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禮 木藝復興的推手

 

(記者黃偉翔/基隆報導)

近年創客(Maker)風潮興起,起源之一是歐美的木工學校,但在台灣也有以木工特色為名的學校,如我們熟知的公東高工、北科大的木工大學等。北科大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主任陳殿禮說,「很多設計競賽只有想法、沒有作法,所以動手實踐過程很重要,因為人在實踐想法的過程,會激盪出更多的想法修正,讓動手與動腦做深度連結。」

北科大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是校長姚立德看見了木工技藝的消逝,所以創辦此中心,事實上,北科大在1912年時就已開設訓練木工課程,這些年來累積許多技能競賽木工國手及校友人脈,其中校友陳殿禮扮演著此中心的靈魂人物。「目前我想做的就是「生命木工」,希望能把台灣傳統工藝與思維延續下去,創意是台灣未來必走的道路。」陳殿禮感嘆說。

陳殿禮從小便與木工結緣。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畢業,接著就讀台北工專工業設計家具設計組、台師大工業教育所設計組,並在以設計出名的雲科大拿到設計學博士,另外,他更是國際技能競賽裁判長、全國職場達人盃裁判長,更是巧聖先師魯班公獎木作類召集人。現為北科大工業設計系暨創新設計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聽聞前教育部次長黃碧瑞還親自去北科木藝中心學習,而且每次開班,報名都瞬間被秒殺,可見目前木藝很夯。」教育部次長林騰蛟笑著說。陳殿禮坦承,上次看見次長親自來上課讓他很意外,最後黃碧瑞幫母親做了一個木工桌子,很感動。

「創意來自於生活,我鼓勵大家從生活中找創意。」陳殿禮強調。

陳殿禮的學生,北科大創新設計碩士班曾郭鈞、歐陽宏柏、吳昌儒、朱立軒的作品「Circle Bandage」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設計概念獎(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為了避免在使用OK蹦的包紮過程中,開放性傷口容易因碰觸而造成感染,Circle Bandage利用離型紙確保OK繃未使用時緊密貼合,而需要包紮時,只需要將Circle Bandage輕壓變成圓狀,即可像戴戒指一樣進行包紮。(以下為示範影片)

陳殿禮喊話,各學校的領導人,應該思考如何在校內創造可以動腦兼動手的環境。他說,台灣人過去很會賣產品,但台灣未來要賣「生活」,創造屬於台灣的生活型態,把屬於台灣在地文化、在地生活、在地思維、在地設計、在地材料的在地商品賣出去。

陳殿禮強調,文化就是品牌的代言人,台灣必須透過創新教育,從台灣文化找到好的肥料,長出的創新才有台灣的味道。例如陳殿禮的另一個作品「福鉋」(以下為介紹影片),是將舊式刨刀重新設計,轉變成具備品牌味道的產品,他說,雖然刨刀已被傳統技術取代,但刨刀是台灣多年來重要的記憶,在許多夜市角落仍看得見它的蹤跡,所以「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要能讓他落地,各校長應提供學生一個舞台,創業必須符合生活與人性。」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