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組距公告 國英數不及格人數都逾6萬5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技專院校入學測驗中心今(21)日公佈了各科的「組距 」、「平均成績」以及各分數人數分佈等數據,在統測總人數9萬5千135人中,英文有133人考滿分,卻有超過7萬考生英文不及格,國文不及格人數也超過6萬5千人,數學(A+B+C+S)不及格則是7萬7千人。另外109學年度統一入學測驗(統測)成績單也已寄發,並開放網路查分服務。

根據測驗中心提供的資料,在共同科考取將近滿分的考生人數,分別是英文:133人、數學A:86人、數學B:753人、數學C:26人;國文及數學S無人滿分。

在高分群(超過80分)的人數中,分別是國文:1420人(佔1.49%)、英文:7729人(佔8.12%)、數學A:609人(佔6.2%)、數學B:4460人(佔8.37%)、數學C:612人(佔2%)、數學S:4人(佔0.27%)。

若是60(含)分以下的考生人數,分別是國文:69759人(佔73.33%)、英文:74139人(佔77.93%)、數學A:8259人(佔84.09%)、數學B:42718人(佔80.17%)、數學C:27169人(佔88.98%)、數學S:1460人(佔97.72%)。

在零分(含缺考)人數,則是國文:4608人(佔4.84%)、英文:4853人(佔5.1%)、數學A:965人(佔9.82%)、數學B:2863人(佔5.37%)、數學C:1256人(佔4.11%)、數學S:349人(佔23.36%)。

至於平均分數,則是國文:51.41分、英文:41.98分、數學A:41.22分、數學B:44.79分、數學C:38.49分、數學S:32.89分。

統測英文科有133人滿分,但大多數考生落在20分左右的位置。圖/測驗中心提供
國文科組距。圖/測驗中心提供

由上述數據中,可發現國文高分群比例相對不高,但平均分數卻是各科最高;而英文的高分群較國文高、又有超過百人拿滿分,但平均卻低於國文的現象。此外,幾乎各科均有考生考90分以上,僅有數學S沒有考生高於90分。

除了組距與分數外,測驗中心也公布了非選擇題的答案與給分方式,目前也可上網查詢。測驗中心提醒考生,若在本月25日仍未收到成績單,務必在27日下午5點前,打電話到05-5379000轉300、600查詢並申請補發,每位考生限申請1次。

評論/高職生統測都在睡覺?台灣社會狹隘的「學歷主義」菁英觀點

原文2020/5/11 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高職生統測都在睡覺?台灣社會狹隘的「學歷主義」菁英觀點

文/黃偉翔

最近有位監考委員投書,看到參加統一入學測驗的高職生未如他10多年前參加學測時的「奮筆疾書」,反而猜題、姍姍來遲,就連英文單字雞肉(chicken)和鹹(salty),平均10位同學只有1人答對,認為高職生在校求學態度不佳。文章後半則表示技職教育不該是被放棄的教育,指台灣應借鏡瑞士、德國的技職教育。

菁英觀點看世界

很多人常說「大安高工是高職裡的建中」,但為何沒人說「建中是高中裡的大安高工」?這篇投書雖描述了高職生參加國英文考試的興致缺缺,但不代表高職生對所有學習都是如此。更何況,學測、指考就沒有興致缺缺的高中考生嗎?

除了菁英觀點中的國文、英文、數學外,現實生活的學習還包括技能應用、專業領域的知識與實務經驗、在工作現場的工安意識等。再生活化一點,就是家裡燈泡亮不了、電腦主機板短路、桌子壞了、馬桶不通等生活日常問題,高中生會解決嗎?

如果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三生來考化工裝置、食品化學與分析、餐飲服務、機械原理等,甚至嘗試用工具母機做出戰車大砲模型、用木工做出101大樓的雕刻、當照服員照顧身心障礙者,我想,那畫面可能是連開機都不會、基礎備料也不懂,難道技職人會恥笑你:「是不是平時都沒在用功?」或是開始感嘆高中教育是被放棄的教育?

