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異語/我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

採訪、攝影/黃偉翔

十二年國教103年度上路,根據教育部統計,第一次免試入學即有超過21萬名考生錄取,錄取率達92.77%,其中將高職列為第一志願多達6成,讓許多職校校長樂開懷,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認為:「學生開始考量自己興趣,不再唯有讀書高。」甚至「學生棄高中選高職」案例不在少數。

時間快轉到今天,105年國中教育會考剛結束,《技職3.0》記者追蹤103年「棄建中選大安高工」的學生林伯瑞(化名),試圖去釐清「技職出頭天」表面下的真正含義。

當年國中成績全校第二名的林伯瑞放棄了高中,現在已是即將邁入高三的大安高工學生,他受訪時輕鬆以對,自信展露無遺,似乎未來都在自己掌握中。

原本記者想專訪林伯瑞,但媽媽劉淑芬(化名)卻堅持陪同受訪。

走上相約的速食店二樓,記者馬上認出穿著大安高工制服的林伯瑞與身旁的劉淑芬,他們似乎正在討論著什麼;時間已是晚上9點,劉淑芬強調訪問不能超過1小時,剛從補習班下課的林伯瑞會過度疲累,深怕影響到隔天的上課。

其實記者約訪林伯瑞前,爸爸林易銘(化名)便考慮再三,深怕報導會影響到即將面臨升學考試的林伯瑞,溝通數次後才願意讓林伯瑞受訪。

棄明星高中讀高職 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

聽到記者問起林伯瑞國中時期的成績表現,劉淑芬掩蓋不住對兒子的驕傲說:「林伯瑞從小就一路補習到現在,他國二開始校排第2名,那是2千多人的學校!班上程度都很好,競爭激烈,所以認為林伯瑞進建中很有機會。」

然而,林伯瑞剛好遇上十二年國教第一年上路,會考表現並不理想,由於建中免試名額不多,再加上超額後從作文開始篩選,林伯瑞雖然5A但作文「只有」5級分,排序在他之前的人很多,多到讓林伯瑞沒機會進入建中就讀。

根據十二年國教制度設計,若不透過免試入學,則可以再參加特色招生;在免試入學中若學校報名人數超額,則必須用其他成績來排序,例如國中會考成績。所以新制度一上路便被罵「假免試」,因為明星學校報名狀況絕對超額,仍然要比考試成績。

劉淑芬無奈聳聳肩,坦言如果要拚特色招生風險太大,再考一次兒子或許能進建中,但可能更糟。

當初林伯瑞在國中時做的性向測驗,傾向設計與理工科系,而且他十分憧憬著去google工作。

填志願的最後一天,原本決定再考一次特色招生的林伯瑞命運大翻轉。父母進一步分析:「認為要去google工作需要理工背景,除了台清交成,其實台科大理工也很強,再加上讀非明星高中後考取台清交成機率較低。」

後來劉淑芬上網一看,才發現大安高工電機科其實分數很高,風評不錯,國立科大錄取率75%,而且台科大榜單很多來自於大安高工。「所以想說,如果都是要拚升學,不如去高職拚三年後考台科大,會比去競爭激烈的高中拚台清交成簡單多了。」劉淑芬直言。

其實劉淑芬與林易銘真正受影響的,除了親戚、補習班與學校老師、同事建議,最大莫過於林伯瑞的哥哥林群浩(化名)。

「林群浩國中時期成績較差,所以進入高職就讀,在林伯瑞抉擇志願同年,卻以全國第9名之姿考上了台科大,那時候覺得,如果林群浩可以上台科大,以林伯瑞的程度應該也可以考進台科大才對。」劉淑芬說。

「可是後來發現,林伯瑞的大安高工同學,也很多這種”高分低就“的學生,原來大家都這樣”跑“,我們認為,好在有用這種模式去升學。」劉淑芬看著林伯瑞現在穩扎穩打、一步一步走向心目中的台科大,似乎鬆了一口氣。

「最後,我們家就選擇了考試相對較不競爭的技職,為了考上台科大。」劉淑芬說。

兩年前,林伯瑞原本已報名補習班,打算衝刺特色招生考試,但最後一天家裡決定去大安高工就讀。「當然不想考第二次特色招生,累死了,填志願的最後一天很煩,很多建議、資訊、升學率等等交雜在一起,最後想說,雖然很想念建中,但就乾脆去大安高工算了,畢竟大安也是高職裡的建中。」林伯瑞說。

我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

記者找到一路上看著林伯瑞做抉擇的哥哥林群浩,目前就讀於台科大,他的話總是不多,但似乎若有所思。

「他終於解脫了。」沈默一時,林群浩冷不防丟出了這句話。

「我國中三年都在打電動,但林伯瑞三年都在瘋狂唸書。」林群浩露出有些不捨的表情說:「或許父母是對我課業上的表現感到失望,所以轉而把希望押注在林伯瑞身上,也希望彌補他們學歷不夠光彩這一塊。」

