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技職奧運開幕 汽車技術國手誓言拚三金紀錄!

此篇歡迎各家網路媒體編輯、記者改寫,現場照片下載連結(圖/WorldSkills 提供)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hc4xe4sUOKnNlw9N665OydTuHnBkuFZL?usp=sharing

參考標題:技職奧運開幕 汽車技術國手誓言拚三金紀錄!

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從8/23到8/26,為期4天,在俄羅斯喀山盛大舉行,今年中華隊由勞動部長許銘春率團參賽,總共派出51個職類,58名國手與世界各國技職菁英好手一較高下。

「目標一定是拿金牌,上一屆國手拿了兩金,除了世界汽車技術金牌,更是台灣最佳選手獎,因此這屆目標是三金!我還要多拿一個世界最佳選手獎,1600多位世界級選手中只有一位可以獲得。」汽車技術國手呂祖懿深信自己做得到。

上屆電子金牌國手蔡喻至,這屆身份轉為指導教練。「有點感傷,但又有點興奮,因為自己參與培訓的電子國手,正踏上夢想道路。」蔡喻至再度來到國際賽現場,此刻的夢想卻是協助眼前指導了一年的國手,可以替台灣拿下獎牌。

2018年獲選WorldSkills BeChangeMaker、人在技職奧運現場的Skills for U執行長黃偉翔受訪表示:「台灣社會充斥著醫師、老師、律師…等成功模板,但事實上,社會由百工百業所撐起,這群人是多數卻鮮少被重視,因此透過國際技能競賽,讓社會看見不同職業的成功模板,讓我們的青年願意投入技能學習,並引以為傲!」

國際技能技能競賽堪稱技職奧運,比賽規模比照奧運等級辦理,比賽項目包括美容美髮、餐飲、西點製作、汽車板金、門窗木工等等,上屆台灣獲得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勞動部長許銘春賽前勉勵國手:「要有絕對的專注、絕對的信心。希望58面金牌都拿回台灣」

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在台灣時間8月23日凌晨0點在俄羅斯喀山熱鬧開幕,中華隊選手揮舞會旗、穿著整齊深藍色西裝驚艷全場。此次競賽將與來自全世界63個國家、超過1300名選手一起競爭,主辦單位為求賽事完整順利,募集超過3500名志工、聘請1300名專家權威擔任裁判、現場更預估超過將會吸引超過25萬人一起響應盛會。

開幕典禮當中,俄羅斯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 強調:「技職是現代人重要的學習能力,透過技職讓自己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專業方向,找到自我。」

 

聯繫窗口:俄羅斯喀山駐點記者黃偉翔

Email:media@skillsforu.org

Line ID:3345678

直擊技職國際賽/蔡英文:每位國手背後都有許多人的努力

採訪、攝影/黃偉翔

總統蔡英文今(23)日接見第44 屆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表揚團隊為國爭光,宣示要讓技職教育成為主流,並強化技能檢定與職業訓練。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本(44)屆台灣成績為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排名世界第四。本屆有來自58國共1256位選手參賽,台灣派出47位選手參加42項賽事。

蔡英文除了表揚國手為國爭光,也感謝在場的裁判長和指導老師,協助選手們找到目標、成就理想,也為國家的技術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蔡英文提及,在資料上看到這次拿下平面設計金牌的黃于貞一段感言,「選手的成績是裁判長、訓練團隊、贊助單位、行政人員,還有每位選手的家人朋友,所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說,每一位國手背後,都有許多人的全力相挺。

蔡英文與汽車噴漆國手嚴詩堤握手。
花藝國手吳柏翰與家具木工國手鄭欽豪送上手作禮物給蔡英文。
家具木工金牌國手鄭欽豪送了蔡英文木製櫃子。蔡英文表示會將它擺放在接待客人與開會的房間,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這手藝。

蔡英文表示,技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兩者應該是平行的,不應該有階級之分。蔡英文強調,技職教育應該是主流教育,因此,政府會持續強化技職教育,提高技職教育的地位,同時銜接產業的轉型,解決產業界欠缺技術人才的問題。

蔡英文認為,現代社會當中,人們不會只在學校接受教育,也不會只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接受教育,政府必須建立一個多樣化,而且可以結合生涯發展的職業訓練體系,特別是協助在職勞工接軌數位經濟的趨勢。

蔡英文說,未來也會重視技能檢定以及各類的職能競賽,提昇國家整體的技術水準。「相信只要有最好的手藝,不管世界經濟的風向怎麼演變,臺灣都能立於不敗之地。」蔡英文說。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

