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技職教育應以促進就業為主要目標

 

教改大纛下,高等教育持續擴充,造成技職升學化和技職普通化的兩個現象。一九九六年教育部大力推動,幾乎所有技專都升格,打破原先技職七、普通三的比例;升等後各院校更相繼設立碩、博士班,一時之間技職升學風潮大起。

技職普通化則是指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的評鑑制度、學生想法、教材內容等,都往普通大學靠近。職業學校本為就業準備,排有許多實作課程,普設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後,目前僅約百分之十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其他學生則被推往升學之路。但高職生的學科訓練普遍不足,在進入科大就讀時許多無法滿足課程要求,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這些學生畢業之後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學生實作課程不足,老師則致力撰寫SCI論文以求升等,學校也傾向聘用能發表論文的教師,導致老師不會實作,學生更不可能會做。技職普通化讓學生既無普通大學的良好訓練,又無專業知識,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導致技職教育體系幾乎崩盤。

教育有很多目標,最根本的是做人,這個目標及於所有大學,包含普通和技職大學,都需透過課程、社團和服務活動等方式陶冶學子具備現代公民素養。當然,良好基礎訓練也是高等教育需達成的目標之一;例如,某科技大學曾對已畢業者做一份調查,問他們感覺學習最不足的科目為何,結果英文和電腦穩居各科系畢業生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要之,就業也非常重要,尤其對於技職教育,應以就業為最重要目標。

早年在台大任教的施建生老師曾說:「鑒於台灣經濟目前已經發展到相當進步的階段,教育今後所肩負之最重要的任務,顯然是在發展高級人力。除非高級人力的供給有相當的把握,整個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過程是不會有進一步之推展的。為使教育能肩負起這個任務,自須對整個制度從事基本的改革。而要能提出改革的方案,則又須先完成一些研究,俾使今後的行動能以科學分析為依據,而不是專憑一些模糊的觀念與口號。只有經過這種門徑才能使教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工具。一旦經濟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則教育所應肩負的其他任務勢必會更圓滿地達成的。」大專院校是今日台灣多數年輕人出社會前最後一個鍛造階段,當前社會環境下中小企業員工很少能得到在職訓練的機會,高等教育因此肩負著協助學子順利與職場接軌的重任。教育可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工具,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之後,教育的其他精神層面目標自然更圓滿地達成。

高中職學生人數三比七的時代已經過去,無法回復。教育既是消費,也是「指標」或「過濾器」。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誘因,讓較多的學生選擇讀高職,但顯然不可能強迫。由於大多數高職學生會升學,高職課程必須更重視基礎教育。在大學階段,技職院校的課程則應以促進就業為主。主管機關對科技大學要求必須讓學生畢業即可就業,並應以學生就業狀況的「產出」指標,來決定如何分配獎補助款。

 

photo credit :  wiki (CC BY-ND 2.0)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