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仁教授:盲目追尋世界第一,台灣技職從根爛起

 

渴望世界第一的感覺在台灣瀰漫,從閃亮金牌填補不被國際承認的缺憾。「日內瓦發明展,台灣連四年第一!」在科大、職校評鑑加分、學生直升明星校系誘惑下,拼金牌風氣瀰漫技職。

金牌握於金髮瑞士人手,當他走近台灣攤位時,師生浮現緊張神情。日內瓦發明展本名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Geneva,是類似世貿商展的博覽會,參展無門檻但得付高額攤位租金,與參展間的天價旅館費等旅遊支出,全進瑞士人口袋。「歡迎台灣!」是他說不出的話。

他不必多說,只要發獎牌,明年就更踴躍。台灣人口中的「世界大賽」,光台灣就發30面金牌,評審不嚴謹,只要參賽說出創意,中小學生也鼓勵;金牌數不限制、樂於發給東方國家。那西方人到哪裡了?

他們不在商展,在專利交易戰場,那裡台灣節節敗退。國際科技大廠互告搶專利時,沒台灣人的份,甚至鴻海等台灣公司,得花大錢跟國外買專利。那每年學校的發明、專利到那裏了?讓學校換獎牌、換評鑑分數、再換補助,讓學生換名校入學權後,多成遺跡。

不讓瑞士專美於前,法國也開始辦世界賽。法國麵包多年來打不進東方米食市場,但幾年前法國私人酵母公司樂意斯非(Lesafree)辦「世界麵包大賽」,頒發金牌後,台灣再度瘋狂。「我們是世界第一,」台灣人啃著比本土麵包貴三倍的法國麵包說。

台灣餐飲科學生,從學做中式餐飲,轉流行做法國麵包。進口法國麵粉、法國酵母粉,花費事小,忘了自己的根事大。台灣飲食多元性,本就世界第一、讓外國人流連忘返,何必苦尋外國人的金牌?何況在法國,第一流麵包烘焙賽是 Milleur Ouvrier de France,由法國總統頒獎(請見法國電影 Kings of Pastry),而我們的世界金牌,卻是由法國私企發給。

但縱由瑞士總理、法國總統手中拿金牌也不足喜。「不要追逐明星、做第一,要適性做自己,」教育部還拿著看板,在鼓吹12年國教理念。教育部,你看見一股「追逐世界第一」的低氣壓,從被殖民的台灣心靈處生成,在高教吹出競逐世界排名颶風,摧毀大學精神後,又繼續吹,想將技職教育連根拔起嗎?你手中的看板,還能撐多久?

延伸閱讀 :

看懂國外獎牌意義

吳寶春領軍 奪下2016世界麵包大賽亞軍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路仁教授:盲目追尋世界第一,台灣技職從根爛起〉中有 59 則留言

  1. 看不太出訴求到底是什麼…大概花太多篇幅在鋪陳,卻太少文字在想表達的重點上吧.
    追求世界第一,有何不好??我每回看日本的一些節目,
    他們連一個小吃店的老闆,都有企圖心說自己要作到 日本一 ;
    我都覺得在台灣,太多同樣的店,都只想糊個口,能度日就好,缺乏企圖心,再多元的飲食”根”,
    也就不過是鼯鼠五技變成十技罷了…僅求糊口,不會有進步.
    有企圖拿個世界第一,不管怎麼樣,都不是壞事吧…或許真如文章內所說,有些是私人企業發發金牌賺你個旅費住宿費餐費報名費等等….那又如何呢??不比關在島內,也不想拿個世界第一,也不想拿個台灣第一,就只求這個技能,能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就是大確幸,來的好嗎 ??

    不太想說這篇文章沒有價值..但裡頭的內容,十有八九,都沒有切中重點,而且完全偏離…
    當然會有些人覺得,有可以省思的地方..但這樣說的同時,也表示….作者沒有把想要說的,說清楚.

    1. 他不必多說,只要發獎牌,明年就更踴躍。台灣人口中的「世界大賽」,光台灣就發30面金牌,評審不嚴謹,只要參賽說出創意,中小學生也鼓勵;金牌數不限制、樂於發給東方國家。那西方人到哪裡了?

