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異語/我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

採訪、攝影/黃偉翔

十二年國教103年度上路,根據教育部統計,第一次免試入學即有超過21萬名考生錄取,錄取率達92.77%,其中將高職列為第一志願多達6成,讓許多職校校長樂開懷,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認為:「學生開始考量自己興趣,不再唯有讀書高。」甚至「學生棄高中選高職」案例不在少數。

時間快轉到今天,105年國中教育會考剛結束,《技職3.0》記者追蹤103年「棄建中選大安高工」的學生林伯瑞(化名),試圖去釐清「技職出頭天」表面下的真正含義。

當年國中成績全校第二名的林伯瑞放棄了高中,現在已是即將邁入高三的大安高工學生,他受訪時輕鬆以對,自信展露無遺,似乎未來都在自己掌握中。

原本記者想專訪林伯瑞,但媽媽劉淑芬(化名)卻堅持陪同受訪。

走上相約的速食店二樓,記者馬上認出穿著大安高工制服的林伯瑞與身旁的劉淑芬,他們似乎正在討論著什麼;時間已是晚上9點,劉淑芬強調訪問不能超過1小時,剛從補習班下課的林伯瑞會過度疲累,深怕影響到隔天的上課。

其實記者約訪林伯瑞前,爸爸林易銘(化名)便考慮再三,深怕報導會影響到即將面臨升學考試的林伯瑞,溝通數次後才願意讓林伯瑞受訪。

棄明星高中讀高職 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

聽到記者問起林伯瑞國中時期的成績表現,劉淑芬掩蓋不住對兒子的驕傲說:「林伯瑞從小就一路補習到現在,他國二開始校排第2名,那是2千多人的學校!班上程度都很好,競爭激烈,所以認為林伯瑞進建中很有機會。」

然而,林伯瑞剛好遇上十二年國教第一年上路,會考表現並不理想,由於建中免試名額不多,再加上超額後從作文開始篩選,林伯瑞雖然5A但作文「只有」5級分,排序在他之前的人很多,多到讓林伯瑞沒機會進入建中就讀。

根據十二年國教制度設計,若不透過免試入學,則可以再參加特色招生;在免試入學中若學校報名人數超額,則必須用其他成績來排序,例如國中會考成績。所以新制度一上路便被罵「假免試」,因為明星學校報名狀況絕對超額,仍然要比考試成績。

劉淑芬無奈聳聳肩,坦言如果要拚特色招生風險太大,再考一次兒子或許能進建中,但可能更糟。

當初林伯瑞在國中時做的性向測驗,傾向設計與理工科系,而且他十分憧憬著去google工作。

填志願的最後一天,原本決定再考一次特色招生的林伯瑞命運大翻轉。父母進一步分析:「認為要去google工作需要理工背景,除了台清交成,其實台科大理工也很強,再加上讀非明星高中後考取台清交成機率較低。」

後來劉淑芬上網一看,才發現大安高工電機科其實分數很高,風評不錯,國立科大錄取率75%,而且台科大榜單很多來自於大安高工。「所以想說,如果都是要拚升學,不如去高職拚三年後考台科大,會比去競爭激烈的高中拚台清交成簡單多了。」劉淑芬直言。

其實劉淑芬與林易銘真正受影響的,除了親戚、補習班與學校老師、同事建議,最大莫過於林伯瑞的哥哥林群浩(化名)。

「林群浩國中時期成績較差,所以進入高職就讀,在林伯瑞抉擇志願同年,卻以全國第9名之姿考上了台科大,那時候覺得,如果林群浩可以上台科大,以林伯瑞的程度應該也可以考進台科大才對。」劉淑芬說。

「可是後來發現,林伯瑞的大安高工同學,也很多這種”高分低就“的學生,原來大家都這樣”跑“,我們認為,好在有用這種模式去升學。」劉淑芬看著林伯瑞現在穩扎穩打、一步一步走向心目中的台科大,似乎鬆了一口氣。

「最後,我們家就選擇了考試相對較不競爭的技職,為了考上台科大。」劉淑芬說。

兩年前,林伯瑞原本已報名補習班,打算衝刺特色招生考試,但最後一天家裡決定去大安高工就讀。「當然不想考第二次特色招生,累死了,填志願的最後一天很煩,很多建議、資訊、升學率等等交雜在一起,最後想說,雖然很想念建中,但就乾脆去大安高工算了,畢竟大安也是高職裡的建中。」林伯瑞說。

