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課程和Capstone相輔相成 互不牴觸

 

文/劉曼君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辦公室主任兼認證委員會副執行長

近年來實習課程日漸受重視,包括一般大學也不例外,技職體系校院更紛紛考量納入,甚至將實習列為必修課程。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認證的重點在確認畢業生具備學程所訂之核心能力,也因此在精神上對於學生實作能力的訓練相當重視,此點和實習課程的宗旨不謀而合。在設計教育認證(DAC)規範4.3中,IEET也要求通過認證的學程能佐證其課程須有與主修相關之企業實習或專業實習。其他如工程、資訊、建築或技術教育認證,雖未明文要求實習,但也透過其他內容要求實作能力的培育,例如技術教育認證(TAC)即要求培養學生技術專精的專業與實務課程,須占最低畢業學分八分之三以上,其中須包括:(1)整合實務技術能力的專題或實作,以及(2)實驗或實作至少8學分,1學分至少36小時。

 

實習課程是否可取代Capstone課程?

自2014年起,IEET已於認證規範中要求,未來參與認證的大學部學程必須具備整合設計能力的「專題實作」(Capstone課程),而此項規範是要求103學年度起入學的大一生,必須於畢業前修習該項課程。IEET對Capstone課程的要求普遍受到學程的重視和支持,許多學校反映目前已有既定或類似的整合性課程,即便目前沒有此類課程的學程也對此項課程的意義表示支持。IEET也了解在學分數的限制下,學程不容易增設一門新課程或將課程改為必修。IEET認證要求Capstone課程須是必修,但近年也在每半年辦理一次的Capstone課程研討會上表示,學程不一定要新開一門課程,可以先找出系上較具整合性的課程,將之稍事調整以符合Capstone課程精神也可以。如此一來,學程就較容易操作,也不會造成學程太大的負擔。近期由於許多學校紛紛建立了實習課程的要求,有的規定學生利用暑期八週進行實習,有的則要求大四實習一學期或一整年。在時間或學分數的壓縮下,IEET也遇到些許學程詢問,是否能以實習取代Capstone課程。

針對此一問題,IEET認為Capstone課程和實習課程其實是相輔相成,有學程是兩項課程都有,不相影響。從本質意義、操作模式、學生培育和學習以及教師指導等層面觀之,這兩項課程的確有不同之處,因此,若以實習完全取代Capstone是有些不適當;但若開設一門全新課程有困難,IEET建議學程改朝調整既有課程的方向規劃,區隔與實習課程之間的要求。

 

實習課程提供進入職場的準備  Capstone提供畢業前整合所學的機會

實習課程和Capstone課程在本質上並不相同,因此,從教育的觀點而言,並無所謂取代的問題。學生參與實習,除了親身體驗職場的環境之外,若表現好,常常會被實習單位留任,免去找工作的階段,對學生和實習單位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面。若學生實習完還有一段時間返回學校,加強自己在實習過程中所發現的一些欠缺的知識和能力,將會是最佳的安排,如此一來,實習課程的確能發揮「課程」的效能,而非僅是讓學生「提早就業」。

Capstone課程則是不一樣的思維和學生培育的過程,在這個課程中,學生有機會確實的驗證自己所學,並且從較廣的角度嘗試解決問題,整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做一個大學教育的收尾工作。這和實習課程中,學生僅能在很小範圍的任務編制中練習是相當不同的。因此,Capstone課程提供很重要的學習總結,讓學生的學習在學校的環境中與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同儕間相互砥礪,取得一個較完整的學習總檢視經驗。

因此,實習課程和Capstone課程實際上並無相互取代的問題,反而具備相輔相成的效應,若能兩者搭配,相信學生在學習上會有非常不同且充足的實務經驗體會,也能在學習上更加深入、更加完整。

 

實習課程由實習單位主導  Capstone課程仍由教師主導

過去除少數企業外,業界普遍對於學生實習的參與並不是很深入,近期在產官學的積極努力合作下,有了相當正面的發展。然而,要能提供相對應國內校院系所學生數量的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且在領域分布上也非能達到均衡,因此要全面推動學生實習,且能永續經營,並不容易。

