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儀:比成績更重要,老師的責任是「看出學生的天賦」

 

打開電視、翻開報章雜誌,「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不僅學生有壓力,家長更為之焦慮,因為就怕少了那一分,從此和明星學校擦身而過。

相關的議題持續蔓延,教育界混亂之際,在親子天下雜誌中卻出現了「不為考試而讀書,我決定離開!」這樣的一篇專欄,不同於時下的直升機父母,文中挑戰了許多傳統的觀點,而文章的作者正是前資深記者,親子專家陳安儀。

令人好奇,是什麼原因竟讓她選擇帶著孩子遠離台北,走向非傳統教育?

 為什麼一個愛看書的小孩,成績卻不好?

女兒升上國中後,巨大的課業壓力讓她失去原本的活潑自信,母女間交談的話題都只剩下「成績」。雖然女兒喜歡寫作,喜歡美術,但在理科方面,不管多努力,每次的考試成績總是不盡理想。看到她面對學業的痛苦,陳安儀做下了一個決定:將孩子轉往宜蘭體制外的學校就讀。

幫助陳安儀下定決心的關鍵,是她高中時候的生物老師。

 過去曾是個「叛逆小孩」

現在的陳安儀,是個媒體出身,教作文、寫專欄的親子專家,但以前的她,卻被期待跟家裡的人一樣,在數理領域創下佳績,承接領取蔣經國獎學金、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的優秀表現。

但陳安儀血液裡留著的,卻是對文學的天生狂熱,「我上廁所的時候,連看分類廣告也看得津津有味,」陳安儀笑說。

高中的她,每天上課只看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也因此當時的成績總是班上倒數幾名,繼續下去,他可能就成了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在社會上變成邊緣人。

幸好,陳安儀遇見了伯樂,當時在中山女高的生物老師。「老師那時候把我叫過去,因為他覺得這個學生那麼愛看書,怎麼成績那麼差呢?」陳安儀說。

老師看著她的週記,全班只有陳安儀把所有欄目忽略,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那一周的心情,跟其他人喜歡用一週大事、其他資訊來填補欄目不同。「老師那時候看了看我的情況,問我要不要轉組?」

轉組,卻犯了陳家的大忌。

數理世家的小孩怎麼能念文組?倒也不是純粹家庭傳統,爸爸總是覺得讀理科未來才有保障、有前途,真正要爸爸接受,陳安儀靠的是考大學的那一戰,「我爸說只要我考上臺大,我就能念中文,我猜他心裡一定覺得這女孩一定考不上吧?」陳安儀笑說。

握著的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未來,陳安儀這一次真正的爸爸的眼鏡。

「教育為什麼需要勇氣?」

「如果要說這個時代老師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覺得是發現孩子的潛能跟天賦,」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逆轉而生的她試著讓女兒真正的潛力被看見,並得到空間發展,對她來說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

她認為學習最重要的是動機,不是成績,但現今體制內的學校大部分是成績取向,將學生逼得太緊卻忽略了學生真正的需求,失去教育的真正意義。反觀體制外的學校,多了很多自由時間,孩子們也能夠適性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或許對旁人而言,這是一趟冒險,是一場實驗。但對陳安儀而言,這個改變能夠讓孩子們過得更快樂,何樂而不為?帶孩子搬離台北後,身邊也陸續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聲音,有人稱讚她好有勇氣,說她是現代孟母,「為什麼選擇對的教育被認為是很勇敢?」陳安儀不解地說,「教育這件事情真的變質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回到起點,如果當初高中時她沒有遇見那位生物老師,沒有人看見她的天分,那麼今天的故事可能將會有所不同。在現今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傳道和授業或許都能夠被網路功能取代,但不管是在哪一個環境,作為一個老師,看出學生的天賦,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嗜好所在,絕對是最重要的責任。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