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難練?疫情延燒 全國學校明起停課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因應疫情影響,教育部今(18 日)宣布,自 19 日至 28 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大專校院及高中職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學生居家遠端學習不到校,線上教學為正式課程,以暑假期間不另行補課為原則。

疫情延燒,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 245 例,分別為 240 例本土及 5 例境外移入,共計 2,260 例確診,其中 14 例死亡。近日雙北宣布高中職以下全面停課後,今天教育部再宣布,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皆停課在家學習,另外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亦配合停課。

技高校長:學生回校後加強實作課

技高重視實作課程,各校如何應對?松山工農校長何杉友指出,現以線上教學為主,如有需要場域操作的課程,會先和理論課做調整,待疫情緩和,學生回到校園後,再到實習工廠繼續課程。

大甲高工校長簡慶郎表示,目前接近期末,該學期實作課的技能講解和示範已上過,因此一週居家線上學習對實作課衝擊不太大,只是學生擔心未來停課時間若延長,導致練習時間縮減,將影響七月的技能檢定;針對相關問題,校內正召開會議討論因應措施。

大安高工校長楊益強說,實作課程相當重要,讓技高學生的專業及理解力更為熟練,停課期間碰不到實體,確實對學生是很大損失,因此教師先透過數位平臺,讓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的原理,待回到學校,再將實作補回課程中;另一方面,針對北市線上學習平臺「酷課雲」有塞車情形,楊表示,校內有做分流,學校和多位教師都有提供教學平臺,供學生使用,現時較無問題發生。

教育部:課程教學、評量從寬採認

教育部主任秘書廖興國表示,面對技高許多實習課需面臨線上教學,盼學校盡量以線上方式學習,如需操作或實作,讓學生回校後在繼續進行實作課程。無論是課程教學或評量,都強調從寬採認,因僅短短兩週,請學校盡量配合。

教育部表示,除彙整建置線上學習資源,為避免現有教學平臺網路壅塞,已提供無需帳號登入的線上學習資源取得管道,並分科安排近幾週課程單元。

教育部補助國手材料費與訓練指導費

為鼓勵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科目教師擔任教練,訓練學生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教育部國教署於4月21日修正發布補助要點,明定高級中等學校技能競賽決賽入選選手,以及國際技能競賽正選國手的培訓期間,新增補助「國手培訓材料費」、「訓練指導費」,以及課餘時間訓練指導費用,全程實際指導教師的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最高可減8節,並按減授節數補助鐘點費;同時,國教署也加速補助經費核撥,讓指導教師安心培訓。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為鼓勵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科目教師擔任教練,訓練選手參加各項國際技能競賽,108年3月26日已修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提升學生實習實作能力計畫經費作業要點》,新增補助「國手培訓材料費」、「訓練指導費」,以及教師課餘時間培訓入圍全國技能競賽決賽學生的訓練指導費用,108年度共17校25位選手受惠,各界認為此補助對於技能競賽培訓助益良多。今年國教署再依實際執行情形修正補助規範,使補助事項更完善。

其中,修正第3點及第4點規定部分,將「全程實際指導教師減授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所需之鐘點費」明確列入規定中,並明定補助基準為「以全學期為原則,每一職類指導教師1人,得減授基本教學節數,每週最高8節;並按減授節數補助鐘點費。」其次,也將現行規定修正明確規範補助範圍。

修正第5點規定,則考量實務審查作業需要期間,將宣導說明由每年3月31日前提前至2月底前完成;計畫申請則由4月30日前提前至3月31日前截止;。另外,國手培訓材料費及指導教師減授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所需之鐘點費,明定於每年主辦單位公告入選名單後2星期內申請,並於申請截止日後2星期內,由教育部國教署完成審查。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透過本次補助作業要點之修正,增加補助全國技能競賽決賽入選選手及國際技能競賽正選國手指導教師減授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所需之鐘點費,希望藉由經費支持,讓教師能全程擔任教練訓練選手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協助學生透過競賽的訓練,更增強實務知識與技能的成熟度。

黃偉翔/批評前請先釐清:讀技職學校不等於研究技職教育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批評前請先釐清:讀技職學校不等於研究技職教育

 

文/黃偉翔

「為何教育部長不是讀技職教育出來的?」「為何教育部技職司長不是讀技職教育出來的?」「為何技職政策掌舵者都是一般大學背景的人來擔任?」這就是部分技職圈內人對政策制定者無理的要求,我每每聽到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開始寫技職報導,以及一些媒體專欄後,越來越常被讀者罵……但現在也習慣了。有些人對於報導角度或評論論述不滿,我覺得這樣很好,至少引發更多技職議題的討論。但可惜的是,常見的台灣讀者,鮮少對文本進行進一步論述,反而找起不相干的點來攻擊,我最常被攻擊的,就是「自己讀了台科大後,又跑去讀台大碩士」,部分人認為,對於技職生我不是個好榜樣,根本是鼓勵技職生追求學歷,而非技術。

我想,「讀過技職學校」並不等於「研究技職教育」,前者頂多算默會知識,只是經歷技職教育過程的經驗累積,然而這些經驗仍缺乏學理基礎;後者則是學院知識,是有系統的學術理論組成。當然,若你能兩者兼具,極佳。

就像西語,台灣人都不能學嗎?

歐美文學,亞洲人都無法研讀嗎?

唱歌劇,非義大利人就不能唱、不能研究嗎?

