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翔/台灣想主辦技職國際賽?醒醒吧,大勢已去!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台灣想主辦技職國際賽?醒醒吧,大勢已去!

 

文/黃偉翔

近日部分職種的技職國手團隊展開模擬賽,看著大家頂著壓力苦練,除了心疼也對這圈子的前景感到憂心。

具有技術圈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WSC)」,每兩年舉辦一次,競賽內容涵蓋各領域,花藝、機電整合、西餐烹飪、家具木工……等,該主辦的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WSI)會員國近80個,雖與奧運133個有段差距,但也不算少了。

今年10月,將有47位技職國手代表台灣,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參加第44屆WSC,我們過去兩屆總得獎數都排名世界第三;看似光彩的成績,卻有股沈重的壓力瀰漫著競賽圈,就是那頭緊追身後的狼——中國大陸。

台灣是自1970年就開始參賽23屆的老手,但僅參加3屆的中國大陸已悄悄爬上世界第五,讓世界各國驚訝,也代表著製造大國的崛起;上屆台灣成績為5金7銀5銅19優勝,但對岸不遑多讓,成績為5金6銀3銅12優勝——而這卻是2011年才開始參賽的表現。

不諱言,被中國大陸超越只是早晚的事。

我在先前專欄〈台灣技術人才培養格局狹隘——從砍技優保送名額談起〉提到,中國大陸除了海量的經費以外,他們派選手參加競賽,背後是有縝密的策略規劃並與企業配合。以機器人選手為例,中國大陸在相關產業區周圍建置機器人選手培訓基地,並配合「中國製造2025」計劃佈局高階技術工的培養。

在這樣的國際技職賽事,大家或許沒想過,場內比的是選手奪牌,場中是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但場外,比的是國家教育制度與產業的整體實力;在WSC上,贊助商以Samsung三星最大,別人無端端的為何要去贊助?我曾訪問過中國大陸的主要贊助商董事長,他直言,「亞洲企業都想參與其中,在技能最高水平賽事,卻沒有選手用你的產品,那還算是一流的企業嗎?」

日前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在中國大陸國家級論壇上痛批,學生動手能力普遍不強,對岸的工信部長直接允諾改進。能看出中國大陸積極面對自己在職業教育體系的不足,而且過去多年來積極挖角各國師資、引進技術人才培育制度,為「中國製造2025」計畫培養更多技術人力。

眼看別人持續進步,台灣呢?

中國大陸過去多年積極挖角各國師資、引進技術人才培育制度,為「中國製造2025」計畫培養更多技術人力。 圖/新華社

 

台灣想主辦國際賽 十年內都不可能

去年底勞動部舉辦國手培訓前的座談會,當時有好幾位圈內人士傳訊息問我,「台灣要主辦技職國際賽?」不在現場的我也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是勞動部政務次長郭國文致詞勉勵大家時說,「台灣應積極爭取主辦國,以軟硬體實力爭取全球能見度,扭轉技職偏差的觀念。」

技能圈對於郭國文有這樣的想法表示肯定,但我直接點破,「大勢已去,政府的重視來得太晚。」

台灣曾在1993年主辦過第32屆WSC,透過主辦國際賽如何為台灣技職注入新活力、增加國際曝光部分不必再多強調,但若想主辦國際賽,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政府整體政策支持,與經費預算上的配合。

為何說為時已晚呢?目前WSC每兩年舉辦一次,每屆賽事將投票決定下下屆的主辦國;舉個例子,今年10月將舉辦的第44屆WSC,會議上將決定出第46屆WSC主辦國,目前由中國大陸、瑞士與南非競爭中,但中國大陸聲勢浩大,很有機會拿下。

以現況來分析,第45屆WSC由俄羅斯主辦、第46屆由中國大陸主辦,不太可能再繼續由亞洲國家舉辦第47屆,畢竟WSI仍是以歐洲國家為主要組成的國際組織,就算有奇蹟,亞洲還有韓國、日本等技能強國等著排隊,台灣還不一定爭取得到,尤其近年中國大陸也加入了會員國,主辦國還得靠各國投票支持,這在對岸的施壓下,必定難上加難。

若是在中國大陸參與WSC之前就積極爭取,或許還有一絲希望,可惜已來不及。

2007年於日本靜岡舉辦的國際技能競賽。 圖/歐新社

 