寫這些不是想戰,而是不該用菁英視角,來判斷技職教育的價值。回到事件本身,高職生參加統測興致缺缺,甚至對如此簡單的英文都不會,真的沒問題嗎?當然不是沒有,但問題並非出在高職生身上。

以下先來談大家理想中的德國技職模式,再回頭討論統測現象背後的問題本質。

與其說德國模式是「技職教育」,其實性質更貼近「職業訓練」。

德國技職並非「技職教育」,而是「在職訓練」

批評台灣技職教育的人,經常拿德國技職學徒制來救援,似乎就是這複雜方程式的唯一解。他們總是稱讚德國技職不只在學校上課,更透過業界師徒制學習,累積實戰經驗,指責台灣的作法都是「半吊子」,更時常出現實習生被雇主欺負、淪為廉價勞工的新聞。

要知道「德國模式」是二元制(Dual System),即國中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工廠當員工,開始所謂的「業界師徒制培訓」,在工作之餘被送到職業學校補足相關教育知識。因此德國模式除了法制化(即勞工有勞動契約的保障),學徒是「在業界學技術,在學校學國民基本課程及專業相關課程」,實務面上不會產生學用落差,職校也不必花大筆經費購置設備,卻永遠追不上業界。

所以,看似青年人同時在職業學校、企業間來回學習,德國是公司員工去學校進修,台灣則是學校學生去業界實習,兩者主體性的差別,造就兩國的風景差異。與其說德國模式是「技職教育」,其實性質更貼近「職業訓練」。

更何況,德國工會能量遠大於台灣,台灣工會覆蓋率不到10%,再加上大環境因素如高教擴張、少子化、產業所需人才變化等,讓台灣高職生陷入難以追求國外技能學習成就,當高中念又拚不過學科的囧境。

台灣雖走出自己的技職教育模式,卻也具備德國模式,像是產學攜手專班、雙軌旗艦專班、產學訓專班等,只因尚未普及,且台灣主流技職教育仍如同高中、大學求學模式,存在感才很低。

了解台灣技職與所謂的德國技職差別後,再回頭看統測在技職教育扮演的角色。

高職統測應該考什麼?

過去統測命題品質參差不齊,不時出現題目出錯送分,不然就是考題過於簡單,直到最近幾年有如全教總等民間團體開始評考題,並提出建議後,加上政府端的努力,統測考題品質才逐年好轉。

目前統測考五科,分別是國文(作文)、英文、數學、專業科目一、專業科目二,兩個專業考科一個偏向專業知識,另一個偏向專業實作考題,每個專業科目可能包含好幾個學科,例如機械群專業科目一包含機械力學與機械原理。

應該先來釐清,統測扮演的角色。

在實務面,就是高職生透過「須看統測分數」的升學管道,進入科技大學,科大同一般大學也有公私立之分、進社會好不好聽、找工作加不加分的差異。統測作為高職與科大之間的橋樑,需要同時扮演檢視高職教育成果,以及作為科大入學門檻的角色。但這樣的角色,不只有統測。

事實上,技職考試招生政策十分複雜。大體來說,除了統測分數會影響入學結果的管道,更包括「不看統測分數」的入學管道,如透過技術士證照、專題實作、技能比賽作為升學依據,甚至還有前陣子一度開展的「實作評量政策」。

所以要檢視高職生學習成果,不只有統測而已,但人們往往希望透過統測,同時檢視高職生學科知識與實作能力,然而實務面上根本不可能。以目前趨勢,統測扮演科大入學門檻角色應該要多一些,高職實作能力或許多少可以化為統測紙筆測驗考題,但檢視高職生實作能力的機制還有許多,不必都透過統測一起處理。