再者,學生到了實習單位勢必由實習單位主管人員帶領,相關工作內容也由實習單位主導和安排,在管理學生學習方面,和學校由教師規劃的完整學習模式會有很大的差別。實習單位的主管人員也要具有足夠經驗,才能提供學生一個良善的學習經驗。要能確認學生的學習夠分量和夠品質,學校教師必須更為投入,甚至可能因應不同學生的實習而提供個別的督導,這方面的規劃是學校、學程和教師都必須留意的,否則實習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不同於實習課程,Capstone課程的主導權仍在教師,18週的學期歷程該如何規劃也都由教師來安排,比較容易管理學生的學習及成效。

Capstone課程結束時所要求的書面、口頭報告及其他成果展現等條件,都可以用來要求實習課程。許多學程也會邀請業界代表參與學生Capstone課程的評量,和教師的評量平均或依權重計算;學生在實習課程上的評量則主要來自實習單位的主管,教師的評量反而是相對應配合的角色。

 

實習內容因應實習單位安排  Capstone顧及多層面核心能力培育

如上述,學生到了實習單位,每天的工作內容皆由實習單位安排,主管人員的經驗和能力也相對重要。一般而言,即便學生能夠參與團隊執行計畫,但實習單位不至於會讓學生負責主要工作,大多是見習或負責一些比較小而輕微的任務,這也是很自然的安排。然而如此一來,學生所學自然較為有限。比較不好的情況是實習單位將學生視為工讀生,處理一些非專業相關的工作,例如跑腿打雜等,這樣對學生專業所學以及學校期待學生能透過實習課程整合所學,並檢視所學核心能力,恐無積極直接的效應。

反觀Capstone課程是由教師規劃,對應多數系上所訂的畢業生核心能力,學系透過這個課程檢視和佐證畢業生具備該有的核心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彰顯執行設計)的能力。此外,此課程的目的也在檢視和佐證學生的團隊合作、領域整合(和不同專長或領域人士合作)、有效溝通和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等能力。在當今社會與全球化脈動下,這些軟實力或稱之為通用實力(無論任何環境、工作都需要的實力),反而常是業界選才和儲備未來幹部時最重視的能力。

工程師多以團隊模式工作來解決專業問題,因此IEET強調Capstone課程要讓學生以分組模式合作,甚至和不同專長或領域的同學合作,藉由此一過程,訓練學生按時完成所分配的工作、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等。在實習課程中,學生勢必有和實習單位其他同仁合作的機會,但在性質上與Capstone課程所訴求的團隊合作機會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在Capstone課程中,學生和其他同學之間主要是同儕的關係,彼此合作、相互貢獻,以完成計畫案。學生之間彼此分配工作,也擔任領導和被領導者的角色。然而在實習的環境中,學生主要是處在被領導的情境下,較難有機會練習帶領他人的能力。

另外,Capstone課程也是培育和佐證學生有效溝通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一般而言,Capstone課程期末成果之一通常要求學生以小組方式製作海報和上臺口頭報告。實習課程則需在這方面特別安排,要求學生於實習的不同階段及完成後進行報告。

當然,時間管理、成本分析、經費規劃等專案管理能力也是工程師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在修習Capstone課程中,學生勢必會經歷時間規劃、經費處理的過程,學習在有限的資源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分配時間和經費。IEET並非要求學生具備如專案管理證照般的內容,但基本的時間、經費規劃等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檢視確實可以透過Capstone課程來達成。在實習環境中,學生此方面的見識相信會比Capstone課程更為真實,但若有機會實際執行相關的工作而非僅是見習,將是比較扎實的培育。

 

實習課程與Capstone無法互相取代

綜合上述,實習課程和Capstone課程應是互補的學習經驗,建議學程多加考量,從學生學習和學校教育的角度思考最佳的課程模式。

 

圖片來源:《評鑑雙月刊》第54期David@flickr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評鑑雙月刊》第54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