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出版冷門領域教科書意願小 職校群科中心將協助編撰

採訪、攝影/黃偉翔

經調查,有48科技術型高中部定必修專業科目及實習(含技能領域)教科書,因屬於稀少類科,市場小,民間公司無意出版,今年10月起教育部邀請群科中心教師共同編撰出版,避免教材無人出版。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韓春樹指出,過去數個月反覆邀集專家學者研商後,國教署擬於《高級中等學校教科用書審定辦法》增列3條稀有類科教材的編訂與獎助相關條文,並於第25條條文中明定獎助金額,藉以鼓勵民間公司出版稀有類科教材。修正的《高級中等學校教科用書審定辦法》預計於今年10月底前發布施行。

為避免修正《高級中等學校教科用書審定辦法》發布施行後,仍有部分十二年國教技術型高中部定必修科目的教科用書無單位出版,國教署於今年9月訂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稀有科目教科用書編撰實施計畫》,藉由職校群科中心協助編輯,自今年10月1日起至109年9月30日止,每6個月編撰1學期稀有科目教科用書為一個工作期程,並經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查通過後即成為正式教科用書。

直擊技職國際賽/強撞《勞基法》修法 林美珠確定不帶團出征

採訪、攝影/黃偉翔

原定技職國際賽代表團由勞動部長林美珠親自帶團出征,但碰上立法院開議與《勞動基準法》修法討論,團長確定改由常務次長林三貴擔任,林美珠:「事有緩急」。

有技職圈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兩年舉辦一次,今年10月在阿布達比舉行第44屆國際賽,台灣共派出47位技職選手參賽。

今年6月於勞動部雲嘉南分署舉辦的技職國手培訓中心揭碑活動中,林美珠宣布親自帶團出征,當下記者便詢問林美珠10月是否因立法院審預算,使得帶團出征有變數?林美珠回應:「會主動跟立法院溝通,排開議事。」

日前立法委員黃國書於立法院質詢林美珠提到此事,林美珠解釋:「當初希望可以跟立法院溝通(排開議程),但此刻碰到大家所關心的週休二日新制修正,經過評估,請次長林三貴帶隊,事有緩急。」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沒遇到修法,勞動部長原定就是要帶隊出征,真是可惜;數名裁判長與教練皆表示,部長若能親自帶團出征,將大大提升台灣代表團士氣。

勞動首長承諾帶團技職國際賽出征,卻又臨時取消行程非第一例,主因是業務變數過多。2009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部前身)主任委員王如玄曾表示親自帶團出征,但遇上莫拉克颱風災情嚴重,臨時取消行程。

直擊技職國際賽/出國的前一天

採訪、攝影/黃偉翔

國慶日晚間11點,桃園機場異常熱鬧。

一行人包含技職國手、勞動部官員以及教練們約200人團隊,還不算來送機的親友們,浩浩蕩蕩搭飛機出國,迎戰週日起的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這兩年一度、等同技職界奧運的盛會。

出發前一日,記者開車前往位於桃園機場不遠處的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歷年出國前,國手們都會在這住上一天,進行裝備與行李的檢查、心靈輔導課程並調整睡眠時差,今年競賽場地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離杜拜只有1.5小時車程,時差上晚台灣4小時。

「最重要就是乖乖!希望現場設備都能乖。」資訊與網路技術國手雷智宏跟記者介紹帶了哪些行李,而資訊技術國手高昌廷一打開行李則是半箱的泡麵,就怕吃不慣中東食物,無法發揮實力,其餘還有讓別人辨識出台灣選手的旗幟、幫助睡眠的眼罩、水、跟英制轉換接頭,以及要與外國選手交換的禮物。

「最重要就是乖乖!希望現場設備都能乖。」資訊與網路技術國手雷智宏跟記者介紹帶了哪些行李,有讓別人辨識出台灣選手得旗幟、幫助睡眠的眼罩、水、英制轉換接頭,以及要與外國選手交換的禮物。(圖/黃偉翔攝影)

