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產業缺工 學者:雇每位外勞同時聘兩位大學生薪資30k以上

採訪、攝影/黃偉翔

面對產業面臨缺工人才,有學者獻策,認為企業雇用外勞應同時聘用兩位大學畢業生,且薪資30k以上,也有人提議,要加強計畫型技職教育,掌控各領域培育人數。

日前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技職研討會中,約200位專家學者與會獻策,討論五大主題,包括「當前產業缺工技術職種人才培養」、「技職學生實作力的培養」、「技職學生的激勵及價值觀重建」、「技職學校師資素質的提升」以及「技職準備教育的分工」。

對於當前產業缺工技術職種人才培育部分,有學者建議,為了補充缺工人力,開放外勞是必要的,且企業雇用每一位外勞,應同時聘用兩位大學畢業生,且薪資30k以上,以達到對台灣勞工的照顧。

也有人強調,未來十年科技變化大,很多低階技術職種工作將消失,所以技專校院是有存在的價值,但數量上要重品質地調整,且科技大學碩博士班也必須被檢討。

更有人認為,過去台灣經濟發展奇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技職人才的貢獻,而這些人才全仰賴計畫型教育的培育,也就是說,政府應掌控技職人才培養的數量與領域,並在有鮮明的國家政策前提下,跨部會規劃人才培育政策。

對於近日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外加名額改成內含爭議,有人認為,很多產攜專班因此而關門,並建議工業類科應開放外加名額,美容、美髮或餐旅領域可維持內含名額。

黃昆輝:罪惡啊!技職都在拚升學

採訪、攝影/黃偉翔

昨(18)日黃昆輝教育基金會舉辦技職研討會,董事長黃昆輝開砲,政府沒有替青年創造好的就業環境,技職教育都在拚升學,真罪惡。

黃昆輝表示,歐洲的朋友有天對他說,台灣教育不是很興盛嗎?為何青年都要到歐洲做屠宰場、種草莓等,被欺負也沒地方申訴,台灣不應該對這群人的群益視若無睹。

黃昆輝感慨,雖說職業無貴賤,台電招考需爬電桿的電線桿的人員,只需要高中職畢業就可以報考,但台灣好多碩博士畢業生去報名,這樣的現象,政府對得起青年嗎?根據《蘋果日報》報導,2014年台電招考八百三十名需爬電桿的配電線路維護、抄表等基層人員,訓練期月薪兩萬三千元,高中職畢可報考,竟吸引十一名博士、兩千一百多名碩士,及一萬兩千多名大學畢業者報考。

「真是罪惡啊!技職都在拚升學。」黃昆輝說,有次搭車,跟車上賣便當的服務員聊天,是個大學畢業生,問他薪水多少,「他不好意思說,只說剛好可以過活」,這樣工作內容還需要大學畢業再來做嗎?

 

前教部次長、職訓局長林聰明:技職五大改革重點

採訪、攝影/黃偉翔

今(18)日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在黃昆輝教育基金會舉辦研討會上公開表示,技職六大改革重點,包括經費(設備)、人文素養、實作能力、資訊運用能力以及技術士證。

林聰明曾擔任過職訓局長與教育部次長,是少數任職過教育與勞動部門主管的人。

改革重點一:經費與設備

林聰明說,現在企業界缺工,青年又找不到工作,代表產學鏈結很差,過去教育部提出不少經費提振技職教育,包括課程、師資精進等,這很重要。

林聰明回想過去在台科大教書時期,當時學生要有工作經驗才能來就讀,就有教授經常被具備工作經驗的學生考倒,所以林聰明強調師資很重要。另外,學校設備很多很老舊,林聰明參觀很多學校,看到的都差現在科技太遠了,感謝部長挹注資金給學校。

改革重點二:技職教育應重人文素養

技職教育人文素養提升有必要改進,林聰明調查過科技大學畢業生,這些新鮮人剛進職場很受業界歡迎,但十年後,再度調查同間公司同年入職的人,發現技職體系升遷幅度比普通大學慢,為什麼?雇主反應技職生語文能力較差,無形中溝通與人文素養的不足,影響專業以外的表現。

林聰明接著說,技職生創意發想的激發有待改進,以前當過雲科大校長,原本設計學院要一流高職生才能讀,同時也招收高中生,當時大概還只收得到二流高中生,可是當我們舉辦主題創意競賽,即使高職生多了三年基礎設計訓練,但高中生提出的構思遠超過高職生,為何高職生沒有高中生那種海闊天空的想像呢?人文素養是關鍵。

改革重點三:實作力提升

「技職體系強調實作力!」林聰明以國際技能競賽為例子,過去台灣經常前三名,今年參加拿了十面獎牌,而過去中國排在很後面,但今年拿了約三十面獎牌是世界第一。

林聰明指出,在國際賽要比四天,不只技術要專精,更要創意與體力,過去成績都不錯,但現在逐漸走下坡,為何在國際比賽這麼慘?

改革重點四:資訊能力的運用

林聰明提到,技職生資訊能力很重要,根據2025年趨勢相關書籍內容,未來有50%工作會被取代掉,台灣的技職教育該如何改變?科技實在發展得太快速,應該注意。

改革重點五:技術士證要與產業結合

林聰明感慨,很多同學努力取得技術士證,但有些根本沒有用,內容早已跟時代脫節,我們居然還在鼓勵同學去拿。

林聰明建議,技術士證內容與職種要重新盤點,拿到技術士證要代表真有實力,業界才會喜歡,不然拿這麼多張沒用。

林聰明舉例,為何歐洲工匠對自己有自信心?主要是手上那張證書業界認同,只要拿到,走到哪到處都抬頭,可是台灣技術士證跟業界沒有結合,技職體系總感覺矮人一截,若要扭轉,就從整合技職教育、產業與技術士證著手。

調查報告/黃昆輝:技職與產業脫節 應徹底檢討

採訪、攝影/黃偉翔

本(11)月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公布「技職教育重要議題民意調查」,分析民眾對於社會經常討論的12個技職議題看法,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強調,政府推動政策,民眾的共識是必須條件。

黃昆輝表示,在基金會先前調查顯示,技職教育是最不受政府重視的教育體系,忽略的結果,導致我們技職教育與產業結構脫節,供需失調、學用落差,更導致青年高失業、企業高缺工現況,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技職教育須被徹底檢討。

現場擔任評論學者的北科大技職所教授張仁家說,台灣過去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技職教育所培育的人才,當年職校或台北工專等畢業生具備就業能力,但隨著時代改變,讓學生除了技術學習上,多了人文素養的需求,相對地把很多實作時間壓縮了,因此學生實作力不如以往。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1。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2。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3。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4。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5。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6。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7。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8。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09。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0。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1。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2。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3。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4。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5。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