台灣欲再次踩進WSI決策圈 十年內都不可能

想發揮國際影響力,爭取主辦國就非唯一的路徑;事實上,若能爭取到WSI會長職務,才是萬年大計,可惜台灣政府這幾年來並未重視。

目前WSI副會長之一是我們現任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比起大多數會員國,他曾有機會爭取會長一職,因為2018年將競選下一任WSI會長,只可惜我沒看到政府有意在背後做靠山。

很難想像林三貴2019年卸任WSI副會長後,台灣技職國手團隊如何在對岸勢力籠罩中獲得該有的尊重與照顧,尤其2021年WSC主辦國是中國大陸。

 

爭取亞洲區賽主導權 仍有一線曙光

未來WSI的策略是成立各洲的區賽,然後決策圈成員來自各區賽的領導者,就像目前的歐洲技能競賽一樣,亞洲區賽也正等著有心人成立;目前台灣能做的,就是善用多年來累積的競賽影響力,積極爭取亞洲區域組織決策位置,拿下主導權。

目前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如火如荼,若能藉由台灣現有的技職體系基礎,在WSI亞洲區域組織取得一定的主導地位,再透過WSI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未來台灣透過技職教育、職業訓練在亞洲地區及新南向策略施力上,WSI不失為一個好跳板,為台灣新南向政策發展作策略佈局。

圖為1993年於台灣舉辦的第32屆國際技能競賽。圖/聯合系資料照

 

即使政府努力多年,傳統華人思維仍深植人心,造成技職教育歪斜扭曲,此時就必須藉由外力來引導價值觀,而一個以「技職競賽」為主體的國際賽事,若操作的好,將帶領更多國人從小認識職業、尊敬專業技術人員;就如我先前專欄提及的,效仿「俄羅斯百萬技術選手策略」、「中國大陸高階技術工計畫」經驗,透過「技職奧運競賽」引導,激發更多青年投入技術訓練與缺工配套政策中,如產學攜手、雙軌旗艦計畫等。(延伸閱讀:台灣技術人才培養格局狹隘——從砍技優保送名額談起

產業部分,如我先前專欄〈外交空間緊縮?打破思維,技職也能救外交〉強調的,「這實際上是一個技能發展產業鍊」。從技能發展面向來看,考慮要素不外乎職能基準、職能課程、職訓師資、教材教法、設備,其中設備又可分為軟體跟硬體,有設備後又可能需要材料,這樣的關聯性,讓國內廠商得以有更多國際發展空間,尤其台灣又是工具機重鎮。

無奈,政府高層多年來並未真正重視,也讓許多先機逐一流失。

一個以「技職競賽」為主體的國際賽事,若操作的好,將帶領更多國人從小認識職業、尊敬專業技術人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召開技職國手兵役協調會但無進展。立委黃國書辦公室:將提案修法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上會期立委黃國書引用《技職3.0》報導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要求技職國手應比照體育國手有兵役配套,因此教育部主動召開「技職國手兵役比照體育國手兵役跨部會協調會議」,但進展不大,主因是法源不適用於技職國手。立委黃國書辦公室表示:這會期將提案修法。

有技能界奧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s),台灣自1970年開始參賽,上屆中華代表團獲5金7銀5銅19優勝成績,總得獎數世界排名第三!但光榮的背後總有辛酸,因為國手大多仍是學生身分,為了培訓須休學配合,部分教練跟選手都認為訓練期間應能抵免役期。

質詢台上黃國書強調,韓國重視技職,他們的技職國手有免役配套,台灣近年重視技職,應該也要比照國內體育國手兵役配套辦理。當時黃國書構想是將技職國手納入現有的《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即可,連修法都不必。根據該辦法指出,若為規定之國家隊,可申請服12天補充兵。

勞動部立場支持「技職國手納入體育國手兵役配套」,建議受訓期間可以抵免兵役。但根據《兵役法》第17條訂定的《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國際技能競賽選手非屬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選手,所以不適用該法。

主持協調會議的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會議上國防部跟內政部強調免役正當性要能被全民檢視,以體育國手為例子,今年參加完,兩年後還能繼續參加奧運,所以體育國手須有兵役配套;國際技能競賽有年齡上限,且每位選手一生只能參加一次,所以免役正當性還不太夠,目前已能延緩徵集到參賽完再服兵役。

