新加坡這些年來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使得民間反彈情緒高漲,執政黨一直都在擔心會有政黨輪替。新加坡過去的財富一大部分是靠著扮演東拹金融與貿易中心的角色而獲得的──講難聽點就是靠著「剝削」東協的勞力與自然資源,而她所仰仗的就是東協對全球資訊的嚴重匱乏,賺的「通路」財。但是近年來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金融與貿易人才愈來愈多,逐漸侵蝕掉新加坡的商機;新加坡財團為了降低人事費來保護獲利空間,大量引入馬來西亞的廉價人力,而造成新加坡年輕人待遇下降的憂慮。尚達曼的發言是為了護衛財團的利益,跟台灣的是八竿子扯不上關係,也不見得說得有道理,結果台灣的閣員卻搞不清楚狀況而急著跳下去淌混水。

        台灣只有靠中小企業大量的升級,才有機會在新興國家的廉價勞力競爭下找到自己的機會;但是要中小企業大量的升級,必要條件是要釋出大學的研發能量,以及協助中小企業獲得國外市場資訊;這就牽涉到產業政策、經濟政策與教育政策的完整配套與全盤改革。要進行這樣的配套,需要一個不僅有創意且嫺熟台灣社會、經濟、產業與教育各種實務的內閣團隊。偏偏馬英九願意用的都是高學歷的書呆子,即使換了院長,還是搞不清楚自己跟台灣社會脫節得有多嚴重,而在用人時只強調「創意」。

        面對這樣的總統與內閣,我一點也樂觀不起來!

        至於媒體,假如真有心探討台灣的問題,就必須有更高的專業能力,突破過去瞎子摸象的浮淺、片面報導,用心組成有能力較完整地看待問題的團隊。台灣的問題之錯綜複雜與病根之深,連大學教授和中研院院士都可能嚴重地看走眼,更何況是單槍匹馬的記者?

司徒達賢:擴大技職教育未必能解決問題

大學生所學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於是許多人就歸咎於當年「大量增加大學而減少技職學校」的政策,並認為反其道而行的「減少大學、擴大技職體系」就是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我認為學校的屬性歸類不是重點,學校裡教師的研究方向與專業取向才是關鍵。這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討論。 

第一,「實際動手做」當然重要,但在當前產業與技術環境下,產業除了需要操作機器的人員之外,可能需要更多有能力運用學理設計產品、機器、流程與制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換言之,未來產業職場上所需要的中基層人員,和幾十年前技職體系所培養的,可能已大不相同了。 

第二,普通大學甚至「頂尖大學」的畢業生,難道都要終身研究高深學術,永遠與實際問題保持距離嗎?事實上,我們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憑著他們的學理基礎進入產業來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並在若干年中基層歷練後,再擔任高階的職位。

第三,學生所學必然與教師的專業能力取向密切相關。教師如果有能力解決實務上的問題,或其研究成果能應用在產業上,則其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肯定比較高;如果教師專心於高深的學術研究,則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的興趣及專長也多半在類似主題的學術研究方面。

第四,目前普通大學裡的教師,有不少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並接受企業界委託,從事實際課題的研究;然而也有一些技職院校教師的研究方向十分「理論」,其專長未必在產業界可以真正發揮。可見得學校的名稱屬性並不重要,教師的專長、研究興趣、專業能力才是畢業生能否在產業中發揮的影響因素。

有人認為大陸許多大學教師,在解決產業實際技術問題方面很有經驗,原因之一是其所任教的學校自行開設公司,從事產銷或對外提供顧問服務。為了創收,教師不得不在這些方面長期投入,因而累積了經驗以及憑學理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為了鼓勵大學教師了解業界需求、提升他們對實務問題的興趣與能力,或許不必做到這種地步,但在高教政策上,至少應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接觸產業界,以了解後者的經營現狀及技術瓶頸,並努力憑藉其學術素養為業界提供服務。(延伸閱讀:【衍生企業專題2】台灣大學面臨倒閉潮?中國大陸大學憑著校辦企業營收而自給自足)

在此一過程中,教師的知能肯定會朝這些方面進步,將來企業界遇到技術問題也可以從大學獲得大量支援;學生所學及心態也會更符合業界的需要,「學用脫節」的問題才會漸漸解決。

反過來說,如果大學教師的研究方向、專長以及心力完全配合國際尖端的學術發展,對本國產業的現狀與問題沒有機會也沒興趣去了解或解決,則其教導的學生進入職場後,當然要自行摸索很久才能發揮作用。

在工學院、商管學院,以及許多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要目的的專業學院,此一道理應該都相當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