以技職相關議題的光譜綜整來看,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在同一軸線上,密不可分,從職能基準、職能課程、教育與訓練實施、教育學習評量及職業能力鑑定,再到職涯發展等等,你說,光以上提及的幾點,是一般讀過技職學校的人可以研究的嗎?更不用說擔任政策制定者的各種包袱考量。真正投入技職研究的前輩們都能理解,要鑽研技職,須具備許多跨領域知識,以及政策實務經驗,不只廣博更要深入。

難道我不能以哲學觀點看待技職教育?

難道我不能以社會學觀點看待技職教育?

難道我不能以心理學觀點看待技職教育?

每個人對公共政策都有屬於自己的想像,尤其是教育政策。正因為大家多少都有受過教育的經驗,所以都以想像中的烏托邦來論述、批評「教育應該怎樣」,積極討論著表面上的大方向、大框架,但對國際(研究)趨勢知悉甚微,甚至對執行細節與桌底下各種角力拉扯渾然不知、不感、不明、不白。

像我這樣無知的大眾或許沒差,但在台灣技職圈,事實上,很多自認的專家也是如此,而他們持續影響著政策的轉彎、直衝,甚至飄移——或許這些搖擺不定的政策走向更來自民眾的激情與吶喊,民粹所形塑的政策走向,好、或不好,我想讀者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以高中生到科技大學就讀議題為例,許多人認為,這是壞事,技職生入學權益受損,但事實上,高中生申請入學為外加名額,大致是總量的10%,完全不影響到技職生的名額總數,要討論,也是高中與高職生入學後的衍生權益,例如交換學生申請名額上是否有做比例上的劃分?校園資源分配?其實一般的高中生來就讀科大,也不失為一種模式,但是後面的學校生源拉扯,以及對高職跟一般高中的教學現場影響,所以至今量並沒有開放很多。更重要的是,在此議題中,我們關切的是「什麼人才規格是台灣需要的?」還是「科技大學一定要給技職生讀?」

進一步思考,誰說「高中生升大學」、「高職生升科大」才是人才?難道「高中生升科大」、「高職生升大學」就不是人才?面對工業4.0的趨勢下,我們還需要像過去這麼多,只會單一實作技能的技職生嗎?我認為,我們更需要具備知識理論背景的實務技職人才。當然,這端看教育部在濃厚升學主義的台灣,如何去定位高職與科大。

討論技職議題,請勿民粹,請勿「為了技職而技職」。但可悲的是,回想起從小到大的教育,我們確實缺少「建設性批判」的訓練,導致台灣多得是「痛批型亂罵」。

台灣不缺鍵盤砲火,唯獨缺建設性批判,更缺對問題本質的洞察與剖析。

 

黃偉翔/關於技職教育,國中小教師其實還很陌生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關於技職教育,國中小教師其實還很陌生

 

文/黃偉翔

我最近受邀的幾場演講,主要是對國中小老師介紹技職教育制度以及未來技職趨勢,而令我驚訝的,是幾乎在場的老師們對技職的陌生,別說技職學制了,連有什麼學群、系科領域都一知半解。大家想想,如果連老師們都對技職不認識或不友善,那麼學生如何從小認識職業,甚至引導已經具備技藝傾向的學生選擇未來高職科系領域呢?

在台灣,許多言論都批判「華人士大夫」價值觀,長期忽略勞動與職業價值,這是導致技職教育走向今日四不像的主因,而家長的唯有讀書高觀念,更總在每次論述此議題時,必定被拿來當箭靶的對象。但我認為還有一大部分是我們鮮少注意的,正是「國中小教師對技職的陌生」。在近幾場演講中,聽眾紛紛表示自己來自一般高中、大學體系,雖然經過師培訓練,但對技職根本只有模糊概念,很難正確引導、溝通家長與學生去選擇未來所讀學校,因為老師自己本身也不夠認識技職。

若以升學角度來看,我們主要可分成這四塊:高中升大學、高職(已改制成技術型高中,但此處仍以高職稱之)升科大、國中升高中、國中升高職或五專。

通常高職升科技大學前,都已是某類群學生,譬如某科大機械工程系的學生通常來自於高職機械類、西餐廚藝系學生通常來自於高職餐旅類,所以在選填志願上,通常不會有太多困難,頂多是在類似科系中抉擇。

國中升高中是延續學理學科,而高中升大學雖面臨選填科系,但至少高中時期已分1類2類3類組,唯獨最需要輔導的一群,是國中選填高職或五專的學生。

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專業群(職業)科與普通(含綜合高中)科學生數比為47.9:52.1,前者33萬7千人,後者36萬6千人,這代表國中選讀技職體系的孩子佔了一半,但這些國中生如何選擇未來職校科系?是否有經歷過適當的職業試探?甚至除了家長外,最能影響著這群學生的國中小老師,是否對技職教育制度與職業有足夠的認識?對於這點,我打了一個大問號。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發布後,正式將技職教育分為三階段,職業試探、職業準備及職業繼續教育。職業試探主要是透過技職向下扎根精神,規範國中小課程綱要須納入職業認識與探索內容,而職業準備則是我們在技職校院學習內容,職業繼續教育是指畢業後的在職者或轉業者的階段。其中,職業試探正是過去數十年來,台灣技職教育所嚴重忽略的部分。

相對於一般教育體系,技職學制有其複雜性,政府除了透過法規加強國中小學生的職業試探,目前也陸續建置區域職業試探中心,或透過國中技藝班,學生每週到附近職校上一天課。但國中小教師對技職制度的認知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12年國教上路後,老師更要扮演生涯輔導角色,但目前看來,辦辦認識技職的研習,或請老師到技職學校參觀認識,是非常不夠的。是否有必要透過現行師培課程內容著手?或是透過其他更深度、有效的計畫內容來宣導?政府若重視技職扎根,台灣這群教師正是下一步可以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