林群浩認為,林伯瑞雖然不笨,但其實不是天才,所以變相需要下很多功夫苦讀,白天上課晚上補習,國一開始都凌晨1、2點才睡,而周圍給他的觀念灌輸,就是國中校排前幾名,應該非念建中不可。

「起初他們一直在猶豫不決時,我直接了當說,林伯瑞不是讀建中的料,因為考出來的成績就是不夠,所以他可能不適合考試這條路。」林群浩直言。

當記者詢問,最後決定林伯瑞去大安就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林群浩又陷入短暫沈默。

過了一會,他說:「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關鍵,是我考上台科大這事實;高中考上台大較難,但透過高職考進台科大相對容易。因為我以前國中成績是吊車尾,結果進入高職三年後,居然翻身考上台科大,出乎父母意料之外。」

我們也想當技職選手

林伯瑞實作表現其實不差。

「我實作表現一直都很好,考工業配線、室內配線、工業電子技術士證等,實習課該做的我都有做完,並拍攝記錄下來,感覺這些東西在升學推甄的備審資料用得到。」林伯瑞驕傲地說。

在一旁的劉淑芬補充:「一開始去大安,我認為他比較適合透過甄選入學拼台科大,因為他高一開始成績排名很前面,只擔心統測又出狀況,所以林伯瑞很積極當幹部、社區義工、社團幹部,甚至學校小論文都有得獎。」劉淑芬換了口氣,繼續說:「他一直很優秀。」

目前是上班族的劉淑芬曾請林伯瑞練習焊接板子,並囑咐,「以後要當領導者,當下屬發問你卻不會,會被看不起。」

前陣子林伯瑞的學校老師正在找同學當技能競賽選手。林伯瑞坦承,他很想參加成為選手,但看到其他選手都要練習到晚上9點或更晚,甚至還要為比賽請公假,錯過學校考試與上課,「一旦課業被影響,我心裡就會毛毛的,如果每天練到晚上,根本沒時間唸書,晚睡早起又容易在課堂上打瞌睡,會影響到升學考試。」林伯瑞說。

劉淑芬與林易銘都認為當選手太累,甚至跟補習班老師討論過選手一事。「除非比賽名次很前面,才有升學加分的優勢,不然沒意義,如果現階段把時間投入在練技能,也是為了上台科大,但去台科大唸書的方式有很多種,那不如就按部就班好好讀書,為何還要分心練技術當選手,並承擔風險呢?」劉淑芬說出大家討論後的結論。

無獨有偶,哥哥林群浩也談到對選手的遺憾。

「林伯瑞其實很後悔沒當選手,因為認為當選手的人,實力沒有他厲害,但爸媽以前就反對他當選手,現在還是反對,就是希望他好好升學,考上再說。」過了一會,林群浩坦承,前陣子家裡對於林柏瑞是否當選手,有不小的摩擦。

當初學校老師正在找選手人選,有跟爸媽討論。林群浩認為林伯瑞可以同時勝任實作與課業,只是家人都持反對意見,擔心影響到升學考試,而林伯瑞的補習班老師也不建議學生去當選手,因為當選手要到可以保送台科大的地步,要很拼。

林群浩說:「我是支持,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讀過高職的遺憾,因為都在拚升學,技能都沒學好;另一部分可能是台科大讀了兩年後的經驗談,當你升到台科後,跟同學的程度都差不多,唯一能比較的就是技能掌握度,我們拚學術也拼不太過台清交成學生,唯一的優勢就是技能。」

其實林群浩很羨慕林伯瑞。「他一年後升學時,一定跟當初的我有很強烈的對比,我念高職時是升學考試導向,完全沒碰實作,但他因為在校成績好,可以走推甄這方面,所以升學考試只佔其中評分一部分;若可以重來一次,我還是會走一樣的路,因為我高職在校成績不好,不能推甄,只能靠考試拼台科大,既然如此,即使想當技能選手,也被迫現實不敢去投入。」

會後悔嗎?

劉淑芬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內心話:「做家長就害怕幫孩子選錯決定,但林伯瑞這兩年有按照我們當初的規劃與設想, 按部就班往台科大努力,覺得欣慰。」

兩年前,當志願確定錄取大安高工電機科時,林伯瑞整整關在房間哭了一整個下午。林伯瑞坦承:「看到那些明星高中會有自卑感,因為自己當初有機會穿他們的制服,卻沒有去挑戰,再加上對未來的恐慌感。」

劉淑芬笑說,「當時還買了兩桶冰淇淋給林伯瑞,想趕走他的憂鬱。」說到此,劉淑芬的笑容不再,直說:「因為林伯瑞認為自己高分低就,滿腹委屈,如果不是剛好碰到十二年國教上路,以他的成績,在前一年一定穩上建中。」