黃國書立委辦公室表示,以現有法規來看,技職國手沒有兵役配套,但至少大家意識到技職國手為國家付出許多時間備戰;回到《兵役法》本身,這在國防外交委員會,新會期初會有技職國手兵役配套的修法提案。

 

黃偉翔/外交空間緊縮?打破思維,技職也能救外交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外交空間緊縮?打破思維,技職也能救外交

 

文/黃偉翔

先說,我非國際關係專家,更不曾深入研究外交相關策略。但或許在技職深耕經驗可以提供一點參考。

台灣前友邦聖多美普林西突然宣佈與台灣斷交,引發眾多討論,政府表示因無法接受聖國獅子大開口64億台幣援助要求,不想與中國大陸在外交上進行金錢競逐,從而終止與聖國外交關係。至今,台灣邦交國僅剩21個。中國外交部直言:「歡迎聖國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

台灣透過官方管道跟外國交朋友過程中,經常碰到「困難」。雖然邦交國仍有他的意義,例如國際上對中華民國的承認,但基於現狀,「務實外交」就變得很重要,台灣能否參與、甚至能否獲得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決策位置就變得很重要。

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圈有個世界比賽,其為具有技術圈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WSC)」,該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WSI)會員國近80個,雖與奧運133個有段差距,但也不算少了。目前該國際組織副會長即是台灣人,再加上台灣歷年技職競賽表現優異,即使面對中國施壓,尚不至於發生未能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等情況。

據悉,各國經常透過WSI方面與台灣相關單位洽談,表示願意出錢引進台灣職業訓練師資與設備,但他們都不想碰觸太多政治問題,所以希望在WSI的架構下來互動,而非經由國與國的途徑。例如尚比亞曾接受台灣某大工具廠商捐獻器具,韓國三星或FESTO也經由WSI給予東非國家很多協助,「當然背後是有跨國商機的」。

「這實際上是一個技能發展產業鍊」。從技能發展面向來看,考慮要素不外乎職能基準、職能課程、職訓師資、教材教法、設備。其中設備又可分為軟體跟硬體,有設備後又可能需要材料,這樣的關聯性,讓國內廠商得以有更多發展空間,尤其台灣又是工具機重鎮。

雖然國內對於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的體系仍有改善空間,但對於他國來說,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來說,已是個相對完整、進步的體系,也是各國紛紛嚮往與學習的對象。事實上,雖然台灣與中國雙方政治關係詭異,卻並非沒有交流,在檯面下兩岸間有很多技職學校與職業訓練師資也經常有往來與交流。

台灣的技職教育也已與部分國家進行輸出或合作。舉越南為例,2003年底台灣有13校與越南16校簽署「台越雙方技職教育合作共識」,到了2015年「臺越教育論壇」雙方達成的技職合作多項共識。在台灣少子化日益嚴重的未來,加上越南經濟快速崛起,當地台商又多,如何強化技職教育輸出是值得在思考的新南向策略之一。

建議台灣突破單純援助的思維,台灣要做務實外交,比如透過台灣相對優良的技職體系,借此協助邦交國或非邦交國。舉實例來說,國際援助的意思,就像今天手上有一百塊,就把一百塊丟進池塘,最後一毛也拿不回來,但按照前述所提出的策略思維,其中至少有75元的價值會回到台灣。

而除了國際交流面向,台灣部分政策或目標,更可以透過INGO平台的架構得以實現。就以小英總統推出18歲先就業的「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政策,政府投入72億經費,希望台灣孩子別盲目升學,此即認識職涯與學習一技之長也非常重要,但若能透過WSI的模式選拔技職國手,並有計劃地培養國手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同時搭配相關政策,過程中形塑的技藝價值,會讓更多青年願意投入學習技術領域中,逐步發展自身職涯,最終也能回饋於社會,提升全民福祉,相信效果會比18歲先就業政策有用許多,也不必投入這麼多億的經費。(延伸閱讀:18歲先就業每年還3億補助企業?應要求企業出資培育人才!

