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堯:台灣大選之教育聯想

 

這一次台灣「九合一地方大選」已經結束,政治上產生很多後遺症,因為中央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地方六都選舉中輸掉五都,其他縣市選舉更是輸到只剩下三、四個。這可是非常嚴重,以致於許多前所未見的效應都出來了。例如從來沒有國民黨主席為地方選舉失敗而下台,這是第一次馬英九主席宣布辭去國民黨主席,1949年到台灣來的第一次。也是黨政分離—總統與黨主席分別由不同的人擔任。再比方說內閣立刻總辭也是頭一回;但沒有想到辭職的只有行政院長江宜樺一人,其他全數留任(文化部龍應台早就請辭不算),把政府組織工作當成這一種兒戲大概只有台灣才看得到。

其實這一次大選結果確實引起很大的震撼,不過多是從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去看待,筆者總感到有些不足,無法理解台灣年底這一次大選在教育上的真正意義。

首先是選民結構的改變,比起四年以前多了四個新生的「首投族」。他們是第一次擁有投票權,他們的投票傾向絕不會只受父母的影響,更多的影響因素應該是來自於學校教師與同學彼此之間的討論。換句話說,研究青年人非常重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要什麼、他們喜歡與討厭什麼。想要擁有青年人的選票,就必須注意學校教育是如何教導青年的未來。

很顯然的,這一次台灣大選的新生代投下不信任票。對照許多財經專家分析的失業、收入低、貧富差距大、不敢結婚、不敢買房子等等說法,都是正確的事實,台北市長候選人連戰的兒子連勝文今年四十四歲,財產以億元計算,「官二代」下降就要擔任台北市長,怎麼看今天的青年族群都無法接受。

最近台灣的教育部長吳思華說,再過兩年台灣的大學要減少五十所,剩下一百所;因為招不到學生。筆者覺得部長很幽默,兩年要如何減少五十所大學招生?減少五十所大學招新生之後又如何?台灣一位知名經濟學者馬凱以「教育亡國論」來形容過去二十年的台灣教育發展,雖然說「愛之深、責之切」。但是馬教授沒有先知之明,如今再評論也無濟於事。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的教育亡國可能原因由來已久,現在台灣的博士到處兼課也才每個月七百美金,真的是情何以堪?有人認為台灣藍綠都執政過,都有責任,話是中聽,只是人民不再以藍綠區隔選票的種子早就生根發芽,以後選舉想要依靠政黨恐怕不容易。

過去長期以來,台灣習慣用恐嚇牌,例如:選投民進黨就是選擇戰爭,大陸會以武力對付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中共總理朱鎔基在投票前夕發表措辭強硬的演講,結果是反而助長對手陣營當選。因為從陳水扁首次選台北市長就開始使用,但是陳水扁當選了也沒事。兩岸彼此因為如此對待而判斷兩岸未來。如今連勝文選台北市長也一再提出來,投給對手陣營就是導向戰爭,這種論調看在陸生眼裡都覺得荒謬,更不必說對藍綠都不滿意的青年人了。

我始終覺得兩岸教育內容對彼此都不夠理解,就算是從2011年起開放兩岸高等教育交流,也無法改變兩岸的各方面差距。單以教材來看就會感到可笑,從小學到高中的歷史與地理拿來讀一讀就知道,原來我們彼此認識的是「歷史上的中國與台灣史地」,至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各說各話。試想沒有統一的國家思想與願景,如何建構國家的未來?

由於兩岸經貿依存度越來越高,婚配與就學人數越來越多,兩岸武力對峙的作用只剩下象徵性價值,台灣的藍綠也各有瓶頸。如此看來,台灣的人民對國民黨不信任,民進黨人才局限於某一些領域,更走不出兩岸關係、建構兩岸論述。年輕人過去相信國民黨的兩岸論述,現在發現原來都是為了財團,由這一次選舉中可以看到許多兩岸官商勾結的案例。至於綠營也得不到年輕人的信任。未來的台灣要往哪裡走?(2014/12/10)

 

★(本文刊登於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12/11 17版)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