突然間,劉淑芬戴在手上的iWatch響了起來,裡面傳出林易銘的聲音:「該回來了。」談到這,其實已遠遠超過劉淑芬給記者的訪問的時間,就這樣,結束了這場訪問。

道別後,劉淑芬帶著林伯瑞繼續趕往人生的下一站,汲汲營營,走得很急。

 

備註:為保護當事人,林伯瑞、劉淑芬、林易銘、林群浩皆為化名。

技職異語/破碎後的完整廚心 西餐烹飪銅牌簡勝男

文/黃偉翔

圖/黃偉翔、簡勝男提供

「世界西餐烹飪銅牌‧‧‧來自台灣的選手簡勝男!」主持人宣布。

當主詞人話說到一半,台灣的所有代表選手早已按耐不住興奮,起立為他鼓掌叫好。隨後看見簡勝男揮舞著旗幟,伴隨著他國選手羨慕的眼神,亢奮地小跑步到講台領獎。簡勝男說,「我早已經想好領獎進場姿勢!」可見面對來自世界的各國好手,仍然不減對廚藝的自信。

得知獲得世界銅牌後,簡勝男(右二)興奮地走向前領獎。(圖/簡勝男提供影片截圖)

2013年國際技能競賽在德國萊比錫舉辦,來自全球53個國家同場競爭,競賽項目包括CNC車床、砌磚、服裝創作、櫥窗設計、花藝等共46種職類。簡勝男所參加的是西餐烹飪項目。

而他,幫台灣搶下了自國際賽舉辦42屆以來的第二面西餐烹飪獎牌。

年幼的調皮搗蛋,意外引導他走上廚師之路

小學三年級時,簡勝男看到奶奶正在廚房做菜,就覺得拿著鍋子是一件很帥氣的事。有一次,他趁著大人都不在時,模仿起煮菜的樣子。

趁著奶奶出門,簡勝男就把鍋內殘存的水當成油,打開火,一盤稀巴爛的蛋就煎了出來,「但是加一些些醬油就覺得很好吃!」簡勝男回憶起年幼時,調皮後意外的收穫。

有一次,簡勝男嘗試煮給自己的小姪子吃,同樣是「一盤稀巴爛」的結果,卻找到一反常態的感動。「看到姪子臉上帶著滿足的表情說好吃,我就覺得開心。」簡勝男說,從那次之後,就很喜歡在廚房「搗蛋」。

因為這個機緣,簡勝男年幼時便決定以廚師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就連國中時的職業試探,簡勝男直接跟輔導老師說:「我想當廚師!」

破碎的家庭環境,反而成為磨練心志的溫床

簡勝男從小生長在父母離異的家庭,家裡經濟狀況差,維持生計全靠阿公的老人津貼與父親賣檳榔的微薄收入。國中畢業後,家裡無法再負擔簡勝男的學費。

因為這樣,簡勝男國中時期就很努力讀書。當時他的國中基測分數可以進入南投竹山高中就讀,但為了能夠半工半讀籌學費與生活費,再加上從小對廚藝的興趣,所以選擇了同德家商餐飲科。好在因為簡勝男是高分錄取,校成績都均為前三名,所以每學期都有補助獎學金可拿。

「不能因為現實的殘酷而失志。」簡勝男說,只能吃苦當吃補,持續鼓勵自己力爭上游,多讀書、勤練廚藝。他強調,「唯一不虧錢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其實從高一開始,餐飲科主任彭建治就多次邀請簡勝男當選手,彭建治說,你功課好,又有廚藝底子,很適合去當選手。但簡勝男數次婉拒,直到高二下才答應。

「如果當選手,就沒有時間賺錢,」簡勝男高一開始就過著早上念書,晚上工作的生活,持續到升高三的暑假。彭建治得知簡勝男的情況,便主動幫他在校內安排新的工讀。

「彭主任簡直是我生命中的貴人!」簡勝男說得選手之旅因而被開啟。 

萬中選一的國手選拔之路

簡勝男的選手之路並不順遂。

簡勝男高三在商業類技藝競賽的烹飪比賽過程中,誤切到手,當場血流不止,由於包紮過久浪費許多時間,最終只拿到慘淡淡的第19名。賽後簡勝男被指導老師放冷板凳,對他愛理不理。簡勝男坦言,對所有的一切感到失望透頂。

後來,簡勝男透過繁星計畫錄取澎湖科技大學,但為了廚師夢,他主動放棄繁星資格,轉而拚技優甄審,就是期望能進入高雄餐旅大學的西餐廚藝系就讀。最終,他做到了。

但往後的路途並未因此而順遂。

簡勝男大一時參加全國技能競賽,為的就是找回昔日對廚藝的信心。「全國技能競賽比先前參加過的比賽規模都來得大!」簡勝男回憶起那年賽事說,由於對賽事的不熟悉,那次真是大慘敗。

