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4青少年勞工受疫情影響 葉大華:紓困應照顧無勞保青少年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你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勞工」嗎?你的雇主有沒有幫你保勞保呢?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根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統計,有多達4成4的18歲以下青少年勞工工作受疫情影響,主要為飯店民宿、櫃台零售、餐飲服務業。

4成4青少年 工作受疫情影響

台少盟4月透過網路問卷針對24歲以下青年勞工進行「武漢肺炎疫情對青少年職場工作衝擊調查」,共有727份回應,其中有7成5為18歲以下青少年。

調查結果總計有4成4的青少年表示工作因疫情受到影響,影響比例最多的為:減班與工時減少、薪資變少、被放無薪假等狀況。最受影響的工作場域為:飯店民宿、櫃台零售、餐飲服務業;此外,工地營造、工廠/加工以及量販店/超商,也依序有3成5到近2成的青少年表示,公司已經有相關的疫情衝擊規劃。

青少年受影響比例最高職場。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呼籲政府不要忘記青少年勞工的紓困需求,以及長期勞動權益困境,透過研究調查報告,具體呈現武漢肺炎疫情對於台灣青少年勞工的衝擊;另一方面以十八歲以下進修部學生的校外勞動調查為例,讓社會各界更清楚看見青少年勞工因為年齡與各項限制,造成其勞動權益更易受到犧牲。

葉大華還提到,現行政府紓困方案多以有勞保為必要條件,但歷年資料皆顯示,有2到3成的青少年勞工無勞保或任何保險,政府的紓困政策條件設定,也更應考量到這群相對有較高比例沒有勞保的青少年勞工。

立委:政府應提升青少年勞權教育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從勞工保險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是勞工族群的弱勢,許多青少年是在未滿5人的小型職場,雇主無須強制納保。如果透過職業工會納保,除了要繳交會費之外,勞工保險自付額度也較高,因此,收入更低的青少年勞工就容易被勞保排除在外。林淑芬認為,政府應該針對這些青少年、提供勞動權益教育、勞動權益保障的資訊與資源。

立法委員林奕華提到建教生在疫情紓困的討論中,的確是沒有被談論的議題之一。如何協助「沒有勞保」、「自由工作者」以及「多元的工作型態」勞工能夠找到自身可利用的紓困方案,是政府在往後「紓困3.0」要努力的事。

另外,她也提出「安穩青年就業計劃」,預計投入60億,補助六萬名額的青少年投入職場,應該要把相關配套想清楚,包括補助的時程、薪資標準等。

調查報告建議,教育部及勞動部應提升紓困方案訊息能有效觸及青少年,並設置相關諮詢窗口, 申請流程應以清楚簡單為原則。

報告還提到,教育部的學貸紓困、勞動部的就業媒合、失業協助以及衛福部的急難救助皆應,掌握優先協助的青少年對象與場域,包括19-24歲社會新鮮人族群;有經濟困難,需要以工作維持生活與家庭支出的弱勢青少年;工作職場,包含飯店民宿、櫃台零售、餐飲服務等。


教育部:鼓勵學生讀大學前具備職場經驗

採訪、攝影/黃偉翔

政府大力推行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近期公告申請人數2376人,比先前意願調查結果7653人少上許多,教育部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王俊權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強調:「方案不是為了彌補缺工,第一年上路人數非重點。」

教育部:鼓勵升學前先具備職場經驗

王俊權強調,方案不是要學生去職場不升學,而是希望升學前有職場體驗,不是為解決缺工,而是站在人才培育觀點。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給學生多一個選擇機會是規劃初衷,因為根據相關統計,有三成學生不清楚為何自己要讀大學,畢業後也有相當比例不知為何讀書,這現象源頭是學生18歲的抉擇思考,在未確定志向前,盲目選擇升學。

潘文忠喊話,雖然第一年僅2376人申請,遠比剛開始的意願調查有7653人少上許多,但這些申請人中不乏傳統拼升學的明星學校,而這如何減少意願調查與正式申請人數的落差,是接下來應該繼續去了解的部分。

