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熙:大學在於有大師,不在於有大樓

 

到昆明開會時抽空去憑弔抗戰時期西南聯大舊址(現今雲南師範大學校區),看到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的一句話被勒石為記:「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何謂大樓,不必解釋,遍地都是。不管是阿貓阿狗或財團權貴,有錢就可以蓋大樓。大樓到處都是,專家學者也到處可見,得各式XX獎或XX院士的教授比比皆是,大師卻一位難求。

何謂大師?從學術史來看,大約有下列特徵:

其一,大師的學術能開創一個全新的學術場域。牛頓超越了亞里斯多德描述運動現象的運動學,開創了運動變化的動力學,解釋物體與天體的運動機制。達爾文超越了博物誌與分類學對物種的靜態描述,開創了物種變化的動力學,解釋物種如何變異、地理隔絕、天擇等演化機制。馬克思超越了古典經濟學的財富分析,開創了政治經濟變化的動力學,解釋了社會如何在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異化、階級鬥爭等變動下進行歷史更替機制。當今學術只求發表SCI論文而不敢挑戰既有學術典範,就難以開創出新的學術領域。

其二,大師的學術具有跨領域的統合性。牛頓力學跨越了天上世界與地上世界,以萬有引力將當時被認為不同運轉體系的兩個世界的運動現象統合在一個運動機制中。達爾文《物種源始》跨越了動物界、植物界、與人界,以變異、演化、天擇等概念將當時被認為分屬不同世界的物種統合在一個演化機制中;同時,達爾文還統合了當時的博物學、育種學、物理學、地質學、胚胎學、古生物學、分類學、…等諸多學科來支持其演化論。馬克思《資本論》則統合了諸多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哲學等分殊學科領域於一個政治經濟學架構中。當今學術分科愈細,學者鑽研愈窄而成為單一領域專家,則跨領域統合性的機會就愈渺茫。

其三,大師的學術意義在於哲學層次的開啟新世界觀。哲學層次的議題處理本質性問題,因而能超越現象的時空脈絡及學科分界,直指社會運作與生命價值的深層來開創新的世界觀。牛頓的力學體系不但成就了影響深遠的機械觀,更因為讓天界與地界的運動統一,消除了宇宙觀的神學思維,有助於鞏固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本思維。達爾文的演化體系以天擇說將人從「萬物之靈」的優越位置拉下至一般動物層次,更解消了千年來的目的論或決定論,從而排除了上帝之為必要條件,而與物理學聯手強化了科學實證主義。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體系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哲學觀,從階級壓迫的觀點挑戰了所有權力領域,開啟了關於社會正義的新觀點;包括馬克思主義觀點下的科技或醫療,都將與市場競爭或技術進步觀下的科技與醫療非常不同。

其四,大師的經典著作能給後人無限的啟發、對話、與行動支持。經典能給予世世代代各領域人們生命有所啟發,是來自各世代人們基於自己的問題來與經典對話時,皆能開啟不一樣的問題意識與思考方式。例如從馬克思主義來看現代科技,就會關心大資本科技或壟斷式科技(如核電廠)造成的單一性發展,不但排除了多元科技的可能性,也排除了適當科技的必要性,從而對人們生活造成了單向式塑造或約制,更可能對弱勢人們產生壓迫。這是強調SCI、Impact Factor的當今學術體制所開不出的思想場域或社會實踐。

最後,歷史上的大師沒有一位有SCI論文,以後的大師也不需要。

 

圖片來源:ErikaWittlieb@pixabay

本文轉載自林崇熙的FACEBOOK,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