然而,經過一年的沉澱與訓練,隔年簡勝男一掃陰霾,在分區賽與全國賽都獲得金牌,也因此拿到了預備國手的資格,得以參加國手選拔,最終成功代表台灣出賽西餐烹飪項目。

為世界賽的準備過程,猶如獨自一人的馬拉松

簡勝男成為正式代表國手後,勞動部提供30萬元經費與每月一萬元左右的生活費。但這些福利都不足以在精神上,支撐國手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簡勝男表示,因為各職類國手的訓練方式都不同,所以在這一年的培訓過程中,不會有夥伴陪你,每天就是面對指導老師或自主練習,從早到晚,不是練習就是休息。

在比賽倒數兩個月時,簡勝男的狀況漸入低潮。一般人無法想像,在這一年的培訓中,同樣的菜色不斷重複練習,是一件多麼枯燥的過程。「同樣一道題目,做了好多遍好多遍好多遍‧‧‧」簡勝男說,他的任務就是把同樣的題目做到最好、最熟練。

對於國手來說,比起技術上的訓練,更多是內心層面的磨練。

在這獨自一人的培訓路上,簡勝男內心的熱情逐漸消磨殆盡,直到最後徒剩倦怠。但對於簡勝男來說,他並不能休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定要拿牌」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連睡眠都出了問題。「有時要靠安眠藥或助眠劑入睡,精神上非常痛苦,」簡勝男說。

頂著各種壓力,為台灣搶下一面獎牌

一到德國萊比錫,台灣代表團並沒有直接前往預定的飯店,而是直接殺到競賽會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不知幾甲地大的會場!」簡勝男說,他們完全被會場的氣勢磅礡所震懾。

 

簡勝男(左)說,會場起碼有7、8個台北小巨蛋大!右為台灣西餐烹飪職類裁判長兼指導老師陳寬定教授,他有組織且嚴格的訓練,是簡勝男奪牌的重要推手之一。(圖/簡勝男提供)

當台灣代表團都安頓好後,每位國手瞬間轉換成「比賽模式」。

各職類選手開始熟悉環境,尋找所需器材的購買處,為了做賽前最後的練習。但這一步「熟悉」,卻是影響簡勝男比賽表現最大的因素之一。

「廚師需要因應食材狀況不同做臨場反應,」他說,正式比賽中用的食材,德國的尺寸、肉質都跟台灣不一樣,處理細節上也會略有不同,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國際賽是一個為期四天,每天四小時的馬拉松賽程。比賽期間,簡勝男非常緊張,胃痛、頭痛、暈眩等症狀陸續出現,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國際比賽的題目水平令簡勝男印象深刻。他說,記得有一個小題組,要在四個小時內做兩道菜,每道要做四份。「國內賽還可以應付,但國際賽狀況完全不同,因為題目的難易度差太多。」他舉例,像第一道菜「小牛三吃」,小牛胸腺、小牛里肌、小牛膝要在同一盤菜上呈現,就有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第二道菜是甜點,甜點又分為三個小單品,一個是南瓜、西洋梨跟自創。

他強調,共六個單品,要在四個小時內完成,並各做四份,難度超水準。

 

在世界比賽中,簡勝男擺了四個擺盤,準備做四份相同的料理。(圖/簡勝男提供)

「比賽時形象分數很重要,所以無論如何,處理食材過程中的姿勢、刀法流利度等都需要很注重,」簡勝男說,第一天比賽下來,整個腰都在酸痛。

然而,賽程才剛開始。

第二天的賽程中,簡勝男不小心犯了一個小錯誤,導致被評審扣了許多分數。當晚,身處異鄉的他坐在路邊放聲大哭,完全不顧路人眼光。

過去國內參賽一路以來跌跌撞撞的,直到國手選拔、孤獨的培訓過程,再加上來自各方的期待,以及隨著時間而成長的拿牌壓力,全都聚集成一股諾大的壓力。簡勝男說:「當下壓力確實非常大,精神狀態接近崩潰,很想乾脆被火車撞死。」

值得讚賞的是,當晚簡勝男展現高EQ的心理素質,調適了自己,盡快恢復到比賽狀況。

最後兩天賽事,簡勝男就像谷底反彈,表現都比預期中順利。簡勝男說,就像是被擊倒後重新振作的心境,反而展現比平時更佳的水準。

「在國際賽沒有決勝點,只有任何疏忽時刻的絕敗點!」簡勝男憑著出色的心理素質克服了種種心魔,最後為台灣搶下了一面世界銅牌。

 

簡勝男(左)拿著西餐烹飪銅牌與顏綾絹(中)拿著餐飲服務銀牌,以及劉逸群(右)拿著西點製作銅牌合照。(圖/簡勝男提供)

料理是一種感人的語言

就像知名主廚江振誠所說:「沒經歷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簡勝男走過大大小小的彎路,最終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一路支撐著簡勝男面對挫折,直到拿到世界銅牌呢?「用真誠的心去做料理,讓料理成為感動人的語言。」他相信,即使過程艱辛,只要堅持努力做料理,就能端出讓人美味的感動。

