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教授談產業博士

 

我的大學同學,現在是一所台灣的名校教授,最近因為博士班招生困難,所以承擔上面的壓力,努力想要開拓產業博士的空間,最近這一年常跑科學園區的公司,希望能建立包含較廣泛的合作平台,但是盡了一年的心力,自己覺得「大概資質駑鈍 ,總是全無效果。最近搞這個產學博士,也只是盡人事。」 甚至受到其他資深教授嘲諷,X大也要開始賣學位啦,只能夠在心裡苦笑。

因為德國產業界的博士很多,尤其是工科,所以他最近和我有些互動,加上眼看 2016 又要換總統,很多相關產業、政府計畫核定方式、大學教育等,在很多場合都有一些深入的討論。首先,因為博士班學生收不到,才開始有產業博士的學程計劃,就是我們台灣標準的做事方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怎麼有可能成功?

業界的部分,有幾個高層沒有外國籍,甚至用外國人 20%的税制來報税,想要在台灣數百年經營紮根的,有多少人?所以有博士學位的員工要做什麼?現行的情況之下,全台灣能夠容納多少博士在業界?台灣的研考會、教育部和科技部,有人為這些離譜的高等教育政策,毀滅台灣的百年計劃,負過責任,道過歉?

學界的部分,給計劃的方式,和評鑑的方式,有可能改變嗎?這些大老們,願意全面啟動 match funding,鬆綁所有教授的枷鎖,自由在業界發展,不受任何限制。不要説放棄自己本來是資源分配者的角色,去為企業界服務,多少人延退,轉私校,繼續為國服務,不知道是使命感,是既得利益,還是怕寂寞沒有舞台。在台灣是什麼樣的訓練和教育,不管在企業或是學校機構,都可以讓人生沒有退休計劃?

又不是義務教育,碩士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平均比博士班好,薪水比博士班,甚至比大學教授還高,這個就是現在台灣的情況,不合理嗎? 我覺得很合理,所以博士班一個一個倒,也是歷史共業,想要力挽狂瀾,沒有那麼容易!

 

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flickr

本文轉載自李忠憲的FACEBOOK,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李忠憲教授談產業博士〉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