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重華:華德福 找到啟動學習的鑰匙

 

原本有些冷門的「實驗教育」議題,這一兩個月突然在台灣取得了好多進展。先是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實施條例」為實驗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緊接著在競選政見中大力支持台北市發展實驗教育的柯文哲醫師順利當選新任市長。過去本來是少數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參與的實驗教育運動,如今終於有機會影響更多的孩子,打開更多的心靈。

身為一個實驗教育理念的支持者,也是兩個華德福孩子的爸爸,我有一些經驗和期許希望與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當然也包含主管教育的各位官員)分享。

●「不考試怎麼知道學會了沒?」

我的兩個孩子本來都在私立小學就讀。有些觀念較傳統的老師「考試帶動教學、成績劃分階級」的教學方式一直讓我感到不安,直到念五年級的老大換了新老師沒幾個月就搞到假性近視,我和他們的媽媽終於開始認真考慮體制外的教育。

這段期間我正好透過TED Talk接觸了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的教育理念,也把他兩本知名的著作《讓天賦自由》和《讓創意自由》看完。Ken Robinson的理論針對,來自於美國大學教育問題所產生的想法,美國現行的大學教育方式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諸多教育方針皆是針對當時所需而設計,所以他提出一理論,希望能帶起變革,對人們做出適合現在、未來的教育方針。藉由教育讓人們找到興趣,並投注熱情,找到所謂的天命,達成生命的意義。而這世界越多人找到其天命,這世界的社會發展將更和諧、進步。

一時間各種機緣好像都在暗示我教育體制已經失去機能,學位的追求早就是一條創意死路,要找到孩子的天賦恐怕勢必得另覓良方。

我自己從小就是對傳統考試帶動的學習,無法適應、學習,更得不到努力學習的成就感,高中之後找到在自己的興趣就按照自己的興趣自己體驗,用身體去做、去體驗、去完成(比如音樂、攝影)。高中之前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浪費了。因為這樣的成長經驗,我對我的小孩所受的教育其實的標準很低。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可以跟日本、美國的孩子一樣:三點鐘可以下課,每天能有時間運動,比如練個九十分鐘的球,然後晚上可以保持正常家庭生活,跟長輩吃飯,看看藝文表演。

即便這樣低的標準還是很難在體制內的學校達成,我只好轉向實驗教育體系。

我以前就聽說過華德福學校,但之前只知道宜蘭有,舉家搬遷到宜蘭的門檻不算小。後來朋友很快介紹給我借用台北市華江國小上課的華德福共學計畫,讓我去參加了他們的說明會,在說明會現場看到這些老師的熱誠和專業,也解除了我對師資的疑慮(他們都是合格師資再受華德福訓練出來的)。回去跟兩個孩子溝通之後,很快就決定幫他們辦轉學,去念華德福學校。

華德福和一般學校最大的差別就是「不考試」。年紀比較大的老大還問我說:「不考試怎麼知道學會了沒?」(顯然考試帶動教學的反應已經內化),相反地老二聽到不考試則是大呼「太棒了」。

我當場就拿他們兩個都會踢的足球來當例子:「你們每週都去踢球,不是也沒有考試,怎麼最後你們都會踢了?再讓我舉個例子吧,在你們考完試後的一個月,我再把考卷拿給你們重寫,你們會嗎?」這指出,考試帶動的教學,一直都不等同於學會了什麼,但身體的學習(如:足球)卻會是真正的學會,會一直留下來的學習。

結果一進華德福,果然老二適應良好,每天玩瘋了。老大則比較不能適應。因為華德福的教學方式不是老師一面地講課,而是帶領學生發掘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情與好奇,學生必須時時參與,甚至經常還是實作(繪畫、書法、木工等等),和一般學校「上課發呆、下課玩耍」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孩子上一天的課回來都是筋疲力盡。

● 找到啟動學習的鑰匙

1. 不考試

華德福教育,最特別之處-不考試。這一點,其實,相對的就是,提高老師對學生評鑑、正視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為不考試,直接地要求老師必須花更大的心力(相對於傳統體制內教育),不間斷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一直以來,考試所顯現的問題是:考試成績好並不等同於學習得好。因為沒有考試,也就得直接地面對學習效果的問題,需要透過長期的關注,來檢視教學的品質與學生學習的成果。

