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明文:10年內 新北每所高職都有雙語課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為落實國家 2030 雙語政策,新北市教育局推動技職雙語教育政策,培訓 54 位技高雙語教師,盼 10 年內各校都有雙語課,讓技高學生磨練專業技能的同時學習專業英文,最終接軌國際;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從個人經驗和技職雙語政策 4 大方向出發,強調雙語對技高學生的重要性。

談到過去臺灣的教育環境,張明文認為在人才篩選方面較「病態」,當學生的國英數社自有一、兩科弱,升學路可能就會走得很辛苦,但不見得每個孩子 5 科都能均衡發展,優點弱點並存才是常態,考量技高學生的發展,新北設計屬於技職體系的專業英文及職場英文,深化學生外語能力,利於銜接未來就業或出國深造。

回顧自身學習經驗談,張明文稱自己是傳統教育下的「失敗案例」,畢業於花蓮師專、曾擔任小學老師,當年的張明文視外語為考試工具,還因那時小學不必教英文,在修畢所需學分後,便將英文拋向腦後,更坦承:「現在回想起來,英文是我一輩子的夢魘。」

如今,張明文堅定英語生活化的重要性,認為多聽多說才有進步機會,「生活中用不到,推任何(教育政策)都很辛苦」,張明文認為臺灣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盼從教育打造習慣使用英文的環境。

推動雙語 4 大方向

針對未來新北在技職雙語的政策方向,張明文以「雙語城市」為目標強調 4 大方向:生活化、普及化、在地化和國際化。

張明文表示,英語課程要和技高學生產生連結,結合學生在校專業,增加學習動力,並讓學生不受經濟弱勢等因素影響,拔尖扶弱,人人都有機會「學得好」,而目前也有大專院校願意開放免費數位學習平台、多益輔導課程給有需求的技高學生。

新北市技職雙語教育暨大專校院資源共享會議,跨教育階段校際間資源共享與合作。(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值得關注的是「在地化」。張明文說,如同介紹坪林,會想到豐富的茶文化;介紹金山萬里,則不忘當地海洋文化,在地化是接在生活化和普及化後的延伸,盼各校規劃在地英語課程,讓每位學生都有能力以外語介紹家鄉及各文化背後的專業領域。期間再透過舉辦職場英語體驗營、產業參訪等活動,並擴大與大專校院及產業的資源連結,培育出企業所需的國際化技術人才。

張明文指出,新北目標在 10 年內,讓所有學校都有雙語課程。以往技高校園英文堂數少,且幾乎無外師授課,但 109 學年度第二學期,新北技高雙語學分班 54 位教師和 34 位大專校院的支援師資,將和技高教師合作授課,共計 176 位教師投入技高雙語協同教學。

「自己痛過,才希望下一代不要跟我們一樣。」看著自家孩子從小接受相對有趣、生活化的英語課程,張明文感慨成效彰顯,更堅定表示,「教育能讓一代比一代好,這是我們的理念、價值,同時也是使命。」

技能接軌國際第一步 新北首批技高雙語師3月登場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為落實 2030 雙語國家政策,新北市 109 學年度全國首創「技高雙語學分班」,培育來自技高 15 職群的老師,修畢後能以雙語教授專業群科課程,第一批培訓通過名單將於 3 月登場,預計 53 位;此外,新北媒合 23 所大專校院和 21 所技高組成「技職大聯盟」,由大專端提供英語師資,協助技高雙語協同教學,並搭建產官學合作平臺,共享課程、設備等資源,盼提升技高生英文能力。

新北教育局技職教育科輔導員郭昱晨指出,技高各群科課程有不同的專業術語,若在技高落實雙語教育,可能發生英文老師不熟悉專業知識,而各科老師英語能力不足以開雙語課的問題,對此新北透過雙語學分班師資培力,盼讓技高每位老師同時具備專業技能和專業英語能力。

新北技高雙語學分班自 109 學年度開辦,由臺灣師範大學規劃課程,參加教師須修滿 108 小時課程並通過評測與成果分享,即可取得雙語學分證明,同時通過 CEFR B2 級以上的英語測驗,便能取得教育部核發的雙語教學加註證書,回到技高教學現場用雙語教授專業科目。

郭昱晨期待教師回歸校園後,學生能習得實用英文,達到英語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讓流行服飾科的課程學習布料或剪裁技巧的專業英文,或讓機械科熟悉機械工業專業英文等職場核心用詞,切合學生在專業和外語的需求。

媒合科大和技高資源

除了開設學分班,新北推動 44 校技職大聯盟,連結 23 所大專校院與 21 所技高,搭建產官學平臺,共享課程、師資及設備。在師資方面,由技高提出雙語課程需求,由教育局媒合適合的大專院校 34 位外師(其中 17 位中師英語授課)。例如,復興商工和景文科大合作,讓學生學用英文介紹個人畫作;穀保家商 109 學年度也和致理科大合作,在時尚科、資處科邀請外師協同教學。

談及雙語協同經驗,穀保家商教務主任江俊瑩表示,致理外師一週來上 3 小時英文課,課程規劃以「外師為主,任課老師為輔」方式進行,課堂主題由外師設計,任課老師負責班級經營,幫外師協助熟悉學校文化和學生屬性,共同備課以符合班級的教學策略,而課程期間,校內任課老師也定期開會,和其他老師分享和外師合作的上課狀況。

江俊瑩認為,這些合作不只讓技高學生適應和外國人接觸,更刺激校內老師反思自身教學模式,發想出合適的課堂設計;郭昱晨則點出,目前技高、特別是私校,幾乎無外師授課,才盼透過媒合,協助發展技高專業英語力,更期待隨著技高雙語課程的增加,邁向新北雙語城。

從「關鍵生字」循序漸進

教學現場方面,投入雙語學分班的新北高工機械科主任彭碃貽認為,最初可從「關鍵生字」引導學生接觸英文,降低對外語的排斥感,例如在電腦繪圖課程中,Mirror 意為「鏡射指令」,彭碃貽就以中英文夾雜解釋,同時寫在黑板要求同學複誦,長久下來,即使學生未養成用英文完整提問的能力,卻願意主動開口說出關鍵生字,已是很大進步。

「班上英文成績好的學生其實不多。」彭碃貽坦言,「大部分學生對英文較陌生,所以我們強調先教專業單字,讓學生有初步理解,不要對英文反感,後續再融會貫通。」至於平時,也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課室常用英文,增加學生熟悉度。

未來當第一批雙語教師回校授課後,郭昱晨預計找出 15 職群的教師,成為其他技高老師的模範,讓更多技高老師投入雙語教育,勇於創新和試誤,帶領技高生結合技能和英文接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