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技藝競賽 初賽辦理期限延至9/15前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受 Covid-19 疫情影響,110 學年度技藝競賽報名期程調整,包括第一階段參賽調查、校內初賽、第二階段決賽報名等作業規劃皆延後進行。

閱讀全文 110技藝競賽 初賽辦理期限延至9/15前

技藝競賽工科賽落幕 首設配管職種

109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學生技藝競賽落幕,共有來自全國143所學校的1,080名選手參賽,角逐28項競賽職種的最高榮譽「金手獎」殊榮,今年並首度增加「配管」職種。本次工業類競賽由彰師附工主辦,國立秀水高工、臺中市立臺中高工、私立嘉陽高中、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協辦。

頒獎典禮由彰化縣長王惠美及教育部主秘廖興國出席,頒發180座個人金手獎與320位優勝名次。王惠美說,沒有得獎的學生不要灰心,每一位參賽選手的前途都是無可限量的,廖興國則說,自己也是技職教育體系出身,以就讀技職為榮,也以在場同學為榮。

本次競賽企業的捐贈相當豐碩,包括納智捷、馬自達、和泰等汽車公司共計捐贈4輛汽車,以及華育機電捐贈車聯網設備,讓汽車修復類得獎學生的學校作為實習教學使用;日立冷氣、大金空調則捐贈冷氣及除濕機給學校教學使用,還有數十家廠家贊助工具、設備及儀器,希望協助提升學生實習技能,減少學用落差。

國教署表示,為協助學生職涯發展,強化產學鏈結與人才媒合,為學生找到更寬廣的出路。本次賽事期間也邀請企業加入技藝競賽產學人才媒合活動,包括盈錫精密工業公司、裕益汽車公司、華育機電公司、志鋼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家全國各地優質企業共襄盛舉,提供職缺及人才培訓計畫,鼓勵技藝優良的學生投入產業,畢業即就業,讓專長持續發揮。

國教署強調,舉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是教育部推動技職教育的多元管道之一,不但可提供學生展現所學技術的舞臺,更可促進校際間觀摩,以及拉近與業界的距離,讓技職教育品質持續提升。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踴躍參賽,創造「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的技職教育願景。

農業技藝競賽 263名高職生同台較勁

農業技藝競賽11月17至19日於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登場,來自全國30所農業類科學校、263名選手齊聚一堂,共同角逐農場經營、園藝、造園景觀、森林、畜產保健、生物產業機電、農業機械、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等9個職種的最高榮譽「金手獎」殊榮。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頒獎時表示,教育部對於技藝競賽十分重視,感謝這次主辦命題及評判工作的中興大學,及參與協辦的臺灣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嘉義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在內的7所大學,確保了競賽的專業性,也引導農業類群朝向新興農業發展。

本次競賽共頒發51座金手獎、81個優勝獎。

蔡清華說,競賽期間參與「技藝競賽選手企業預聘暨人才媒合」的企業,包括波西貿易有限公司、瓏園國際有限公司及晏廷歐亞農場等企業,與優秀選手洽談未來的就業或合作模式;最後,蔡清華還說,配合108課綱新增技能領域,加緊腳步朝向AI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實習課程,培養學生最新農業技術以符合未來職場需求。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本次競賽期間,承辦學校興大附農安排鄰近國中師生參觀競賽,藉此宣傳農業技職教育,提升國中生對農業類科的興趣,讓技職教育向下扎根。國教署強調,由於農業人口的減少,未來的農業會朝向中小型農場發展;農業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將日益緊密,智慧型農業逐漸形成,因此未來農業將脫離過去以經驗傳承的勞力型農業,轉變為以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智慧型農業。為因應農業的轉型,108課綱以農業發展趨勢為核心,就新農業發展所需之觀念與技術引入學習單元,培育具有未來性的農業技術人才。

農業類技藝競賽50周年生日禮讚
森林職種金手獎第一名合影
農業機械職種優勝合影

海事水產技藝競賽 企業預聘人才

109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月,11月3日由「海事水產類」率先在宜蘭蘇澳登場,全國各校海事水產類7大職種的157位選手,在國立蘇澳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展開一連三天的競賽,爭取「金手獎」最高榮譽。相關企業也到場提供預聘與人才媒合等機會,希望為產業引進更多生力軍;另為使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蘇澳海事也邀請學區國中生參觀技藝競賽,讓海事水產人才的培育向前延伸。