我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

記者找到一路上看著林伯瑞做抉擇的哥哥林群浩,目前就讀於台科大,他的話總是不多,但似乎若有所思。

「他終於解脫了。」沈默一時,林群浩冷不防丟出了這句話。

「我國中三年都在打電動,但林伯瑞三年都在瘋狂唸書。」林群浩露出有些不捨的表情說:「或許父母是對我課業上的表現感到失望,所以轉而把希望押注在林伯瑞身上,也希望彌補他們學歷不夠光彩這一塊。」

林群浩認為,林伯瑞雖然不笨,但其實不是天才,所以變相需要下很多功夫苦讀,白天上課晚上補習,國一開始都凌晨1、2點才睡,而周圍給他的觀念灌輸,就是國中校排前幾名,應該非念建中不可。

「起初他們一直在猶豫不決時,我直接了當說,林伯瑞不是讀建中的料,因為考出來的成績就是不夠,所以他可能不適合考試這條路。」林群浩直言。

當記者詢問,最後決定林伯瑞去大安就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林群浩又陷入短暫沈默。

過了一會,他說:「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關鍵,是我考上台科大這事實;高中考上台大較難,但透過高職考進台科大相對容易。因為我以前國中成績是吊車尾,結果進入高職三年後,居然翻身考上台科大,出乎父母意料之外。」

我們也想當技職選手

林伯瑞實作表現其實不差。

「我實作表現一直都很好,考工業配線、室內配線、工業電子技術士證等,實習課該做的我都有做完,並拍攝記錄下來,感覺這些東西在升學推甄的備審資料用得到。」林伯瑞驕傲地說。

在一旁的劉淑芬補充:「一開始去大安,我認為他比較適合透過甄選入學拼台科大,因為他高一開始成績排名很前面,只擔心統測又出狀況,所以林伯瑞很積極當幹部、社區義工、社團幹部,甚至學校小論文都有得獎。」劉淑芬換了口氣,繼續說:「他一直很優秀。」

目前是上班族的劉淑芬曾請林伯瑞練習焊接板子,並囑咐,「以後要當領導者,當下屬發問你卻不會,會被看不起。」

前陣子林伯瑞的學校老師正在找同學當技能競賽選手。林伯瑞坦承,他很想參加成為選手,但看到其他選手都要練習到晚上9點或更晚,甚至還要為比賽請公假,錯過學校考試與上課,「一旦課業被影響,我心裡就會毛毛的,如果每天練到晚上,根本沒時間唸書,晚睡早起又容易在課堂上打瞌睡,會影響到升學考試。」林伯瑞說。

劉淑芬與林易銘都認為當選手太累,甚至跟補習班老師討論過選手一事。「除非比賽名次很前面,才有升學加分的優勢,不然沒意義,如果現階段把時間投入在練技能,也是為了上台科大,但去台科大唸書的方式有很多種,那不如就按部就班好好讀書,為何還要分心練技術當選手,並承擔風險呢?」劉淑芬說出大家討論後的結論。

無獨有偶,哥哥林群浩也談到對選手的遺憾。

「林伯瑞其實很後悔沒當選手,因為認為當選手的人,實力沒有他厲害,但爸媽以前就反對他當選手,現在還是反對,就是希望他好好升學,考上再說。」過了一會,林群浩坦承,前陣子家裡對於林柏瑞是否當選手,有不小的摩擦。

當初學校老師正在找選手人選,有跟爸媽討論。林群浩認為林伯瑞可以同時勝任實作與課業,只是家人都持反對意見,擔心影響到升學考試,而林伯瑞的補習班老師也不建議學生去當選手,因為當選手要到可以保送台科大的地步,要很拼。

林群浩說:「我是支持,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讀過高職的遺憾,因為都在拚升學,技能都沒學好;另一部分可能是台科大讀了兩年後的經驗談,當你升到台科後,跟同學的程度都差不多,唯一能比較的就是技能掌握度,我們拚學術也拼不太過台清交成學生,唯一的優勢就是技能。」

其實林群浩很羨慕林伯瑞。「他一年後升學時,一定跟當初的我有很強烈的對比,我念高職時是升學考試導向,完全沒碰實作,但他因為在校成績好,可以走推甄這方面,所以升學考試只佔其中評分一部分;若可以重來一次,我還是會走一樣的路,因為我高職在校成績不好,不能推甄,只能靠考試拼台科大,既然如此,即使想當技能選手,也被迫現實不敢去投入。」

會後悔嗎?