鄭慶民/從2017國際技能競賽,看我國職業訓練與技職教育

文/鄭慶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近日許多關心技職教育的論述,以大陸在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奪下世界第一的表現,而提出對台灣技職教育的憂慮,我很欽佩,但我以多年來參與國際技能競賽的經驗,以及數次到大陸實地了解他們辦理競賽的情況,分享我所看見的一切。(編按:作者為前板金國手、板金國際裁判)

大陸在2011年首次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僅參加6個職類,獲得1面銀牌,2013年第二次參加,報名了22個職類,獲得1銀3銅,到了2015年參加職類數目提升到29個,就有4金6銀3銅的表現,而今(2017)年在阿布達比國際技能競賽共有47個職類,獲得15金7銀8銅的成績,勇奪世界第一,也打敗了在國際技能競賽稱霸多年的韓國,短短的六年,大陸是如何辦到的?整體培訓結構又與台灣的差別在哪?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成績。(表/黃偉翔製)

差異一:制度及選手來源

大陸的技能競賽在中央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人社部)負責(即台灣的勞動部),在各省市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人社局)負責,參賽的選手幾乎都來自各省市的技師學院,技師學院是直屬人社部或人社局,也就是「屬於大陸的職業訓練系統並非教育系統」,技師學院的學制由三年到六年,培訓期滿發給技工丶技師或高級技師的證照。也就是說,他們的競賽選手都經過三丶四年的技師學院培訓,這樣的培訓密度有點像台灣早期在職訓中心的養成訓練班。

另一方面,台灣目前因為少子化及職業訓練角色的改變,我們的選手幾乎都來自各高職所培養,在學期間就算每周有一天的實習課程,跟在大陸技師學院裡,經過好幾年全職學習技能的選手,訓練密度有段落差,所以如果單用大陸超越台灣成績來歸責於技職教育並不公平,因為我們是拿台灣技職教育所培養出來的選手跟大陸職業訓練所培養出來的選手在比較,立足點不同。

差異二:培訓制度及經費

大陸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選手,先透過他們全國技能競賽選出約10位選手,再經培訓後淘汰半數,再繼續培訓後選出三位,再培訓選出兩位,國際比賽前再選出一位最終代表,也就是我們所稱的:「10選5丶5選3、3選2、2選1」,大陸經過如此層層遴選,選出的人當然是萬中選一。

台灣的選手選拔是在國際賽的前一年的全國技能競賽選出前三名為國手候選人,經三個月的各自培訓後,才選出第一名為正取國手、第二名為備取國手;正取國手便開始參加接下來一年的培訓,備取國手只有在正取選手放棄資格後才有機會參賽,並未一起參加培訓。也就是說,台灣僅有兩階段的遴選,這跟大陸五階段選拔制度相差很大。

另一方面,在選手的培訓經費,大陸選手的培訓經費除了中央人社部的補助,還有該省市人社局的補助,以及當選國手的技師學院學校的補助;台灣國手的訓練經費都來自勞動部的補助,金額總數約3、40萬左右,可能不及大陸的20分之一,兩邊投注的資源差距如此之大,會有這樣的成績似乎也不意外。

中國大陸2015年技職國手代表隊。(圖/WorldSkils提供)

差異三:選手的獎勵

目前台灣選手獲得國際技能競賽金丶銀丶銅牌,可分別獲得100萬丶50萬及30萬的奬金,另可保送國立科技大學就讀(但許多選手並無法完成學業,或完成學業之課程非針對選手所設計);大陸選手獲奬中,來自中央的奬金與台灣差不多,但各省市還會再給奬金,再加上所屬學校的奬金,差距就拉大,更重要的是大陸選手可以在原學校獲得教職,留在學校繼續訓練學生,如此技術代代傳承,不強也難。

台灣早期實施師範教育,國際賽獲奬選手保送師大,畢業後到高職任教也可技術傳承,但自從實施師資培育法後,已幾乎沒有公費生的制度,選手都改至其他國立科大就讀,能再回到高職擔任老師者幾乎沒有,技術及經驗無法傳承,競賽成績自然下滑。

由以上三個差異點,可以瞭解台灣是以高職教育所培訓的學生,在跟大陸以技師學院數年培訓的技師在比賽,也就是台灣職業教育與大陸職業訓練的比賽,兩者立足點並不相同。尤其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化與職業訓練現況,我們已經不可能再有多年前的職業訓練養成工,而且也不可能有大陸如此龐大的經費挹注。

