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本 放眼全球──香港城市大學的教學與品保制度

 

文/馮剛
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創校以來,短短30年間飛躍發展,為社會培育眾多專業人才,造福社會。城大的全球排名持續上升,成就廣獲各國高教界認同。如此卓越表現,原因之一是城大努力不懈地提高教與學的質素。

城大創立於1984年,現已規模漸成,設有七所學院: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創意媒體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法律學院與動物醫學院。學生總數約20,000人,教職員逾3,000人。根據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布的排行榜,2013年城大在全球最佳大學之中居於第104位;2014年在「建校未滿50年的全球50所最佳大學排名榜」上居第四位、在亞洲最佳大學之中居第11位。

多方措施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經歷

為充實學生的學習經歷,城大建立了一個架構來增進教與學活動的成效,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整體教學質素。

城大的《2010-2015年策略性發展計畫》為大學清晰勾勒出一個長遠目標──發展為亞太區領先的全球一流學府,致力於優異的專業教育與卓越的問題導向型研究,既執行長遠規劃,又能及時應對全球環境迅速變化而帶來的新要求和新挑戰。

這份計畫指出城大的發展方向,擬訂了主要的策略和目標,也明確劃定了一系列行動指南,其中有關學生在校學業和事業發展規劃的措施,包括下列諸項:

1.加強課程改革,落實「成效為本」的教學方針,拓寬國際視野,以促成優質的研究和專業教育。

2.設計出具前瞻視野的專業課程,以切合香港、中國內地、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所需。

3.增強語文能力及電子學習技能的培訓,增強圖書館的支援功能,以助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4.為學生拓寬畢業前實習及服務學習的機會,並輔導學生為就業做好準備。

● 重探索求創新課程

為了落實上述目標,城大在2012年開始重點推行「重探索求創新課程」。新課程將「探索與創新」設定為學術課程的兩大支柱,務使所有城大學生在學習期間皆有機會參與原創性探索,學會如何創造、交流和展示新知識,並加以改進,用以造福社會。

「成效為本」的教學方針早已在城大全面落實。課程主任和授課教師預先為學生訂立了修畢某一學科之後應取得的成效,據此安排和協調各科目的教學重點、內容和相關活動,並確立相應的審核方法,以評鑑學生的學習進程及成果。「成效為本教與學」方針乃城大的教學規範,也是實施「重探索求創新課程」的堅固基礎。

城大更推出促進探索創新及跨學科研究的措施,其中包括設立及推行「創意搖籃計畫」和「跨學科專業發展獎勵計畫」。前者幫助城大師生將自己的創新意念付諸實踐,以促進知識轉移。後者促使學術背景不同的各方教研人員合作,設計出注重探索創新、跨越學科界線的「精進教育」課程。

投入資源  為學生拓寬全球參與

開拓視野亦是學習經歷的重要一環。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世界大趨勢,城大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著名學府建立夥伴關係。截至2013年,城大與逾40個國家或地區的近350所院校,簽訂了超過550項合作協議或備忘錄,藉此擴大學術交流與學生交換的機會,並設立雙聯學位課程或合辦學位課程,與海外夥伴共同開展教學及研究工作。如今可在校園內,見到越來越多不同國籍的學生交流切磋,也有不少完成海外交流的學生回校與同學分享經歷和體會。

● 外地實習 積累實踐經驗

實習可增進學生的工作與溝通技能,培養領導能力,加深對世界的理解和社會意識,並增強社會歸屬感。城大積極四處聯絡,為學生爭取本地及海外的實習和暑期工作機會,累積工作經驗,或取得與工作相關的學習機會,在專業環境下實踐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開展聯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城大除了注重探索及創新,也關心學生的全人發展。城大銳意為學生營造富有挑戰的學習環境及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全面成長及發展。

● 火焰計畫

城大的「火焰計畫」是香港高等教育界的首創之舉,這項社會創新教育計畫涵蓋四大範疇:專業及學術發展、研究及知識轉移、社會創新的培育、學生服務領袖才能的訓練,目標是推行跨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創新力」,亦即洞察力、探索精神、創新能力之綜合體,讓學生能將眾多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用以促進社會持續發展。

● 城青優權計畫

城青優權計畫鼓勵學生投身於社區服務,增強與社區的聯繫,使本地社區及居民的生活更充實。該計畫有助學生在義工服務中展現「持續義工精神」,增強社會歸屬感,為社區的團結、和諧、穩定有所貢獻。