      他們不在商展,在專利交易戰場,那裡台灣節節敗退。國際科技大廠互告搶專利時,沒台灣人的份,甚至鴻海等台灣公司,得花大錢跟國外買專利。那每年學校的發明、專利到那裏了?讓學校換獎牌、換評鑑分數、再換補助,讓學生換名校入學權後,多成遺跡。
      ======================================
      這一段非常重要!!!
      專利,不是只用拿來獎牌,而是要有後續的實質效益 (研發,商業,賺錢,學生參與發明的實至名歸等等)
      將所有的精力時間只拿來參加一次這樣的發明展就停滯,是非常可怕的資源消耗。
      這些拿了獎牌的人,真的算世界第一?? 這是本文的另一個重點。
      就算可以當作世界第一好了,回到台灣之後,我們教育部,學界,又給了什麼樣的後續支持,讓這個發明有效? 還是,學生自己要想辦法找廠商量產? 還是只當作申請大學院校的一個功績?
      這種發明展的失敗,就像我們的體育選手一樣,好下場的沒幾個~
      所以,單純地說 “出國比賽拿金牌” 非常的重要,真的不夠

    2. 是妳/妳的理解力有問題吧。才短短七百多個字,從頭到尾都緊抓著一個重點:不要追逐無謂的名聲,適性做自己。這樣很難懂嗎?

      1. 學生有上進心,他自己想要拿世界第一,有問題嗎?
        一昧排除競爭的十二年國教思想……

          1. 不是世界第一,就不值得拿、不值得努力,就躺著上了嗎?

    3. 怎會沒有重點呢??本篇說得太好了呢~連腦殘的我都明白其中意義。

      台灣一窩蜂的在爭奪別人設下的”世界冠軍”,
      我們的參賽選手幫主辦單位單位賺得報名費、幫當地賺到住宿費,
      而我們得到了世界金牌後實質上得到什麼?

      “日本”的小吃店想做到”日本”第一,台灣的小吃店想做到”別國設定”的世界第一,卻忘了做”台灣第一”。

      1. 因為台灣沒有舞台啊!!這篇結論應該是要政府跟大企業多辦國際比賽跟企劃,而不是讓台灣人只能花大錢去別國找能見度

      2. 真的是說的太好~~以後大家也鼓勵自己小孩別爭世界第一、全國第一、全校第一甚至別爭全班第一,反正得到第一也不代表的到未來,妳們這些人抹殺了那些曾努力過的孩子企圖心,得了第一妳們就拿放大鏡檢視,因為妳們的妒心來限制她們發展成長,導致未來庸庸碌碌,然後在這說第一是無用的,聽了就噁心。

        1. 個人認為您的重點偏了,這文的重點從來不在於是否該去爭取國際或各式獎項。
          而是除了爭取獎項以外是否還有值得我們去重視的問題呢!?
          比如日後發展的空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等!!

          這才是最重要且值得我們探討的重點吧!?

    4. 我是不是也能說盲目批評台灣從頭爛起
      去國外走走國際看看,比較看看是好事
      有個目標去挑戰就有成長
      什麼叫做自己?做自己這個具體可以衡量的目標在那裡?
      一群人在比賽在賽跑,一個人說你們做自己就好了,追逐第一名做什麼呢?
      Just a Game
      總比你在那睡大覺強,不然也講個具體目標

  2. 沒辦法評鑑需要填表格~這一欄位不能空
    招生需要有廣告效果~海報這一欄不能空
    因此!!
    學校頒發獎金給老師與學生~
    因此就這樣蔓延開了!!!
    除非!!
    有一個老師用專利幫學校賺錢時 可以得到學校的重視
    加薪也好~獎金也好! 不然
    學校抽成不要抽這麼高! 這樣才有救!