如同年幼的簡勝男,做菜給小姪子所秉持的初衷,蛋雖煎得焦黑,卻煎出意外美味的「廚師之心」。

技職異語/堅忍不拔 傅美慧

採訪、攝影/黃偉翔

2013年6月,就讀於屏東科技大學時尚設計與管理系大四的傅美慧,拖著承載夢想的行李,準備飛往德國萊比錫。

在萊比錫等著她的,是技能圈的第一盛事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我要出國,為·台·灣·爭·光·了!」身為台灣美容職類國手的傅美慧,回憶起登機前的激昂,並未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一到會場,顫慄感佈滿全身,我連說話都在發抖,手抖得連水杯都握不穩,一直告訴自己,千萬要冷靜。」傅美慧說。

即將展開激戰的世界舞台,傅美慧花了5年才如願站上。

挫敗

傅美慧第一次參選國手時技術滿分,但卻狼狽的敗下陣來。「當時國手選拔賽臨時加考英文,模特兒用英文跟我對話,並錄下來,英文程度極差的我,過程中完全吐不出一字半句,只能靠著比手畫腳溝通,什麼聲音都沒錄到。」傅美慧說。

回到校園生活後,傅美慧系上進了一位新老師,恰好是當時國手選拔賽的其中一位評審。老師很快就認出傅美慧,並跟她說,「其實國手選拔當下,裁判們都看到你的技術是全場最好的,但因為英文拿0分,裁判長認為英文很難短時間提升起來,所以選了另位英文較好的選手。」

得知當下的傅美慧非常難過,「怎麼可以這樣,這是美容類比賽,而不是英文比賽!」傅美慧氣炸了,更浮上「我再也不比了」的念頭。傅美慧說,「當時我已經準備了3年,怎能用英文來否定我的一切努力?」

但冷靜過後,傅美慧也明白其中道理。她解釋,「國際賽上,我們需要跟國外模特兒溝通,瞭解目前力道適合嗎?以及是否有敏感性皮膚,或任何疾病等等,所以英文不好的選手送出國,根本不可能得獎。」

就這樣,傅美慧與自己的夢想擦身而過。

連KK英標都不會的傅美慧,開始苦練英文,甚至跟姊夫借6萬塊補習,從A、B、C字母一直到成人會話。「當時我心中意識到,曾經錯過的機會,不能再錯失第二次,所以只能繼續衝刺,目標是兩年後的國手選拔機會。」傅美慧說。

「還要兩年」,對於一般人來說,通常會選擇放棄,而傅美慧卻堅持了下來,並非她天生意志力強,而是曾經歷過更大的挫折。

破碎

時間倒轉回傅美慧小學三年級。「中午下課後,媽媽會騎車來接我,再回去上班,為了能同時載更多貨物和傳單,機車前後座上都堆滿箱子,而我只能坐在機車後座的箱子上,扶著媽媽的肩膀,就怕一不小心摔出車外。」傅美慧的父親嚴重酗酒,因為肝病導致無法正常上班,甚至經常跟家人討錢買酒,而傅美慧的母親一人兼三份工作,獨自扛起一家五口生計。

國小就幫忙負擔家計的傅美慧說,「媽媽為了快點完成工作,會跟我分工,各自到住家塞傳單,過程中,除了要小心車陣,更害怕野狗追,只能把傳單捲成棒子,試圖防守隨時會撲上來攻擊的狗,是我童年永遠的惡夢。」

「有次媽媽不給爸爸錢,爸爸一氣之下,打散了一地傳單,任由車陣來往輾過。」年幼的傅美慧親眼目擊這一幕,聽著母親在一旁哭喊「你這樣子,我要賠多少錢!」傅美慧若有所思地說,「我一輩子都記得這一幕,對我們來說,太殘忍了。」

「但往好處想,當你未來人生有任何突發狀況,都不會太大驚小怪,畢竟曾經承受如此巨大的心理衝擊。」傅美慧說。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國二,傅美慧的父親因肝病過世。

傅美慧回想起來,認為這是種解脫。「其實爸爸對我們不錯,只是沒能力讓我們過好生活,因此喝酒自暴自棄。以前就算爸爸沒錢,也會問我們吃飯了沒,想辦法弄東西給我們吃,甚至陪我們玩。」傅美慧邊說邊露出難得的笑容,似乎忘卻了父親曾經帶給家庭的傷痛。

迷失

父親走後,邁入青春期的傅美慧在家中找不到歸屬感與認同感,開始結交一些家庭環境相近的朋友,但他們大多是刺龍刺鳳、飆車惹事的小混混。母親發現後非常生氣,認為傅美慧學壞了。「那時期經常瞞著媽媽半夜跑出門玩,或是早上媽媽才一腳踏出門上班,我就馬上出門找這群朋友,甚至電話中對媽媽說謊,只為了繼續跟朋友處在一起。」傅美慧說。

