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林昱汶/高雄報導
你們對於國文課的記憶,是坐在教室內不斷抄寫筆記、耐不住的打盹,還是不停背誦課文注釋?為使學生有語文運用的舞台,三民家商國文老師黃一軒與專業科目老師合作,打造國文融合專業技能的跨領域課程,讓學生們走出教室探索新知,留下深刻的記憶,受益無窮。
創造不同的課堂風景 使國文內涵深入人心
過去國文教學強調知識與國學常識,然而新課綱重視素養及實際運用能力,因此需要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而不只侷限在過去單純的講述與抄寫。黃一軒希望創造多元且富有意義的課堂風景,激發學生思考國文重要的內涵與概念,帶領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發覺國文課程的生涯啟發。
他帶領餐管科學生們籌劃感恩餐會,與中餐老師不斷討論,從國文課的內容中發想餐會主題,最後決定以客家文化「濃情美意客家勤」為主軸,結合不同文本與菜餚彰顯高雄美濃的客家特色風情。學生們選用客家歌謠作為餐會主題曲,並探討歌詞內涵,再從中進行意象呈現,利用不同素材增添場景。在串場活動中,他們透過朗誦客家新詩呈現豐富情感,也更加認識客家歷史。

從食材選用、烹煮方式、場佈元素、影片製作、活動安排、服裝穿搭等,都是經師生們不斷修改,期盼展現一場包含餐廚專業、人文素養,更帶著濃厚情懷的餐會。這場活動帶給學生們非凡的體驗,他們發現,當餐會帶有文化意涵時,活動深度與展現出的能量與一般餐會完全不同。因此黃一軒認為在餐會中大量融入國文課文、附加文化及文本分析,都能使餐會的色彩豐富,也讓學生們非常感動自己親手籌辦的成果。
學生潘思涵負責獨自製作餐會中的刈包,同時兼顧證照考試及餐會備受壓力的她,因擔心無法完成菜餚而哭著和黃一軒說:「老師我真的沒辦法,我對不起大家!」令老師們十分不捨,當她成功完成刈包的樣式後,她非常感動,也感謝師長、朋友們的鼓勵與陪伴。這個經歷讓她在升大學後學以致用,不僅能快速融入相關課程,也針對客家主題進行報告,使知識更加延伸。

黃一軒認為,跨領域課程是「所學能被真實運用」,希望學生在每個活動中體會到國文的有趣、價值及重要性,期待跨領域課程能開創學生不同的視野,並發覺無論是開店籌備、溝通、介紹菜色等餐管大小事都與國文能力密不可分。

教師互助合作 共創優質教育環境
黃一軒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當有一群願意和你一同嘗試的人聚集在一起時,你就會很投入在這當中。」這也是三民家商獨特的風景,在辦公室中,幾位老師聊著天就能有不同的跨領域課程產生,例如黃一軒與餐管科主任方幸君合作的《走讀鹽埕筆記》,就是透過聊天過程中產生契機,成為富有人情趣味的實作課程。

方幸君邀請黃一軒協同設計,帶領餐管與觀光科學生進行鹽埕走讀導遊實務。餐管科著重表達能力運用,因此老師們設計闖關地圖,請學生們到鹽埕區各著名店家參訪記錄,最後到大草皮席地而坐,向師生報告走讀歷程,以導遊的角度介紹當地觀光,並由三位老師立即評分、講評;而觀光科側重文本寫作,學生參訪後運用文字組織安排,敘述自己吸收的訊息,用個人獨到的觀點從店家故事、食材、區域文史等不同角度介紹地方特色。

學生許雅筑說,他們起初並不理解老師安排的各項活動,總是私下抱怨,儘管完成活動也不明白背後含義。直到上大學後她才感受到老師的用心良苦,因為這些跨領域的活動,讓她體會到課本以外的知識,也更開拓視野。「世界之大,我們可能無法摸索透澈,但不斷體驗新知的機會,是老師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在〈走出教室體驗新知的國文課 是學生最珍貴的禮物〉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