    1. 你的盲點正反映出全台灣人的盲點。台灣就是太在乎名利,從過去農業時代,就一堆人追逐醫生、律師、教師等穩定或高收入行業。我們搶第一、搶高薪、搶成名…然後忽略了美學、素養、品味、健康等等…,因為追求這些東西都不會變有錢。事實是,我們有了很賺錢的代工業,卻沒有很賺錢的品牌、沒有值得我們驕傲的品牌。縱使有捷安特或HTC等世界具知名度的品牌,台灣人卻只問這些品牌:「那你們賺錢嗎?賺得多嗎?」著實可悲。

  3. 對不起沒有世界第一就沒人認識 你只認為盲目追求 但是出去比賽並不是只有獲得金牌重點在參加比賽的過程 學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師生在雙方面都獲利這才是重點 有時候並不是從根爛起 是被不專業的人胡言亂語

    1. 沒有世界第一就沒人認識是哪們子的邏輯啊….
      你真的有看懂原文要表達的嗎?..

    2. 私人企業發的金牌不具任何意義,金牌發送數量還不限,基本上有參加就有獎。
      所以金牌數拿世界第一,不過只是代表繳報名費的金額世界第一。
      所以這種展覽除了台灣跟主辦國以外,到底被誰認識了?
      況且有任何得獎作品上市過嗎?

    3. 就跟你說 那種私辦世界第一並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你看不懂阿 要追求就去追真正的世界第一

      1. 我們都不懂,麻煩先請你教大家ㄧ下如何定義世界第一的麵包、設計、建築比賽是哪個?
        別忘了要各國政府都認證的喔

  4. 本人就是技職系統出身,從職校到研究所,或許自身經驗可供分享

    自職校開始學會就會提供許多的比賽資訊,如技藝競賽,全國比賽等等

    每當有這些比賽不論國內外同學們無不盡全力爭取獎項

    除有升學的保送機會,也有一份對於自身專業的熱情

    任何比賽不論大小 公辦或企業辦 其目的在於激發所有人的能力與潛力

    在比賽的過程中團體的協調 個人能力的發揮 正是這些比賽的意義所在

    參展得付高額的攤位費與高得嚇人的飯店費用

    對於常在參展的我 這也算是很正常的事

    也不是因為日內瓦發明展就特別貴

    德國漢諾威的展 荷蘭烏徹斯特的展 費用何嘗不貴

    老外不參加日內瓦發明展嗎

    希望筆者能親身去看看有多少老外在

    每當看著電視購物台 廣告著 一大堆號稱歐洲進口的產品

    也是可以看到許多拿著日內瓦發明展金牌獎呃打廣告

    專利大戰跟技職扯上何關係

    要不要說跟大學生程度也有關

    這是市場上商業的競爭戰場

    學校所培養出來的是學生的專業能力

    如在學校就可做出比這些世界大廠還厲害的專利

    這些國際大廠一年砸下的數億億甚至數百億的研究費用不就白花了

    學校一年的經費才多少??

    至於法國麵包大賽這位作者是否也了解這比賽的背景

    這背後的法國私企Lesafree有多大 有多重要

    如以電子產業來說

    這家公司等同是在麵包界的蘋果或微軟等同的巨型公司

    全世界有多少人用它們家的酵母

    可以影響全世界

    舉例來說你得一個獎 給比爾蓋茲頒獎給你 會輸一個歐巴馬頒獎給你

    追求金牌絕對沒有錯……………….

    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 有一個目標去追求 更可激發出其淺能

    特別是在技職系統 高職三年的基礎訓練 上了科技大學更可以很快速地進入研究專門領域

    許多同學在大二甚至於一下都已進入自己有興趣的專業領域去研究

    在一般大學系統或許經過兩年基本的要到大三大四 才進入

    無奈為讓多元入學

    許多高中生現也可進入技職系統

    兩個不同領域的人再一起上課

    為讓大家都懂 老師只好從頭教起

    就看到高中生上來的拼命寫筆記

    高職上來的低頭思故鄉 徒浪費時間

    這兩系統本就是走向不同

    硬要讓高職與高中生混再一起選擇

    這有何意義…………….