過去傅美慧的母親一直受到父親的壓迫,獨自扛起家計多年,許多親朋好友對她避不見面,深怕又是來借錢,現在,她失去了枕邊人,眼看兒女學壞,多年來把一切悶在心裡的她,爆發了。

「有次深夜,媽媽看不到我在家,只能去我朋友家中找我,正巧,我與朋友在附近便利商店鬼混,被媽媽撞見,她當場直奔過來,邊哭、邊罵,還邊用手上的安全帽打我,現在回想起來,心好痛。」傅美慧顫抖地說。當時,叛逆的傅美慧堅持不跟媽媽回家,傷透了她的心。這一刻,情緒積累多時的母親崩潰了,獨自回家後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所幸最後獲救,撿回一條命。

「事情發生後,我完全不敢跟媽媽講話,這一次,真的嚇壞了我」傅美慧坦言。而這樣的叛逆,在傅美慧就讀高一後逐漸改善。

自我

國中升學時,因為母親認為美容科出路較好,再加上傅美慧對於「美」很有興趣,包括化妝、服裝等,因此進入了樹德家商就讀。

一開始的學習並不順利,「睫毛怎麼畫都醜,眼影推不開,但我一直不放棄,請教身邊的同學與老師,逐漸養成每天放學留下來練習的習慣。」傅美慧接續說,「因為我不服輸,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隨著請教次數增加,學校老師發現,傅美慧有所進步,「這次有比較好哦!」老師的短短一句鼓勵,卻成了傅美慧源源不絕的動力。「原來,我喜歡被別人誇獎、肯定,也逐漸越做越好。」傅美慧在學習技能之中,重新建立起自信,人生目標逐漸在心中暈染出了輪廓。

從小就獨立賺錢的傅美慧鮮少受到肯定,犯錯的時候,更沒人教導她,但在學習技能的過程,老師細心解釋錯在哪,哪裡畫不好,如何畫能更好等等,這樣「第一次」的體驗,成了傅美慧的心靈糧食,也引領她逐漸成長,在美容技能上打下基礎。

傅美慧高三時,在全國技能競賽美容職類獲得銀牌,隔年投入國手選拔,雖然因為英文能力不足而敗下陣來,但經過兩年的努力,她成功克服了英文障礙,順利選上了國手,代表台灣出征位在德國萊比錫的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

德國萊比錫大學的校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曾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這正是傅美慧的真實寫照。

榮耀

「其實公布國手名單時,我一直不敢去看,一方面很期待選上,另一方面也害怕選上之後的挑戰,除了要背負國手壓力,金錢現實面更使我苦惱。」雖然順利成為國手,但傅美慧意識到培訓過程的巨大花費,心情頓時盪了下來,所有喜悲念頭交雜在一起,日日夜夜在傅美慧的腦袋中開戰。

「雖然國家有補助,但遠遠不及練習所需花費,訓練的用具經常是二手的,甚至國手培訓過程中,還要瞞著老師偷偷出去打工,只是為了賺錢,購買更多消耗品,增加練習量。」傅美慧說。

命運始終眷顧自助者。

時間快轉到國際賽上,傅美慧其中一項競賽內容是新娘妝,但抽到的模特兒身材魁梧,皮膚狀況很差,跟其他國選手的模特兒條件差很多,「當下我覺得完蛋了。」但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傅美慧打算死馬當活馬醫時,發現模特兒的脖子後端,竟然刺著中文字「自信」,「覺得驚訝之餘,內心莫名燃起了一股希望,並重新調整心態,全力豁出去!」傅美慧激動地說。

傅美慧在國際技能競賽上奮鬥時,模特兒的頸後端刺著「自信」兩個字,傅美慧說,「或許是天注定,因為德國人幾乎不會中文,更不用說把中文刺青在自己的身上。」(圖/傅美慧提供)

 

競賽結束後,大會先將前三名國家逐一喊上台,再公布其中的金銀銅牌得獎人,此刻傅美慧還不知道比賽結果。「當時以為連優勝都沒有,但沒想到,會場內響起我的名字,我急忙尖叫著,給我會旗、給我會旗,然後一直心中默念,希望金牌是我的。」傅美慧說。

此時台上站了三名選手,頒發銅牌時並沒有叫到傅美慧,「當時心裡很激昂,希望銀牌不是我。」傅美慧繼續說,「結果,大會宣布銀牌從缺,我與新加坡選手並列金牌。」

「媽媽、媽媽,我拿到世界冠軍了!」傅美慧邊哭邊透過越洋電話大喊,7小時的時差擋不住第一時間跟母親報喜的衝動。而這面金牌,是有史以來,台灣美容職類的第一面金牌。

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美容職類金牌,傅美慧(中)。(圖/傅美慧提供)

 

