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水:高教的春天來了嗎?─兼職鬆綁、彈薪方案、假發票緩起訴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

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雙城記》的開場引言,場景是1757年的法國大革命,但拿來放到現今的台灣高等教育,竟然也如此貼切。

先從三則高教新聞說起。

曾鬧得滿城風雨的大學教授假發票A錢案,繼最高法院今年6月做出涉案大學教授「不具授權公務員身分」的決議意旨,彰化地院昨審結,果然教授學者全解套,31名涉案教授學者及廠商,有8人獲准無罪,另有21人被依違反《商業會計法》輕判數月不等徒刑,兩名廠商未獲緩刑外,其餘19人全獲緩刑,另有一名業者及一名學者被依詐欺罪論刑,可易科罰金。(2014/8/30蘋果日報,教授假發票A錢,31人全免囚,大費周章查辦,最重僅須罰款上課)

台灣師範大學5名現、前任教授,涉嫌在8年前,以假發票核銷國科會等公費補助款各數萬元,因5人都認罪,昨被台北地檢署給予處分緩起訴,條件是繳交國庫2萬到5萬元,但協助開假發票的元霖文具行老闆施揮揚,昨被依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起訴。(2014/12/28蘋果日報,承認假發票A錢 5教授緩起訴)

為強化產學合作,日前科技部與教育部達成共識,將研擬鬆綁教授可以擔任新創企業相關職位的規定或調整相關措施,目前規定教授僅可擔任生技產業新創公司董事,未來研擬開放教授到各產業的新創公司都可擔任董事,等於鬆綁教授可到任何新創公司擔任董事,學者預估將有2000名教授投入創業行列。(2014/12/31蘋果日報,教授創業大鬆綁,估2千名教授投入)

 

● 一切都是為了留住人才

依前揭報導,喧騰一時的「大學教授假發票案」已然正式解套,這不能不歸功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三位台灣學術行政首長的聯名呼籲。(2013/1/7我們對「假發票」事件的憂慮與呼籲)

至於以「強化產學合作」之名,讓教授可以名正言順投入創業、擔任董事,就好像為了縮短與國外頂尖大學的薪資差距,所實施的「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實施彈性薪資方案」一樣,在留住優秀人才,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大旗下,更顯順理成章,兩者都有著不容質疑的政治正確。

教育部之所以提出這些經濟性誘因,主要是為了回應所謂大學教授薪資偏低,難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說法。誠如所見,為了留住國家人才,我國政府甚至同意公立大學教授,在每年領取超過百萬的退休俸後,還可以「無縫接軌」到私校擔任講座教授。

於是,為了保護、獎勵這些優秀人才,公立大學教授涉貪,有國家司法為其除罪;優秀教授薪資偏低,有教育部為其制訂「彈薪方案」;為了感謝「傑出人才」繼續貢獻,備受批評的「雙薪肥貓」,立法院遲遲不予修正;就連高舉公平正義的年金改革方案,行政院也要為公立大學教授們量身訂做,彷彿不給予這樣全面性的籠絡,優秀人才都要出走一樣。

不要質疑政府留住人才的決心,也不要挑戰制度的公平性。

按教育部的說法,這些用以獎勵人才的制度都是公平的,目的是為了突破我國僵化的薪資結構, 言下之意,無法獲得國家獎勵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那些只會批評制度不公的,顯然都不是國家人才,想要晉身成國家人才,必須努力投入論文量產研發,而不是急於批評制度。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毫無疑問,對有權決定資源分配、可以制訂制度、游走各校評鑑他人、優秀到能夠領取彈性薪資、甚至退休後還有雙薪的傑出國家人才,確實身在美好的時代,有著充滿希望的春天。

然而,那些被排除在國家獎勵制度外,那些只能以「專案教師」、「兼任教師」、以各種非典型雇用形態,勉強在高教市場載浮載沉的的高教工作者呢?

儘管按照國家對人才的標準,這些高教界的「魯蛇」稱不上人才,但總可以一問教育部、立法院、司法體系的主事者們:

一邊是領取退休雙薪的教授,一邊是朝不保夕、疲於奔命的「專案教師」,這樣的教授聘用制度,真能提升高教品質嗎?

一樣涉及假發票案,有「公款公用」、被不良制度所害的優秀學者,也有「公款私用」、甚至壓榨助理的學界敗類,一起免責公允嗎?

一樣領取彈性薪資,有學術成就斐然的學者,也有朋黨營私的學閥,這樣的獎勵制度合理嗎?

一樣是教師升等,有關係的快速通過,沒關係的只能慢慢等,這樣的教師升等審查能夠服人嗎?

 

● 關注還在黑夜裡拼搏的高教工作者

都說台灣高教亂象不斷,但高教之所以出現問題,究竟是因為教授待遇太差?還是不公的經費分配模式與扭曲的評鑑制度?

可以肯定,台灣高等教育的亂象,再怎樣也不是那些疲於奔命的鐘點教師造成的,真正該被檢討的,不正是這些有權制訂制度,有權決定資源分配方式,可以游走各校指三道四的高教中人?

我們不反對給予真正優秀的學者獎勵,然而,能獲得彈薪獎勵的學者畢竟不多,教育部若真有心為台灣高等教育做些什麼,似乎不是繼續加碼造福已然身在天堂的少數人,而是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那些處境艱難,但教學、研究一樣認真的「專案教師」、「兼任教師」與「私校教師」。

唯有讓身在黑暗季節猶奮力拼搏的高教工作者,也有看到黎明曙光的希望,台灣高教的春天才會真正降臨。

 

圖片來源:Shaylor@flickr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經原作者授權刊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