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虹文:子女教育成為中產階級的奢侈品?

 

文/尤虹文

晚餐與朋友閒聊,他們夫妻倆都是律師,四歲的兒子好不容易面試進入曼哈頓切爾西區(Manhattan Chelsea)頂尖的私立幼稚園,一年學費高達4萬4美金,再加上保姆費三萬美金,總計一個幼稚園孩子每年須花費7萬多美金。

「曼哈頓真不是養兒育女的地方。」朋友說著說著,看得出笑容中有些榮耀,也有點無奈。

另外一對年輕朋友,他們的三歲孩子原來在曼哈頓上東區(Upper East Side)念幼稚園,但是準備要讓孩子換學校了。

「為什麼?」

原來他們夫妻一個從事文創,一個任職時尚界,兩個人的年薪加起來至少有25萬美金,但是相對於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他們是整個學校裡最窮的家庭,自覺壓力太大。

在紐約,富裕的家庭才有能力讓孩子接受昂貴的私立教育,贏在起跑點。 這幾年民間團體推出Classroom Connections 項目,試圖讓不同種族,不同社經背景的學生相互交流:最衝擊的例子,莫過於南布朗住宅區的University Heights 公立高中,以及六哩外不遠,宛如城堡的Fieldston 私立貴族中學。南布朗的學生第一次到私立貴族中學參觀後,是哭著回家的,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兩個學校近在咫尺,師資、校園環境與設施竟是天壤之別。

貧富不均的兩極化,不僅僅反映在根本的醫療體系,住房爭議居住品質(見紐約貧富不均系列一、系列二,兩篇), 事實上連教育資源都無法倖免。 絕大多數的父母,沒有辦法負擔一年四萬美金的私立教育,應該如何是好?曼哈頓的公立學校學費全免,但是其品質同樣取決於校區好壞:富裕的住宅區,學校自然優良;貧窮的住宅區,素質一落千丈。

財富差距導致受教權益落差如此,美國教改的聲浪風起雲湧,尤其以比爾蓋茲和妻子投入的蓋茲基金會最為積極,不但投注大量資金,並推出一系列Common Core 英語和數學課程指標,系統性幫助弱勢族群,改善公立學校資源。雖然Common Core 得到歐巴馬政府的支持,但是過去這一年因實行困難,爭議越演越烈,遭到各方抨擊:共和黨嘲笑此新課程為民主黨的Obamacore, 家長不希望小孩變成新教程的試驗品,學生跟不上新進度,老師不願改變等等。反觀台灣教育,公立學校有一定的水準;不像美國, 私立和公立學校有顯著差別,公立學區又完全取決於住宅區好壞。

回想起朋友的一句話,武訓如果在世,只怕也要搖頭歎息了。

「從什麼時候起,子女教育成為中產階級的奢侈品?」

 

圖片來源:PredragKezic

原文刊載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經原作者授權刊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