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技職學群 帶你扭轉人生(二)

 

閱讀此文前,歡迎先閱讀:

7大技職學群 帶你扭轉人生(一)

作者:李雅筑

攝影:賴永祥

[section label=”4〉觀光餐旅學群 觀光蓬勃發展,抓緊跨校合作契機” anchor=”a1″]

4〉觀光餐旅學群
觀光蓬勃發展,抓緊跨校合作契機

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下,觀光餐旅相關科系暴增,學生數大幅成長。不過許多專家警告,目前已有供過於求的趨勢,加上工作薪資不符合年輕人想像,就業市場流動率高,許多科系思考如何提升就業保證。

對此,高雄餐旅大學餐旅學院與晶華、雲朗和老爺酒店等飯店合作,開設專班招收24名學生,學生須具備多益成績500分才能申請,業界則一一認領學生,每學期提供參訪體驗,並保證畢業就有工作機會,起薪3萬元起跳。

「許多飯店總經理都親自來面試,儼然是搶人大作戰!」高雄餐旅大學餐旅學院院長林玥秀表示,此計畫不僅設計全新課程,也幫助學生考取國際證照,培養未來領導人才。

跨校合作是另一趨勢,高雄餐旅大學和法國藍帶廚藝學院(Le Cordon Bleu)簽約,共同成立「國際廚藝學園」,預計2015年4月開課,招收32名學生。

以往藍帶課程主要以西廚為主,這次將和高餐大共同研發中廚課程,共同培養中廚人才。

學長姐經驗分享〉侯布雄法式餐廳烘焙師 魏嘉佑
烘焙是藝術 賣相、口味同樣重要

對製作甜點的狂熱,在今年24歲的魏嘉佑身上一覽無遺,他一臉靦腆地說:「常常做到眼睛痛,但覺得太有成就感了!」目前在法式餐廳擔任烘焙師的他,採訪當天,現場捏製一個獅子造型的杏仁糕,整整一小時全然地沉浸其中,細緻工法讓人目眩神迷。

這得歸功於從小到大的訓練,受到媽媽和哥哥的影響,讓他很小就立定志向。「小時候時常看著他們做菜的背影,自己對餐飲業也心生嚮往,」之後就讀開平高中,學習基本廚藝技法,大學進到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一圓自己的夢想。

他回憶,烘焙課是他最喜歡的課程。課堂上不僅能烤出香味撲鼻的甜點,還能依照自己的喜好裝飾、展現創意,尤其用杏仁糕製作一個個小玩偶,更是過癮。魏嘉佑笑稱,當初第一個作品是兔子,花了好幾小時還是做得四不像,經過訓練,現在大象、熊、貓和狗等,都已難不倒他。

大學四年,包含西點製作、巧克力製作等實做課程,讓他擁有扎實基本功。他認為,與老師和同學間的討論相當珍貴,從中釐清問題,也讓自己願意傾聽別人、廣納大家意見,實踐做中學的精神。

餐飲業是製造幸福的產業

除此之外,理論課程也不可偏廢。魏嘉佑說,像是食物學原理、材料特性等知識都是製作糕點的訣竅。「做蛋糕是門藝術,賣相要好才能引發食慾,但口味也必須兼顧,」他坦承,一開始總是急著追求外觀和配色,結果發現口味完全不搭,如何平衡,是烘焙師最大課題。

為了提升實力,大學畢業那年,魏嘉佑遠赴巴西參加「UIPCG青少年盃世界錦標賽」,兩天比賽裡,連續闖關冰淇淋蛋糕、8吋蛋糕、巧克力工藝、肖像蛋糕等關卡,累積積分之後,最終拿到世界第五名。

這樣的好成績讓他回國後,順利錄取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現在工作近一年,每天烘烤完蛋糕後,他要依照甜點設計圖,運用水果、鮮奶油等各式原料裝飾蛋糕,一點都不得馬虎。每個產品上架前,得經由資深師傅檢查,若是發現瑕疵品,一律撤下。

如此嚴格,就是要保有好品質。他認為,餐飲業是製造幸福的產業,工作再辛苦也值得,「最喜歡看到小朋友滿足的笑容,他們總是看著甜點,眼睛閃閃發亮,」他談到,每份工作都有辛苦之處,重點是將它轉換為一份責任,成為成長推力。