中國大陸國際技能競賽選手楊金龍僅有中專學歷(台灣的高職),但破格被聘為「特級技師」,並擔任杭州技師學院的正式教師。(圖/WSI提供)

面對這樣的挑戰,筆者有以下兩點具體建議:

建議一:引進企業資源

未來技能競賽的選手不能再以保送為唯一的目標,應該讓競賽與他未來的就業相結合,選上國手的選手應該找尋優良的企業預聘,並由企業提供競賽培訓所需的經費,選手比賽後可立即到企業就業或在科大進修完畢後再回到企業就業,如此不僅可以解決政府經費不足現況,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優秀的技術人才,也為選手提供優良的就業機會,讓競賽的效益延續下去。

建議二:學校聘任國際賽選手為技術教師

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選手若能到學校擔任教職傳授技術,能使得技術與經驗傳承。但依目前師培的制度,這些選手要取得合格教師的資格並不容易,就算取得教師資格,在面對教師甄試的學科考試,往往又比不過其他非選手背景的人,連進入術科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教育部若能要求公立學校依教育部的《高級中等學校專業及技術教師遴聘辦法》,聘任一定比例的國手擔任各校的技術教師,讓這些選手可以把他優異的技術與國際經驗教授給學生,不僅僅是為了競賽,對提升整體高職學生技能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汽車技術國手曾品浩。(圖/技職3.0資料庫)

針對此次國際技能競賽所引起諸多先進對我國技職教育的關心,筆者感到非常高興,也以個人多年來在技能競賽及技職教育的了解,提出以上的分析及建議,尚祈各位先進指導。

直擊技職國際賽/林三貴:邁向喀山、前進上海

採訪、攝影/黃偉翔

昨(28)日勞動部舉辦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頒獎典禮,邀請國手、指導老師,以及培訓及贊助單位參與,並頒發獎金給得獎國手,最高100萬。勞動部次長林三貴喊話,台灣技能發展不能有一刻鬆懈,繼續「邁向喀山、前進上海」!

面對來自58國共1251位選手,台灣派出47位選手參加42項賽事,奪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世界排名第四。金牌獲頒100萬、銀牌50萬、銅牌30萬及優勝5萬。

國手代表黃于貞表示,選手能拿下好成績,是背後整體台灣團隊的努力,在所屬的平面設計技術職類,從林俊良裁判長、指導老師及培訓單位等,非常同心協力訓練自己。

黃于貞提到,經驗傳承非常重要,在培訓過程,有前兩屆國手及裁判長的經驗,使得自己更知道如何在競賽中拿分,裁判長與各國裁判交涉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讓競賽規則與評分方式不會對非英語系國家選手不利。

林三貴說,為了競賽,許多人犧牲娛樂、家庭生活,期盼國手們別忘記這趟旅程中,大家為你們付出的努力,並繼續培養好的敬業精神,傳承經驗、協助後進的學弟妹,為台灣繼續努力。

林三貴強調,雖然這屆國際賽結束,但台灣對技能發展的專注不能有一刻的鬆懈,但這一刻,也要為「邁向喀山、前進上海」開始備戰。下(45)屆國際技能競賽將舉辦於俄羅斯喀山、第46屆將舉辦在中國上海。

裁判長召集人侯世光分析,近三屆台灣奪牌項目及世界前五強國家變化很大,除了電子連續三年奪金牌外,其餘得牌職類均有變化,因此在競賽團隊組織面、執行面及制度面需要繼續檢討、分析與調整。侯世光更喊話,面對國際賽競爭日益嚴峻,盼勞動部可提高選手與教練的相關獎金,以及培訓過程的資源。

直擊技職國際賽/普京:透過競賽,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能水平

採訪、攝影/黃偉翔

昨(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政府行政總部克里姆林宮接見國際技能競賽國手,並對於俄羅斯成績的快速崛起,感到讚嘆。普京:「透過下屆主辦國際賽,全面提升國內技能水平。」

本屆俄羅斯派出58名選手參加52項競賽,獲得6金4銀1銅21優勝,在總得分排名中名列第1(台灣第5)、平均分數排名第24(台灣第5)。對此普京說,這是令人讚嘆的成績,值得為所有努力的團隊掌聲,包括選手、教練、技術專家們。

俄羅斯在2012年加入國際技能組織,2013年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第一次參賽,當年俄羅斯連優勝獎都沒拿到,排名在各國的最後,與智利、冰島…等並列第41;2015年雖同樣沒奪牌,但卻拿到了6優勝;而在剛落幕的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中奪下6金4銀1銅21優勝(台灣4金1銀5銅27優勝)。