劉淑芬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內心話:「做家長就害怕幫孩子選錯決定,但林伯瑞這兩年有按照我們當初的規劃與設想, 按部就班往台科大努力,覺得欣慰。」

兩年前,當志願確定錄取大安高工電機科時,林伯瑞整整關在房間哭了一整個下午。林伯瑞坦承:「看到那些明星高中會有自卑感,因為自己當初有機會穿他們的制服,卻沒有去挑戰,再加上對未來的恐慌感。」

劉淑芬笑說,「當時還買了兩桶冰淇淋給林伯瑞,想趕走他的憂鬱。」說到此,劉淑芬的笑容不再,直說:「因為林伯瑞認為自己高分低就,滿腹委屈,如果不是剛好碰到十二年國教上路,以他的成績,在前一年一定穩上建中。」

突然間,劉淑芬戴在手上的iWatch響了起來,裡面傳出林易銘的聲音:「該回來了。」談到這,其實已遠遠超過劉淑芬給記者的訪問的時間,就這樣,結束了這場訪問。

道別後,劉淑芬帶著林伯瑞繼續趕往人生的下一站,汲汲營營,走得很急。

 

備註:為保護當事人,林伯瑞、劉淑芬、林易銘、林群浩皆為化名。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技職異語/我們的目標是考上台科大〉中有 9 則留言

  1. 我是大安高工電機科的學生,比報導的這名學生大了一屆,同時也是末代基測的考生。

    這名學生並不能代表我們整體的高職學生,我在這篇文章剛寫出來便已經閱讀過,但最近看到有許多對於這篇文章的討論及批評,我想要在這裡表達一些我「個人」的看法。

    許多人提到補習的必要、父母對小孩的控制程度、還有升學制度的問題,我必須強調!這只是單一個案,並不是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如此,我在高職三年並沒有補習,我依然有能力可以推甄台科大,我們班上的前十名也有七名沒有補習,所以我認為補習的必要性是可以討論的,再來,關於控制程度的問題,我認為本篇文章的家長確實對於小孩的控制程度過高,從許多地方就可以看出來,林伯瑞想當選手,但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做選擇,他們如何討論我並不清楚,但從本篇文章中我沒有看到林伯瑞可以做出任何一個對於他人生的選擇,之所以選擇高職,是因為哥哥考上台科大,他又成績不理想,在父母認為他有能力可以考取台科大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你不認為與(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認為:「學生開始考量自己興趣,不再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是多麼的諷刺?未來,我不知道林伯瑞要如何做選擇,是否跟最後一句話說的一樣(道別後,劉淑芬帶著林伯瑞繼續趕往人生的下一站,汲汲營營,走得很急。)但我還是要強調每個家庭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無能為力。

    最後我想要講述一下我對於十二年國教的感受,我很慶幸我不是十二國教的學生,試問一個問題:「有五十個人在認真讀書,以及五十個人在玩樂嬉戲,你做為第101個人,你會選擇哪邊?」我並不否認有人選擇讀書,但人的天性就是這樣,喜歡輕鬆的部分,十二年國教就好比這樣的情況,在沒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一群人放在那裡,彼此影響的就只剩娛樂的部分,這豈不是跟一開始所設計的目標:

    1.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2.強化國民基本能力,以厚植國家經濟競爭力。

    3.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4.充實高級中等學校資源,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發展。

    5.落實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導,引導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

    6.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

    7.強化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機制,以確保國中學生基本素質。

    互相違背了嗎?我只希望不管藍綠互爭得怎麼樣了,教育制度我個人認為是需要再調整的!