工作後他也體認到,大學所學習到的組織能力相當受用,面對繁瑣的烹調步驟,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並且有效率、流暢地完成整型、烘焙、裝飾等流程,製作完美成品,都是身為烘焙師一輩子要學的課題。

如何增進自我能力?他建議,學習可以從模仿開始,先試著臨摹成功作品的精髓,再發展自己特色。此外,平時可以多看展覽等藝文活動,培養美學的鑑賞力和敏銳度,也對製作蛋糕有潛移默化的功用。

近年隨著下午茶風潮興盛,甜點店林立。魏嘉佑觀察,每家甜點店各擁特色,無論平日假日都吸引大批顧客,顯示未來市場依舊看好。

「餐飲類市場是否飽和,這非重點,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他堅定地說,只要有心,不斷努力,在社會中找到一席之地並非難事。

[section label=”5〉醫護學群 邁向高齡社會,健康照護需求大增” anchor=”a2″]

5〉醫護學群
邁向高齡社會,健康照護需求大增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近年健康照護議題備受關注。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民國120年,需要被長期照護的長者人口將達90萬人,未來10年內長照機構護理人員需求約需2萬人,具護理背景的照護管理專員將達3500人。

為提升實務經驗,許多科系設有臨床模擬教學中心,讓學生實際接觸病人前,先有機會練習各種臨床技術,加強多元訓練和臨場感。

美和科技大學則與勞動部合作辦理「護理長期照顧人才培訓」就業學程,開設「口腔照護」「吞嚥障礙照護」「復健與輔具使用」等課程,提供200小時訓練和120小時實習。

此外,生醫產業看俏,各大科技廠正積極布局智慧醫療領域。對此,美和科技大學健康暨護理學院院長洪文東說,遠距醫療照護、個人化醫療和居家安全監控系統等,都是醫護學群的新興課程內容,以培養健康資訊科技人才。

在美容領域方面,台灣的SPA年產值超過250億,每年以25%的驚人速度成長。為了與業界連結,正修科技大學化妝品與時尚彩妝系設有化妝品實驗工廠,EROS沙龍則直接進駐校園,導入業界最新流行趨勢。

學長姐經驗分享〉中醫大學醫院台北分院藥師 蘇姵伃
培養耐心耐力 建立良好醫病關係

穿著白色藥師服,今年才23歲的蘇姵伃忙著調劑藥品,一包包分裝,看起來架式十足。高中時她就立定志向,未來要在醫院工作,當時的她心想:「醫院裡可以幫助很多人,工作起來一定很快樂!」

高中畢業後進入嘉南藥理大學,一心朝著藥師之路邁進。她觀察,由於藥師起薪有台幣4萬5000元以上,近年藥學系相當熱門,吸引許多優秀學生搶讀,甚至能上台清交成的學生也放棄明星學校光環,一頭栽進藥學領域。

回憶大學所學,包含藥劑學、生藥學、藥物概論等課程,讓蘇姵伃直呼收穫良多,「理論課相當扎實,這是所有藥學的基礎。」之後她到三軍總醫院實習,在五個月裡學習實務面應用,也從中了解藥師工作的分類,包括急診、門診和住院等,對未來工作有更多認識。

考取藥師執照後,蘇姵伃順利進到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未來希望能自己開藥局的她,想先在社區型醫院工作,學習更多元技能。現在她每天的工作是調劑、訂貨和歸貨等,常常一忙就是好幾十個小時。

考證照保障未來出路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與病人溝通,這也是最大挑戰。「面對病人千奇百怪的問題,必須耐心解答,設法讓病人了解用藥知識,」蘇姵伃說,由於許多病人會服用保健食品,因此必須提醒病人如何和藥物搭配。另外,中西藥併服也需要注意,否則將會減緩療效。

此外,藥師也要立即回答醫生疑問。她說,醫生在開藥前,若是對某些藥品不熟悉,便會打電話詢問,這時藥師不僅要有絕佳的臨場反應,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才行。

工作一年多來,蘇姵伃認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有些病人會畏懼醫生,這時我們就成了最重要的諮詢者,」她表示,若是有客人來詢問身體狀況,藥師通常會從藥物開始評估,接著從病人的家族疾病分析,幫助病人釐清問題。