● 學業導師計畫

為了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城大特別推行學業導師計畫。每名新生入讀城大時,均會獲派一位教師為其學業導師。學業導師會對學生提供學業上的建議,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並協助學生建立同儕之間的互助網路。

其他學業上的支援

現代學習不能缺少電子技術及網路方面的支援,城大致力加強圖書館電子資源及網上學習的支援,以促進學習成效。城大電子圖書館館藏逾2,530,000冊,合訂本期刊數量為213,200冊。電子資源及多媒體資源的數量亦不斷增加,成為館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城大在2011年推出協調流動學習,在兩岸四地的高教界屬創舉。2012年,城大利用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既有優勢,進而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更多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導師及同學互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為進一步提供先進教研工具,城大今年在網上學習平臺中增添雲端服務,以便利跨媒體、跨平臺的教研合作及知識共享。為方便學生網上學習,率先推出城大網頁的智能手機版,為重要系統配備了流動應用介面。更採用特殊技術,讓視障人士使用大學的資訊科技系統。

完善的品質保證制度

為落實上述教學理念和確保其成效,城大建立了一個全面監察學術質素的架構,使全校的質素保證程序能貫徹統一,並清晰釐定管理層和教學部門之間的權責和學術事宜的審批安排。

《優質教育之原則、政策及實踐》是城大學術質素保證的框架,明訂大學須致力令學生獲得優質的教育及學習經歷,並確保所頒發學位符合國際公認的標準。

● 學術審批

所有城大課程均根據學術規程而制定:學分的設定須符合大學的標準;教學質素的標準須恰當,並與其他類似課程的國際標準相若;課程或科目的內容須符合大學教育的總體目標;教、學、評估三者的方法均經過細心審查,符合課程和科目的預期目標;並有足夠財力物力以供推行這些課程或科目。《大學修課式課程的評估政策和原則》亦清楚列出課程評估的方法及其理念,釐定評估的方式和制度之標準,以便監督評估政策和評估方法。

● 教學評估制度

為評估教師表現及教與學的質素,城大已制定一個全面的評估制度,其中包括「教與學問卷」、自我評估(透過「績效獎勵計畫」進行)、同儕評估。

● 年度課程報告

所有的課程主任均須呈交年度課程報告,內容涵蓋招生、學生的表現與成果、支援學習的設備與情況、校內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意見、「重探索求創新課程」成效的佐證、學生全球參與的情況等。

學系須訂立制度,以保持和改善課程質素,並須每年向所屬學院呈交課程報告,以確保課程及課外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能符合優良質素的標準。

● 校外學術顧問

城大邀請校外學術顧問提供專業意見。學術顧問由各學院的院長任命,主要職責是協助教學部門確保其課程符合國際標準,為教學部門及大學整體的長遠發展提供意見。校外學術顧問直接向教學部門提交報告,再呈送相關的院長或負責質素保證事務的協理學務副校長。校外學術顧問亦包括頒發認證的專業團體。

各學系的顧問委員會亦參考本地及海外商界領袖和學者的學術意見,邀請他們提供各專業領域對大學畢業生的最新要求,並給予有關的改善建議。

● 傑出教學獎

為表彰在教學及相關領域有傑出表現的教師,城大領先設立「傑出教學獎」,以助提升大學整體教學質素。獲獎者除獲頒獎金,並由學校撥款補助其推行教育發展項目,其姓名亦將被鐫刻在「傑出教學獎得獎者」牌匾上,以昭褒揚。

建立全面性的教學品保架構  貫徹教學品保程序以確保學習成效

為充實學生的學習經歷,增進教學成效,城大訂定了嚴謹的品保制度。憑藉全面監察教學質素的架構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優良師資,全校的質素保證程序得以貫徹統一,教學質素得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能遵循大學既定的方針發展,為其成長及事業發展作好準備。城大期望畢業生不但是傑出的專業人士,更有廣納新知、靈活應變、細心思慮、兼容並蓄的特質。城大將精益求精,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提供切合時代要求的先進專業教育,以助學生應對社會不斷轉變而帶來的挑戰,並引領高教界的革新,促成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評鑑雙月刊》第51期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評鑑雙月刊》第51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學生為本 放眼全球──香港城市大學的教學與品保制度〉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