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中鼎:對台技職教育的幾點看法

 

我在企業界工作了20多年,後來因為個人的原因,我離開了企業界,到臺灣技術學院教書。臺灣所謂的技術學院,包含了商業技術學院以及工業技術學院。基本上是給高工、高商、以及商專與工專的畢業生,提供進修機會,完成大學學位。

技術學院是屬於技職教育的體系。技職教育,與一般研究型大學的差異,是在於技職教育所強調的是技術與職業教育。因此,技職教育的特色,應該是在於偏向於技術與職業的養成教育。技職教育與職場的需求,應該有緊密的關聯。

成功的技職教育,應該是加強學生們「賺錢謀生」的能力。如何才能賺錢?簡單來說,人生有以下的幾個「賺錢謀生」的方向:

  • 做一個稱職的公司員工,成為職場的專職人員(professional);
  • 做一個單幹戶 self-employed,譬如個人工作室、代書、會計師、仲介等;
  • 做一個好的投資人,包含投資在資本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等。如果能夠成為巴菲特第二,也不需要上班做打工仔了;
  • 自行創業, 做一個成功的創業人(Entrepreneur)。

因此,理論上來說,技職院校,不論是商業技術學院還是工業技術學院,都應該教授以上四個方向的「賺錢謀生」的技能。技職院校的課程內容,應該教導學生如何提高專業技能、如何學會投資賺錢、如何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人。個人的賺錢能力提高了,社會的總體財富也會因而增加,國家才會更為富裕。

但是以我20多年的企業經驗,來看技職院校的教育內涵,實在是覺得牛頭不對馬嘴。技職院校所教的,與職場的需求,有明顯的落差。落差的原因,有很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教育的體制。

我想針對教育體制的問題,做出一些探討。

第一:方向的混亂

目前的技職院校,基於招生的考量,都希望能夠升等,成為所謂的正規大學。因此在辦校的基本方向,到底是技職教育、還是研究型教育,就抓不到定位。學校為了要升等,就要強調研究。其實所謂的研究,與企業的經營,基本上是互不相關。企業家與學者的根本差別,可以參考下列的表:

企業家特質

學者特質

領導團隊

單打為主

利益導向/損益表

名聲導向/履歷表

樂於執行

樂於論事

行動派

觀察家

關心:有沒有賺錢?

關心:有沒有著作

企業家的特質,與學者的特質,基本上是不同的。技職院校到底是要培育企業人,還是要培育研究學者,方向必須要清楚。方向的混亂,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也會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

第二:教師的資格與資歷

目前技職院校的教師的聘用資格,與正規大學沒有差別。基本上是看重是否具備博士學位。教育部對於技職院校的評鑑,也很在意教師是否具備博士學位。在技職院校任教的講師,也必須取得博士學位,才可以升等為助理教授或是副教授。因此,技職院校的講師們,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也都在進修博士學位。因此,整體而言,技職院校的教師們,都是「研究」導向、學位至上。精力與重點,都不會放在企業經營的實務上。

我在企業界20多年,很清楚的知道,企業界在意的是,商機的掌握與確實有效的執行。對於學術界的引經據典、某某某在某篇論文寫了某某話,或是做統計問卷的迴歸分析、卡式檢驗等等的「研究」,企業經營者,是沒有任何的興趣的。

簡單來說,真正經營企業的企業家,與浸潤於學術研究的學者(尤其是管理學界),一個好像是在打籃球、一個是在踢足球。其實是在兩個不同的場地,各玩各的遊戲。兩者之間,沒有什麼交集。

所以,在技職院校,我們會發現我們正面對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

學生們如何能夠期望,毫無職場經驗的教師們,指導學生在職場出人頭地?
學生們如何能夠期望,毫無親身投資經驗的教師們(不論是資本市場還是不動產市場),指導學生們在風雲詭譎的投資市場避險獲利?
學生們如何能夠期望,毫無創業經驗的教師們,指導學生如何走出創業的第一步?

第三:窮爸爸與富爸爸

羅伯特﹒清崎先生寫了一系列《富爸爸窮爸爸》的暢銷書,主要的論點就是他有兩個爸爸。一個是有錢的企業家,是他的《富爸爸》;另一個是他的親父親,著名的大學教授,是他的《窮爸爸》。富爸爸與窮爸爸的根本的差異,是在於對事情的看法是南轅北轍。換句話說,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注定了你會成為窮人;而完全不同的觀念,會幫你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清崎先生自己說,他最終能成為一個有錢人,非常歸功於他的《富爸爸》賜給了他很多「讓他成為有錢人的觀念」。

所以我們說,成功的企業家,必然有他的成功的人格特質與思考模式。一事無成的傢伙,也必然有讓他的失敗的人格特質與思考模式。

那麼我們也會問兩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技職院校的教師,都是不會賺錢的《窮爸爸》,他們又如何能教學生賺錢致富之道呢?
學生們到技職院校求學,希望能提升「在職場出人頭地」的能力,或是「發財致富」,是否是在緣木而求魚呢?

至於學生們是否有求知慾、企圖心,是問題的另外一個面向,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結論:

我是從企業人的角度,來看臺灣當前技職院校的教育體制問題。體制有了偏差,技職教育,就很難與職場的需求相輔相成;也很難具體提升學生們「賺錢謀生」的能力。我認為,要想真正辦好技職教育,必須要發揮企業家的精神、把技職教育的觀念整理清楚,再建立起良好的體制。然後要堅持方向,從務實的觀點,把事情執行到底。

薛中鼎 2008/01/08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