至於統測考題較簡單,這是必然的,因為高職作為技術型高中,國英數受到專業科目與實作課時數分割,上課時數比高中少,所以不該用受高中教育的標準來檢視高職生,更不該因為達不到這標準,就指責高職生沒價值。

例如原文提到:「我稍微瞄了一眼今年英文科的題目,手寫題不太難,第一題的填空單字我相信國小、國中生都一定學過,分別是雞肉(chicken)和鹹(salty),不過我觀察平均10個同學,大約只有1個人會答對;翻譯題「堂姊」(cousin)這個單詞10個人有9個人都寫做cousin sister,這難道就是台灣18歲學生的程度嗎?」就是一個很奇怪的菁英邏輯。

為何技職生擁有在社會與工作上足夠用的國中程度英文作為目標,其餘學習時間投入在產業需要的專業領域,這件事居然會被指責?高中生也不會修水電、接瓦斯、操作車床啊!

重點不該全放在統測國英數難易度,而應該放在——機械群學生是否懂得機械常用英文、化工群是否更能掌握化工常用數學、商業與管理群是否能運用職場管理文字掌握能力與溝通技巧。而技職生在求學內涵與統測考題的面向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也有實務端窒礙難行的困難須克服。

高職統測為何不全面考實作操作?

另外,「統測應該考實作」是個經常被挑戰的議題,但這件事教育部真有苦難言。

升學考試辦理實作測驗,第一個會被挑戰的就是公平性,是否用一樣廠牌的機台、一樣的材料、一樣的考試時間與環境、一樣的技術監考老師品質等。即使借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五個分署場地,實務上也不容易。

甚至,當測驗領域不像是工科工件成品的長寬高尺寸可以規格化,而是像花花草草與設計的美不美,餐飲好不好吃等主觀評論考試,可以預期會有許多不服考試結果的人,徒增社會成本。

目前能做的,就是把實作經驗轉換成統測紙筆考試題目,但要去思考,科大畢業後的求職路徑很大的可能不同於高職,那考高職實作題目的意義為何?這是可以討論三天三夜的論證題目,也牽扯到幾十年來國家對於高職、科技大學定位的搖擺。

科大畢業後的求職路徑很大的可能不同於高職,那考高職實作題目的意義為何?

當學歷不再是社會唯一標準

上述討論,都是縮限在一個狹窄的思考框架——學歷是現今最有效率評斷一個人的體系——實際上也影響一個人在台灣社會中找工作、獲得的人生機會。在這樣的框架下,即使是技職家庭,也希望有個好學歷,這是理所當然的人之常情。

當學歷不再是人們身上唯一的「裝備」,而是有另一套可以呈現個人技能能力的機制,並且這樣的學力與學歷間可以相互承認與轉換,才是人們不再盲目追求學歷,卻又符合實際生活現實的問題本質。

學力透過某種機制與學歷相互對照時,例如拿取某些證書同等某些學位,或是工作經驗N年的師傅等同博士學位,就會談到一件事,叫「國家資歷架構」,橫跨資歷(學力)與學位的對接系統。這樣的資歷架構不只是國內相互對接,更可以與國際各種形式資歷對接認證。

別以為這是異想天開,其實目前已有歐洲資歷架構、香港與韓國的資歷架構等,國內外不乏討論資歷架構的研究論文。而很多我們看似不追求學歷的國家,是因為有相關的機制作為支撐,這樣的支撐使得學技能符合人們的利害關係,例如求職上,技能能力證明影響力不輸給台大畢業證書。

只是實行上難度很高,台灣真正要投入少說是個十年工程。須先建置好現今的技術士證、職能等作為基底,再來是處理各行職業的利害關係,以及建立治理模式,包括什麼單位來做認定?認定後的效力為何?法規上是否能約束人們的工作選擇權?

「不該只追求學歷」都是口是心非?