目前醫藥分業議題正如火如荼討論,未來若是施行,醫生就能避免被藥商箝制,藥師也不會受到工作壓榨而產生過勞。藥師證照考試方面也將改革,將分階段考試,未來學生在學期間就可參加第一階段考試,拿到畢業證書後,可參加第二階段考試,若通過,即可取得藥師證書。

蘇姵伃建議,最好在學生時期就考取證照,保障未來出路。「能用自己的專業,為每個人找回健康,我認為投入藥師工作,相當值得。」她眼神發亮地說。

[section label=”6〉語言學群 擴大國際視野,用語言專業換高薪” anchor=”a3″]

6〉語言學群
擴大國際視野,用語言專業換高薪

外語系一向是傳統熱門科系。全國161所大專校院,有126校設有英語文相關系所,不過由於出路變窄,就讀意願下降,近年招生開始遭遇瓶頸。對此,外語學群積極和業界合作,讓學生不用出校門就擁有就業機會。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從103學年度開始,推動全學期實務實習,與餐飲、飯店和語言中心等公司合作,六個月的實習之後,若學生表現好,畢業就直接轉任正職,達成無縫接軌。

課程設計上也趨向多元,不僅學習語言,還要學文化和歷史。文藻外語大學歐亞語文學院院長張守慧強調,「跨文化溝通」是院上必修課程,「學習不同文化該如何交流,有哪些禁忌和衝突,」她認為,跨國工作能力已是工作基本職能,外文系培養學生的文化智商,也就是和來自異文化的人有效互動的能力,有助提升職場競爭力。

除了傳統的歐美語系,隨著學習中文風潮盛行,近年急缺華語教學人才,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更曾祭出台幣7萬到10萬元待遇,招募華語教師到友邦服務,可見擁有語言專業也能坐擁高薪。

學長姐經驗分享〉長榮空服員 李宜倩
強化自信心 預約通往世界的門票

梳著整齊包頭,拖著一只行李,今年26歲的李宜倩是名空服員,從應用外語系畢業後,她靠著流利的英、日語能力,服務各國客人,四年來飛往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地,體驗當空中飛人的快感,「空服員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現在的生活就像是美夢成真一般!」

她回憶,小時候家人出遊時,對空服員的親切和專業形象印象深刻,馬上就立定未來志向。

為了朝夢想更接近,她分析,外語能力是空服員的必備條件,因此她小學開始學習英文,不僅到補習班報到,外國電影、雜誌和影集等,也都是日常的學習素材。

服務旅客 應變能力是關鍵

就讀基隆商工的國際貿易科時,她不忘將英文能力放在第一位,修讀商用會話和英文書信課程。大學進入應用外語系,開始更扎實的語言訓練。她主修英文,副修日文,也選修法文課,讓自己擁有多國語言能力。

其中有兩堂課程讓她印象深刻。一堂是「遠距英文會話」,她形容,這堂課簡直是魔鬼訓練。當時,全班坐定在電腦教室中並佩戴耳機,老師要大家閱讀文章後,便隨機點人問問題,用英文回答。

「全班都清楚聽得見你的回答,要是答得不好,就會想要挖地洞躲起來,」李宜倩說,這不僅訓練英文閱讀的速度,也能在回答過程,增進自己的論述能力。

另外一堂「英文教學概論」則是規劃英文教學教材。過程中她發現,許多台灣人學習英文的過程都相當痛苦,導致討厭英文。其實,語言學習應該是從生活開始,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意願。

面對外界不少人質疑,語言只是個工具,需要念大學嗎?她認為,應用外語系並非僅是學習口語表達,包含外國文化、跨文化素養和溝通能力等,都是培養重點,「這些能力不管未來從事任何工作,都相當適用。」

當上空服員後,每次飛行都是挑戰。她坦言,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並不容易,擁有應變能力是關鍵,例如要聽得懂各地不同的英文口音,也要掌握口語溝通的要訣,與客人保持良好關係。

工作前幾年,她先在經濟艙服務,最近則晉升到頭等艙,學習與VIP級的客人互動。有次遇上一名德國籍的白酒老闆,他興致一來,不僅點了自家的酒,還介紹起公司產品等,讓她大開眼界,「如何和大老闆應對進退,也是空服員要學習的課題。」