  2. 說真的,我看不太懂這整篇在說什麼,但看起來我覺得升學,比起我所認識的人生還複雜太多了。

    我也曾經因為認定「學術上」一定比不過他人,成績固定都排在倒數第二名,而選擇申請實驗性的「技藝班」,那是我小學六年級決定的事。

    國中就讀「技藝班」,內容有烹飪、美容美髮和電腦,我選擇了電腦。在國中的那三年被教導完全不需要去在意讀書考試這些事,也沒有家政課和工藝課,全部的時間都拿來上電腦課。

    但這個班的同學,國中畢業之後再升學高中職的人數只有 2 成,大家都直接投入就業,有人去了工廠、有人去了餐廳、有人去了美髮店,十五歲開始就面對社會了,真正的學以致用。或許是因為自知學歷遠低於其他人,我們這些人從國中畢業後就開始經歷各種實作,不會離開了學校之後就不學習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已是沒有學歷的,是沒有退路的。

    但後來發現這樣的心態,反而讓我們這些人在社會上漸漸的充滿自信,豐富的實務經驗、不斷學習的新知識,加上大量的作品,在社會上能輕易說服老闆,甚至說服業主接受。或許很多人說年薪百萬很難,但其實我們這些人年收入早就破百萬很久了。

    重點就是如果你在學術上拼不過人家,或是沒打算一輩子呆在校園,那就要動手去做事,真正做事,才能真正的學習。

    如果你把學校當成是一個職業訓練所,那下場一定會很慘。因為你所會的技能,完全就是其他人也會的。學校完全完全不教這種「供給、需求」的觀念,這可是社會上生存的基本觀念啊!

    在這裡,我想給現在還是學生的人一個觀念,如果你看到大家在學什麼,千萬千萬不要去學那個大家都在學的東西,因為相似性太高了,最後這些學相同東西的人,必定會在就業市場上競價。商品競價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競價,那是在比誰能忍受最低的收入、最低的生活品質。

    請看一下這張圖︰
    http://i.imgur.com/SXnFGgy.png
    這是 2015 年的受僱者月收入的分佈。

    我自已是 30 歲出頭了,落在前 4%。

    如果你學習的東西和大家相同,那你就會落入 25k ~ 35k 這一段,因為你和大家都一樣。但如果你能夠不斷學習,精通多樣其他人所沒有在學的東西,競爭者自然少,且社會上終究會有需求。人難找,你自然就會到達 50k 以上。

    另外,請父母不要再幫子女決定未來要學什麼了,父母知道的東西必定是幾十年前的優勢,孩子學完之後再到社會上,絕對落後超過半世紀,別再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了,讓孩子自已去找吧!

  3. 您好, 我是台科畢業的, 奉勸一句話, 不要讓你父母安排你的未來, 因為有一天失敗了你會回頭責怪父母, 他們的意見可以當作參考, 但務必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決定, 就算失敗了, 你也不會後悔, 而且年輕絕對有失敗的本錢, 甚至從中收穫到促成下次成功的經驗

  4. 您好,我是大安高工應屆畢業生。
    關於這篇報導,我完全看不出意義何在。
    我認為記者應該是想要以這個案例,來表達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高職,只不過很可惜,在這文章裡能看到的,只有現今人們如何把高職的升學當成工具,一樣認為成績排名學歷是重點。

    請不要再將這種把高職升學當作工具的人作為榜樣,這些行為不值得效仿。若連高職都只剩下讀書升學,那我們還需要什麼技職體系呢?

  5. 三年前看完此文之後,改支持會考英文科沒考好的兒子去讀高職,今年推甄選台科大電機.Toiec 795.
    我才知道台科大推甄第二階段甄試實作,沒有題庫,沒有事前公佈,所以有人沒過.
    看來想讀台科,實作也是要練一下.
    高中/高職主要看小孩子的性向啦……當初他的因素是,雖然3A+2B+(英文b+),但不想再讀三年同想的東西,覺得學校英文教學方式不對(國一下課後,去自行選課,且無點名的課語言中心,國二只補習數理,國三沒有補).認為可以破解很多電子電機產品很利害(我只講原理,他就能破解.例如解鎖死的手機),所以想讀高職是性趣. 如果沒有台科或北科這種等級的學校可以讀,只會多一個不快樂讀高中三年的學生,背那些他跟本不喜歡的課文. (德國技職系統分的很散,完全貼在職業上,但台灣貼在學歷上,還在跟大學比較,唉!). 以前台灣讀書機會不多,聰明的人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人,所以行行出狀原.現在聰明人都在學校比垮試. 行行都欠人材.(我這代老板都是專科生,因為他都會做,包括沒人會做的也做得出來). 高職生去比學歷! 別被騙了!

發佈回覆給「jason」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