109學年度海事水產類學生技藝競賽主題「海事無極限」,共有「輪機」、「漁業」、「水產食品」、「水產養殖」、「航運管理」、「航海」、「船舶機電」等7大職種,由教育部國教署委由國立蘇澳海事主辦。包括國立海大附屬基隆海事、國立臺南海事、國立澎湖海事、國立東港海事、國立成功商水、國立鹿港高中、國立金門農工、國立馬祖高中、私立中華商業海事學校共10所職業學校、157位選手參賽。

今年頒獎典禮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出席,共頒發33位金手獎、43位優勝。林次長於致詞時除肯定與鼓勵所有參賽選手及師長外,並特別強調我國海事水產人員需求度高,這場學生技藝競賽也備受業界期待,包括萬海航運、陽明海運、臺灣國際造船、龍德造船廠、全福造船廠、宏凰水產事業、杏輝藥品工業、台江生技及上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相關企業,參與競賽期間的安排產學合作活動,促成海事技藝精純的學生選手能與業界交流。此外,林次長表示,國教署也將持續補助這次海事類各職種金手獎前2名獲獎選手,赴海外相關企業進行研修,提升獲奬選手的國際視野。

國教署表示,技職教育是培育菁英人才的搖籃,對我國經濟產業有巨大的貢獻。教育部每年致力推動全國五大類學生技藝競賽,藉由切磋觀摩,激勵學生熟練鑽研技藝,達到適性揚才的教育目的。臺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海事水產相關產業發展前景可期,未來教育部也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讓海事水產等技職教育環境向上提升。

勞動、教育部首次談競賽合作 林三貴:擴大青年學技能是我們的共識

採訪、攝影/黃偉翔

歷史以來頭一遭!勞動部次長林三貴率領包括勞發署長黃秋桂團隊,參訪教育部工業類科技藝競賽,並與教育部主秘朱楠賢、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等人商討合作可能性。林三貴表示,「吸引更多青年投入技能學習,是我們的共識!」

林三貴主動破冰 邀兩部會共同推技能學習

在現行制度下,勞動部有以國際技能競賽為主軸的技能競賽分區賽、全國賽與國際賽國手選拔與培訓,而教育部則是以檢視課綱技能學習為主軸的技藝競賽。林三貴認為,雖然兩邊賽事性質不同,但彼此裁判、教練團隊有著高度重疊,可以整合兩部會資源,一起透過競賽擴大台灣青年投入技能學習的人數,厚實技能人才的基礎。

林三貴以下屆主辦國際技能競賽的俄羅斯為例子,「他們將技能競賽分為10-13歲的幼年、14-17歲的青少年,以及18-25歲的青年等三個階段比賽,目的是擴大各年齡層參與技能學習的人數。」林三貴說,過去曾以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身份到喀山探訪,2019年主辦國俄羅斯代表做了簡報,令大家驚訝的是,他們主辦國際賽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個競賽選手,包含幼年、青年與企業選手,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擴大學技能人數是當天的共識。」林三貴舉例,教育部技藝競賽有選手預聘、企業提供獎學金認養制度,這是勞動部可以多學習的地方,如何讓企業有更適當的方法,參與競賽選手的培育,可以跨部會討論。

教育部主秘朱楠賢(左一)、工科賽召集人鄭慶民(左二)、勞動部次長林三貴(右二)正在參訪技藝競賽。

競賽召集人喊話:部會首長應帶頭邀企業參與競賽

工科技藝競賽召集人、台師大教授鄭慶民強調,「參加競賽不是為了讓選手保送科大而已,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到了科大還不是讀微積分、工程數學,選手是要去企業解決實務問題。鄭慶民說,技藝競賽中有人才媒合活動,企業很願意雇用選手去就業,或是提供就讀科大期間獎學金,畢業後再到企業就業。

同時也是勞動部技能競賽板金裁判長的鄭慶民喊話,勞動部長、次長應出面找企業認養選手,讓選手們的好技術可以繼續發揮,企業也有可用的人才。競賽期間,鄭慶民詢問漢翔的經理,「如果飛機修護選手、國手穿著漢翔衣服,在世界賽上替漢翔宣傳,這樣願不願意認養選手五十萬經費?」漢翔經理表示當然願意。

鄭慶民還說,勞動部不能請各裁判長們去找企業贊助,要以政府高度出面邀請企業參與,設計一些優惠給廠商。鄭慶民說,韓國選手每次都由現代汽車、三星等公司推派出來,就是他們「企業認養選手模式」,也能幫助企業在國內、國際上行銷,「這是魚幫水、水幫魚!」