姿態

世界冠軍已經是3年前的事,現在的傅美慧正在就讀碩士班,且獨立經營著一間美甲店面,開班授課美甲與美容技術。「這間店只是個起點,我的終點,是希望能開一間引領國際潮流的店。」傅美慧雙眼炯炯有神,彷彿預言著未來即將發生的事。

傅美慧 美容 國手 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

傅美慧(左上)正在自己開設的美甲店教課。(圖/傅美慧提供)

直到現在,傅美慧與其他許多國手一樣,為了回饋社會,都會幫忙母校與政府單位訓練選手。而傅美慧的美甲店也免費收弱勢家庭的學生,期盼能貢獻一己之力,幫助更多的「傅美慧們」,「如果他經濟狀況不好,我都跟他說,你直接用我的東西,免費進來聽課,只要你願意學。」傅美慧說。

專訪結束後,傅美慧的母親開著車,停靠在門口,準備載著她繼續發美甲店的宣傳傳單,但此刻意義已與年幼時不同,當年的傳單承載著一家五口的生存需求,而此刻的傳單,卻裝滿了「傅美慧的夢想」。

傅美慧 美容 國手 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

發傳單中的傅美慧。(圖/黃偉翔攝)

技職異語/為國爭光 社會卻容不下他

採訪、攝影/黃偉翔

對於大眾來說,「國手」稱號代表著榮譽,而對國手本人而言,更蘊含許多背負的壓力與現實考驗,眼前騎著車的陳逸家,對此深有感觸。

「你到了嗎?外頭正在下雨阿!」陳逸家隔著電話問候《技職3.0》記者,並已等在公館捷運站出口,準備到預定的餐廳接受專訪。特別從台中北上的陳逸家,對公館並不陌生。4年前陳逸家就以技能競賽電氣裝配(又稱室內配線)全國金牌,保送到同樣位於公館的台灣科技大學,也是第41屆國際技能競賽電氣裝配國手,但因學科能力不足,讀了2年就選擇退學,當時家人極力勸阻,希望陳逸家撐完大學學歷。

騎著車的陳逸家,從後座看去,安全帽完美遮住陳逸家的粗獷臉孔,但卻擋不住他笑聲中的一絲感慨。陳逸家說他不後悔,只是無奈,每每企業面試第一關,就因高職學歷而被刷掉,即使陳逸家擁有十八般武藝,是世界電氣裝配領域一等一好手,更精曉工業控制等領域。

那晚雨很大,在快速奔馳的機車上,雨滴用力打在陳逸家安全帽上,社會現實也一拳拳地,擊打在他的心上。

奉獻

「我不想當國手」這聲音多年來在陳逸家內心中吶喊著,事過境遷多年,仍難以忘懷。高二起步訓練,高三比賽失利,陳逸家投入訓練時間過多,升學考試表現並不理想,而進入私立科大就讀,競賽學業兩頭空。

渾渾噩噩,陳逸家身處在大學殿堂,卻找不到人生目標,因此,他不到一學期便自行辦理退學,再次投入選手訓練,期望找回對技藝的榮耀,而經營工廠的家人非常支持,因為競賽表現好,可以代表台灣出征世界賽,更可保送到明星大學——「這就是父母的盤算。」陳逸家說。

事隔一年,陳逸家終於順利奪下全國金牌,除了保送上台科大主修電機,更擁有國手資格,但陳逸家完全不想參加世界賽。

「過去已投入太多青春在比賽中」陳逸家用手數算著投入的歲月,面有難色繼續說,「我若決定參加世界賽,除了訓練過程辛苦,還要再花上1年的青春投入」,這是陳逸家選擇國手之路的最大阻礙,但在裁判長以及家人的日夜勸說下,陳逸家才允諾代表台灣出賽,就像買糖的小男孩,最終被眾人說服與安撫下,放棄對周遭人的反抗,並為準備世界賽,陳逸家直接辦理台科大休學。

培訓期間,苦不堪言,陳逸家拿出一張張照片細數培訓過程的汗水。陳逸家每天都得練習電氣設備與電機控制的安裝,包含電路設計、配管、配線、PLC可程式控制器、人機界面等。陳逸家說,「因為時間是競賽重要指標分數之一,快狠準,是決勝關鍵,所以除了每天早上及下午的練習,晚上還得接受體能訓練,以便在體力高負載情況下,撐過連續4天18小時的國際賽事。」

除此之外,陳逸家自籌部分經費去西班牙見習,學習控制系統,到葡萄牙觀摩歐洲舉辦的技能競賽,更遠赴愛爾蘭做技術交流,而回國後,還特地到合歡山上特訓,模擬寒冷氣候下的賽況。

陳逸家(右1)、教練李致中(左2)專程到愛爾蘭,與當地選手(左1)做技術交流。(圖/陳逸家提供)