幾十年來,多少人們論述「不該只追求學歷」都是口是心非,該篇投書結論:「教育不該用『會不會讀書』來限制學生發展,而是用興趣、天賦、專長作為標準。」但整篇文又用高職生國文、英文考試作為觀察事件的基礎,用學霸視角來看待生活現象,再試圖用讀書不是唯一標準為自己辯解。

將這樣的「口是心非」放大到社會面,許多政治人物也相挺這順應新時代潮流的論點,可當如資歷架構方向的決策,將影響過去一票因學歷而握有資源與話語權人們的利害關係時,技能群體如何被好好處理?在這層次上其實是一個政治課題。

幾十年來,多少人們論述「不該只追求學歷」都是口是心非。

統測考「chicken」太簡單? 英文師:兼顧各程度考生

記者何宇軒/報導

高職升學考試的英文科題目考出”chicken”(雞肉)、”salty”(鹹)等國中程度單字,是否太簡單?日前結束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英文共同科目,在非選擇題就考了這兩個單字,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甚至有網友留言「能拼錯的人反而比較厲害」。但若不光看特定題目,而是看整體難易度的話,老師們又如何看今年這份考題呢?

「一開始或許會很傻眼,因為非常簡單」三重商工應用外語科主任陳涵瑋說,但其實後面題目有越來越難,可以看出這份考卷的出題是有層次跟鑑別度的;一開始不要出太難,學生才會比較想做下去,而不是直接放棄。基隆海事(海大附中)英文科老師楊淑雲也認為,可能是因為出題者要兼顧不同程度的同學,所以出現國二、國三程度的單字,但這份試題整體上還是簡單跟難的題目都有。

對於爭議的”chicken”等題目,陳涵瑋說,就她的觀察,即使是這樣國中程度的單字,還是有人拼不出來。不過因為該大題有兩個小題,她不反對其中一題考簡單的單字,但另一題可以考高職的範圍,不要兩個都是國中的單字。楊淑雲也說,如果出題者真的想要出簡單一點,作法不應該是出國中程度的單字,而是應該出符合高職程度、但出現頻率高的單字。她以往都會跟同學提醒哪些單字常考,結果今年很多都沒考出來;反而是偏難的題目,卻考出了出現頻率低的單字。

對話題可再精簡

對於整份試題比較明顯的缺點,楊淑雲認為是對話題的例句不太流暢。一方面是句子很冗長,但其實真正生活情境的對話,不會講這麼多的贅詞與鋪陳。除了句子很長,選項也都很長,真不知道到底是要考閱讀還是會話。此外,對話的前後文,語意感覺轉折很勉強,讓人感覺是出題者先想好題目之後,再硬想一個劇情套上去,整體的結構讀起來感覺不是很流暢。雖然答案還是選得出來,但學生閱讀上可能會覺得有問題。

陳涵瑋則說,她認為比較明顯的問題是,文法類的題目有點重複,像「分詞構句」這個大方向就出了兩題,給人有重複出題的感覺,這方面建議可以再更多元一點。此外,在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的評論中,也曾提到第36題有爭議,似乎有兩個答案都符合。陳涵瑋解釋,如果確實知道題目的單字,就會知道正確答案是B;但若從前後文脈絡來推測,就會感覺好像B、C都可以。因為老師都會鼓勵學生,閱讀測驗不用每個字都看得懂,而是要用文意脈絡來解題,但這題用這種方式解,就會有爭議。

雖然這一屆學生入學不是念108課綱,但是近年大考也因應108課綱的「素養」精神,在題型做出調整。陳涵瑋說,例如今年就考出了以台灣小吃菜單為主題的閱讀測驗。雖然學生可能不知道這些菜是什麼,但看得出來這是菜單價目表,同時這大題有不只一個文本,它包含情境敘述敘述、菜單、還有對話,都是生活上會遇到的。學生還要算出誰點的最貴、會吃什麼等等。而且題目份量也剛好,而不是像國文考科那樣,有一大堆這種類型的題目,對學生負擔又太大了。