根據記者了解,勞發署不是沒有努力,一年前就曾邀請企業代表商討技優人才的預聘,在選手出路方面,已經開始建置技優人才資料庫,提供企業查詢,並研議企業預聘技優選手制度,讓企業先提供在學期間學生獎學金、實習機會甚至海外訓練等方式培訓在學技優選手,技優生畢業後到該企業服務,最後,更獎勵贊助競賽的企業,贊助證明有租稅優惠。根據統計104年企業贊助技能競賽與達人盃近460萬。

在該會議上,黃秋桂強調,政府資源有限,必須靠學術界與企業界支持,共同培育技術人才,而總統蔡英文政見之一便是支持青年就業,也開始討論讓高中職學生先工作後就學,先在職場上學技能,同時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只依循考試或父母期望而繼續讀書,會浪費很多時間。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黃秋桂,推動企業聘僱技優人才座談會。(圖/黃偉翔攝)

部會間競賽的實質合作有難度

同樣在兩部會競賽擔任裁判的陳殿禮直言,雙方競賽宗旨與目標有所區別,兩部會合作是好方向,但別為了合作而忘了各自競賽原本預期的目標。

本屆技藝競賽裁判、國際技能競國手蔡喻至則認為,以競賽性質分析,技藝競賽是為學生舉辦的,困難度較低,而技能競賽則不限制只有學生參加,難度較高,要如何整合其實有難度。

對此,林三貴說,雙方競賽上的合作,不代表要把比賽合在一起辦理,因為兩部會的競賽行之有年,但或許可以先從五十幾個職類中,挑出3、5個一起推廣,「目的是推廣青年學技能,尤其是國中階段的參與,而非再辦另外一個競賽活動。」

林三貴也說出難處,目前國中技藝競賽是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處的權責,若要透過競賽全面推廣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跨部會、跨縣市的溝通,需要不少心力。

教育部次長:補助各金手獎第一名出國見習

採訪、攝影/黃偉翔

106學年度工業類技藝競賽落幕,共有來自145所高中職1108位選手參賽26個職種,競賽期間更舉辦人才培和活動,讓企業預聘選手。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各職類獲金手獎第一名學生,教育部將補助出國見習。

對於技藝競賽選手出國見習,林騰蛟表示,今年不只會繼續,更會擴大辦理,所有技藝競賽金手獎第一名都可以獲得補助,到德國、日本見習,增加國際視野。

競賽召集人、台師大教授鄭慶民喊話,「參加技藝競賽不是為了讓你保送科大而已,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鄭慶民說,技藝競賽中有人才媒合活動,企業很願意雇用選手去就業,或是提供就讀科大期間獎學金,畢業後再到企業就業。

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由岡山農工承辦,有26個競賽職種,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選手共1108位,其中177位榮獲金手獎;325位選手獲得優勝。

教育部次長:讀技職有出路,八成中小企業主是技職畢業生

採訪、攝影/黃偉翔

每年一度工業類科技藝競賽舉辦頒獎典禮,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致詞強調,讀技職教育有出路,根據經濟部統計,中小企業主裡有八成以上是技職體系畢業生,就連前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現任次姚立德都是技職體系畢業生。

林騰蛟還說,今年各職類獲金手獎第一名學生,教育部補助去德國、日本見習,打開國際視野,最近教育部技職司也推出新政策,補助獲得國際技能競賽選手每一位五十萬,可以規劃去國外見習、實習,培養優秀人才。

競賽召集人、台師大教授鄭慶民喊話,「參加技藝競賽不是為了讓你保送科大而已,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鄭慶民說,技藝競賽中有人才媒合活動,企業很願意雇用選手去就業,或是提供就讀科大期間獎學金,畢業後再到企業就業,希望各位選手可以把握這樣的機會。

鄭慶民舉例,曾有位選手拿到汽車鈑金世界金牌,他高職時期是放牛班學生,不喜歡讀書但技術很好,之後去大陸發展,號稱專門培育全大陸汽車場技師,年薪四百萬,代表學技能的成就不會輸給只會讀書的人。

高雄市教育局長王進焱建議,台灣有金馬獎、金鐘獎等,應該好好舉辦一個全國性的技藝競賽金手獎頒獎典禮,高雄市可以提供小巨蛋出來。

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由岡山農工承辦,有26個競賽職種,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選手共1109位,其中177位榮獲金手獎;325位選手獲得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