不過即使有一個個INGO擺在那邊,如果台灣人在組織裡沒有一定決策影響力也是枉然。例如先前國際扶輪社領導是台灣人,而台灣世界展望會、慈濟等都在國際上發揮一定角色,這些組織都幫台灣做了很多事。回到前面所提的技能發展產業鍊,如果台灣上下游能有共同目標時,可以形成一個緊密結合,此時台灣就不一定要靠國家外交計劃,而可以藉著非政府國際組織的平台進一步發展;雖然政府也應持續在其他面向努力,但INGO是一個台灣應該好好重視與應用的平台,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善盡國際社會一份子,進一步達到期望的目的。

專訪/林三貴:台灣不應把金牌當唯一目標

採訪、攝影/黃偉翔

在台灣,過去鮮少討論到技職選手的職涯發展,在《技職3.0》持續報導技優議題下,勞動部與教育部開始重視,並有實質行動,如勞動部推預聘選手、建置技優人才資料庫教育部則推出技優領航計劃,加強科大端就學輔導。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但他以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WSI)副會長身份受訪,強調台灣不應過度重視奪牌這件事,競賽只是手段,目的是鼓勵青年學習技能,並有更好職涯發展。

歷史─原來國際技能競賽是因此而誕生!》一文中提到,舉辦技術比賽初衷是「透過技能競賽呈現技藝精神,除了年輕人的競爭心態將被喚醒,社會大眾更會討論比賽過程與結果,遊客們也能看到各行各業的技術。」該競賽逐漸演變成今日擁有76個會員國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以下簡稱WSC),台灣在第43屆國際賽奪下5金7銀5銅19優勝,總獎牌排名為世界第3名。

不能只為競賽而培訓選手

過去WSI類似活動俱樂部,以辦技術比賽為主,焦點都擺在兩年一次的WSC,這兩年才逐漸轉型。林三貴2012年獲選WSI常務理事後,一直在國際組織推廣一個概念,他認為活動確實辦得很成功,但對國際發展層面較小,應把活動當成運動,一個帶領國際長期發展技能的運動。

「競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激發青年學習技能興趣!」林三貴直言,許多國家的國內賽不只有競賽,有更多結合各技術職類的說明與展示,當青年有興趣後,學習就很自動,例如今年台灣全國技能競賽的建築舖面金牌是女生,如果她沒興趣,這件事就不會發生。

WSI從過往以舉辦競賽為主軸的活動組織,轉型為六大面向的推廣技能運動組織。第一面向為倡導技能重要性;第二是教育與訓練;第三是舉辦競賽;第四是職涯發展;第五是國際合作;第六是研究,例如國際技術標準、隨產業趨勢調整競賽內容。

「當國際組織策略不只在舉辦競賽,台灣應該也要跟上」林三貴直言。

思考國家人才戰略 林三貴:俄羅斯培養百萬青年選手

林三貴因WSI副會長身份陸續到各會員國參訪,感受到他國強烈企圖。「到巴黎時法國總統親自接應、到莫斯科時俄羅斯副總理接待,這些重視WSI行為都代表積極爭取WSC主辦國的企圖,並透過主辦WSC激起國內整體發展。」

林三貴說,今年3月到喀山時,2019年主辦國俄羅斯代表做了簡報,令大家驚訝的是,他們主辦WSC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個競賽選手,包含幼年、青年與企業選手,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林三貴驚訝地說,「100萬選手不單單只是100萬,如果選手是5人中競選選出的,代表100萬選手背後有500萬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若以俄羅斯人口為台灣6.1倍比例來看,台灣每年應培養4萬名技能選手,但目前台灣全國賽才約1千位選手,即使北中南分區賽也不到5千人。」

林三貴強調,台灣應該把基礎建築得更大,如果台灣真能有每年4萬名競賽選手,代表有更多青年投入學習技能,十年後台灣對技術人才價值觀一定大大改善,但若只是短淺的思考兩年一次奪幾面金牌,而沒有看見他國背後推動的策略,就太可惜了。

「但這也不只是勞動部單一部會可以做到的。」林三貴感嘆。

 

專訪/林三貴:透過技職國際NGO擴大外交空間

採訪、攝影/黃偉翔

從台灣今年未能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加上近日火熱的「蔡川對話」議題延燒,台灣在中國大陸「一中政策」下的國際空間越來越小。《技職3.0》記者專訪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但他以國際技能競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WSI)副會長身份受訪,強調台灣應透過技職國際NGO擴大國際參與。

1950年西班牙為了「透過技能競賽呈現技藝精神,除了年輕人的競爭心態將被喚醒,社會大眾更會討論比賽過程與結果,遊客們也能看到各行各業的技術。」該競賽逐漸演變成今日擁有76個會員國的國際技能競賽,台灣在第43屆國際賽奪下5金7銀5銅19優勝,總獎牌排名為世界第3名。(延伸閱讀:歷史─原來國際技能競賽是因此而誕生!