俄羅斯總統普京接見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圖/WorldSkills Kazan 2019)

普京強調,這些技能在未來是重要發展領域,機器人、軟體工程…等,也因此提升俄羅斯經濟,讓這些工作者為自己的技能而自豪。

普京宣示,下(45)屆國際賽舉辦在俄羅斯喀山,絕對會透過這樣的機會,全面提升國內的技能知識水平與培育方式。

根據《技職3.0》報導,勞動部次長、同時身為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的林三貴解釋,俄羅斯主辦國際賽的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名技能選手」,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國際賽,增加幼年、青年到企業三層級的技能選手數量,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直擊技職國際賽/從0到11面獎牌,俄羅斯憑什麼?

採訪、攝影/黃偉翔

上屆拿不到任一面獎牌、僅6個優勝獎的俄羅斯,卻在本(44)屆奪下6金4銀1銅21優勝,成績追上台灣的4金1銀5銅27優勝,成中國之外令人驚艷的大黑馬,究竟促使這匹黑馬奔馳的背後思維是什麼?

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林三貴為我們解惑。

根據學術文獻指出,近二十年俄羅斯的社會經濟變化,連帶勞動市場也跟著變化,加上人口結構改變以及高等教育擴張,衝擊著技職教育的發展。

2015年俄羅斯爭取到2019年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主辦權。林三貴對此表示,去(2016)年3月到俄羅斯喀山時,俄羅斯代表做了簡報,令國際組織驚訝的是,俄羅斯主辦國際賽的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名技能選手」,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國際賽,增加幼年、青年到企業三層級的技能選手數量,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100萬名選手不單單只是帳面上的數字,如果選手是每5人中選一位,代表100萬選手背後有500萬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若以俄羅斯人口為台灣6.1倍比例來看,台灣每年應培養4萬名技能選手,但目前台灣全國賽才約1千位選手,即使北中南分區賽也不到5千人。」林三貴說。

事實上,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在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演講中就強調:「俄羅斯將繼續更新教育資源,實現教師再培訓方案,並與雇主合作,改進高等技職教育,善用與國際技能組織合作的經驗。」

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視技能競賽狀況。(圖/worldskills2019)

林三貴強調,台灣應該把基礎建築得更大,如果台灣每年培養4萬名技能選手,代表有更多青年投入學習技能,十年後台灣的技術人力狀況一定大大改善,但若只是短淺的思考兩年一次的國際賽能奪幾面金牌,而沒有看見他國背後推動的策略,就太可惜了。

過去國際組織類似活動俱樂部,以辦技術比賽為主,焦點都擺在兩年一次的國際賽,近幾年才逐漸轉型,成為推動世界技能發展的組織。林三貴2012年獲選常務理事後,一直在國際組織推廣一個概念,他認為過去競賽活動確實辦得很成功,但對國際發展層面較小,應把活動當成運動,一個帶領國際長期發展技能的運動,國際技能組織就是這個領頭羊。

「競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激發青年學習技能興趣!」林三貴直言,許多國家的國內賽不只有競賽,有更多結合各技術職類的說明與展示,當青年有興趣後,學習就很自動,例如今年台灣全國技能競賽的建築舖面金牌是女生,如果她沒興趣,這件事就不會發生。

「但這也不只是勞動部單一部會可以做到的。」同時也是台灣勞動部次長的林三貴感嘆。

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視技能競賽狀況。(圖/worldskills2019)

直擊技職國際賽/獲獎率世界第四 技職英雄凱旋歸國

採訪、攝影/黃偉翔

台灣之光歸國!今(21)日下午,47位技職國手及勞動部行政團隊下飛機,並接受親友團熱烈歡迎,桃竹苗分署更準備啦啦隊表演接機。台灣代表團副團長黃秋桂說:盼國手將技藝傳承給學弟妹,回饋社會。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本(44)屆台灣成績為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排名世界第四。本屆有來自58國共1256位選手參賽,台灣派出47位選手參加42項賽事,包括花藝、西餐烹飪、機電整合…等。

許多國手培訓團隊與親友團紛紛到桃園機場接機,到處都是布條,桃竹苗分署更邀請萬能科技大學啦啦隊表演,為這趟旅程劃下句點。

黃秋桂指出,國手團隊歷經大大小小戰役,多年來扎實訓練就為了這一刻,期盼最終在國際舞台上閃耀發歸、為國爭光,他們不僅是台灣之光,更是國家未來的生力軍,期盼選首繼續精益求精,也將一身好本領傳承給學弟妹,回饋社會。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