李宜倩的服務哲學是親切和貼心,並且保有好心情,如此就能樂於工作。這個工作態度,使她不僅收到乘客特別寄來的讚美信,還曾獲得公司的「寰宇佳人」優等獎。

不過她也提醒,空服員工作看起來光鮮亮麗,但體力負擔是個挑戰。在高空工作,有人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若是想當空姐,得評估健康問題。

隨著各家航空增設國際航班,近年航空公司的工作機會大增。李宜倩說,這時如果擁有絕佳語言能力,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學習語言能夠增進自信心,這也是通往世界的門票。」

[section label=”7〉農林漁牧學群 科技農夫崛起,活用所學開創商機” anchor=”a4″]

7〉農林漁牧學群
科技農夫崛起,活用所學開創商機

運用科技解決農作問題、提升產量的「科技農夫」崛起,加上觀光休閒農業興盛,兼營休閒農場的收入是一般農業收入的四到五倍,吸引許多年輕人下鄉種田,連務農也能賺出一桶金。

另外,自屏東農科園區於2013年被列入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來,全球禽類第四大疫苗廠德商羅曼動物保健公司、日商有明食品公司等廠商已陸續進駐,急需農業人才。為符合業界潮流,農業加值和生技應用等,都是學校新興研究方向。

在海洋系方面,就業機會明顯比以往更多。近年海運業大舉徵才,台灣海洋教育中心表示,未來三年,台灣貨櫃航運公司將新增十艘以上新船,每年徵才上百名船員,大學生畢業後擔任船副,每月薪水可達台幣13萬元。

學長姐經驗分享〉弄福農場負責人 陳坤盛
趁年輕回歸自然 滿足愜意人生

來到南投縣名間鄉,皮膚黝黑、理著平頭的陳坤盛熱情招呼。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後,他自創「弄福農場」品牌,擁有兩棟合計5分大的水耕栽培區,「小時候從來沒想過會做這行,結果愈做愈有心得!」現在的他月收破20萬元,儼然晉升為黃金農夫。

會擁有這樣的經歷其來有自。從小他就看父母親栽種茶、鳳梨和薑等作物,之後轉型做茶菁的中盤商;他高中時,家裡又開始種杏鮑菇,「小時候總是在田裡幫忙,看到爸媽覺得很辛苦,總是在思考如何幫助家裡。」

善用新技術 讓務農更輕鬆

高中時,當同學們開始擔心未來,思考就業方向時,他決定反其道而行,先想像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工作一輩子就是要享受晚年生活,如果老了想要過農田生活,何不儘早投入呢?」

於是他毅然決然從一般高中普通科轉考統測,進入屏科大的農園生產系就讀。他回憶,當時許多人都說他瘋了,還有人取笑他,但這幾年,他用自己的力量證明,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農園生產系有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生物化學和花卉學等課程,並以豐富的實作課程著名,每個人都要自己動手栽種作物。

栽種過程相當不容易,他從中領略不同作物的成長屬性和特色,「種不好的話會被當掉,每個人都像是在照顧小孩一樣用心。」

陳坤盛認為,這些學習相當寶貴,讓他現在遇到任何問題能快速找到答案。他分析:「以前的人務農要以時間換取經驗,但是有了大學的學習,便能以科學方式,了解其中原理。」

大學畢業後,他決定投入水耕栽種,花費百萬元蓋溫室,一頭栽進務農生活。不過他坦言,一開始栽種過程並不順利,有次因為藥劑下太多,導致根系長不好,一切得重新來過。為此,他特地跑到彰化等地尋求業者協助,一心一意要種出優良的水耕作物。

一年半時間以來,作物品質已穩定。現在他每天忙著進種、種菜苗、水質管理、採收和包裝等,並配送到台北果菜市場的盤商,一天有250~300公斤的產量,忙到不可開交。

每次採收時,看著一大片翠綠水耕,都讓他心生驕傲,也成為他不斷努力的動力。

面對大眾的刻板印象,總以為當農夫很累,陳坤盛回應,現在已進入科技農業時代,許多新技術已讓務農工作更輕鬆。

不可否認,年輕人務農風潮正在各地蔓延,「若是討厭都市生活,嚮往愜意人生,何不趁著年輕就回歸自然生活?」他瞇著眼睛笑了。

 

圖片來源:及良 及影@flickr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遠見雜誌》,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