榮耀

激戰過去,陳逸家雖無奪牌,卻也名列世界第11名優勝,但未受到太多關注。「歷來只有奪牌才會被重視,像我們這種沒有金銀銅牌的,就等於是政府的拋棄式比賽機器。」說完陳逸家喝了一大口飲料,似乎想把這些不甘願一併吞下肚。

不過,對於陳逸家這樣的國手,比賽結果只是一時,過程才是最大豐收。經歷過選手這條路,內心的韌性早已超越一般人,也更清楚如何掌舵人生方向盤,朝著目標燈塔航向而去。

為敵

世界賽結束後,陳逸家繼續回到台科大讀書,但非常不如意,「課業上挫折很大!」陳逸家毫不遮掩地說出當年各種「慘」況。

挫折來自於陳逸家的固執,他覺得,不論在人生哪一個階段,都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所以陳逸家跟一般學生不同,不修「爽課」,就連微積分也跟電機系一起上課。但畢竟是以卵擊石,陳逸家說,「程度差距太大,當時期中考才30分,班上平均卻接近90分。」不只微積分,其他科目也是同樣慘烈。

大一上學期還沒結束,陳逸家就萌生了退學念頭,「我可能讀6年也畢不了業,認為不能為了一紙學歷浪費時間,這裡不適合我。」陳逸家說。

可是家人不同意,「都讀到台科大,撐到畢業再說。」陳逸家的父母如此對他說,也拒絕簽退學單。當時陳逸家先試著轉系到工業設計,結合自身技藝也唸出一點興趣,「但為了畢業而畢業,是我想要的嗎?」陳逸家訴說了長年在內心的拉扯,而眼前只剩下唯一方法——故意讓自己被二一退學,而大二時,陳逸家做到了。

「我知道不刻意混個大學學歷就是與社會為敵。」陳逸家說,但現實遠比他的想像還殘酷。

孤立

一進餐廳,「聽說你又換工作啦!」餐廳老闆的問候似乎讓陳逸家招架不住,他們彼此熟識,但每每陳逸家換工作後,餐廳老闆總愛挖苦一下。

陳逸家上個工作是日薪一千元的水電工,身為國手的他,還是得從學徒做起。「競賽題目跟現實落差太大,以前練習彎管子時,都是一根根完好無缺的在你面前,但一到工地,管子都是埋在水泥裡、牆壁上,訓練出來的那一套完全無法在業界用。另外,在全國賽成品誤差要求是0.5公分,世界賽是0.2公分,但現實中卻是2公分,因為大家都想便宜行事,沒有消費者願意付錢給真正專業級人員施工,也沒人在乎建築管線的美感。」陳逸家說。

出征世界賽時,陳逸家特別注意到,英國倫敦的機場,管子是外漏式,但做工非常精美,「這是我看過施工最好的公共建築彎管,他的圓角、間距都很美觀。」陳逸家說。(圖/陳逸家提供)

不只時薪低,就連工時也很高,陳逸家說,有時候配合工期,假日還得加班,完全沒彈性。而陳逸家彎管技術世界一流,除了成品誤差極小,甚至外觀早已到了藝術層次。「台灣不流行把管線外漏,而且由於埋在牆壁內看不見,所以只要彎得可以用就好了,沒人在乎細節。」陳逸家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有次在知名企業上班的學長想推薦職位給陳逸家,卻因為陳逸家僅有高職學歷而被主管拒絕,「當初學長說要介紹時,自己就沒有抱太多期待,這是當初選擇從台科大退學時,就有心理準備了。」陳逸家說。

陳逸家很少跟別人提起他曾是國手,不論是身旁朋友,或是職場上的同事。「在工地做久後,有次跟熟識的師傅分享國手經歷,但卻不被認同,認為我在工地都做不好了,怎能代表台灣出征?」陳逸家停頓了一會繼續說,「還記得剛來到工地時,發現自己多年所學居然完全派不上用場,家人、政府,以及補習班投入上百萬的訓練經費,自己也投入多年青春,想到業界施展卻是一場空。」說到這,陳逸家的聲音逐漸下沉顫抖。

「來到工地第二週起,我開始對現實絕望,每每下班回家都邊騎車邊哭,懷疑過去國手經歷的一切只是一場夢。」陳逸家說。

陳逸家工地現場。(圖/陳逸家提供)

陳逸家覺得,「出國比賽只是滿足其他人的期盼,但並非自己真心想要。」由於當初家人堅持,陳逸家又在台科大多浪費了兩年時間,而當初充滿期待的技藝道路,一出社會就幻滅了。

「不知道社會哪個角落可以容納得下這樣的我。」陳逸家鬆口放在內心深處的話。

原來,稍早騎著車的陳逸家,安全帽上並非雨水,而是充滿對於過去的不認同,以及無可奈何的淚水。訪談結束,步出餐廳,陳逸家依然戴上安全帽,引擎聲逐漸消失在車水馬龍之中。

第41屆國際技能競賽電氣裝配國手陳逸家。(圖/黃偉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