現行規劃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就學配套有三個,第一部分是特殊選才管道,大學與科大採取聯合招生,免持統測或學測,著重2年以上職場體驗,學生在職場過程每2週都要寫工作誌,內容不只會影響補助撥款,更是升學審查重要資料;第二部分是現有個人申請與甄選入學管道,大學端開出的名額是獨立出來,審查同樣不看統測或學測,以職場體驗內容為主;第三部分是彈性選系,讓已獲得大學入學資格學生,可以保留學習或休學,職場體驗結束後再繼續學業。

高中職生涯輔導淪為升學輔導

101至103學年度高中職升學率達86.64%。王俊權說,方案剛推行時有學校打電話來抱怨「學生都在準備升學考試,希望不要透過政策來影響學生」,可以看出高中職生涯輔導還有很多加強空間。

不願具名的教師推測,有些學校不太願意推,誰會願意讓可以成為國立大學榜單的孩子去就業?現在又面臨少子化的招生危機。該名教師直言,一個公文下來,理論上會照著公文指引去做宣導,積極做為可以大力推廣,但消極作為,可以只是貼個告示而已。(延伸閱讀:18歲先就業政策申請人數不到一半 基層教師:主因是職缺內容不明

職場輔導是方案下一步重點

18歲青年進職場是否會被剝削?甚至淪為廉價勞工,是社會主要質疑聲音。王俊權說,教育部將與勞動部組成輔導團,透過線上聯繫、學生預約諮詢與實地訪視持續追蹤青年進入職場狀況。

王俊權指出,勞動部會要求企業有對應的工作訓練計畫,也配置職場導師「1對1」協助在職場的穩定。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受訪時對此不以為然,她強調不能靠非專職的輔導團,如果只是打電話追蹤、定期去訪視,難以真正協助學員入職後的穩定。

葉大華強調,職缺勢必很多元,有專職輔導人力才能深入理解該行業樣態,累積輔導經驗,高中畢業才18歲,大部分沒有社會經驗,很需要專職就業輔導人力與他討論、陪伴初入職場的磨合期,甚至遭遇輔導轉安置的情形。

職缺條件部分,王俊權強調職缺具備發展性、技術性、安全性、優於最低工資、優良勞動條件,產業類別以傳統技藝、農業、文創、工業、商業與新政府主推「5+2」創新產業(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航太、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產業。

18歲先就業政策申請人數不到一半 基層教師:主因是職缺內容不明

採訪、攝影/黃偉翔

政府大手筆砸下72億推18歲先就業政策「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提供每年5000名高中畢業生媒合優質職缺,每月更在薪資外補助一萬元至專款帳戶,最多三年存36萬,可當作升學、就業或創業基金。今(20)日教育部公告申請人數共2376人,比3月初意願調查7653人少上許多。多位前線教師指出最大問題,是報名時仍不知道媒合職缺。

就業資訊不明 學生家長卻步

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先就業人數,高中普通科666人、專業群科14100人、綜合高中958人、實用技能學程4237人,共19961人,但18歲先就業政策上路第一年僅2376人申請。

教育部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王俊權分析,主因是「計畫報名期間與其他升學考招期程重疊,學生最終選擇去升學」,這是教育部與勞動部抽樣數百人詢問後的主要回應;另外一點是,5月申請本計畫時,勞動部職缺還沒完全釋出,且同時遇到其他升學考招活動,減少學生申請動機,新年度報名會提早到三月中執行。

新北高工不願具名教師指出,此政策推出非常急,時程上非常錯置,就業資訊也不明,當孩子要報名時,還不知道有哪些職缺,甚至上班地點。

有位不願具名的高中校長也提到,參加公聽會、說明會的家長很多,但因為資訊不足,多數對「孩子到底會去哪裡工作」有所疑慮。

該名校長直言,教育部給學校名額遠大於實際參加學生數,但報名狀況不佳的成敗在「沒有吸引到猶豫中的那群人。」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說,如果方案KPI達不成,應該設立停損點,甚至追蹤評估計畫參與者進入職場後一個月的表現,並質疑若中途退出的折損率過高怎麼辦?