透過國際NGO突圍外交困境

「台灣是國際社會上處境特殊的國家。」林三貴坦承,台灣當然希望跟全世界交朋友,分享能力與成就,但很現實的,透過官方管道互動總會碰到一些「困難」,基於現況,台灣能否參與,甚至能否獲得國際NGO決策位置就變得很重要。

2012年林三貴成功角逐WSI策略委員會副會長,更在2014年進一步當選WSI副會長,是台灣少數進入國際組織決策位置的人。

林三貴指出,先前與外交部有一個座談會,就建議應盤點台灣參與國際NGO狀況,並進一步暸解在該組織是否擁有決策影響力。林三貴舉例,去年國際扶輪社社長就是台灣人,幫台灣做了很多事情。

但林三貴強調,進入組織決策圈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想辦法讓台灣在國際NGO組織內發揮影響力」林三貴說,背後可以協助台灣相關產業發展。

過去林三貴越來越常遇到,很多國家希望跟台灣接觸,願意出錢應用台灣的師資與設備,但他們也不想碰觸太多政治問題,所以希望在WSI架構下來互動,而非國與國之間。

林三貴:這是技能發展產業鍊

林三貴在WSI負責非洲技能發展,非洲目前只有6個會員國。林三貴指出,在這些國家或地區發展技能過程中,看見了台灣可以著力的地方。

林三貴表示,從技能發展面向來看,不外乎考慮到職能基準、職能課程、職訓師資、教材教法、設備,而設備又可分為軟體跟硬體,有設備後又可能需要材料。「這實際上是一個技能發展產業鍊」林三貴舉例,尚比亞相對於台灣是遙遠且經濟落後的國家,他們曾對WSI提出協助要求,其中一項就是需要工具,林三貴回國後恰好碰見一間大工具廠商並提及這件事,該廠商就很大方捐獻,「當然背後是有跨國商機的」,韓國三星或FESTO都曾給予東非國家協助。

過去林三貴擔任勞動部職訓局長時,協助布吉納法索、多米尼加做基礎職業訓練建置,在這之中都採購台灣廠商、用台灣師資,另外也曾幫助過沙烏地阿拉伯,他們就採買了幾百萬美金設備,而台灣又是工具機重鎮,可惜過去政府沒有策略性思考,只是當作國家間援助而已。

「台灣要協助邦交國或非邦交國,建議用不一樣的思維。」林三貴笑著繼續舉例,就像今天手上有一百塊,國際援助的意思就是把一百塊丟進池塘,一毛也拿不回來,但按照剛剛說的策略思維,至少其中有75塊價值會回歸到台灣。

林三貴強調,如果台灣「技能發展產業」上下游有相同想法時,可以形成一個緊密結合,此時台灣就不一定要靠國家外交計劃,而是藉著國際組織平台進一步發展,當然,政府也在其他面向做許多努力,但國際NGO是一個台灣應該好好重視與應用的平台。

正式申辦2021主辦國 中國:辦場無與倫比的國際賽

 

採訪/黃偉翔

上月在國際技能競賽組織大會上,中國宣布申辦2021第46屆國際賽,以上海作為承辦城市。來自中國的國際賽贊助商,西安開源電子實業公司董事長王公儒證實,中國要辦一場無與倫比的國際賽!