建議加考專業英文

英文考題要顧及課綱要求、難易度又要照顧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出太難、太簡單都會被罵,那英文考科應該怎麼改進,會比較切合學生需要呢?楊淑雲建議,因為高職科群很多,不可能在一份考卷就考出個別學生需要的英文程度;如果真的要對學生英文有幫助,就應該在統測加考各科的專業英文,因為日後出來工作,必須要看得懂專業的英文,至於一般英文則不用太難。陳涵瑋認為,雖然新課綱強調不要背太多文法,但是基礎的架構還是要有。有基礎的文法概念,才能看得懂或寫出句子。

針對今年統測英文考題,第一線的高職老師們提出分析。左:三重商工教師陳涵瑋。右:基隆海事教師楊淑雲。(攝影、合成/何宇軒)

數學補教名師:考題品質提升、重視素養,閱讀能力成關鍵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好的數學題目,就是要讓學生可以用技巧解題;即使不會技巧,也能用最傳統的方式硬解出來。」今年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在日前結束,知名四技二專補習班數學老師陳靖對目前的命題趨勢提出肯定。他也觀察到,數學題目的敘述將會更吃重,學生要懂得如何把文字轉化成算式來活用。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也提醒,具備「素養」的數學題目要能解決生活問題,而不只是用長篇故事來包裝。

統測的數學分為ABCS四種級別,分別給醫護家政類(A)、商、農、外語(B)、工科(C)、藝術類(S)的學生報考。對於整體難易度,陳靖認為工科的C卷跟去年差不多,但要求的技巧整體還是比較高;就算考題可以硬解,但在計算過程中,會遇到數據不是很漂亮、算出來不是整數等問題,計算量也有點大,若要在80分鐘內要做完,會有點辛苦。

陳靖說,商、農、外語群類的B卷今年比較簡單,分數應該會提高,考滿分的人應該會比較多,有準備的學生考80分左右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醫護家政類的A卷算中等,比去年簡單,但因為A卷對應到藥學系等科系,會有高中重考生來考,所以考題會稍微有設計過,要考滿分不是很容易。至於S卷,全教總的試題評論報告則認為偏難,學生普遍低分,鑑別度不會高。

素養題變多 閱讀能力更吃重

今年的考生雖然入學時不是念108課綱,但陳靖觀察,去年考題已經開始出現變革,融入新教材的概念,比較重視素養、觀念,以及圖形背後的意義。但去年學生準備時,練習的還是課本常見的題型,所以去年大考把題目一翻新,學生一時要在有限的時間處理完,會比較辛苦,去年的平均分數整個就被拉低了。

但有了去年的經驗,不管是學校、補習班,都開始因應新題型做大量加強。而新課綱很強調的「素養題」,就是要學生懂得如何把文字敘述,轉換成數學的式子,其實也可以說就是應用題。

今年C卷應用的題型就比較多,而且是以108課綱的導向去做命題,「素養題」占了1/4的題型。雖然題目不難,但是要能看得懂敘述。雖然這種題型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更加吃重,但有學生提到,雖然題目可能會帶來挫折,但經過這樣的訓練後,也才知道怎樣使用數學。

陳靖認為,出題品質一直有在進步,目前的方向會讓學生比較知道怎麼活用。而學生如果會解題技巧,可以處理得很快;就算學生不會技巧,只要能理解題目,也可以用傳統的方式算出來,他認為不需要去出技巧性太高的題目。

「不要放棄數學,數學是各科中最好救的」,陳靖總結分析,畢竟數學是拆成章節,只要懂每章節最基礎的部分,大致上的題型都可以破解;不用學到最頂級,也不要埋頭苦算,要思考計算過程的每個動作,推演的意義在哪裡,怎樣把文字敘述轉換成數學條件式等等。