而不考試的另一個與傳統教育的差異是,傳統考試帶動成績的教育方式,易偏向成績前段學生的菁英式教育,讓中、後段學生容易在持續的落後下放棄學習,而華德福不考試的教育方式,卻是追求一種團體均值的方式,想讓學習成效優異的學生再提昇,不是讓他們成為菁英中的菁英,而是要拉起整體的水平,則這些學習成效優異的學生,才會真正的更向前進。

2. 沒課本

延續沒有考試的特色,華德福教育的課程安排、進度,會是另一個考驗。可能會被乍看為空虛的課程安排,但實質上卻達到了因材施教的適性教育。華德福沒有既定課本,只有課綱的安排,而每個課綱的安排,都需要老師花費心思檢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成果做調整,才得以將要教導的內容依合適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也因為彈性的課綱安排,讓學生沒有被既定課程趕著跑的壓迫,學生未必能對既定的課程,在既定的時間內達成學習,所以彈性的課綱安排,可以讓老師針對學習進度落後的學生得到補足學習,達到學習的目標。這因為通常華德福的班導師會帶領學生至少6年的時間,即使學生在學習進度上有所落後,也能做出授課的調整,讓學生追上學習的目標。

3. 動中學

談過課程與系統的結構,回到學習的本質上—-教學的方式。華德福的教學方式,是動中學習,擺脫了傳統教育裡,只教導how to study,而不是how to learn的現象。比如數學課程,華德福教的是真正的建構式數學,藉由體驗思考推演的方式,結合生活實物,讓學生理解數學原理與使用,甚至發揮創意將數學帶入人文觀點,間接指出如:道德、思考等,意想不到的觀點。

華德福是一個將近百年歷史的教育運動,核心教育理念是「慢教」。

和傳統亞洲人揠苗助長的教育傾向相反,華德福教育認為過早學習並沒有益處。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所以重點是讓孩子找到啟動學習的鑰匙。找到興趣,啟動學習,才能進化。

華德福非常與眾不同的學制是「學習一陣子就要停下來」的機制,所以學科可能會在學期中停下來一陣子,隔幾個禮拜再教。而且華德福是春夏秋冬四季各放一次長假,我的孩子第一次放假還問我「那放假要做什麼?」「不是我告訴你們幹嘛,是你們自己想幹嘛,我來配合你們」我回答。

不過華德福也是百年的老教育系統,裡頭也有一些需要與時俱進的理念,許多教條式的框架設計需要因地制宜。尤其這一次華德福還是落腳在台北這樣一個大城市,而且是大城市中發展最早的舊城區——萬華,更需要在這個城市的老靈魂之中找到實驗教育的新靈魂。

● 百年實驗教育的新靈魂

華德福早年都是在歐洲鄉村進行的教育實驗,所以很重視與自然親近,強調五感感知和勞動實作。現在進入到台北,更應該嘗試在地化,與台北豐富的人文文化結合。比如這個學期我剛剛被選做華德福共學計畫的家長會會長,我跟其他家長就積極引進了台北非常熱門的acapella人聲合唱團(去年金曲獎得獎類別),並預計與正好進駐在萬華的明華園,在明年以acapella與明華園結合演出,希望透過社團活動和藝術體驗帶給孩子對音樂和表演的不同想像。

另外,許多市區的家長都會擔心華德福教育不考試、沒課本的教育方式會有往上、往下銜接的問題。尤其台北華德福教育目前還僅有小學,確實有些疑慮。

我個人認為華德福教育應該利用的這次教育觀念翻轉的社會氣氛,與類似理念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結盟,比如較偏重在幼教的蒙特梭利體系。透過這種往上、往下的整合,以及未來努力爭取籌設公辦民營的實驗教育學校(國小、國中、高中),不僅可以減少家長的疑慮,也可以透過相同教育理念的力量結合,影響更多人,讓實驗教育理念進入更多家庭,改變更多孩子。

每早送小孩到萬華上學,想到我自己五十年前念的同樣在萬華的光仁小學。光仁小學一直都是台灣特殊教育的前哨,開辦台灣第一個音樂班、第一個啟智班,也是最早引進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學校。

我很高興五十年後我也能帶著我的孩子,一樣以萬華為出發點,在新世代的實驗教育革命中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性。

當然,我對華德福的理解,還在學習中,對教育該如何是好,更是在努力學習中,只是我感到喜悅,喜悅在這時間,我能和我的孩子們了解什麼是華德福,什麼是好教育的樣子。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