「很興奮!」這是大多國手們對記者「出國比賽是否會緊張?」問題的回答,看起來蓄勢待發;今年台灣派出參與42個賽事的47位國手,大多是就讀技職校院的學生,將與58個國家共1256位選手競賽,有的國手甚至休學備戰,試圖替台灣奪下一面面榮譽獎牌,讓代表台灣的旗幟在國際賽事上飄揚。

台灣的國手哪裡來?一般須先闖過勞動部舉辦的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全國賽,成績滿足國手選拔條件時,才得以參加兩年一次的國手選拔賽,並由勞動部雲嘉南分署負責接下來9個月的培訓,並設置專責單位國手小組,照顧國手們的日常庶務。

造園景觀國手潘祉玶與姜道宏。(圖/黃偉翔攝影)
艱苦的訓練過程,經常超越身體極限,出國前看見手腕受傷的西餐烹飪國手張雅婷,現場也聽聞數名選手因訓練而受傷狀況,但這些傷絲毫不減低選手的士氣。(圖/黃偉翔攝影)
在約30分鐘路程後,國手團隊一行人抵達桃園機場,準備登機。(圖/黃偉翔)

前國手徐志宏特地從台北趕到桃園來送機,他說:「出國比賽,就是再做一次國內的全套練習,只差在執行的環境在國外,但至少對我來說這是很興奮的事,今年勞動部給與國手的資源更豐富,成績應該會不錯!」站在身旁的前國手蕭巧茹則強調:「這屆選手很優秀,希望把握機會拿下好成績,並且把好的技能一屆屆傳承下去,讓台灣帶回更多獎牌。」

「很厲害呀!可以穿著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衣服,」服裝設計國手李姿瑾的數名高職學妹分別從台中、林口趕來送機、送上祝福。

擔任台灣代表團團長的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表示:「期盼國手歷經多次競賽磨練,都能有好的表現,也希望這趟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之旅,也是自我挑戰與自我實現之旅,讓世界看見自己、看見台灣。」

帶著多方期待,技職國手團隊即將登機,這些期待是助力還是壓力?答案很快就揭曉。

印錯競賽服還被敷衍處理 技職國手:根本沒臉穿出國

採訪、攝影/黃偉翔

倒數10天就要出國比賽,爆出競賽服印錯卻被粗糙敷衍了事,引發技職國手團隊的不滿。今(10/1)日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署長柯呈枋進一步瞭解事件後,強調是廠商端疏忽,並認為後續處理方式不妥,會要求廠商在出國競賽前重新製作。

競賽服印製錯誤 廠商粗造手法掩蓋錯誤

該競賽服是選手比賽期間所穿的工作服,本屆額外增列提供給國手與裁判長,但廠商將Competitor印成Compertitor,卻又粗糙地蓋上一層字來掩蓋錯誤。對此離譜狀況,不願具名的應屆國手A指出,衣服英文字處明顯疊了兩層,印錯就算了,居然僅用蓋上一層來掩蓋錯誤,而不是重做;更重要的是印錯字母仍然明顯,「根本沒臉穿出國」。

另名不願具名的應屆國手B則質疑,政府委託廠商製作卻沒盡到確認職責,不管印什麼國旗、會旗等,都會先做一個樣板來看,確認無誤後再大量製作,這應該是可以避免的錯誤。

印字母的競賽服正面,將Competitor印成Compertitor,卻又粗糙地蓋上一層字來掩蓋錯誤,且正面看仍能看到印錯的英文字。(圖/黃偉翔攝)
印字母的競賽服反面,明顯看得到第一次印錯的字母Compertitor。(圖/黃偉翔攝)

柯呈枋強調,給廠商的草案上,英文字是沒有拼錯的,可能因為時程趕,廠商印錯;另補充,「僅國手這件服裝有錯」,裁判長等都沒問題。

記者質疑大量印製前沒有做最後確認?柯呈枋坦承行政上有疏失並表示,因為時程趕,廠商當初認為直接依照政府最初的草案印製,而承辦人員也沒做最後印製樣板的確認,是該檢討的部分。

前一週才剛拿到印錯的競賽服,技職國手團隊即將在10/10搭飛機出國比賽,國手們擔心來不及重新印製。對此,柯呈枋承諾,會盡力要求廠商在期限內趕出來。

負責印製衣服的廠商德隆成衣製服聯絡人楊順堯受訪解釋,發現問題後,有陸續和政府溝通補救辦法,既然「蓋字方式」大家不滿意,且政府認為廠商有疏失,願意負責到底,會在10/9前印製完成。

不願具名的資深國手表示,二十幾年前出國比賽時服裝也出錯,非常丟臉,台灣政府是怎麼了?