    1. 前面你說的我大概認同,可是你後段我就不認同。怎麼似乎說的學生不能有多元選擇,好像說的普通高中就一定要讀普通大學似的。我本身是綜合高中出身,但我所學的都是技職的課程,但我依然努力轉到普通大學讀我喜歡的歷史系。
      教育本身就是多元讓學生有許多的選擇性去走他們的夢想。老師們或許也會認為不是高職出來的會從基礎上起,但你能敢保證大部分老師一定是因為你的學歷背景不同而從頭上起嗎?難道不是程度問題?難道不是班上學生可能忘了基礎部分?大部分高中出來的學生一定是會狂作筆記?大部分高職出來的學生一定是因為上過基礎而低頭思故鄉?你是有做統計?
      程度不同的這種問題其實可以設立課後輔導,而不是一定要讓高中生去讀普通大學,高職生就一定去讀技職專業學校。

      1. 其實我覺得台灣大學應該要另設一個銜接課程給轉換跑道的學生們
        我本身是技職體系畢業的 從高職升上技術學院
        因為要配合”非技職體系”的學生,開課只能從基礎開始教
        那我們為什麼要讀高職三年呢?
        那這樣大家都上高中,等高中畢業再決定跑道就好了阿

        後來我去國外讀書,想從原本的金融背景轉到創意產業
        才發現,我在的國家的教育體制是
        轉換跑道要另外上銜接課程,另外再選ㄧ或兩個的選修跟其他正式生上課
        上個半年通過考試就可以轉進正式課程(而選修課成未來可折抵學分)

        如此衣來,我可以從基礎打起,適應新的環境
        而本科生也不用為了我而浪費時間

        我覺得台灣很長一段時間
        每當有個議題的時候,人們往往討論對或錯
        不管怎樣,都有正反兩面,何來對錯之有?
        像你的例子(從技職轉到大學)
        或者是原留言的例子(技職一路上去)

        為何我們不能想個折衷方案(銜接課程)
        讓我們的教育更好更圓滿

      2. 我是設計類技職體系上來的學生,不是說不能多元發展,但是高職已經學了三年專業、到了大學學校為了配合那些不會設計基本軟體的人一直重頭教起(只有10幾個人)、抽籤分組遇到高中上來的人還要教他們怎麼做,不知道我是學生還是老師了,技職類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培養的,例如美感,學校為了省經費多半也不會開課後輔導。

        上一些課真的有點痛苦,老師給15分鐘實做,學過的人因為做過幾百次1、2分鐘或幾秒就做出來了,幸好只有幾堂課是這樣,不過在痛苦的還是分組分到沒基礎沒美感或是基本編排能力的人。

        不過在希望的還是台灣的社會風氣不要在為有讀書高了,遇過很多人有夢想興趣,卻因為家裡堅決只能念普通高中一輩子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3. 大學本來就不應該是繼續多元,而是專業領域突破。
        多元顧名思議就是什麼都學什麼都不專精,那還讀大學做啥???
        原本好好的兩個體系,硬要攪在一塊,逼迫高職上來的浪費2年時間從頭學起,
        這樣倒底是為了什麼升格科大???那不就讀二專就好了???還可省兩年學費

  5. 嗯嗯…那台灣也來個正新(輪胎廠)三星餐廳好了…全給台灣的..看國外旅客會不會甩你….學生海外參展獲獎和後續的產學合作專利授權,從一開始是兩馬子的事….以小野二郎來說,如果今天他不是全求年紀最大的三主廚,你認為有多少人會認識這位”壽司之神”

    1. 這種言論也反映出這個社會的盲從、追逐流行、只看結果。
      而且舉例根本錯誤,小野二郎作的是幾乎等同日本形象的壽司,是米其林去拍他的馬屁,可不是他追著米其林跑。當然米其林給星後更有名,不能否認像米其林這種私營評鑑的確有其影響力。但文中要提的是,到底你該追著利益、名聲而跑?還是像你舉例的小野二郎用55年的力量去擦亮壽司的招牌?(你認為他是為了得米其林才學做壽司嗎?)

  6. 或許你該把有多少台灣參賽攤位,有多少間住宿房間,價錢是甚麼給列出來,
    讓大家看看到底對方賺了多少?

