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教育失能等於自廢武功,缺工現象雪上加霜

 

文/黃偉翔

讀技職真的較容易發揮一技之長?日前科技部發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最新調查,結果令眾人跌破眼鏡!透過十五年的追蹤發現,受調查的技專校院學生認為,就讀普通大學發揮所學比例遠高於科技大學。調查計畫主持人、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關秉寅推測,主因是技職學校轉型為科大或技術學院時,從技術導向轉為理論導向,此結果值得技職體系學校反思。

另一方面,台灣被全球人才(Global talent)2021列為全球技術人才最短缺的國家,日本、希臘都贏過台灣,而國內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也是同樣的狀況,2014年缺工人數為23.8萬人,缺工率更達3.1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製造業缺工人數近10萬人,「許多批判矛頭都指向失能的技職教育」。

警訊1:青年拚升學晚進職場,技職生也不例外

青年延後進入就業市場,但職場表現反而更差。勞動部統計「15至29歲青年人進入職場平均年齡」發現,青年首次進入職場年齡從2006年的20.5歲,一路攀升到2014年21.7歲,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分析,目前高職生升學率高達81%,諷刺地稱此現象為「另類的世界第一」,另外以就業率來看,1990年高職就業率為87%,但2015年卻是19%。

車王汽車老闆李國裕以曾收過的汽車員工為例,一名北科大車輛工程系畢業的學生居然連輪胎都沒換過,追問之下得知,他是高中畢業後接著讀科技大學,但一路升學過程都以考試為主,根本沒真的碰過車子。同樣畢業於北科大車輛工程系的李國裕直搖頭說:「以前讀彰化高工汽車修護科時以全科第二名成績畢業,但過程中並沒有因為功課好而放棄技術,反而主動向汽車科主任報備,自願每天下課後和假日與汽車修護技能選手一起訓練技術,為將來就業打下穩紮的基礎。」(備註:目前北科大車輛系為了改善此狀況,已將校外實習改成必修學分,是近年國立科大車輛系重大變革)

身價破億的車王汽車老闆李國裕說,全憑當年技職教育的訓練打下就業基礎。(圖/黃偉翔攝影)

李國裕確實有資格批評現今技職教育與不學技術的技職生,除了以全科第二名成績畢業,他還是第十二屆全國技能競賽汽車修護工職類全國金牌,更代表台灣遠赴奧地利林茲(LINZ)參加第二十七屆國際技能競賽,用技術為台爭光,可說是文武並重,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技職好典範。

警訊2:與其談論缺工,不如先談談還有可用的「技職生」嗎?

「今天一名大學畢業生與高職畢業生來應徵,我會選擇高職生」李國裕冷不防地丟出一句令人錯愕的話。

李國裕解釋,比起高職生,大學生反而顯得累贅,他直言:「對於大學生,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大多眼高手低不願屈就,卻又要求較高的薪水待遇。寧願雇用更務實的高職生,也比較願意給他更高的薪水!」

李國裕回憶起自己就讀彰化高工汽車科時期,每周都有整整兩天扎實的實習課,甚至平日放學與假日還會去車廠當學徒。對比今日的技職教育,許多高職都將實習課縮編到一天,甚至半天,而且高二高三的實習課經常被拿來準備升學考試。

以目前台灣產業人力所需,仍然是以基層人力需求居多,由基層到高層人力需求是正金字塔分布;但以目前青年學歷分布來看,由低至高呈現的是一個倒金字塔形狀,而過去應該投入基層人力的學生,因為擁有大學學歷,反而不願意屈就基層的技術工作,卻又去削價競爭擠服務業,導致一個怪現象,「台灣失業率高,同時缺工率也高」。

對此,旭豐汽車老闆林偉誠也感到無奈,他指出,現在年輕人一畢業願意到起薪三萬左右的服務業,卻不願意到起薪較低的傳統產業工作,所以根本收不到學徒與員工,林偉誠進一步分析,年輕人寧可去擠薪資成長幅度不大的服務業,或從事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也不願意投入起薪相對較低,但成長幅度大的技術工作。雖然一開始當學徒薪水只有兩萬多,但磨練個幾年即可達到四、五萬,只要肯吃苦。若只顧眼前起薪,而未思考未來是否有足夠技能養活自己,就會一把年紀還要為了一份微薄薪水折腰。

警訊3:證照失能,技職生拚證照只為升學

曾任美髮乙級命題委員的雅式髮型學院負責人楊茂男舉例,有次來自己店裡應徵的設計師,雖然拿著好幾張證照,但要求他照圖剪出一模一樣的圖都做不到,令他相當錯愕,楊茂男更直言:「我們業界根本不承認證照鑑別度」。

楊茂男感慨,過去學徒制年代,只需要二到三年即可學會技能,反觀當今技職教育,高職生三年,再接受大學四年教育後,到職場還需要兩年的磨練,花了九年才可以與職場接軌。現在技職生考證照都是為了升學加分用,「學生的青春都被消耗掉了,他們有多少個九年?」楊茂男直言。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認為,這是台灣技職教育的奇特現象,「高職生拼命考證照,為的是升學,而不是就業。」