歷年技職國手團隊服備受批評

「遠遠一看就知道是Chinese Taipei,因為這團人穿得很土!」資訊與網路技術裁判長梁德昭諷刺直言,這麼多屆以來從沒有滿意過的服裝,每次出國的西裝版型都很醜,跟鞋子配色也不搭,且今年鞋子穿起來不舒適,不透風不宜久穿,加上鞋子腳踝處做得太高,造成後腳踝處與鞋子摩擦很不舒服,除非穿很厚的襪子。

不願具名的前國手C指出,2013年出國競賽時沒有正式西裝也沒有領帶,僅有難看的卡其色防風外套,在各國進場的正式場面國手們根本抬不起頭,服裝更看不到台灣的特色,一點氣勢都沒有。

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2013年)德國萊比錫團隊服,設計上普遍不被當屆國手們滿意。(圖/技職3.0資料庫)
2015年HOLANDA阿姆斯特丹技職國手代表隊,團隊服以國家代表色「橘色」為主要服裝色系。(圖/WorldSkils提供)
中國大陸2015年技職國手代表隊。(圖/WorldSkils提供)

前國手C建議,若要省經費,不該像現在這樣每年都選擇不同色系來特製一款,像今年色系是藍色、下屆是綠色…而是該花一筆經費好好設計出足以呈現台灣特色的團隊服,接下來每屆只要小幅修改即可。前國手C補充,近年團服製作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POLO衫設計的還不錯,優於前幾屆,只是今年印錯字與後續處理方式很誇張。

現集體創作裁判長、前翻譯兼指導老師藍冑偉也提到,別的國家歷年都有一貫的代表色,例如法國一定是藍白紅配、荷蘭則是橘色,那台灣呢?服裝代表國家精神象徵,好好在服裝設計上用心,出國打仗的團隊向心力才會更強。

藍冑偉:國手小組功能盡失

藍冑偉說過去選手與裁判長都有透過正式管道反應,但問題很少被真正解決,選手都透過專責單位「國手小組」來負責協助,但始終僅是保姆與助理功能,只能處理選手行政上庶務,並無法透過國手小組對制度面提出建議。藍冑偉補充,該國手小組的產生,是勞動部為回應前幾年多位裁判長要求競賽要有專責單位,因而設立。

負責督導國手小組的柯呈枋坦承,現行國手小組不是每件事都能作主,所以部分問題無法直接處理,仍得等上級單位決議。柯呈枋補充,現行機制都有國手與裁判長反映問題的窗口與程序。

梁德昭:政府制度釀成的禍

藍冑偉質疑,再過9天就要出國比賽,但上週才收到團隊服,如果衣服有問題怎辦?而且國手團隊名單早就出來了,為何這麼晚?每年服裝尺寸要修改的部分,今年都沒時間修改。

柯呈枋對此回應,行政作業約5、6月開始,確實應該再把時間點往前,往後會改進。但柯呈枋補充,雖然技職國手名單前一年底已確認,但陸續還有翻譯等相關團隊成員要逐一篩選,「完整名單沒有這麼快出來!」技職國手有47位,但整個出團卻近200位。

梁德昭認為,若因《採購法》使得廠商追逐最低價標,以一個人約七千塊經費,那麼出來的品質通常都不好。根據記者取得廠商服裝明細,國手共有西裝上衣、西裝長褲、西裝長袖、襯衫、領帶、領結、休閒鞋以及長袖POLO衫、休閒外套、休閒長褲、休閒衫、帽子、圓T、襪子、短袖POLO衫。