  7. 這不就是小確幸文化嗎? 換有學問的說法叫做”小資產階級文化”,沒甚麼好怪的。

  8. 我真的很納悶,為何身為教授會認為拼金牌「追逐世界第一」的精神,會將技職教育連根拔起?為師者不是應該教導學生追求卓越嗎?

    個人覺得教授的論點真是狹獈到令人難以接受,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能拿到金牌,都是值得被鼓勵與追求的目標,金牌或世界第一更是像徵目標完成,就像很多人一生都想登臨玉山一樣,重點是在「過程」。如果沒有希望追求卓越、高人一等的精神與毅力,如何能攻頂達標,台灣的技職教育又如何能辦好?反之,如果台灣每一個技職生都能懷抱奪牌的希望而能力,台灣技職教育體系,在國際不發光發熱都難!

    就算評審不嚴謹,給獎牌有點浮濫又怎樣,選手為了拿到獎牌,已經付出了最大努力,學到最好的技能,也能發揮出最好的創意,得到最好的成績,不是嗎?

  9. 技職應以職能專業為榮,不應以第一為榮!

    日本的職人精神才是我們需灌輸的觀念!

  10. 站在技職從業人員的角度,比賽就是讓他們技術在未來發揮最大投資效益的方式,跟經營品牌一樣,一樣是修車的,比過賽的收的費用比較高,修的車也會比較高級,差很多的。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去選比賽這條路,但它是技職從業人員成就未來最明確的一條路,難道追求第一就不能做自已?有的人就是靠追求第一完成自已,不是嗎?

  11. 幾點
    1.追求卓越是有標準的, 不是鄉愿的說有努力過/有得獎就是好
    今天這篇文章點出來的最重點在此, 別人用寬鬆的標準與假象灌迷湯, 結果自己還沾沾自喜以為學到了”國際經驗”與”文化交流”, 很遺憾, 那都只是觀光等級的考察. 真正的戰場規模以及水準遠超於此, 不是說不能花錢練習買經驗, 而是是否需要花這麼多? 以及錢都給了誰?
    2.專利大戰為何跟技職有關係?
    不但有關, 而且大大相關. 簡單一句: 技職的重心要擺在哪邊, 必須從頭開始重視點明. 台灣人喜歡參加比賽, 但自己原創的技術有因比賽而增加嗎? 真正的技術從思考演變而來, 而且需要時間, 要多想原創的附加價值, 是這篇文章的另外一個重點.
    3.媒體變相推波助瀾成功假象
    或許有些院校願意不計成本追逐這些獎牌, 那也ok不是說不行. 但是在得獎之殊榮, 是不是有被過度美化了? 過度美化的結果, 就是會讓社會有種”其實台灣已經很不錯”了的假象. 就拿常常播報的西餐界來說, 感覺上台灣得到滿多的獎項了, 但實際上我們已落後上海一大段, 且差距正在拉大- 而這絕對不是只有消費市場大小的因素而已.
    4.沒有世界第一就沒人知道? 但拿著用錢買來的世界第一/ 自以為的世界第一只是在背後被人笑. 平平是比賽, 為什麼沒批奧運? 因為性質, 規模, 與標準是有嚴格標準

  12. 通常要提出負面批評必須自己有能力去拿個幾面日內瓦國際展金牌再來批評,不然不是井底之蛙或是酸葡萄心理,本人認為作者一定沒有親臨日內瓦展會場,台灣的作品大多數是公司的產品希望獲得金牌的加持,另一部份是技職院校的教授帶領學生參展證明自己多年的努力以獲得升等或升學,要跟來自世界的廠商或重點大學(大陸參展的是北京和清華大學的教授群)競爭,真的不容易,難道要逼得這群人再去寫研究論文,台灣今年參展的規模已小於中國大陸,還被打壓不得掛國旗,處境艱難,希望國內這些媒體不要盡說風涼話

    1. 又是這種等你先做到再來批評的論調,所以你不是比爾蓋茲就不能嫌windows難用嗎?覺得飯店很爛就不能自己去蓋一間嗎?覺得漢堡難吃不會自己去養一頭牛嗎?