根據國際組織規定,有舉辦競賽該年,會讓世界組織成員投票決定下下屆主辦國。例如2017年10月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主辦的第44屆國際賽會議上,將決定2021年國際賽主辦國,據悉,目前有中國、瑞士與南非爭奪中,但大家都看好中國勝出。

國際組織副會長林三貴說,通常正式提出申請後才能正式「公開競選」。林三貴解釋,上次俄羅斯爭取到2019年第44屆國際賽主辦國,但飽受爭議,與其競爭到最後的法國十分不滿,因為過去部分國家(或地區),為爭取主辦權,動用太多競選資源,例如私下送禮物拉票、私自提早競選拉攏活動等。國際組織將在往後會議上討論更明確的規範。(延伸閱讀:荷蘭奪下WSI2018年會主辦國 林三貴:競選會長企圖心明顯

 

中國野心大 林聰明:未來是中國的天下

僅參加三屆的中國隊已悄悄爬上世界第五,許多台灣技能圈為此驚訝。上屆台灣成績為5金7銀5銅19優勝,但中國隊不遑多讓,成績為5金6銀3銅12優勝,卻是2011年才開始參賽的表現,而中華隊卻是自1970年就開始參賽的老手。

以冷凍空調職類為例,中國參賽不到三次就奪下銀牌。本屆金牌國手阮培皓對此表示,國手培訓期間曾受邀至中國參加模擬賽,交手後才發現,中國已逐漸重視國際技能競賽。

阮培皓的教練林謙育是早年銅牌國手,他解釋,中國先選出各省第1,再從10個省冠軍中選出最終1位國手,內部競爭非常激烈!林謙育強調,中國是政府與企業一起推動,若台灣再不加把勁,除了有被追上的可能外,對台灣整體產業絕對是負面影響。(延伸閱讀:砸錢投資人才!中國六年追上中華隊競賽表現 科長:他們的方式不健康

台灣雙金牌馬祥原目前在中國發展,他指出,(中國超越台灣)這是必然的,差別只在,大陸是下一屆就超越台灣,還是下下屆才超越,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馬祥原強調,中國政策力度很大,想做的事情總能排除萬難。

今年4月曾帶領台灣技能圈30多位教練、選手到中國交流的林聰明,曾任職訓局長,也是前台灣國際賽正代表。林聰明直言,中國的設備都是一流的,相比起來台灣只是小兒科,譬如CNC或機器人,「他們擺滿整大片啊!」林聰明驚訝大喊。他還說,眼前一片全都是設備,完全可以容納世界賽的規格,也到天津職業訓練中心參訪,每一個去看的校長或專家裁判都嚇死了,中國有的是錢,設備一流、中國人口又多,選出來的人才也是一流,唯一就是缺少經驗或不夠瞭解競賽,他們一旦崛起,沒有一個國家贏得了他們。(延伸閱讀:專訪/林聰明:2021國際技能競賽是大陸的天下

兩岸技術交流 天津實訓中心。(圖/技職3.0資料庫)

兩岸技術交流 天津實訓中心。(圖/技職3.0資料庫)

 

林聰明直言,中國上下齊心發展技能人才,未來一定是他們的天下。

但相對於台灣擔憂於競賽成績,加拿大造園景觀裁判長Mrs. Sylvié Métthé卻樂觀看待,她受訪表示,過去國際賽勢力版圖過度傾向歐洲,若更多會員來自亞洲,勢必能讓勢力分佈更平均、更多元。

Mrs. Sylvié Métthé認為,中國能排名世界第五,主要原因是他們才剛開始參加競賽,各國裁判沒有太注意他們,而部分職類的分數除了客觀外,還包含主觀部分,所以同樣道理,不能說他們現在成績好,往後也能保持下去。(延伸閱讀:專訪/加拿大裁判長:亞洲國家竄起,將影響國際賽東西方勢力版圖

曾多屆擔任台灣國際賽技術代表的譚仰光強調,不必因中國崛起而大驚失色,中國與韓國同樣傾國家之力爭取競賽成績,台灣不必學也學不起。但台灣的確應藉此反思,檢討技職教育及職業訓練方面的政策與作為,不要再一味陶醉過去台灣的亮麗成績。

譚仰光質疑,即使台灣競賽成績領先德國、瑞士與日本,並不代表我們真的比德瑞日成功;也不表示,台灣技職平均人力素質已普遍勝過了德瑞日。「但成績若出現負成長現象或停滯不前,卻可顯示我們在技職教育、職業訓練及技能競賽方面的政策與作為,存在有需要修正的問題。」

 

中國:辦一場無與倫比的國際賽

中國的國際賽官方贊助商,西安開源電子實業公司董事長王公儒受訪證實將爭取主辦,並指出,中國政府領導層級下令要辦一場無與倫比的國際賽。

王公儒說,現在《中國製造2025》計畫推出後,需要大量技工,所以中國政府包含企業、職業學校都想參與在這次活動中,把中國技能展現出來。《中國製造2025》詳列未來中國10年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戰略計畫。王公儒強調,亞洲企業都想參與其中,在技能最高水平賽的賽事,卻沒有選手用你的產品,那還算是一流的企業嗎?