梁德昭建議,參考別國家作法,應該由行政院出面,跨部會成立一個專案,將技職國手、體育國手等代表台灣出國所需的服裝,統一設計視覺,再依照各賽事穿著功能所需修改。

評論/比掩蓋病灶更糟的事——技職論述空洞化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比掩蓋病灶更糟的事——技職論述空洞化

文/黃偉翔

昨晚(9月7日)傳出消息,台灣觀光學院今年除了廚藝系35人外,其餘因招生不佳,128名新生還沒開學就面臨「被轉學」,學生權益受損,教職員工工作恐不保。在面對少子化風暴下,能預見不久的未來,這樣的案例將持續發生。

但校方此刻才知道這件事嗎?去年10月有份網友整理的「你的母校溺水了嗎?」退場預估名單,當時台灣觀光學院還對媒體表示,獨招成績進步,招生逆勢上漲,校方正在評估是否對此名單提出法律行動,結果現在招生不佳,128名新生被迫轉學,有些諷刺。

更諷刺的是,各種媒體版面上,台灣觀光學院得獎無數,不只與企業合作辦學,更榮獲知名雜誌東區企業最愛排名第二名,卻從民國102年開始,就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名單。

我們總是喜歡掩蓋病灶,但當事情發生時已經為時已晚。

就以先前專欄批判過,新聞過度吹捧技職生「拿下N張乙級技術士證」有多厲害。我在過去的報導就指出,104學年度技優甄審錄取人數有超過6成透過同樣這三張乙證錄取,代表教學現場異質化,盲目拚好考的技術士證,而非為累積就業職能。雖然教育部決定在111學年技專考招處理乙證問題,但過去這麼多年來被引導去考升學用途技術士證的孩子,對他們來說公平嗎?

比各種掩蓋病灶行為更嚴重的問題是,「技職論述的空洞化」。

技職教育與高中大學教育、職業訓練在人力資源培養上的功能性與定位必然有所區別,後兩者定位非常明顯,職業訓練能在短期間提升學員的就業所需職能,高中大學教育則是人本主義的代表。

那技職教育呢?目前僅淪為勞動力培養的代名詞,但技職似乎又具備適性與杜威教育學派的經驗學習,在學習連續性以及做中學中成長,進而陶冶人格特質、透過技能學習引導其他領域的知識拓展,例如學木工可以啟發對實用數學的興趣。

其實在410教改期間,技職演變過程缺少論述基礎,導致至今對技職的想像,只有空泛的「實習」、「練技術」、「買設備」、「私校退場」等偏實務面的思考,但技職教育培育的學生,究竟要實習什麼?練什麼技術?用什麼設備?更進一步的問題是,技職教育究竟允許與勞動現場有多少學用落差?技職的專業學習就必須完全同等勞動現場所需?

台灣對這一塊的想像與論述仍然空泛,每每探討技職,永遠只聽得到:「當年的台北工專……」、「技職再造投入多少經費……」、「全面強化實習……」卻毫無基於技術知識論延伸的「技職教育要學什麼?」的探討。就連技術、技能、工程、科技的分野也難以區分,技職教育究竟要學習哪塊?

例如很多「反覆練習操作」被視為將被市場淘汰的技能,但進入自動化操作時,往往這些「反覆練習操作」經驗可以幫助你做得更好,這些難以用文字形容的體驗學習過程,如何幫助他們在未來職涯的技能發展有好的預備基礎,甚至未來技能發展藍圖是什麼?我們毫不清楚。

不論政府推不推得動產業轉型,或面臨網路化、社群化與自動化的國際趨勢,台灣連本土化技職教育的定位都說不清楚,只能用淺層「務實致用」來塘塞,只處理技術面的缺工問題、系科調整、設備更新……這樣不具遠見的視野,技職如何成為具備主體性的體制?如何擺脫次等教育現況?

技職教育幾十年來找不到具備主體性的視野與論述,永遠只會成為勞動的代名詞,導致技職教育只能淪為經濟與產業發展的附庸,當然被視為次等教育。儘管政府不斷在技職上注入經費、設備、研擬招生管道變革等,卻無法真正改變其本質,因為沒有論述在支撐,只能永遠處理眼前的私校溺水、經費資源分配等爭吵。

因為我們根本說不出:

技職教育是什麼?