  13. 不只日內瓦發明展,台灣常參加的發明展還有新加坡、德國,還有紅點設計,這幾個展都有相同的狀況,台灣人特多。 為何台灣人這麼熱衷?我的觀察是台灣選手培養模式,從二十年前就深植在各技職學校裡,但指導老師涉入的成分太高。不單單只是技術指導,甚至連發想也包了,選手充其量只是影舞者的道具。在講難聽點,不止網路的網址有蟑螂,台灣的商標權、著作權蟑螂也不少。而專利呢?當然也是這樣。在我看來,取得專利不設法生產製造,其行為與前面所說的蟑螂無異。另一點是,專利的開發,到底實用與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許多的專利看來還不錯,也確實得獎了,但實用性、商用價值都不高,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但這位教授先生點出的部分,讓我感覺有點讓人有所難為。當個世界第一不好嗎?台灣的技職學校培養選手的職類,不單單只是理工科系統的發明專利的方向。還有木工、金工、鈑金、電器等等,專職的類別太多了。在國內如果技藝不精,藍領族群也不見得好找工作。在國際間出了頭,也幫台灣爭了面子,並沒有不好啊!還是教授的高度,缺少的在平民百姓裡糊口飯吃的那種經歷,才會寫出這樣的東西?那吳寶春師傅拼搏的歷程,我想那教授先生應該也沒有時間去好好瞭解,甚至教授的舌頭,也很難體會台式麵包與歐式麵包在味道上、脾胃接受度上的的差異,可能也不知道有些人吃麵包胃酸會過多,是因為台式麵包菌種不同、醒麵不足等等的關係所造成。吳寶春師傅追尋的味道,是盲目的嗎?

    1. 回你前面幾段話 因為太有自己的想法 上面的人會不爽…..懂了吧

  14. 從根爛起的並不是技職或大學系統,這兩個系統本身是中立的;各思其職的,真正從根爛起的是像原PO這種傲慢;主觀判定技職就是比較爛的那些【學者、教授】

    比賽本身也是中立的名詞,又是這些【學者、教授】帶著優越感在給比賽賦予價值。賦予價值的依據是因為存在著技職比較爛的優越感,就跟著覺得她們拼比賽也很爛

    但是呢,有比賽過的就知道,比賽的結果只是個結果,重點是在於過程~~在比賽中的激盪、分工合作、溝通協調與卯足全力的過程,才是技職系統能學到;但大學系統未必學的到的寶貴經歷!!

    賦予廣大學子技職比較爛的價值觀,也是這一群【學者、教授】所灌輸的!所以從根爛起的,是這些【學者、教授】心中生出的比較心阿~~

    大三大四我參加一堆比賽,得了十幾項獎,但推甄研究所一間也推不上,就是因為這些大學一看到是技職生,就直接刷掉

    雖然後來還是如願拼到了NTU,也確實感受到頂尖大學的學生與技職生差異,但從技職到最高學府,最令我難忘且獲益良多的卻是在技職比賽的過程

    身為技職體系,就該利用學校的設備好好的拼個幾場比賽
    技職體系會給你很棒的資源提供跟表現舞臺

    身為大學體系,就該利用學校的資源好好的拼個幾篇國際期刊
    大學體系會給你很棒的學術基礎跟研究氣氛

    只要一直做該做的事,各取所長,自然就能創造最大價值
    從技職一路到最高學府的過程,很慶幸與感恩的是:
    當初能遇到好的老師,一直能善用兩種體系的資源與所長,
    創造最大價值

    從技職到研究的過程;拼比賽的過程;拼論文的過程,
    都一樣歷經千辛萬苦,也為我未來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是無怨無悔的,喜悅滿足的,技職與大學並無優劣之分

    如果在技職體系感到自卑,硬要做大學體系的研究與理論
    或是在大學體系感到自傲,否定技職體系的一切價值
    這兩種心態都是不可取的心態

    1. 筆者從沒說技職爛好嗎。
      說到這裡普遍認為技職是被歧視,但某種程度而言反而普通大學被不受重視。過去或許有許多傳統觀念認為技職差,但現在專業技術的尊重,以及重視出社會找份工作情況下,原本可能是歧視技職大學,現在反而可能瞧不起普通大學,完全顛倒。學界本身是多元在重視,除了專業技術外,本身也重視思考、創意性。只重視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有可能會影響一國家的學術發展。