全教總以B卷第24題舉例,素養題是要用於解決生活情境,而不只是用故事來包裝問題。

全教總:素養題「不是只用故事包裝題目」

那學校老師怎麼看呢?全教總在試題評論中提醒,真正的素養題是要用於解決生活情境問題,而非只是用長篇敘述包裝。全教總強調,統測中心命題時也要讓出題教授特別留意,以免造成高職老師們以為,數學素養就是用很多故事來包裝問題,「這是很嚴重的錯誤示範。」

全教總總評,本次數學考科的優點是「有素養命題,計算數字不會太難,計算過程也不繁瑣」,但缺點是出題未考量不同群、科學生屬性,命出適合篩選考生鑑別度的題目。整體考題難易度適中,但試卷鑑別度需要再提升。

投書/高職生:統測分群使專業科目鑑別度不足

文/黃建維(統測考生、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學生)

我是高職的應屆畢業生,想用自身商業管理群資料處理科的經驗和大家分享所見。

統測分群考試易造成專業科目考鑑別度不足

商管群一共分成11個科系,各個科加強的專業科目不同,像是資處科注重程式設計、文書處理,會計科著重在會計的加深加廣,而且不同科會因為注重的科目不同,而增加該專業科目的學習節數。

但是統測商管群的學生都考得一樣,由於各科專業科目學習節數不一樣,造成學生拿手的科目因而不同,例如專一的商概是商業經營科的拿手科目,計算機概論是資處科的專長,專二的會計是會計科的專長,但歷年來統測專一都比專二簡單,造成商經科及資處科的學生與其他科的學生考出來的分數大致一樣,會計是歷年考的較難的專業科目,通常可以讓會計科佔有統測考試上的優勢。

我建議,台灣技職教育應該要分群分科考試,而不是同群學生一起考,才可以讓專業科目有鑑別度。以專一計概為例,才不會讓學生覺得,資處科比其他科學生琢磨的計概比其他科的學生還多,最後因為統測考得簡單,佔不到優勢。

程式設計沒有顧到高職生

普通高中可以去考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測驗(APCS),並以「大學個人申請入學-試辦資訊領域納入第一階段檢定或篩選」,進入第一階段程式設計篩選進入相關科系。反觀高職考APCS測驗,在推甄時第一階段是看統測成績,如果順利通過第二階段才會有機會把APCS成績放進被審資料給評審委員參考,而並非篩選的門檻。

技職教育應該是注重專業課程,程式設計是資處科的專長,但高職並沒有像普通高中申請入學的「程式能力」篩選管道,以至於專長無法發揮 ,建議教育部讓普通高中與高職相同的程式設計篩選待遇。

統測各考場防疫措施不一 全教總:國中會考應留意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日前結束的109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是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發生之後,第一個大型考試,共有9萬5千135人報考,官方主辦單位也施行多項防疫措施加以因應。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在日前的試題評論記者會中,也額外針對防疫部分做出評論,指出各校防疫措施差異甚大,建議考場方及考生校方應該事先開協調會,在接下來周末(5月16、17日)舉辦的國中會考,也要留意別再發生類似問題。

全教總政策部副主任張文昌指出,今年各校防疫措施差異很大,例如有的學校有開放停車、有的不能停車;在苗栗、台中,也發生臨時有考場教務主任接到通知,考完時全部學生都要集合,才能統一離開試場的狀況。但現實上有些學校就做不到,因為有的同學考完就已經直接離開,不會再回到服務隊報到。「像這樣的措施,在防疫上到底有甚麼必要性呢?」

台中也有一位校長投書媒體指出同樣的情形。投書中提到,「考場學校接獲通知,兩天考試最後一節必須管制考生離校。若是鐘響前繳卷者,可以先行離開試場;若鐘響時才繳卷者,得先回到各休息區,集中後再依序離場」。該名校長進一步向《技職3.0》記者說明,因為統測提早交卷人數滿多的,到最後其實人數都很少,官方說擔心群聚,所以要求考生回到休息區,「大家集中在一起,不是又群聚嗎?這樣的邏輯是滿奇怪的。」

