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國手團隊權益不受重視?勞動部:評論與現況有落差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獨立記者黃偉翔日前於聯合報專欄撰寫「技職競賽窮途末盡?『相忍為國』的技職國手團隊們」一文,評論過去技職國手團隊在為國爭光中,部分權益不受重視。今(22)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主任林宏德對此回應,認為文中所提國家榮耀背後瘋狂燃燒教練們及技職國手奪牌獎金等內容,與現況落差情形,以下為勞動部回應全文。(延伸閱讀:技職競賽窮途末盡?「相忍為國」的技職國手團隊們

林宏德/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主任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定期舉辦全國技能競賽,從分區初賽、全國決賽、二階段國手選拔賽,以至於培訓國手,參加國際技能競賽。過程投入相當的政府預算,也動員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訓練資源,再加上產業及教育界等技優人士熱情參與,方得以在國際技能競賽,持續締造佳績。

國手培訓需整合各界的資源協助方能順利推動,首先須由裁判長研判因應試題需求不同技術面向,擬定國手培訓計畫後,協調本部勞動力展署各分署之訓練師利用教學空檔指導,不足之處再邀請熱心之歷屆國手及企業技優人員加入培訓團隊,進行包含具有現場教學、作品評鑑、遠端指導等不同培訓模式。另國手培訓前已歷經多層次競賽,國手培訓並非毫無專業基礎技能之基礎訓練,其間大部針對國際賽試題模擬試作,尚無須教練定點全時陪伴,培訓教練基於經驗傳承使命,大多主動投入貢獻心力,而非所稱之完全靠人情在支撐整個訓練模式。

競賽依照職類特性,有設站、設題、設項等方式,過往因應競賽模式,參考選手及裁判長的需求,在有限的資源下,當指導老師兼具語文能力時,將優先指派陪伴出國參賽,專業的翻譯人員將配合裁判長及協助選手順利參賽。至裁判長比較熟捻競賽規則,需負責綜理全程培訓事宜,除專業素養外,更需具備發掘國內技術指導人才、同步國際技能趨勢,合縱連橫各國裁判等能力,為持續培育技優青年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因應每一屆不同主辦國而有指定機具設備不一致的情況,本部已盡可能租借或採購合一的機具設備供選手練習,當有不足時,將規劃海外移地訓練。至於培訓所需材料費用,以巴西國際賽為例,共支應新台幣1,600萬元餘,個別職類從30至90萬元不一而論。其中仍要感謝許多廠商熱情贊助,在培訓過程提供技術人力、訓練設備材料等,讓國手得以在9個月的加強訓練中,加強熟悉度,提升技術能力。

在獲獎選手獎勵金部分,各國國情不一,我國第一名獎金為新台幣100萬元,雖相較韓國的130萬元略低,但較諸鄰國日本及部分歐美國家未編列獎勵金已相對優渥,另外,我國國手主要具學生身分,在學業與技術發展上,大都選擇技優升學途徑。歷屆國手在師範或科技大學完成學業後,進入企業及擔任教職校長,繼續引領國內技職發展,不在少數。

有關技優選手的職涯規劃上,本部將持續就國手的職涯及學涯發展研議精進作法,並與教育部就升學推甄及技能發展上,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動,讓所有技職青年打造值得努力的未來。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