      1. 真的有被尊重嗎?
        你可以嚐試著做做看餐廳服務生
        然後你就能體會台灣的奧客精神

        1. 說真的要尊重各行各業也得先從自己做起了。
          很常見到明明在某一行很幹奧客但在別的行業當客人時卻很奧客的例子!!XDDDD

          為這個社會愈來愈好,共勉之。^^

  15. 拿一堆第一有屁用?? 有應用在產業有拿來賺錢嗎?就算有也是老外把專利買走賺更多去了 台灣人又沉浸在台灣之光又在自慰高潮了

  16. 學學德國吧!人家的技職教育成功全靠政府及廠商大力輔助…而我們呢?

  17. 「在專利交易戰場,那裡台灣節節敗退。國際科技大廠互告搶專利時,沒台灣人的份,甚至鴻海等台灣公司,得花大錢跟國外買專利」

    —————————————-

    作者是不是忘了這些台灣公司的研發人員都不是技職生,而是一堆碩博士. 換言之,所謂從根爛起顯然是另一教育體系

  18. 我想請大家回到教育的本質,思考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哪種能力?是獲獎的能力?還是研發超群或精湛技術的能力?這不是嘴砲,只要看老師教育的方法就知道是前者還是後者。

  19. 政府才是一切的始做俑者,政府的不重視,社會的冷漠,父母的無知,推波助瀾了這一切,技職生在一切的不重視下找到了出路,也許他短視近利,但在他們還沒有作出成績前,你我可曾正眼看過他們,那些有錢人家的小孩做科展時,老師們可曾大聲疾呼不要浪費社會資源,政府在做賤台灣時,你們在那。

  20. 這不就是馬克思的異化而已嘛。目的與手段錯置。因為教,而會技能。現在是。因為要比賽而教。比賽結束了之後呢?
    全部的人都該去檢討為何要用「成就」尤其是「比賽的第一名」來衡量呢!又為何教師都以鼓勵參加比賽,且原因是說用來磨練自己。消極的教育與方式。

  21. 法國私人酵母公司樂意斯非(Lesafree)辦「世界麵包大賽」。這確實是一個商業性質的比賽,這可以增加這間公司在亞洲的整體銷售量,但也因為如此有意義的比賽變成商業為重的比賽,法國市政廳招集了近10名的Milleur Ouvrier de France組成了一個世界麵包大使協會,而重新組成了一個有交流、不商業、又能促進大家技能進步的賽事MONDIAL DU PAIN,所以也未必所有的比賽皆是不好的。

  22. 台灣的學校(私立居多)
    一昧的追求 評鑑(高分可向教育部拿更多錢)
    導致大部分的東西都是灌水的
    而教育部官員也是盲目的 都只看學校給他們看的
    爛 對上 爛 =更爛
    學生繳的錢都白費了
    為了評鑑 叫學生考一堆貴森森的證照 跟畢業門檻/課程綁在一起

  23. 雖然標題是技職,但本片的文章重點不在於技職,簡單說就是敘述外國人拼經濟賺錢做生意的頭腦,看出重點了嗎?

  24. 一昧排斥”精英”的思想,高中職得世界第一當然是好事,重點在於這些第一的人,為何在業界、商場就消失在國際舞台上了?台灣問題出在”業界”沒有舞台,而這十幾年每個都在罵教育,稿個十二年國教,還要學生適性做自己勒~他在高職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得第一有何不對

  25. 這是因還是果?
    評論果,
    倒不如動手去改變因,
    台灣不缺評論的人,
    但卻少有願意動手的人!

  26. 這種第一就像是…
    國中生賽跑落後…沒關係, 我們去參加小學高年級的…再輸…參加中年級,低年級,幼稚園…
    看吧!!在寶寶賽爬得了第一…多光榮啊~~~~

發佈回覆給「蘇宥坦」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