該位校長強調,他肯定主辦單位用心,但細節沒有考慮得很周延,技專院校入學測驗(技測中心)對各考區負責學校,應該更縝密地確認,有哪些事項應該一致、以免紛亂。張文昌也建議,負責考場的學校,也應該邀請考生所屬的高職校方,開協調會、釐清相關規範,而不是臨時才告知,接下來的國中會考可以注意。

技測中心執行長林尚平回應,當初發出通知的本意是要請學校注意,若同時有太多學生要出校門,要先請考生先到休息區域等待,前後大約是等3到5分鐘的時間,並不是硬性規定每個考生都要回到休息區域,同時也有提醒考生在休息區要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對於現場人員可能有誤解或感到窒礙難行的地方,技測中心都虛心受教。

至於集中離校的措施是否也發生在其他地區的考場?記者向台北市最大考區——台北科技大學求證,北科大校方表示,統測試務中心有通報,分區考場應於校園出口安排3列以上分流動線,引導考生依序離開,但都沒有提到需要先集合考生這回事。

統一入學測驗。(攝影/何宇軒)

作文應單獨考 補教名師:作答時間比學測、指考少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在日前結束,對於國文考題,不少考生紛紛在網路留言「好難啊!」事實上,國文科偏難的現象,恐怕不是只有今年。知名四技二專補習班國文名師詹明倫說,「今年又更嚴重!」包括作答時間、題型分配,都是造成國文偏難的原因。

學測、指考作答時間 比統測充裕

詹明倫說,以普通高中的「學測」、「指考」來跟統測比較,就會發現考生作答時間相當懸殊。學測國文測驗題有42題、作答時間80分鐘,作文則是另外考,90分鐘要寫兩篇作文,平均一篇可寫45分鐘;指考測驗題有42題、一樣考80分鐘,不考作文。然而統測卻有38題測驗題、又要寫一篇作文,卻只給100分鐘作答。整體來說,統測比學測只少了4題測驗題及一篇作文,整體作答時間卻少了超過1個小時。統測考生大約只有15到20分鐘可以寫作文,他認為這樣是急就章,顯現不出文章特色,他認為最好能把作文獨立出來考。

題目出得好,沒時間寫也枉然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日前發布的試題評論提到,國文考題文字量比以往多了5~600字,還有很多情境式的題目描述。若學生閱讀速度不夠快,可能無法在時間內完整回答。詹明倫也說,現在國文的命題趨勢是文字敘述更長、表格更多。為了因應科大學生日後有看報表的需求,題目中也出了不少表格的題目,還有題目同時結合兩篇、甚至三篇分別來自課、內外的文章,要考生判斷相異、相同點等等。

詹明倫總結,其實國文的題目出得很好、很活,可是沒有時間讓學生好好做完,最後時間不夠只能亂猜,就失去了命題的意義,也枉費老師設計這麼好的題目。詹明倫直言,這對分析能力強的學生很不公平,因為學生可以把測驗題考好,但結果竟然是沒時間寫作文。

閱讀能力不好,專業考科也吃虧

在目前制度無法改變、時間可能不夠用的情況下,詹明倫的建議是,一開始測驗題能寫的就盡量寫,若有幾題無法判斷,就還是先給一個答案,並且要留50分鐘左右寫作文。

在未來命題趨勢上,他認為,重點在於表格判讀與分析判斷;至於字音、句子重組等傳統題型,已經多年沒考了。他強調,國文是各科閱讀之母,若國文不好,專業科目考題的敘述也會看不懂,而學校教學就是在養成基本素養,因此不能放棄學校的國文課程。另外,因為考試時間有限,也建議同學平常要多訓練考試的題型,這樣一看到題目才能馬上知道到底是要考甚麼。