前線教師:面臨少子化與招生考量,執行面遭遇阻礙

「高中職每年約2萬人先就業,照道理5千名額應該很容易達標,為何最終人數這麼少?」新北高工不願具名教師拋出疑問後,繼續以新北高工舉例說,曾數次在全校場合大力推廣計畫,卻僅1百多位學生有意願參加,最終真正報名約50位,本來覺得業績很差,但當新北高工負責新北地區幾間學校報名學生的職前訓練時才發現,「當天來80幾位參加者,其中50位是新北高工學生,為何其他學校總和起來這麼少?」

這位教師推測,一般學校不太願意推,誰會願意讓可以成為國立大學榜單的孩子去就業?現在又面臨少子化的招生危機。

該名教師直言,一個公文下來,理論上會照著公文指引去做宣導,積極做為可以像新北高工這樣大力推廣,但消極作為,可以只是貼個告示而已。

葉大華也提到,這樣大筆經費挹注的計畫,通常應先小規模示範,但這次推得很急,剛開始就做成全國性計畫,容易忽略執行面許多細節。

東部校長:弱勢生有更好的選擇

2376人中,高中佔約14.5%,其餘都是高職生;至於弱勢比例,王俊權認為不應對參與計劃學生貼標籤,不對外公告,但每間學校會有部份名額鼓勵弱勢學生優先參與。

「弱勢學生不見得會申請。」成功商水校長蔡吉郎指出,雖然學校有大力宣導,但報名學生很少,主因是東部學生的家庭弱勢居多,若以實務考量,第一個選擇是簽志願役,薪水約35k,第二選擇則是就業導向專班或產學攜手專班,可以邊取得大學文憑邊累積職場經驗,第三則是全力拚國立科大。

蔡吉郎補充,有學生當志願役軍人,晚上營區會有義守大學開設在職專班,4年同樣取得大學文憑。蔡吉郎直言,18歲先就業政策立意良好,但與現有方案計畫、政策重疊,是比較可惜之處。

王俊權表示,今日才跟花蓮學校開檢討會議,當地學校反應,雖然調查參加計畫意願者多,但當地媒合職缺卻很少,這部分會請勞動部多開發當地職缺。王俊權強調,方案目標原本就不是明確就業導向或原參加產學攜手、雙軌旗艦計畫學生,而是給予學生一個探索未來的機會。

教育部個案追蹤 葉大華:須有專職人力

王俊權提到,除了提供申訴管道外,勞動部跟教育部將共同組成輔導團,將做到「個案追蹤」,教育部負責教育、學習、升學輔導等,勞動部則負責職場環境、工作條件與勞資糾紛 。

葉大華對此不以為然,她強調不能靠非專職的輔導團,如果只是打電話追蹤、定期去訪視,難以真正協助學員入職後的穩定。

葉大華強調,職缺勢必很多元,有專職輔導人力才能深入理解該行業樣態,累積輔導經驗,高中畢業才18歲,大部分沒有社會經驗,很需要專職就業輔導人力與他討論、陪伴初入職場的磨合期,甚至遭遇輔導轉安置的情形。

王俊權還說,勞動部每個案有補助企業每月5千元,將依照職缺所需知識或技能,安排職場導師隨時提供青年相關訓練。

教育部:最終媒合結果9/16出爐

王俊權表示,今年第一次試辦,3月初的意願調查因須家長簽名,對當時7千多人有意願結果很樂觀,雖然原本就預估會減少,但沒想到減得滿多的。

王俊權強調,最終報名人數多寡不是唯一考量,重要是在相關配套措施、教育部作業的公平性、學校更重視生涯輔導面向去完善它,讓計畫參與者真的能學到東西。

雖然目前教育部公布正式申請人數,但還非最終媒合人數。王俊權說,目前勞動部釋出職缺5512個,接著教育部會陸續舉辦大型就業博覽會、企業徵才活動等,最後勞動部還有一對一輔導就業,媒合期限到8/31止,9/16才能得知最終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