而楊茂男、林偉誠、李國裕都不約而同指出政府才是罪魁禍首,是台灣現況的元凶,長期向資方靠攏才是主因。李國裕訪談最後丟下重話,若不快點改變整個體制,現在年輕人薪水低,又要養父母,等到長大買不起房子又要養小孩,結果養老金都沒存到搞不好還累積一堆貸款,工作到老都還還不完。

 

封面圖片來源:worldskills@flickr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技職教育失能等於自廢武功,缺工現象雪上加霜〉中有 14 則留言

  1. 請注意 警訊3 內的用詞錯誤,
    請分清「證」與「照」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不要把「證照」當成一個名詞、一件東西。文中說:「業界根本不承認證照鑑別度」,這句話大有問題,誰會不承認「駕照」、「醫師執照」?他指的應該是「技術士證」吧?不要搞成「張飛打岳飛」!

    請參閱:
    http://www.tvet3.info/certificate-and-license/

    1. 感謝提醒!但這邊「證照」如同現行法規或先前討論,指證與照之集合名詞,而證與照確實含義不同;此處並未拿來混淆之意

      1. 請注意,不是把兩個名詞湊在一起,就叫「集合名詞」。
        依據「維基百科」,所謂「集合名詞」(英語:Collective noun)是語言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意指一種可用來指稱一群對象的字,而這些對象,可以是人、動物、或是一群概念等事物。
        在字典上或文法書中,可以查到。如:family, team, club, class, crew, audience, committee, group, staff, police, personnel, furniture,baggage, luggage, clothing, jewelry, music, poetry, food, … 等,均為「集合名詞」(英語:Collective noun)。
        因此,「證」(certificate) 和「照」(License) 本身就是集合名詞,不是把證與照兩個名詞湊在一起,成為「證照」,算他是集合名詞。英文中有一個名詞叫 (certificate License)的嗎?

        不是把兩個名詞湊在一起,就叫「集合名詞」。

  2. 其實現在我們的討論應該還是以「證照」的真實效用來看待,個人認為不用去區分「證」或「照」,畢竟考證照是一回事,就像考上駕照,還是有不少人不敢開車上路,那我們還是不能因為有駕照就認為一定會開車,這就像現在學校推行的證照考試一般,在考前拿題庫幫學生做準備,為了滿足教育部想看的量化數據,這都是技職教育的證照制度敗壞的原因…

  3. 讓人省思的好文!不過文中提到「長期向資方靠攏才是主因」,受訪者又全是資方,似乎也指出雙方(政府/企業)其實都有責任。當經濟富裕到某一程度,人們自然會偏好舒適愉快的工作。「3K(骯髒、辛苦、危險)工作」要招募人才,終究還是要加強福利、重金聘用吧…下次或可訪問勞工看看?…個人淺見

  4. 「台科大學台大,其他科大學台科大」。結果使得科大的教師聘用和課程設計,都和普通大學沒有兩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比較一下美國的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加拿大的BCIT (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雖然都是「Institute」,但MIT是和台、清、交一樣的大學,BCIT則是標準的技職學校。BCIT的修業種類很多,Full Time學生可選擇的Program,多達847個。文憑的種類包括:Bachelor、Master、Diploma、AdvancedDiploma、Certificate、Associate Certificate、Advanced Certificate、BCIT/Industry Partnership Certificate、Statement of Completion。這所學校應該可以成為臺灣技職教育的借鏡。

    臺灣目前的高職教育大都以拼升學為主。並不是老師沒技術,而是來自家長的壓力。與升學考試無關的學習,大多淺嘗即止。真正的技術,只有技能競賽的選手有機會學到。本人是工科技藝競賽室內空間設計科的命題和監評委員。我們的題目給現職的室內設計師去做,也沒有人能在時限內完成。因為競賽的內容包括:手繪透視圖、2D電腦繪圖、3D電腦繪圖及模型製作。而大多數的選手在老師的訓練下,都能達標。那些表現好的選手,百分之百有能力立即就業。不過,諷刺的是,他們願意成為選手的一個強烈的動機就是,如果能拿到前幾名,獲得金手獎,就可以保送國立科大。

  5. 證照這玩意兒不是技術入門證書嗎??怎會有人有證照代表技術精通證明這樣的幻覺

  6. 〝而楊茂男、林偉誠、李國裕都不約而同指出政府才是罪魁禍首,是台灣現況的元凶,長期向資方靠攏才是主因。〞

    可否說明一下為何此為主因?

    1. 廣設大學、鼓勵職校專科升格科大、資源與財源偏重學術論文 輕教學與技術….

      配合資方取得低成本低技術的外勞, 配合資方壓低勞工薪資福利水準….

      政府標案配合政策推行列了很多證照認證要求條件, 但實際上流於形式,
      不是不符合實務, 紙上談兵, 就是虛應故事, 虛偽作假…..

  7. 自動引用通知: 現身說法 – 職涯引領
  8. 以上文章出现的大老板门,方便请问一下 你们的儿子 女儿 也是高職畢业就去当黑手吗? 还是你们只是说给别人听? 然后自已的儿子 女儿 都送到外国读书?

發佈回覆給「TESLA」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