國手們的堅強與軟弱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背負國家榮譽,不怕訓練過程的瘀青、流血,這樣堅韌的心有軟弱的時刻嗎?

「咦~怎麼會出現?」造園景觀國手潘祉玶驚訝地說。原以為又是漫長枯燥的一天,父母突然出現在培訓場地,潘祉玶眼淚瞬間潰堤。

每一位技職國手,能夠堅持到比賽最後一刻,除了自己的堅定信念,家人支持是內心深處最後一道防線,勞動部為了激勵國手,帶著家長親臨培訓現場。

「她很努力,平時下課後,都會拿著材料練習,三年來經歷各種競賽,非常辛苦,」潘祉玶母親簡玉霞還說:「這樣子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今(2017)年10月即將有47位技職國手,代表台灣參加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技能賽事,會員國近80個。要能踏上為國爭光舞台,至少須歷經國內賽事與國手的選拔,再加上9個月的培訓。

同樣是造園景觀國手的姜道宏,見到父母突然出現卻露出笑容,媽媽呂澄娟說:「他從小就很有想法,家中的學習氛圍也提供了他自由揮灑天賦的土壤,還讓道宏在4樓家中種了幾棵大樹,現在都長得比人還高了呢!」

「帶著親友的祝福,順利參加國際賽,得到想要的生日禮物,」呂澄娟在姜道宏面前,祈禱。

潘祉玶與姜道宏,雖然面對父母各有不同反應,但內心都有同一個願望,就是幫台灣奪下獎牌,讓旗子飄揚在各國好手眼中。

光照不進去的地方,就是記者的去處/201708工作成果與捐款徵信

文/黃偉翔(《技職3.0》獨立記者)

光照不進去的地方,就是記者的去處。

自從當記者後,覺得台灣雖自稱民主國家,但一點也不。不只是一些政策規範集權無法接受民意考驗、薪資很共產,就連人民對媒體的看法也很不民主。

最近跟同行聊天,有志一同地聊到最不喜歡的狀況,就是遇到對報導不友善的人,尤其是非常封閉的某些部會;這個「不友善」倒不一定是對記者本人,而是對「記者採訪權」的不友善、對「人民知的權利」不友善、對「願意發表公共議題討論的人」不友善。

不友善的原因很多,但通常都是怕「被長官罵」,然後認為媒體管太多,認為自己被媒體害了,事實上,到底是誰害誰?我倒覺得記者朋友們才是被害的,如果大家都乖乖把事情做好,記者的辛勞與背後的諾大壓力,沒人想白白承受它,更不用說附帶的超高工時與永遠不夠用的知識量。

部會相對於一般人民掌握許多情資與資源,也有絕對的話語權,可以主動表示許多事情,不論是透過公開記者會,或是私底下非正式溝通。但台灣終究不是共產,是民主國家,而民主最重要基石之一就來自於媒體監督,透過多種公共議題的討論,讓事件越辯越明。

公共議題可以用各種角度來詮釋,我們不要怕講錯,或論述不被認同,就怕沒有人敢講,集體噤聲。

這些光照不進去的地方,就是記者們要代替民眾去衝撞的地方,而隨著議題狀況的不同,立場可能偏左、偏右,但不論如何,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而這大白的過程,監督的力量必須介入,這力量不一定是來自於記者,可能是監察院、立法院、民間意見領袖、部會內坐你旁邊的同事等。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就是許多不公義的事,都發生在社會黑暗角落,這角落不是指牆邊角落,而是伸手不見五指、光線照不進去的地方,那邊沒人看管、沒人敢說話,相對掌權者咨意妄為,促成許多不平等對待。

我們記者就是身負責任,帶著光,往黑暗角落,進擊。

這樣不依靠廣告主的理想,需要讀者們小額捐款>>支持3.0,捐款挺技職!(定期定額捐款)

201708損益表(捐款徵信)
201708資產負債表(捐款徵信)
201708捐款明細(捐款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