上一屆韓國Samsung大力贊助國際賽,其LOGO隨處可見。王公儒指出,過去許多年幾乎沒有中文贊助商出在國際賽上。當時中國、香港、澳門等人看到王公儒贊助都很高興,包含台灣的專家也在場說,「終於在國際賽上看到了中文了」。王公儒透露,國際賽組織很歡迎中國企業加入贊助,除了我們業界主動聯繫他們外,國際組織也主動邀請中國企業贊助。

王公儒還提到,國際賽51個職種大部分總裁判長都非華人擔任,中國希望爭取更多「位置」。王公儒舉例,過去參加重點都是歐洲國家,所以沒有中餐或中華料理賽事,如果中國申辦成功,就會成立該職種賽事。

中國國際賽。(圖/技職3.0資料庫)

中國政府領導層級下令要辦一場無與倫比的國際賽。(圖/技職3.0資料庫)

 

台灣還有機會主辦國際賽?

數位圈內國手與教練提到,上次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舉辦的國手培訓前座談會中,勞動部次長郭國文提出要爭取台灣主辦國想法。但有不願具名國手批評,次長只是應現場氣氛喊一喊,並質疑台灣真能爭取到主辦國?

雖然台灣技能圈呼籲應積極爭取主辦國際賽不是沒有,但內部人士分析,接下來2017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19俄羅斯,若2021由中國拿下,不太可能繼續由亞洲國家主辦,更不用說中國介入後,台灣在國際賽的生存空間恐更小。

據悉,過去台灣在國際賽上是可以揮舞國旗的,雖然中國才參加過去三屆,但長期以來中國透過各種管道介入影響,台灣已經無法在國際賽上揮舞國旗。林三貴雖為勞動部次長,但以國際副會長身份受訪表示,國際組織將發展亞洲區域性技能競賽,台灣與其擔憂中國勢力,不如及早加入,呼籲台灣相關單位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另外,林三貴國際副會長任期將在2019結束,2018會重新改選,而改選該年將在荷蘭舉辦國際組織大會,而目前國際組織副會長之一即為荷蘭籍。林三貴指出,他積極爭取下任國際組織會長,屆時就有天時地利人和,很有機會選上,而台灣也將在未來20年內難以再有國際技能競賽組織決策位置,若未來台灣想爭取國際賽主辦國,恐怕沒有這麼容易。

對此,不願具名的勞動部內部人士直言,當初台灣政府高層若重視國際賽,應支持林三貴競選會長,這或許是他的難言之隱。

 

立委要教育部處理技職國手兵役問題 潘文忠:會與內政部協調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今(27)日立委黃國書引用《技職3.0》報導,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時要求技職國手應比照體育國手的兵役配套。潘文忠允諾:會與內政部協調處理。(延伸閱讀:技職國手兵役沒配套 技檢中心:役期僅四個月,爭取效益不大

有技能界奧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s),台灣自1970年開始參賽,上屆中華代表團獲5金7銀5銅19優勝成績,總得獎數世界排名第三!但光榮的背後總有辛酸,因為國手大多仍是學生身分,為了培訓須休學配合,部分教練跟選手都認為應有兵役配套。2017年第44屆國手上週剛選拔出。(延伸閱讀: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正備取名單公告

黃國書指出,韓國重視技職,他們的技職國手有免役配套,台灣近年重視技職,應該也要比照國內體育國手兵役配套辦理。黃國書直言,只要將技職國手納入現有的《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即可,連修法都不必。根據該辦法指出,若為規定之國家隊,可申請服12天補充兵。

潘文忠回應,會與內政部協調,並朝該方向辦理。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科長表示,實務上準備國手休學期間若超過18歲,技檢中心會幫忙通知役政署辦緩徵,而以現行狀況,役期大概11個月,未來將剩4個月,以他們技術養成幾乎可以申請替代役。

剛退伍的前國手陳逸家受訪則認為,全國技能競賽選手就算沒選上國手,在國內賽就已比其他人花幾年訓練,若能免除兵役,對未來人生規劃上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